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微成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磁微成形,微冲孔,成形工艺,微通道
电磁微成形论文文献综述
赵庆娟[1](2015)在《金属双极板电磁微成形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的迅速发展,微通道类零件如微通道换热器、微型燃料电池双极板以及微生物芯片等在能源、微电子、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电磁微成形技术是一种金属利用强脉冲磁场中所受到的电磁力作用使之产生变形的高能率微塑性加工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成形极限,避免了微成形工艺对模具装配精度的苛刻要求,成为一种重要的微型零件柔性成形方法。本文以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金属箔板电磁微胀形变形行为,分析工艺参数对金属双极板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揭示金属箔板电磁微成形机理,实现微型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的高质量成形。首先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中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模块,建立金属箔板电磁微胀形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金属箔板在电磁微胀形过程电磁力分布规律和金属箔板电磁微胀形变形特点。模拟结果显示,金属箔板在电磁微胀形过程中所受到的电磁力随着放电能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放电电容的增大而降低,在箔板变形区域内电磁力始终保持均匀分布。金属箔板电磁微胀形过程中,沿微通道横截面轮廓方向由通道边缘到中间位置等效应变分布逐渐增大,沿微通道纵向等效应变分布均匀。阵列通道电磁微胀形过程中各通道等效应变分布一致,模拟结果表明,电磁微成形技术能够成形出一致性好的微通道零件。研制了基于均匀压力线圈驱动的金属箔板电磁微胀形实验装置,开展单通道电磁微胀形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放电能量、放电次数以及放电频率的增加,微通道成形性能显着提高,而随着箔板厚度和晶粒尺寸的增加,微通道成形性能降低。在电磁微胀形过程中使用凸模具或采用有较大圆角的凹模具均有利于提高金属箔板电磁微胀形成形性能。进行了阵列通道电磁微胀形工艺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放电能量和放电频率增大,阵列通道胀形高度和均匀性提高,在放电能量7.2k J时阵列通道成形质量好;材料性能对电磁微胀形工艺影响显着,T2紫铜薄板屈服强度和电阻率小,阵列通道成形性能优异,而SS304不锈钢箔板屈服强度和电阻率较高,并且是典型的率相关材料,成形性能相对较低。进行了金属箔板电磁微冲孔工艺实验研究,对电磁微冲裁变形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工艺参数对微冲孔质量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金属箔板电磁微冲裁断裂机制。结果显示,随着放电能量增加、凹模孔径增大,微孔断面毛刺和圆角带减小,而随着坯料厚度增大,微孔断面圆角带增大,毛刺逐渐减小。SS304不锈钢箔板冲裁断裂模式为有韧窝的韧性断裂,而T2紫铜箔板在电磁微冲孔过程中出现断口平整的无韧窝拉伸断裂、无韧窝的拉伸断裂和有韧窝的拉伸断裂等多种断裂模式。微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电磁微冲孔微孔轮廓尺寸精度较高、断面质量好,可以实现微孔的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加工。针对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进行了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电磁微成形工艺实验研究,分析了金属双极板电磁微成形过程中材料参数、放电参数和模具参数对双极板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双极板最佳成形工艺,并对电磁成形金属双极板的成形质量进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放电能量增加双极板微流道胀形高度和均匀性提高;随着放电频率的增大,双极板微流道胀形高度增大,均匀性下降;坯料与模具之间的距离对双极板微流道胀形高度和均匀性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在间距为1.0mm时双极板成形质量最佳;随着坯料厚度的增大,双极板微流道胀形高度和均匀性迅速降低。当微模具脊宽比S/W>1时,选用凸型模具,而脊宽比S/W≤1时,使用凹型模具进行双极板成形可以获得更高的质量。在放电频率7.424k Hz,放电能量为7.2k J条件下,采用脊宽比为2.0的凸型模具成形出质量优异的紫铜箔燃料电池双极板。(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5-01)
赵庆娟,王春举,江洪伟,于海平,郭斌[2](2013)在《模具结构对箔板电磁微成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T2紫铜箔板进行电磁微成形实验,研究不同模具结构对材料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轮廓仪研究不同模具结构对箔板电磁微成形的影响规律,分析模具结构对材料流动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坯料出现不同程度的翘曲现象,采用凸型模具更有利于凹模内气体的排除,使得坯料能够迅速贴模;随着电压的升高材料成形性不断提高,采用凹型模具比采用凸型模具更加有利于微槽精度的提高;电磁成形制件应变分布均匀,凸型模具成形制件壁厚最小值出现在微槽侧壁,成形过程以拉深成形为主;凹型模具成形制件最小壁厚出现在微槽底部,成形过程以胀形为主.(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2013年04期)
张敏,陆辛[3](2009)在《电磁脉冲驱动力在微成形工艺中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零件成形的方法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将电磁脉冲力应用于微零件成形工艺中,采用不同充电电压进行试验,对比每次的试验效果,取得了一些试验数据和试验结果,并在放大300倍的情况下观察了成形微零件的表面,对比了工件表面和模具的表面光洁度。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电磁力驱动用于微零件成形,成形速度快,成形效果好。电磁脉冲驱动力应用于微零件成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体的工艺参数尚需进一步的试验来确定。(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郭祎[4](2009)在《电磁微成形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成形作为微细加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日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现在常用的微驱动器的缺点,自主研制开发了一套以电磁力为驱动的微成形装置,利用此装置对一微米级零件进行高速压印成形实验。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挤压和压印两个工艺按照不同的加工速度,摩擦系数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电磁力微成形装置的成形质量较好,精度高。摩擦系数的增大,导致材料流动不均匀,影响成形精度。提高加工速度可以使摩擦系数明显减小,对尺寸效应有抑制作用。采用由电磁力驱动的微零件成形机成形微零件,是一个有效的微成形方法。(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09-03-09)
电磁微成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T2紫铜箔板进行电磁微成形实验,研究不同模具结构对材料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轮廓仪研究不同模具结构对箔板电磁微成形的影响规律,分析模具结构对材料流动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坯料出现不同程度的翘曲现象,采用凸型模具更有利于凹模内气体的排除,使得坯料能够迅速贴模;随着电压的升高材料成形性不断提高,采用凹型模具比采用凸型模具更加有利于微槽精度的提高;电磁成形制件应变分布均匀,凸型模具成形制件壁厚最小值出现在微槽侧壁,成形过程以拉深成形为主;凹型模具成形制件最小壁厚出现在微槽底部,成形过程以胀形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微成形论文参考文献
[1].赵庆娟.金属双极板电磁微成形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赵庆娟,王春举,江洪伟,于海平,郭斌.模具结构对箔板电磁微成形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3
[3].张敏,陆辛.电磁脉冲驱动力在微成形工艺中的试验研究[J].锻压技术.2009
[4].郭祎.电磁微成形工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