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方头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方头甲,桑白盾蚧,功能反应,抗逆性反应
日本方头甲论文文献综述
雷艳梅[1](2013)在《日本方头甲对桃树桑白盾蚧的捕食作用及抗逆性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护和利用日本方头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日本方头甲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抗逆性反应。结果表明,日本方头甲捕食桃树桑白盾蚧量与桑白盾蚧雌成虫、卵及初孵若虫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即雌成虫、卵及初孵若虫模拟方程分别为Na=0.366 66 N/(1+0.036 176 N)、Na=0.909 091 N/(1+0.004 753 N)和Na=1.240 601 N/(1+0.017 052 N);日本方头甲成虫随着桑白盾蚧雌成虫、卵及初孵若虫密度的增加,取食量也相应增加,每头日本方头甲成虫对桑白盾蚧雌成虫、卵及初孵若虫的日均最大捕食理论值分别为10.135 6头、191.28粒和72.74头;柴油乳剂、石硫合剂对日本方头甲低毒。(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杨蓉[2](2013)在《日本方头甲成虫对蠕须盾蚧的捕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日本方头甲成虫捕食蠕须盾蚧1龄若虫、2龄若虫和雌成虫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及两者间的密度制约,随着自身密度以及两者间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加大,造成捕食率下降,其干扰反应模型符合Hassell模型;应用Holling-Ⅱ型方程拟合日本方头甲成虫对蠕须盾蚧1龄若虫、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33.0、192.7、114.7头;应用Holling-Ⅲ型方程拟合日本方头甲成虫对蠕须盾蚧1龄若虫、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33.1、25.7、16.4头,林间防治时可分别以1∶33、1∶26、1∶16作为参考值;日本方头甲可作为防治蠕须盾蚧的一种天敌加以应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蒋学建,李德伟,常明山,何锦华,何容焕[3](2012)在《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利用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 Endrdy Younga)控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可能性以及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控制作用和捕食潜能。[方法]研究了日本方头甲成虫对不同虫态和不同密度松突圆蚧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最佳寻找密度。[结果]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捕食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对松突圆蚧雌成虫、2龄和1龄若虫的日极限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1.15、71.32和185.36头;当松突圆蚧虫口密度低时,日本方头甲对雌成虫的寻找效应高,当松突圆蚧虫口密度高时,日本方头甲对1龄若虫的寻找效应高;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雌成虫、2龄和1龄若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8和17头。[结论]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具有很大的捕食潜力,可作为防治松突圆蚧的天敌加以繁殖利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21期)
李鸿筠,刘浩强,姚廷山,冉春,胡军华[4](2009)在《不同条件下日本方头甲对矢尖蚧捕食功能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方头甲是矢尖蚧等多种盾蚧科昆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捕食效能,在室内条件下,定量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日本方头甲成虫对不同密度矢尖蚧1龄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并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新方程分别拟合出不同功能反应模型。结果表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0%~90%、光照强度12000lx、L∶D=14∶10时,最有利于日本方头甲成虫捕食。在此条件下,瞬间攻击率、最大捕食量、瞬间攻击率与平均处理时间的比值和最佳寻找密度均达最大,平均处理时间最短,功能反应圆盘模型为Na=1.002N/(1+0.0001N)。寻找效应在不同条件下均随着矢尖蚧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数学模型为E=1.002/(1+1.002×0.0001N),Holling-Ⅲ型新模型为Na=308.86e-95.18/N。在上述条件下,理论最大捕食量为308.86头,最佳寻找密度为95.18头。生产上控制矢尖蚧危害的释放比例应为益害比1∶95。(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李鸿筠,姚廷山,刘浩强,雷慧德,胡军华[5](2006)在《温度对日本方头甲功能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别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方程拟合日本方头甲对矢尖蚧一龄雄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显示瞬间攻击率在20~25℃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以后缓慢下降;最大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平均处理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说明25℃以上的高温有利于日本方头甲对矢尖蚧的捕食。(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李鸿筠,刘浩强,姚廷山,雷慧德,田文华[6](2006)在《应用日本方头甲控制柑桔矢尖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Endr dy-Younga属鞘翅目,方头甲科,方头甲属。该虫寄主相当广泛,是盾蚧科害虫的重要天敌,也是控制柑桔重要害虫———矢尖蚧的优势种群,是田间自然控制矢尖蚧的重要因素。矢尖蚧在我国各柑桔产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06年03期)
雷艳梅,黎健春[7](2004)在《日本方头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方头甲是桑白盾蚧重要捕食性天敌。经调查和在桃树上定点观察,明确日本方头甲在桃树上捕食桑白 盾蚧的生活习性,对其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应用前景作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04年04期)
冉春,雷慧德,李鸿筠,胡军华[8](2003)在《一种室内饲养日本方头甲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方头甲是桔全爪螨和柑桔矢尖蚧等盾蚧害虫(螨)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课题组在“七五”、“八五”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弄清了日本方头甲的生物学特性、捕食潜力,提出了保护利用措施。在“九(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03年06期)
冉春,雷慧德,李鸿筠,胡军华,程绪生[9](2003)在《温度对日本方头甲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日本方头甲卵、幼虫、蛹和成虫在6个恒温下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世代存活率及成虫产卵量。王氏模型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方头甲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叁龄幼虫和蛹、产卵前期的发育最适温度分别为:24.7、23.9、27.1、24.5、24.9、23.2℃。卵孵化率(S_(E))、一龄存活率(S_(L1))、二龄存活率(5_(L2))、叁龄存活率(S_(L3))、蛹羽化率(S_P)与温度(X)的关系分别为:S_E=-62.4798+12.9440X-0.2720X~2、S_(L1)=-30.8872+9.4942X-0.1881X~2、S_(L2)=24.7956+5.3500X-0.1108X~2、S_(L3)=-100.2795+15.5575X-0.3134X~2、S_P=30.7012+5.2098X-0.1095X~2。产卵量(Y)与温度(X)的关系:Y=-194.5609+20.0496X-0.4103X~2。日本方头甲卵、蛹和成虫分别置于2、4、6、8、10℃,25天后卵的孵化率分别为72.1%、76.5%、79.4%、82.7%、68.7%;蛹的羽化率分别为62.3%、69.5%、73.5%、80.7%、61.1%,8℃为蛹和卵适宜的低温贮藏温度;而15天后的成虫存活率分别为52.1%、53.1%、52.7%、52.9%、50.3%,以后迅速下降。低温贮存卵和蛹是保存日本方头甲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曾兆华,赵士熙,吴光远,余素红[10](2000)在《茶椰圆蚧的重要天敌——日本方头甲及其捕食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日本方头甲的种群动态、捕食习性、功能反应、干扰反应与农药毒性 .结果表明 ,日本方头甲在福安社口茶园一年有 4个发生高峰 ,与茶椰圆蚧二龄若虫的发生期跟随现象明显 ,对第二代茶椰圆蚧控制作用强。成虫和幼虫均可捕食各个虫态的茶椰圆蚧 ,成虫捕食具有日节律 ;雌成虫的捕食量大于雄成虫 ,雌、雄成虫捕食茶椰圆蚧的功能反应均为 Holling 型反应。雌成虫在 10℃下捕食率最低 ,15℃次之 ,35℃最高 ,在10 - 35℃内捕食率 y与温度 x的关系为 y=- 0 .4 36 2 +0 .2 84 6 x,在 35- 4 0℃内 y=38.84 74 - 0 .8579x;捕食者个体相互间存在干扰 ,雌雄混合组合干扰系数 m值最大 ;农药对幼虫的毒性大于成虫(本文来源于《华东昆虫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日本方头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日本方头甲成虫捕食蠕须盾蚧1龄若虫、2龄若虫和雌成虫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及两者间的密度制约,随着自身密度以及两者间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加大,造成捕食率下降,其干扰反应模型符合Hassell模型;应用Holling-Ⅱ型方程拟合日本方头甲成虫对蠕须盾蚧1龄若虫、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33.0、192.7、114.7头;应用Holling-Ⅲ型方程拟合日本方头甲成虫对蠕须盾蚧1龄若虫、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33.1、25.7、16.4头,林间防治时可分别以1∶33、1∶26、1∶16作为参考值;日本方头甲可作为防治蠕须盾蚧的一种天敌加以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方头甲论文参考文献
[1].雷艳梅.日本方头甲对桃树桑白盾蚧的捕食作用及抗逆性反应[J].贵州农业科学.2013
[2].杨蓉.日本方头甲成虫对蠕须盾蚧的捕食作用研究[J].林业科技.2013
[3].蒋学建,李德伟,常明山,何锦华,何容焕.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李鸿筠,刘浩强,姚廷山,冉春,胡军华.不同条件下日本方头甲对矢尖蚧捕食功能的反应[J].植物保护学报.2009
[5].李鸿筠,姚廷山,刘浩强,雷慧德,胡军华.温度对日本方头甲功能反应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6
[6].李鸿筠,刘浩强,姚廷山,雷慧德,田文华.应用日本方头甲控制柑桔矢尖蚧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6
[7].雷艳梅,黎健春.日本方头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J].植物保护.2004
[8].冉春,雷慧德,李鸿筠,胡军华.一种室内饲养日本方头甲的方法[J].植物医生.2003
[9].冉春,雷慧德,李鸿筠,胡军华,程绪生.温度对日本方头甲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3
[10].曾兆华,赵士熙,吴光远,余素红.茶椰圆蚧的重要天敌——日本方头甲及其捕食作用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