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论文-初宜红,王晗笛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论文-初宜红,王晗笛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财政分权,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地方政府税费结构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论文文献综述

初宜红,王晗笛[1](2019)在《财政分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税费结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分权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工的方式,其发展通常伴随着相应的财政体制改革。本文提出叁组7个研究假设,并利用2011-2016年全国22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来检验财政分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税费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税费显着正相关;财政分权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中的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显着正相关;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在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税费结构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在财政分权条件下积极调整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优化地方政府税费结构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雨晴[2](2019)在《湖北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及PPP项目落地率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国计民生,虽然当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依然很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也较大,地方政府进一步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需要与偿还政府债务面临的与日俱增的压力形成矛盾。本文对湖北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及PPP项目落地率较低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由此引出了改善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PPP落地率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PPP模式在湖北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实践中的成功运用,为湖北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打好"叁大攻坚战"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梦敏[3](2019)在《甘肃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应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居住人口增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包括水资源污染、道路拥堵、环境恶化。这些问题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政府财力紧缺,基础设施供给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已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发展城市,提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完善投资结构,减少重复建设。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背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意义,同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并进行了评述;接着阐述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概念及特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基础设施的理论依据;然后通过从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两个角度对甘肃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甘肃省供水、燃气、污水处理普及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现况。现状的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基础设施投资水平较低,普及率并未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为了进一步量化分析甘肃省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文章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的指标,并设计出评价效应体系,运用DE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出:在直接效率上,白银市和嘉峪关市最高,其余城市效率值较低。在社会产生的关联度以及对社会产生的间接效应上,金昌市和白银市最高,对省内所有城市的效应值进行整合发现,甘肃省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投资的结构改革和资金的运营管理两个方面对提高甘肃省基础设施投资效应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财经大学》期刊2019-05-01)

宋丽锋[4](2019)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张,居住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加大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也存在着投资速度过快、投资结构和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导致政府投资绩效不理想,这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极大的浪费,也制约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对政府的投资绩效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价,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从而为提高产出效益、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以及确保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绩效最大化提供有力保障,本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入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研究对象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收集和整理了目前相关的研究文献,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评述,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充分依据,构建起了论文的框架体系;以公共物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政府职能理论为基础,明确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通过分析影响政府投资绩效的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及模型,说明选择依据和DEA模型对于本文研究的优势,以确保下一步实证分析的科学性。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和武汉这七个超大型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根据DEA模型评价结果提出了要从合理加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注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构叁个方面对政府投资绩效进行改善的策略,为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初宜红,张鑫[5](2018)在《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税费结构调整——基于我国省级政府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1~2015年全国22个省级面板数据构造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地方政府税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税费显着正相关;就税费结构而言,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显着高于地方政府税收;从公共基础设施行业分布看,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显着高于社会性基础设施;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刚性增长下税费结构性调整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税务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杨飞虎,晏朝飞[6](2018)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吗?——基于面板双重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3~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的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中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存在显着的双重门限效应,当人均公共基础设施存量未达到第一门限值0.813万元/人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为显着的负向效应;当人均公共基础设施存量跨过第一门限值0.813万元/人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产生显着的正向效应;当积累至第二门限值3.965万元/人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下降,呈现明显的收敛效应。在区域层面,东、中、西部地区也均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其中东、中部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也均呈现出负向、正向与收敛效应;西部地区在跨越第二门限值后才产生显着的正向效应,尚未表现出收敛效应。最后根据二者间的非线性双重结构变化关系,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Jaya,Josie[7](2017)在《从金砖国家视角看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在金砖国家发展规划中对整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所发挥的作用。全文首先详细探讨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在实现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扮演的角色,并指出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作为保障个人生活水平、社会经济与政治权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从一个长期的金砖国家视角评述了与金砖国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趋势,并从金砖国家公共基础设施融资、基础设施投资指标—资本存量、金砖国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等叁个方面阐述了这种趋势。同时,提出在公共投资理论的框架下来解决金砖国家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和基础设施服务储备短缺的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后,作者探讨了金砖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公共基础设施融资中扮演的角色,并提出相关结论建议。(本文来源于《《国际货币评论》2017年合辑》期刊2017-12-01)

席小瑾,梁劲锐,杨建飞[8](2017)在《地方财政竞争是否提高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我国1997-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EBM模型计算地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并利用误差合成空间面板Tobit模型着重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在维持现有地方财政竞争强度的基础上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产技术升级,有助于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7年12期)

景平[9](2017)在《成都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结构,不论对经济的增长与持续发展,还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叁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投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投资的规模、结构将直接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增长,为此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成都市近几十年经济增长无论规模和速度,都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奇迹。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成都市经济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经济发展规模也从1978年的35.94亿元增涨到2015年的10801.2亿元,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积极推进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政策以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当前成都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未来成都市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动力是否还是依赖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来驱动,未来基础设施投资应怎样配合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等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结合世界银行2014年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最新定义,即公共基础设施分为一般公共基础设施和高级公共基础设施,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共基础设施的特征、分类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再从实证的角度以成都市1999年到2015年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多元回归模型,确定了二者具体的线性数量关系,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成都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有着显着的相关关系。公共基础设施直接和间接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特别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更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高级公共基础设施成为成都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一般公共基础设施几十年大规模的持续投入和不断完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高级公共基础设施成为决定成都市经济持续增长重要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9-01)

黄慧霞[10](2016)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优化模型与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运行的支撑体系和物质载体,提高它的利用效益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用水资源的污染、内涝的增加、道路交通的拥堵、雾霾范围的扩大等等已成为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重大阻力。为了更好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就有必要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加强合理的投资布局研究,以减少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的发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首先,本文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相关概念和属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国内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决策、效益评价方法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述评。然后,简单阐述了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相关的投资决策理论以及效益评价方法理论。选择了代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各项指标,给出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多属性群体决策模型、投资组合模型、数据包络分析博弈交叉效率模型下的评价方法。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撑。其次,本文以城市公共基础六大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系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指标,根据多属性群体决策模型得到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六大系统的评估权重,建立了公共基础设施的综合效益最优模型。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属于生产性基础设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进行资金投资时,应重点考虑交通设施系统,然后再考虑其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系统的投资情况。第叁,本文从投资组合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模糊投资组合规划模型。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经济、社会、效益权重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加入了叁角模糊数对投资组合模型,构建了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对象的模糊投资组合规划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逐年增加,其次是上海、天津和重庆,国家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仍然放在的经济发达地区。第四,数据包络分析(DEA)常常被用来评价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在固定的资金投资情况下,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故本文借鉴了博弈的思想,将博弈论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交叉效率模型中,构建了数据包络分析博弈交叉效率模型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评价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博弈交叉效率值要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博弈交叉效率值。然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的分配权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最后,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高速公路承包商的评价与选择显的尤为重要。在考虑政府决策的期望前提下,针对高速公路承包商的选择与评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损失厌恶理论的数据包络分析博弈交叉效率模型的评价方法。为此,构建了一套较为全面的高速公路承包商指标评价体系,根据前景理论中价值函数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各个高速公路承包商的效用函数值,最后根据效用函数值的大小进行排序和选择。将考虑损失厌恶心理与不考虑损失厌恶心理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损失厌恶心理对决策者的选择决策产生了影响,突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性,验证了损失厌恶理论解决决策选择问题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选择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2-01)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国计民生,虽然当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依然很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也较大,地方政府进一步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需要与偿还政府债务面临的与日俱增的压力形成矛盾。本文对湖北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及PPP项目落地率较低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由此引出了改善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PPP落地率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PPP模式在湖北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实践中的成功运用,为湖北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打好"叁大攻坚战"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论文参考文献

[1].初宜红,王晗笛.财政分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税费结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9

[2].刘雨晴.湖北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及PPP项目落地率相关问题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3].孙梦敏.甘肃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应探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

[4].宋丽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绩效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5].初宜红,张鑫.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税费结构调整——基于我国省级政府的经验证据[J].税务研究.2018

[6].杨飞虎,晏朝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吗?——基于面板双重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

[7].Jaya,Josie.从金砖国家视角看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C].《国际货币评论》2017年合辑.2017

[8].席小瑾,梁劲锐,杨建飞.地方财政竞争是否提高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J].华东经济管理.2017

[9].景平.成都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10].黄慧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优化模型与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6

标签:;  ;  ;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论文-初宜红,王晗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