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胚状体的发生再生植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丽格海棠,胚状体,植株再生
胚状体的发生再生植株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芬,李青,张建英[1](2006)在《丽格海棠叶片培养胚状体发生与植株再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丽格海棠叶片接种于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表明:诱导叶片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5+2,4-D1.5,胚状体生长发育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1.0,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5。(本文来源于《河北林业科技》期刊2006年02期)
孟庆玉,王冬梅,曹艳艳,黄全生,张旭芳[2](2003)在《新疆彩色棉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及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彩色棉栽培品种“新彩 3号”、“新彩 4号”等无菌苗下胚轴为诱导材料进行了组织培养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及诱导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激素 2 ,4-D、NAA、IAA、ZT与 KT组合时 ,对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 2 ,4- D0 .0 5~ 0 .1 mg·L-1,KT0 .1~ 0 .2 mg· L-1时诱导效果最佳 ,产生了颗粒状、分散性好、淡黄色的胚性愈伤 ,胚性愈伤经分化培养基继代 2~ 3次后获得萌发胚 ,萌发胚在生根培养基培养数日后 ,形成了根、子叶、真叶完整的再生植株。并且不同基因型品种愈伤组织和胚胎发生能力表现有所差异。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利用体细胞胚胎发生获得彩色棉再生植株。(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03年12期)
达克东,张松,高东升,米瑞芙,周志文[3](2001)在《丽格海棠叶片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丽格海棠盆栽植株叶片培养 ,成功地诱导出胚状体并获得再生植株。具体步骤如下 :Ⅰ .在MS +BA 1mg/L +NAA 4mg/L + 2 ,4 D 1mg/L培养基上预诱导 10d ;Ⅱ .在MS +BA 1mg/L培养基上胚性细胞发生胚状体 ;Ⅲ .在MS +IBA 0 .5mg/L培养基上小植株生根。组织切片观察表明 ,胚状体起源于叶片上表皮细胞(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谢永刚,曲芳,宁德佳[4](2000)在《龙牙(木忽)木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牙(木忽)木叶柄培养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形成体细胞胚状体,并发育成完整植株。初代培养以MS+BA+NAA培养顶芽,当芽萌发后取幼嫩叶柄在含有2,4-D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将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成熟的体细胞胚状体经分化形成完整植株。(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曹有龙,贾勇炯,陈放,罗青,曲琳[5](1999)在《枸杞花药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条件下胚状体发生与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枸杞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建立细胞系,诱导植株再生,结果在含不同激素的4种培养基上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7%~169%。愈伤组织在MS+2,4D05mg/L的固体培养基上,经2~3次培养后,获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含相同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24h后获得大量单细胞。单细胞液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建立起稳定的悬浮系。悬浮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8~10d可获得含有大量胚状体的愈伤组织块,收集悬浮培养物转移到MS+6BA02mg/L的固体培养基上,胚状体能够萌发形成大量绿色小芽,小芽转入生根培养基(MS+NAA02mg/L)中20d后得到完整植株。植株根尖细胞经细胞学鉴定为单倍体。(本文来源于《云南植物研究》期刊1999年03期)
李洪清,梁承邺,黄毓文,郭俊彦[6](1999)在《影响木薯次生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外植体的不同发育阶段中,碳源以及不同的生长激素配比对木薯次生胚状体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体成熟培养基上生长15d的胚状体子叶为外植体,次生胚状体的产量最高,达29.3个成熟胚状体/1个外植体。在次生胚状体的诱导阶段,以麦芽糖(40g/L)代替蔗糖作碳源,能同时提高次生胚状体的产量(32.5个胚次体/1个外植体)及植株再生频率(74.3%)。2,4-D与PP333;(0.1mg/L)配合能提高植株再生频率到77.6%。2,4-D与BAP(2mg/L)或激动素(2.0mg/L)配合则大大降低了胚状体诱导及植株再生频率。(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1999年03期)
朱靖杰,张桂和,赵叶鸿[7](1996)在《黄花菜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和再生植株形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黄花菜的幼嫩花梗及花托培养在N6+2.4-D2+6-BA1培养基上,已经诱导出大量胚状体,在相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建立了黄花菜胚状体元性系.成熟的胚状体,转到1/2MS+NAA0.2培养基上,长成了带有根系的完整植株.再生植株成功地移栽到土壤基质中,成活率达90%以上.(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4期)
薛仁镐,刘淑兰,韩碧文[8](1995)在《大豆未成熟子叶诱导胚状体发生再生植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大豆胚状体发生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附加高浓度的生长素(2.4—D或NAA或2.4—D与NAA的配合),可成功地诱导胚状体发生。2.4—D比NAA具有更强的诱导效果;2.4—D与NAA配比所诱导的正常胚率高于其单用;未成熟子叶不同的放置方式对胚状体发生影响极大。对畸型胚进行了改良并获得了完整小植株。(本文来源于《延边农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孟庆玉,孙严,李仁敬[9](1995)在《新疆陆地棉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和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陆地棉品种下胚轴为外植体,在含有4种激素(2,4-D、KT、NAA、IAA)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通过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悬浮培养条件与植株再生各因子的比较研究,获得了陆地棉新陆中2号、新陆早1号两个优良栽培品种的体细胞胚胎的发生,体细胞胚经固体或液体培养,均可萌发,萌发的胚在成株培养基上形成了具有根、芽的完整再生植株。(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1995年03期)
李美茹,李洪清,郭俊彦[10](1993)在《木薯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1 植物名称木薯(Manihot esculenta)。 2 材料类别幼嫩叶片、茎及节。 3 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材料培养基:Ms+维生素B_11 mg/L(单位下同)+肌醇100+NAA 0.01+2%蔗糖+0.6%琼脂,培养温度28C,光照1 500 lx,照光12 h/d。胚状体诱导培养基:MS+2.4-D 4+0.3%蔗糖+0.4%琼脂,培养温度28C。不照光。植株再生培养基:MS+BA 0.1+GA_31+2.4-D(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1993年02期)
胚状体的发生再生植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彩色棉栽培品种“新彩 3号”、“新彩 4号”等无菌苗下胚轴为诱导材料进行了组织培养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及诱导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激素 2 ,4-D、NAA、IAA、ZT与 KT组合时 ,对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 2 ,4- D0 .0 5~ 0 .1 mg·L-1,KT0 .1~ 0 .2 mg· L-1时诱导效果最佳 ,产生了颗粒状、分散性好、淡黄色的胚性愈伤 ,胚性愈伤经分化培养基继代 2~ 3次后获得萌发胚 ,萌发胚在生根培养基培养数日后 ,形成了根、子叶、真叶完整的再生植株。并且不同基因型品种愈伤组织和胚胎发生能力表现有所差异。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利用体细胞胚胎发生获得彩色棉再生植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胚状体的发生再生植株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芬,李青,张建英.丽格海棠叶片培养胚状体发生与植株再生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6
[2].孟庆玉,王冬梅,曹艳艳,黄全生,张旭芳.新疆彩色棉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及植株再生[J].中国棉花.2003
[3].达克东,张松,高东升,米瑞芙,周志文.丽格海棠叶片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J].园艺学报.2001
[4].谢永刚,曲芳,宁德佳.龙牙(木忽)木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
[5].曹有龙,贾勇炯,陈放,罗青,曲琳.枸杞花药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条件下胚状体发生与植株再生[J].云南植物研究.1999
[6].李洪清,梁承邺,黄毓文,郭俊彦.影响木薯次生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因素的研究[J].广西植物.1999
[7].朱靖杰,张桂和,赵叶鸿.黄花菜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和再生植株形成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8].薛仁镐,刘淑兰,韩碧文.大豆未成熟子叶诱导胚状体发生再生植株[J].延边农学院学报.1995
[9].孟庆玉,孙严,李仁敬.新疆陆地棉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和植株再生[J].新疆农业科学.1995
[10].李美茹,李洪清,郭俊彦.木薯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