育苗盘高效播种机

育苗盘高效播种机

一、育秧盘高效播种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慧[1](2021)在《基肥用量和密度对油菜毯状苗素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18、宁杂1838为试验材料,用58cm×28cm的水稻标准育秧盘育苗,设置了在基质中拌入不同量磷酸二铵和硫酸铵和不同播种密度处理,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生理指标等,研究基肥和密度两因素对油菜毯状苗素质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培育优质油菜毯状苗的适宜基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9种基质拌肥处理下毯苗个体与整体素质均显着优于CK。磷酸二铵最多的三个处理(P1.8S0.5、P1.8S1、P1.8S1.5),存苗数较低,每盘根干重与单株根鲜重较小,在4叶期由于根量太少而不能成毯。其他肥料处理的根部均能成毯。各肥料处理间,每盘地上部干重以P0.6S1.5最大,其次为P0.6S1;每盘根干重以P0.6S1最好。P0.6S0.5处理能保持较多存苗数,显着优于其他处理,但其苗高、开展度不如P0.6S1.5。在拌入等量磷酸二铵时,施用硫酸铵在1.5g/L更有利于毯苗单株绿叶数和绿叶面积的增大、秧苗地上部与根部全氮含量提高以及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增加。每升基质中拌入磷酸二铵0.6g时,同时拌入1~1.5g硫酸铵,可有效增加秧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考虑秧苗地上部和根部生长状况及秧苗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等生理指标,在每升基质中拌入磷酸二铵0.6g,硫酸铵1~1.5g,更有利于培育出优质油菜毯状苗。2.培育优质油菜毯状苗的适宜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毯状苗的秧苗素质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M1(456粒/盘)和M2(564粒/盘)处理下毯苗的苗高和开展度显着高于M3(672粒/盘)、M4(666粒/盘)和MCK(850粒/盘),其单株绿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和全氮含量均比M3(672粒/盘)、M4(666粒/盘)和MCK(850粒/盘)高。M3(672粒/盘)和M4(666粒/盘)的单株秧苗素质次于M1(456粒/盘)和M2(564粒/盘),但其每盘绿叶面积、每盘可溶性糖总量和每盘地上部干物重等群体指标均高于M1(456粒/盘)和M2(564粒/盘),毯苗群体质量高。另外,M1(456粒/盘)每盘存苗数较少,机械移栽空穴率较高,比MCK(850粒/盘)高146.52%,M3(672粒/盘)和M4(666粒/盘)的每盘存苗数在460株以上,空穴率低。M3(672粒/盘)和M4(666粒/盘)播种密度近似相等,播种时行列分布不同,二者相比M3(672粒/盘)的空穴率较低,M4(666粒/盘)的根系盘结力较高,各项指标均无显着差别。因此生产上可选择650~680粒/盘进行播种。

王俊,朱庆洋,冷锁虎,胡一凡,左青松,杨光,董振杰[2](2020)在《种子处理剂不同用量拌种对油菜毯状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培育出高质量油菜毯状苗,以适宜机械化移栽,探究种子处理剂(每升含5%的烯效唑5 g,七水硫酸亚铁142 mg,硫酸镁294 mg、硼酸0.6 mg、硫酸锌0.6 mg、硫酸锰0.6 mg,余量为水)不同用量拌种对油菜毯状苗生长的影响。本文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818和常规油菜扬油9号为材料,设置种子处理剂用量分别为每100 g油菜种子0 mL、0.5 mL、1 mL、1.5 mL、2 mL、2.5 mL、3 mL和4 mL 8个处理,分析其对出苗率、存苗率、苗高、子叶大小、第一叶大小、根颈长度、根颈直径以及干物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用量的种子处理剂能提高出苗率和存苗率,用量过高则显着降低出苗率和存苗率,不同种子处理剂用量均能显着降低苗高,缩短根颈长度增加根颈直径,干物质重随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每100 g种子用2~2.5 mL种子处理剂拌种最优,是适合油菜毯状苗培育种子处理的最佳用量。

杨铭[3](2020)在《气振精密播种机自适应清种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育秧播种机作为提高水稻作物产量的重要设备,气吸振动盘式育秧播种机因为其不伤种,无需分级挑选种子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农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气振盘式育秧播种机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播种工作过程中,由于连续播种杂质、过小稻粒等导致吸种孔堵塞,形成的“卡种”现象会导致空穴率增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基于嵌入式ARM的自适应清种装置,通过在播种过程中对吸种盘堵孔进行清理,实现播种空穴率的降低,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自适应清种装置的方案论证及总体设计。在分析课题组自主研制的气振盘式育秧播种机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三种清种方案:清种针盘,清种毛刷以及自适应清种装置方案,经过理论分析及试验,最终选择自适应清种装置为本文设计的方案。接着设计了自适应清种装置的总体结构。该装置由播种效果检测模块及自动清种机构两部分组成,由播种效果检测模块将其检测得到的堵孔信息传输给主控单元,然后控制自动清种机构执行清种动作。(2)播种效果检测模块的设计。检测模块主要由工业相机,主控单元组成,工业相机安装于排种位上方的支架,在每次排种完毕后实时采集秧盘图像传送至主控单元,经过图像处理分析后得到空穴与堵孔信息。将空穴数、空穴坐标、堵孔坐标存入不同数组,并将堵孔坐标数组作自动清种机构及其控制系统执行清种工作的依据。该部分的软件平台在嵌入式Ubuntu系统下搭建,以qt作为运行环境,C++作为编译语言,Opencv作为图像处理环境库。(3)自动清种机构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自动清种机构主要由主控单元、安装支架、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滚珠丝杠和清种针组成。其中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与滚珠丝杠组合成二自由度清种机械臂,清种针由针头和电磁铁组成,针头通过螺纹固定在电磁铁的顶部。该机构的控制流程为:由主控单元采用遗传算法规划清种路线,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步进电机带动清种针进行清种,运行模式根据两个堵孔之间的距离分为自启动模式与S曲线加减速模式。(4)自适应清种装置的调试和试验。首先进行了育秧播种机参数确定的试验,确定播种机在振动种盘振动频率为10Hz,真空负压值为4.5kPa时,空穴率较低。其次进行了自动清种装置参数确定试验,结果表明,在自启动模式下电机转速为150r/min,加减速模式下电机最大转速为375r/min,是自动清种机构保证长时间安全稳定工作的最优参数。然后进行播种检测模块准确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效果检测模块在连续检测20盘中,正确率≥95%,平均用时0.746s,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最后进行自适应清种装置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精密播种机最大空穴率≤5.5%且连续播种50盘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自适应清种装置,将平均空穴率由未采用任何清种措施时的4.4%降低至2.4%。使用自适应清种装置后,平均单次播种时间为8.7s,播种效率可以达到410盘/h以上。说明自适应清种装置,有效地清理了由于卡种引起的堵孔,降低了播种空穴率,提升了播种精度,为进一步实现播种机的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鹿芳媛[4](2018)在《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杂交稻是品质优良的高产量水稻品种,目前已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其栽培要求少本稀植、利用分蘖能力提高产量。现有的水稻机械化播种技术难于满足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播种要求,优良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不配套,杂交稻高产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导致杂交稻种植主要以人工栽插为主,制约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亟需进行杂交稻精密播种技术的机理研究,实现杂交稻精密播种技术要求,提高杂交稻机械化种植水平。本文研究了水稻种子在电磁振动和气动振动作用下的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的工作机理,基于离散元法、振动力学等理论分析了稻种在交叉导流式振动种箱配合螺旋勺式槽轮作用下的流动和充种过程,研究稻种在振动种盘T型板中的分布规律,建立稻种在种槽板内连续排队模型,提出在振动作用下匀种机构中稻种均匀分布、有序排队条件,结合试验研究对供种和匀种装置的工作参数和作业性能进行优化。基于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研制了杂交稻精密直播播种装置,并进行了精密直播装置性能试验研究,为水稻直播技术发展提供一种新装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系统地分析了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构建了供种装置多层交叉导流板配合螺旋勺式槽轮结构与稻种流动充种关系和匀种装置在气动振动下的稻种运动理论模型,形成了供种与匀种、电磁振动与气动振动的两级双振动式精密播种过程。基于散体力学和料仓内无限长缝隙孔结拱理论探究了交叉导流式振动种箱对稻种的流动和充填过程影响规律;通过振动播种性能试验优选气动振动器作为振动匀种装置的振源,构建了气动振动作用下匀种装置的单自由度受迫振动系统模型,建立稻种在振动种盘中的运动理论模型并解析出稻种的跳动及下滑行走条件,确定振动频率和振幅及种槽板夹角为影响稻种流动特性和播种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分析精密播种器的工作机理提供理论依据。(2)进行了水稻芽种的离散元关键参数标定,首次分析了稻种带种芽的离散元特征,构建出水稻芽种离散元模型,为水稻精密播种器离散元仿真奠定了基础。采用内壁坍塌法、侧壁坍塌法和重力平衡法进行稻种摩擦角仿真与实测试验,通过回归分析构建离散元仿真条件下芽种-不锈钢板间的静摩擦系数、芽种-芽种间的静摩擦系数和芽种-芽种间的滚动摩擦系数与芽种休止角α、休止角β和滑动摩擦γ间的三元回归方程;以摩擦角实测结果为修正指标求解回归方程,标定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稻种的接触参数;验证试验表明参数标定后的模拟误差小于2.75%,且该标定模型可用于国稻1号、恒丰优1179、软华优1179、华航38号、华航31号等水稻品种,为精密播种过程动态仿真提供理论依据。(3)采用EDEM软件模拟了定量供种装置的供种过程,创造性地采用稻种速度分布云图、种层断开、局部种群滞留及稻种分布蓬松度表征稻种在交叉导流式振动种箱内的供种流量特性,分析了定量供种机理。基于排种区域划分网格分析了稻种在直槽轮、螺旋勺式槽轮和窝眼轮充种凹槽或型孔内的充种姿态、受压缩力以及供种分布均匀性,确定螺旋勺式槽轮最佳供种性能;基于Python编程绘制种箱内稻种速度分布云图,并以不同种层断开时间、种群局部滞留区域面积以及充种区域稻种分布蓬松度,描述供种过程中稻种流速特性,明确了种箱振动板周期性小幅振动具有缓解种群漏斗流动,稳定稻种流速和分布密度的作用;结合供种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电磁振动可提高装置供种频率3.645.52%,供种稳定性提高1.332.47%,优化了定量供种性能。(4)基于离散元法采用Hertz-Mindlin无滑动接触模型对振动匀种装置的匀种进行分析,首次采用计数网格和区域划分网格探究了稻种在T型板上的分布状态和在种槽板上有序排队规律,结合试验研究优化了精密播种器结构和参数。通过单粒稻种振动匀种过程仿真分析,与稻种运动理论模型建立联系,验证了匀种过程中稻种跳动与下滑行走交替发生的运动规律;研究振动种盘不同振动强度下稻种的分布规律及流动特性,确定了播种性能较优的气动振动器气压值范围为0.240.28MPa;设计了9种不同类型种槽板,通过各种槽夹角对稻种限位作用、流速均匀性和有序排队状态分析,优选了V-90°、V-105°、V-120°和U1型种槽板;以种槽板和气压值作为试验因素,进行常规稻与杂交稻播种性能全因素试验,得到低播量播种时采用V-120°种槽板、0.26MPa气压值,播种合格指数为93.91%,空穴指数为0.94%,常规稻播种时采用V-120°种槽板、0.28 MPa气压值,播种合格指数为96.10%,空穴指数为0,提高了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的播种性能和稳定性,实现了杂交稻低播量14粒/穴精密播种。(5)进行了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的直播应用研究,研制了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直播播种装置,并进行了杂交稻低播量精密穴直播和条直播播种性能试验研究,为杂交稻直播技术发展提供一种新装置。通过成穴机构和输种管进行先分配后输送的杂交稻精密直播播种过程,利用细口弯头投种管有效降低了稻种投种速度,提高了成穴性;通过直播播种试验,得到穴直播播种合格指数可达到90.00%,漏播指数低于4.00%,穴距合格指数达到91.33%,穴直播各行排种量变异系数小于7.10%,条直播各行排种变异系数小于7.89%,平均伤种率为0.67%,播种均匀性良好,基本满足杂交稻精密直播播种的农艺要求,为杂交稻一器十行的高效精密穴直播装备研发提供研究基础。

张昆[5](2018)在《气吸滚筒式玉米植质钵盘精密播种装置机理与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黑龙江作为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玉米生产多采用春季直播方式。为了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北方寒区开始探索玉米钵育生产方式,目前,国内外对粮食作物直播机型主要是针对田间大型作业,其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不适合玉米钵育栽植。现有的钵育精密播种机都是针对水稻钵育,针对玉米钵育较少,尤其是气吸滚筒式精密播种在玉米钵育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根据玉米植质钵育农艺要求,在已研发的玉米植质钵育秧盘基础上,利用理论分析、建模仿真、试验研究等方法,对玉米种子物理特性、气吸滚筒式播种装置改进设计、播种装置内部流场、种箱内振动元器件振动原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种子的物理力学特性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参数标定,这些参数是播种装置结构设计与优化的重要依据。(2)根据玉米种子物理特性和玉米植质钵育要求,确定了气吸滚筒式播种装置结构和尺寸,吸种滚筒半径为200mm,滚筒厚度为1mm。滚筒周向吸种孔12排,轴向每排6个孔,吸孔间距45.5mm,吸种孔直径为5.5 mm。(3)采用Fluent流体力学分析软件,结合实际工况,确定了流场为湍流流场。选择标准κ-ε模型作为空心轴内部流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径和孔距对其内部流场分布均匀性有显着性影响。通过仿真试验,在接口压力为-12KPa的情况下,孔径和孔距分别为10mm和50mm时,滚筒吸种孔的吸附力最高。(4)设计了气嘴清种装置,建立了清种过程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清种风压的最值。(5)设计了可调安装角度的绝压辊,绝压辊对滚筒内壁采用相对滚动的工作方式,代替原有相对滑动的工作方式。调整绝压辊安装角度可实现零速投种,有效提高播种装置工作性能。(6)对播种装置的吸种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得到了影响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为分别是负压、前进速度、吸种角度。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合格指数、漏播指数、重播指数为性能指标,确定了三个因素的取值范围。(7)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得到了前进速度、负压、吸种角度对播种合格指数影响的主次顺序分别为负压、前进速度和吸种角度。经试验观察,发现种箱内种群流动特性对充种性能有一定影响。(8)在种箱上增加振动装置,通过分析振动对种子分散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种子运动方程,运用EDEM软件数值模拟了种层高度、振动频率和振动角度对充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装置的充种性能随种群扰动强度和供种高度的增大而得到改善。(9)运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得到种层高度、振动角度、振动频率对播种合格指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种层高度、振动频率和振动角度。利用Design-Expert 8.06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当振动角度45°、振动频率116-122Hz、种层高度96-117mm时,播种的性能达到最优,合格指数为95.6%,漏播指数为1.5%,重播指数为2.9%。

李泽华,马旭,李秀昊,陈林涛,李宏伟,袁志成[6](2018)在《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也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秧盘育秧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移栽的前提,重点分析了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作业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是水稻机械化移栽的2种主要方式,移栽机械控制技术是移栽机械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的基础上,对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和钵体苗机栽插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加强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双季晚稻和连作晚稻机栽植问题是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提升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的播种均匀性、解决低播量下精密播种育秧、毯状苗插秧机纵向送秧的精准性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突破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的关键,研发经济高效、轻简型的钵体苗栽插装备是发展钵体苗机栽插技术的核心,加强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是栽植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邹应斌[7](2018)在《水稻育秧技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水稻育秧移栽可追溯到1900年以前,其中育秧既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也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回顾了水稻育秧技术的发展历史,综述了水稻各种育秧方法。

刘恒斌,朱巨云,黄少华[8](2017)在《油菜塑盘育苗机插的生产优势及配套栽培技术》文中认为油菜塑盘育苗机械化种植技术具有茬口适应性强、省工节本、机械收获适应性好、技术应用投入少等技术优势。介绍了油菜塑盘育苗和机械化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机械化栽插、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化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丁松[9](2017)在《气吸振动式播种机定量供种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可以提高水稻作物产量,气吸振动式精密播种机作为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的一种,对种子不需要分级精选、不伤种,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人员已从影响其吸排种系统工作的因素:吸盘气流场种子受力、振动种盘内种群的运动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提升了播种效果。但现有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依然依靠人工加种和检测播种效果,劳动量大、自动化程度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设计了一种在播种间歇时进行自动补种的定量供种装置,以解决原有加种装置人工重复劳动、无法实现自动定量供种的问题。供种装置机械部分主要由步进电机支撑板、窝眼轮、旋转轴、轴承及联轴器组成,控制及执行部分主要由PLC控制器、触摸屏、步进电机、光电传感器部分组成。基于EDEM进行仿真试验与分析以确定窝眼型孔的参数;根据播种机的工作过程,确定了供种装置与吸排种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间歇关系,采用光电传感器计数播种盘数、PLC控制步进电机带动窝眼轮旋转进行补种的方法;自动定量供种装置可以实现在播种间歇时进行自动定量供种。为了检测播种机加上自动定量供种装置后的播种效果,验证供种装置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和GABP算法的播种效果检测系统试验平台,试验平台硬件主要包括摄像镜头、光源组成的育秧盘图像采集系统,软件主要包括LABVIEW图像采集和结果显示模块,以及MATLAB图像信息处理模块。进行了播种试验,验证了预设的播种盘数的合理性及供种装置在实际播种时的加种效果。以超级稻为播种对象进行了定量供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播种10盘、15盘、20盘,由供种装置进行加种后,播种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96%,90.98%,90.31%。考虑每盘播种合格率和工作效率,确定每播种15盘由供种装置加种;在保持真空压力、振动种盘振幅和频率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播种检测试验,加种后连续播种15盘,各盘播种合格率均在90%以上,平均合格率91.30%。人工检测和系统检测的播种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2.15%,88.26%,相对误差为4.2%,检测算法平均用时为1.118s。播种平均合格率大于90%,供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验证了供种装置的合理性。

孟元元,冯伟东,佘永卫,丁文捷[10](2014)在《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机械设备研究及发展》文中提出通过对国内各种水稻育秧技术的分析比较,认为标准化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是大面积提高秧苗素质,实现培育壮秧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宁夏工厂化大棚育秧发展较快,但各地大棚建设标准不一,育秧机械设备存在工效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迫切需要尽快地制定出适合宁夏水稻的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标准,研发出高效育秧机械设备。

二、育秧盘高效播种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育秧盘高效播种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肥用量和密度对油菜毯状苗素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油菜移栽方式
        1.1.1 人工移栽
        1.1.2 机械移栽
        1.1.2.1 机械移栽机研究
        1.1.2.2 油菜毯状苗移栽机研究
    1.2 油菜毯状苗育苗技术
        1.2.1 油菜毯状苗育苗方法
        1.2.2 油菜毯状苗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1.3 影响油菜毯状苗秧苗素质的重要因素
        1.3.1 烯效唑
        1.3.2 播种密度
        1.3.3 氮肥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2.3.1 测定内容
        2.3.2 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肥料调控对油菜毯状苗质量的影响
        3.1.1 不同磷酸二铵和硫酸铵用量对油菜毯状苗每盘存苗数的影响
        3.1.2 不同磷酸二铵和硫酸铵用量对油菜毯状苗苗体形态的影响
        3.1.2.1 对毯苗苗高和开展度的影响
        3.1.2.2 对毯苗根颈生长的影响
        3.1.2.3 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3.1.3 不同磷酸二铵和硫酸铵用量对油菜毯状苗叶片生长的影响
        3.1.3.1 对油菜毯状苗绿叶数和出叶数的影响
        3.1.3.2 对油菜毯状苗绿叶面积的影响
        3.1.4 不同磷酸二铵和硫酸铵用量对油菜毯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1.5 不同磷酸二铵和硫酸铵用量对油菜毯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1.6 不同磷酸二铵和硫酸铵用量对油菜毯苗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1.7 不同磷酸二铵和硫酸铵用量对油菜毯苗全氮含量的影响
        3.1.7.1 对油菜毯苗地上部全氮含量的影响
        3.1.7.2 对油菜毯苗根部全氮含量的影响
        3.1.8 不同磷酸二铵和硫酸铵用量对油菜毯苗干物质重量的影响
        3.1.8.1 对油菜毯苗地上部干物重的影响
        3.1.8.2 对油菜毯苗根部干物重的影响
    3.2 密度调控对油菜毯状苗质量的影响
        3.2.1 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毯状苗存苗数的影响
        3.2.2 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毯状苗苗体形态的影响
        3.2.2.1 对毯苗叶龄、苗高和开展度的影响
        3.2.2.2 对毯苗根颈生长的影响
        3.2.3 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毯苗叶片生长的影响
        3.2.4 不同播种密度对毯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毯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6 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毯苗全氮含量的影响
        3.2.7 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毯苗干物重的影响
        3.2.8 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毯苗根系盘结力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4.1 基质拌施肥料对油菜毯状苗质量的影响
    4.2 不同密度条件对油菜毯状苗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种子处理剂不同用量拌种对油菜毯状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状况及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油菜毯状苗出苗率和存苗率调查
        1.3.2 油菜毯状苗形态指标及干物重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出苗率以及移栽前存苗率的影响
    2.2 对不同时期苗高的影响
    2.3 对子叶大小的影响
    2.4 对第一叶大小的影响
    2.5 对根颈生长的影响
    2.6 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讨论与结论

(3)气振精密播种机自适应清种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精密播种机播种性能检测及空穴率降低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结果和创新性
第二章 气振盘式育秧播种机自适应清种装置总体设计
    2.1 气吸振动盘式育秧播种机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 清种方案的设计要求
    2.3 气振精密播种机自适应清种装置方案的提出及论证
    2.4 气吸振动盘式育秧播种机自适应清种装置结构及总体设计
        2.4.1 自适应清种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2.4.2 自适应清种装置模型与安装位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育秧盘播种效果检测模块及图像处理
    3.1 硬件选型
        3.1.1 工业相机
        3.1.2 光源
        3.1.3 控制核心
    3.2 图像采集及预处理
        3.2.1 图像采集
        3.2.2 图像预处理
    3.3 秧穴定位
    3.4 特征提取及空穴识别
        3.4.1 特征参数的提取与计算
        3.4.2 空穴识别
    3.5 检测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清种机构的控制系统设计
    4.1 自动清种机构的控制系统的总体组成
    4.2 自动清种机构的控制系统硬件
        4.2.1 主控单元
        4.2.2 二自由度机械手
        4.2.3 清种针
    4.3 自动清种机构的清种路线规划
        4.3.1 规划清种路线方法的选择
        4.3.2 基于遗传算法的清种路线规划技术路线
        4.3.3 构建适应度函数与目标函数
        4.3.4 基因编码
        4.3.5 构建初始种群
        4.3.6 选择操作
        4.3.7 交叉与变异操作
        4.3.8 基于遗传算法的清种路线规划流程图
    4.4 自动清种机构的运动控制
        4.4.1 主控制流程
        4.4.2 定位及点位计算
        4.4.3 清种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加减速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适应清种装置调试及试验
    5.1 育秧盘播种效果检测模块功能验证试验
        5.1.1 试验方法
        5.1.2 试验结果
        5.1.3 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5.2 确定精密播种机最佳参数组合试验
        5.2.1 试验方法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自动清种机构参数确定试验
        5.3.1 试验方法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自适应清种装置功能及性能要求验证试验
        5.4.1 试验方法
        5.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

(4)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水稻育秧播种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水稻育秧播种设备研究现状
        1.2.2 国内水稻育秧播种设备研究现状
    1.3 水稻直播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水稻直播机研究现状
        1.3.2 国内水稻直播机研究现状
    1.4 离散元法在排种器方面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理论分析
    2.1 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定量供种装置主要构件及功能
        2.1.2 振动匀种装置主要构件及功能
    2.2 定量供种装置供种理论
        2.2.1 种箱交叉导种板导种理论
        2.2.2 稻种结拱临界条件
        2.2.3 排种轮理论排种模型
        2.2.3.1 排种轮充填区域计算
        2.2.3.2 排种轮理论供种量
        2.2.3.3 排种轮排种均匀性理论分析
    2.3 振动匀种装置匀种理论
        2.3.1 振动器选择
        2.3.1.1 振动电机
        2.3.1.2 双轴惯性振动器
        2.3.1.3 气动振动器
        2.3.1.4 不同振动器振动播种性能试验
        2.3.2 受迫振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2.3.3 稻种在振动种盘中的运动特性分析
        2.3.3.1 稻种在T型板中的运动特性分析
        2.3.3.2 稻种在种槽板中的运动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稻芽种离散元关键参数标定
    3.1 标定试验方法
    3.2 仿真模型创建
        3.2.1 水稻芽种颗粒模型
        3.2.2 接触模型选择
        3.2.3 几何体模型创建及参数设置
    3.3 基于图像处理的摩擦角试验测定
    3.4 摩擦角仿真测定与分析
        3.4.1 仿真测定试验方案
        3.4.2 仿真测定结果与分析
    3.5 仿真参数标定验证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定量供种装置供种机理研究
    4.1 排种轮排种性能仿真与分析
        4.1.1 稻种充种姿态分析
        4.1.2 供种模型创建与参数设置
        4.1.3 稻种在不同排种轮上的充种姿态
        4.1.4 稻种在不同排种轮中的受压缩力分析
        4.1.5 不同排种轮供种均匀性分析
    4.2 定量供种过程仿真与分析
        4.2.1 定量供种仿真试验方案
        4.2.2 种箱内稻种速度分布状态
        4.2.3 种层断开及种群滞留定义
        4.2.4 不同种层流动状态分析
        4.2.5 电磁振动对供种频率的影响
        4.2.6 稻种在充填区分布状态与流速分析
        4.2.7 低播量供种过程仿真与分析
    4.3 定量供种装置供种试验
        4.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振动匀种装置匀种机理研究
    5.1 气动振动对精密播种性能的影响
        5.1.1 不同振动参数下播种性能仿真试验与分析
        5.1.1.1 匀种模型创建与参数设置
        5.1.1.2 不同振动参数下播种性能试验结果
        5.1.2 稻种在T型板下部的分布及流速分析
        5.1.3 稻种在种槽板上的运动特性
        5.1.4 不同气动振动条件下播种性能试验
    5.2 单粒稻种运动仿真与分析
    5.3 不同类型种槽板对播种性能的影响
        5.3.1 不同种槽板设计与模型创建
        5.3.2 不同种槽板对稻种流速影响
        5.3.3 不同种槽板对种子排队状态影响
        5.3.4 不同种槽板对播种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5.3.5 不同种槽板播种性能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直播应用试验
    6.1 精密直播播种预试验
    6.2 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直播播种装置设计
        6.2.1 条直播播种装置设计
        6.2.2 精密穴直播播种装置设计
        6.2.2.1 成穴机构总体设计
        6.2.2.2 成穴槽轮设计与加工
        6.2.2.3 输种管设计
    6.3 精密直播播种装置性能试验
        6.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3.2 试验安排及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水稻芽种参数显着性判定软件程序
附录B 交叉导流式振动种箱内种子速度云图绘制软件程序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5)气吸滚筒式玉米植质钵盘精密播种装置机理与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精密播种装置研究现状
        1.2.2 国内精密播种装置研究现状
        1.2.3 精密播种装置研究方法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玉米种子物理特性研究与参数标定
    2.1 试验设备、试验材料
        2.1.1 试验设备
        2.1.2 试验材料
        2.1.3 玉米种子物理特性参数测定
    2.2 接触参数标定
        2.2.1 休止角测量试验
        2.2.2 模拟仿真
        2.2.3 回归分析
        2.2.4 验证试验
    2.3 本章小结
3 气吸滚筒式玉米植质钵盘精密播种装置的改进设计
    3.1 玉米植质钵育秧盘介绍
    3.2 气吸滚筒式玉米植质钵盘精量播种机结构及工作过程
        3.2.1 结构组成
        3.2.2 工作过程
    3.3 播种装置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3.3.1 播种装置的结构
        3.3.2 工作原理
    3.4 滚筒结构设计
        3.4.1 滚筒结构参数确定
        3.4.2 滚筒上吸种孔类型位置尺寸的确定
    3.5 空心轴结构设计与内流场的确定
        3.5.1 空心轴结构确定
        3.5.2 内流场的确定及仿真试验
    3.6 清种气嘴设计
        3.6.1 清种过程受力分析
        3.6.2 气嘴结构仿真优化
        3.6.3 清种风压数值模拟
    3.7 绝压辊的改进
        3.7.1 绝压辊的设计
        3.7.2 绝压辊安装角度
    3.8 投种试验
    3.9 本章小结
4 气吸滚筒式玉米植质钵盘精密播种装置吸种性能研究
    4.1 充种区吸种压差分析
    4.2 吸种过程中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 吸种过程仿真
        4.3.1 EDEM-Fluent耦合
        4.3.2 耦合理论
        4.3.3 时间匹配
        4.3.4 仿真区域定义
        4.3.5 吸种过程模拟仿真
    4.4 播种装置性能试验
        4.4.1 试验方法
        4.4.2 单因素试验
        4.4.3 正交试验
        4.4.4 验证试验
    4.5 本章小结
5 振动对充种性能影响及播种性能试验
    5.1 振动对种子分散机理研究
        5.1.1 振动开始之前玉米种子受力分析
        5.1.2 振动初始时刻玉米种子受力分析
    5.2 充种性能模拟仿真
        5.2.1 接触力计算
        5.2.2 离散元模型
        5.2.3 播种装置充种过程仿真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种层高度
        5.3.2 振动频率
        5.3.3 振动角度
    5.4 播种装置性能试验
        5.4.1 单因素试验
        5.4.2 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
        5.4.3 回归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5.5 各因素对重播指数的影响
        5.5.1 种层高度和振动频率的交互作用对播种重播指数的影响
        5.5.2 种层高度和振动角度的交互作用对播种重播指数的影响
        5.5.3 振动频率和振动角度的交互作用对播种重播指数的影响
    5.6 各因素对漏播指数的影响
        5.6.1 种层高度和振动频率的交互作用对播种漏播指数的影响
        5.6.2 种层高度和振动角度的交互作用对播种漏播指数的影响
        5.6.3 振动频率和振动角度的交互作用对播种漏播指数的影响
    5.7 各因素对播种合格指数的影响
        5.7.1 种层高度和振动频率的交互作用对播种合格指数的影响
        5.7.2 种层高度和振动角度的交互作用对播种合格指数的影响
        5.7.3 振动频率和振动角度的交互作用对播种合格指数的影响
    5.8 性能指标优化
    5.9 验证试验
        5.9.1 试验条件
        5.9.2 试验结果
    5.10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中国水稻机械种植面积及其结构
    1.2 水稻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
    1.3 水稻钵体苗机栽插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
2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2.1 水稻秧盘育秧方式现状
    2.2 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2.2.1 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
        2.2.2 水稻秧盘育秧作业自动化技术
        2.2.3 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
3 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3.1 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现状
    3.2 毯状苗机插秧技术
        (1) 品种问题
        (2) 种植制度问题
        (3) 杂交稻精密育插秧技术问题
        (4) 施肥机械化问题
    3.3 钵体苗机栽插技术
    3.4 水稻移栽机械控制与智能化技术
4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
5 结束语

(7)水稻育秧技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育秧的历史回顾
2 水稻秧苗的类型及其壮秧标准
3 水稻的育秧方法
    3.1 湿润育秧
    3.2 早育秧
    3.3 折衷育秧
    3.4 场地育秧
    3.5 设施育秧
    3.6 其它育秧方式

(8)油菜塑盘育苗机插的生产优势及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菜毯苗机插技术优势
    1.1 茬口适应性强
    1.2 省工节本
    1.3 机械收获适应性好
    1.4 技术应用投入少
2 油菜毯状苗培育及机械化种植技术
    2.1 选择良种
    2.2 适时播种, 培育壮苗
        2.2.1 秧盘和基质准备
        2.2.2 种子处理
        2.2.3精量播种
        2.2.4 适墒盖土
        2.2.5 叠盘保湿
        2.2.6 补水摆盘
        2.2.7 覆盖出苗
        2.2.8 揭盖控水
        2.2.9 苗期追肥
        2.2.1 0 防虫控苗
    2.3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
        2.3.1 施足底肥
        2.3.2 整地
        2.3.3 开沟做畦
        2.3.4 移栽
        2.3.5 浇定根水
    2.4 田间管理
        2.4.1 查苗补蔸、中耕培土
        2.4.2 施好“四肥”
        2.4.3 防治虫害
        2.4.4防治病害
        2.4.5 草害防除
        2.4.6 清沟理墒
        2.4.7 预防早花早薹
    2.5 适时机械收割、烘干
        2.5.1 机械准备
        2.5.2 机收作业
        2.5.3 烘干 (晒干)

(9)气吸振动式播种机定量供种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气吸振动式精密播种机简述
    1.3 国内外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研究现状
        1.3.1 国外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研究现状
        1.3.2 国内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研究现状
        1.3.3 气吸式精密播种机供种装置的应用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供种量试验及供种装置仿真分析
    2.1 供种量试验
        2.1.1 试验设计
        2.1.2 试验方法
        2.1.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 供种装置离散元模型的建立
        2.2.1 力学模型
        2.2.2 供种装置仿真模型
        2.2.3 种子颗粒模型的建立
        2.2.4 其他参数的设定
    2.3 仿真试验与分析
        2.3.1 两因素试验
        2.3.2 单因素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动定量供种装置设计
    3.1 原供种装置的结构与不足
        3.1.1 原供种装置的结构
        3.1.2 原供种装置不足之处
    3.2 供种方法与供种装置设计
        3.2.1 供种方法
        3.2.2 供种装置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播种效果检测系统设计
    4.1 检测系统组成
        4.1.1 硬件组成
        4.1.2 软件设计
    4.2 检测方法
        4.2.1 种子特征参数提取过程
        4.2.2 基于GABP算法的超级稻数目识别
        4.2.3 检测流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定量供种与播种检测综合试验
    5.1 试验安排
        5.1.1 试验材料与指标
        5.1.2 试验方法与步骤
    5.2 定量加种试验
        5.2.1 试验过程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加入供种装置后播种效果检测试验
        5.3.1 仿真试验
        5.3.2 室内播种试验验证
        5.3.3 试验结论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学术成果

(10)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机械设备研究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发展历程
    1. 1水稻育秧技术在国外的发展
    1. 2我国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发展
    1. 3宁夏稻育秧技术的发展
2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的应用
3育秧机械设备研究
    3. 1振动式播种装置
    3. 2气力式播种装置
    3. 3机械式播种装置
4结束语

四、育秧盘高效播种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肥用量和密度对油菜毯状苗素质的影响[D]. 刘雪慧. 扬州大学, 2021(08)
  • [2]种子处理剂不同用量拌种对油菜毯状苗生长的影响[J]. 王俊,朱庆洋,冷锁虎,胡一凡,左青松,杨光,董振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2)
  • [3]气振精密播种机自适应清种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D]. 杨铭. 江苏大学, 2020(02)
  • [4]两级双振动式水稻精密播种器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D]. 鹿芳媛.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气吸滚筒式玉米植质钵盘精密播种装置机理与参数研究[D]. 张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8(12)
  • [6]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J]. 李泽华,马旭,李秀昊,陈林涛,李宏伟,袁志成. 农业机械学报, 2018(05)
  • [7]水稻育秧技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J].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18(02)
  • [8]油菜塑盘育苗机插的生产优势及配套栽培技术[J]. 刘恒斌,朱巨云,黄少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3)
  • [9]气吸振动式播种机定量供种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D]. 丁松. 江苏大学, 2017(01)
  • [10]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机械设备研究及发展[J]. 孟元元,冯伟东,佘永卫,丁文捷. 农机化研究, 2014(07)

标签:;  ;  ;  ;  ;  

育苗盘高效播种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