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波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波理论,红外热成像,脉冲相位法,缺陷重构
热波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晨晨[1](2017)在《基于热波理论的红外热成像缺陷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或者构件的质量安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对于设备的安全运行,产品质量控制以及确保装备处于安全可靠状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亚表面缺陷的检测多为定性评估,定量化程度不高,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平板结构的规则缺陷上,定量的分析缺陷深度和表面温度分布的表征关系。对于不规则缺陷、复杂材料或者构件仍旧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热波与有缺陷试件相互作用的机理,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缺陷的形状进行重构。本文采用基于热波理论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方法对亚表面缺陷进行量化分析。通过理论推导、仿真分析以及实验验证对缺陷形状重构方法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采用相位差表征缺陷深度,根据反演的深度信息对缺陷的形状进行重构,通过仿真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重构缺陷形状的目的。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探讨缺陷的几何特征对于热波在试件内部传播、反射以及散射的影响,即在试件表面施加热激励后产生的瞬态热波与被测试件内部结构和界面相互作用的机理及作用后的表征问题。(2)根据传热学的相关理论,建立温度场分布的二维热传导数学模型。采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二维模型试件中预制的叁角形、矩形、阶梯形缺陷分别施加正弦激励和脉冲激励进行仿真研究,通过相位差与缺陷深度的关系,反演出缺陷的深度信息,然后结合在不同加热位置的相位差分布图和采用包络线的方式重构出的缺陷轮廓对缺陷形状进行判定。同时分析了缺陷的体积-深度比在检测过程中对相位差的影响。(3)根据搭建的脉冲涡流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对内部含有叁角形、矩形、阶梯形缺陷的铝平板试件进行检测。对热源位置像素点的温度-时间热响应数据进行滤波和多项式拟合处理消除高频噪声的干扰后,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用低频段的相位差作为判定缺陷深度的特征量,反演出热源位置处对应的深度信息,采用包络线重构出缺陷形状。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达到重构缺陷形状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20)
郭松林,王保林[2](2015)在《基于双曲型热波理论的圆柱热冲击断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双曲型热波理论和线性热弹性理论,求解了含圆币型绝热裂纹的圆柱在阶跃热流载荷下的非经典热冲击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王冬冬,张炜,金国锋,杨正伟,田干[3](2014)在《尖点突变理论在红外热波检测图像分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分割是实现热波检测缺陷定量识别的关键。根据有缺陷区域与无缺陷区域图像灰度值不连续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分割方法,在计算图像幅值和相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尖点突变模型及相应的坐标变换,将系统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处理后的尖点突变模型的判决式标记热波图像中像素值突变的点,提取突变点的骨架,对其膨胀和填充运算实现缺陷的分割。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马吉红[4](2013)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热波成像无损评估技术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工程中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功能复合材料,而纳米复合材料在此背景下作为佼佼者脱颖而出。为了对材料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获取所需要的服役性能,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故应对这些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界面的特性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估,力争以最少的损失获取最大的收益。与传统复合材料不同,当材料尺度进入纳米量级时,表面/界面效应对材料特性的影响将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为了分析各材料参数和表面/界面效应对温度的影响,本文在热波多重散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波函数展开法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表面效应单元的单元特性,对纳米复合材料中各材料参数和表面/界面效应对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热波多重散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含单个圆柱形纳米夹杂的半无限结构的热波成像无损评估问题。利用圆柱形波函数展开法得到热波场的函数表达式,通过满足夹杂和基质间的界面条件来确定模式系数,得到热波温度场的解析解,利用MATLAB编程,绘制温度分布图,最后分析不同物理和几何参数对材料温度的影响及表面/界面效应对温度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二维表面效应单元的单元特性,对含两柱形纳米圆孔的半无限结构的热波成像无损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ANSYS软件的特性创建所需实体模型,对其进行网格划分,然后加载求解,最后绘制出在不同材料参数下的温度分布曲线图,分析各材料参数对温度的影响及表面/界面效应对温度的影响。在二维平面问题的基础上,结合ANSYS软件的特性,进一步研究了含单个叁维球形纳米孔洞的半无限结构的热波成像无损评估问题。在所创建的叁维模型上施加平面荷载,根据求解得到的结果绘制出材料在不同参数下的温度分布曲线图,分析了各材料参数对温度的影响及表面/界面效应对温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3-01-01)
张勇,张金玉,黄建祥[5](2012)在《基于红外热波检测理论模型的红外热像数据拟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脉冲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基本原理和热传导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热传递模型的非线性参数拟合方法,并将其与传统的多项式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低阶多项式。另外,在相同拟合效果的情况下,该模型的参数较少,具有更高的热像存储和压缩效率,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红外热像数据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2年04期)
胡锐锋,曹炳阳[6](2009)在《热波现象的热质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质的概念建立了热量输运的守恒方程,并得到了考虑热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惯性的普适导热方程,该方程反映了一般条件下热的波动传递现象.当热流和温度的空间惯性以及温度的时间惯性可以忽略时,所得到的导热定律退化为CV模型,表明CV模型实质上仅考虑了热流对时间的惯性效应.对热波传递和迭加现象的数值分析表明:当热扰动较小时,热流对空间加速的惯性可以忽略,基于热质理论的热波方程和CV模型符合得较好;但是,在描述较大的热扰动时,由于热流对空间的加速惯性不能忽略,CV模型的求解结果会出现负温度的非物理现象,而基于热质理论的热波方程则克服了这一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曹炳阳,胡锐锋,过增元[7](2008)在《基于热质理论的热波传递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质的概念应用牛顿力学原理建立了热质输运的控制方程,推导得到了普适的导热定律。在惯性力可以忽略时它即退化为傅立叶导热定律,反映出非傅立叶导热现象的本质是热质的惯性引起的。当热流和温度对空间的惯性以及温度对时间的惯性可以忽略时,所得到的导热定律可以退化为CV模型。对热波传递的数值分析表明:当热扰动和热流都比较小时,热流在空间加速的惯性可以忽略,基于热质理论的热波方程和CV模型符合得很好;但是,在描述较大的热扰动时,由于热流的空间加速惯性不能够被忽略,CV模型的结果在两个温度波峰迭加时会出现负温度的非物理现象,而基于热质理论的普适导热定律的结果则克服了这一缺陷。(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8期)
周惠君,江洪建,胡立群,万春华[8](2005)在《热波理论的应用——良导热体热导率的动态法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根据热波理论用动态法测量导体热导率的实验.其特点是当热量在样品中传播时,样品中各点的温度不像稳态法那样必须保持恒定.只要给定适当边界条件,样品上各点温度均可随时间作简谐变化,利用这种变化可计算出样品材料的热导率.(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05年06期)
刘静,任泽,王存诚[9](1995)在《生物活体组织温升振荡效应的热波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活体组织在一定情况下受外界加热而发生温度振荡的本实是生物传热领域内长期得不到合理解释的经典问题,本文深入考察了生物传热的真实特点,将逻辑上更为严明的热波理论引入Pennes生物传热方程,获得了新的生物传热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导出了由外界加热而诱发体内温度振荡所应满足的准则及振荡周期,所得结果清晰地表明了只有生物体可能出现温升振荡而非生物体则不可能的原因。本文提出的热波学说深化了对生物体温升振荡效应的认识,首次揭示出,生物体之所以发生温升振荡,关键原因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外界加热方式以及生物体所具有的诸如心理因素、自调节特性等影响条件,而在于生物活体本身所团有的血液对流换热模式及其内部的有限热传播速度。本文是目前唯一严格的用于解释温升振荡现象的理论尝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1995年04期)
曾绍群,刘贤德,骆清铭,徐海峰,常大定[10](1994)在《热释电探测器的热波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释电探测器的热波理论研究曾绍群,刘贤德,骆清铭,徐海峰,常大定,李再光(华中理工大学光电子系,武汉430074)本文建立了热释电探测器的四层介质导热模型,通过求解各层的温度波分布,得出热释电信号与人射辐射调制频率。、探测器厚度d及底材料导热性能等的...(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期刊1994年02期)
热波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入双曲型热波理论和线性热弹性理论,求解了含圆币型绝热裂纹的圆柱在阶跃热流载荷下的非经典热冲击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波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晨晨.基于热波理论的红外热成像缺陷量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2].郭松林,王保林.基于双曲型热波理论的圆柱热冲击断裂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3].王冬冬,张炜,金国锋,杨正伟,田干.尖点突变理论在红外热波检测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
[4].马吉红.纳米复合材料中热波成像无损评估技术的理论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
[5].张勇,张金玉,黄建祥.基于红外热波检测理论模型的红外热像数据拟合方法[J].红外.2012
[6].胡锐锋,曹炳阳.热波现象的热质理论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
[7].曹炳阳,胡锐锋,过增元.基于热质理论的热波传递现象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
[8].周惠君,江洪建,胡立群,万春华.热波理论的应用——良导热体热导率的动态法测量[J].大学物理.2005
[9].刘静,任泽,王存诚.生物活体组织温升振荡效应的热波理论[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5
[10].曾绍群,刘贤德,骆清铭,徐海峰,常大定.热释电探测器的热波理论研究[J].量子电子学.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