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巴尔喀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斑岩铜矿,准噶尔,成矿带,控制因素
巴尔喀什论文文献综述
李昌昊,申萍[1](2019)在《北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斑岩铜矿成矿规模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规模取决于许多因素。北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位于中亚成矿域西部,该成矿带内矿床规模差异巨大,并且是中亚成矿域内唯一具有两个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带。北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内成矿岩体的全岩微量元素和锆石Hf-O同位素组成变化显着,表明无论是不同成矿带还是同一成矿带内不同的斑岩铜矿,它们的岩浆过程均有所差异。尽管如此,北巴尔喀什和西准噶尔成矿亚带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岩体间仍然存在3个显着差异,即构造背景差异、地壳厚度差异(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罗影,刘醒,关永强,贾培松,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2](2019)在《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博斯腾湖周边采集的野生蘑菇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方法对其进行物种鉴定,并采用系统化学预试法对其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定,明确该野生蘑菇的分类地位,及其子实体所含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蘑菇样本为巴尔喀什蘑菇,其子实体营养成分丰富,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糖、苷类、有机酸、酚类、鞣质类、甾体类、叁萜类、黄酮类、内酯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食用菌。(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2期)
宋梦莹,杨在峰,高鹏[3](2019)在《巴尔喀什——准噶尔地区铜多金属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尔喀什—准噶尔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重要的铜多金属矿产集中分布区。在分析巴尔喀什—准噶尔地质矿产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不同铜矿类型的成矿规律,共圈出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的以斑岩型、火山岩型为主的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9处,并初步总结了找矿标志。为有效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促进境内外矿产风险勘查及找矿突破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郝敬喆[4](2018)在《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驯化栽培与漆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特殊的地貌和植被孕育了一些特有的大型沙生真菌。我们收集和鉴定出了 19种食药用菌,其中巴尔喀什蘑菇是一种个体硕大,品质优良,深受当地各族人民喜爱的食用菌。以采自博湖县野生巴尔喀什蘑菇Agaricus balchaschensis子实体上分离纯化的菌株BCBH为材料,进行了菌丝体生物学特性测定、培养条件优化和胞外漆酶活性响应面优化,以及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技术,纯化得到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漆酶。分子生物学系统分类研究证明,巴尔喀什蘑BCBH菌株与美味蘑菇和Adesjardinii在同一节点上聚在一类,介于双孢蘑菇与大肥菇之间,距离在0.005以下。长时间低温处理对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3.12 mM浓度的NaCl溶液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菌丝适宜的pH为中性至略酸性;麦芽糖和可溶淀粉培养基适于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的生长;巴尔喀什蘑菇可利用硝酸铵和蛋白胨提供氮源;响应面分析可知NaCl、麦芽糖和硝酸铵两两所形成的等高线为椭圆形或马鞍形,生物量最大方案为NaCl 0.2 g/L、麦芽糖6.0 g/L和硝酸铵1.5 g/L,巴尔喀什蘑菇菌丝体生物量预测值是2.108 g/L;实际得到2.09 g/L,两者相差0.85%。驯化栽培中采用熟料栽培模式,培养料是麦秆、玉米秆、芦苇秆加麸皮和预先发酵好的商品料加麦粒等,其中商品发酵料加麦粒装袋灭菌培养料可以正常产出子实体。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料菌丝不能生长。以胞外漆酶活性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分析和Box-Behnken的响应面模拟,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 =-17.56408 + 2.03860X1-0.29335X2 + 0.18440X3 + 0.083583X1X2-1.00000E-004 X1X3 + 9.71111E-003 X2X3-0.13368X1X1-0.12210X2X2-9.05528E-004X3X3。即叁个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值分别为:蔗糖10g/L,酵母粉7g/L以及摇床转速150 r/min。其相对应的响应值为4.653 U/mL。以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为材料,采用CM-cellulose阳离子交换柱层析、Q-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纯化的漆酶。分子量为66 kDa,N端9个氨基酸的序列是AVIIITVNM。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是2.2和40℃,在4-50℃保持稳定。Hg2+离子对该漆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大。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漆酶对铬黑T染料降解效果最好,24hr时的脱色率达到47.77%;对孔雀绿具有部分解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黄春霖,林辰壹,刘玉,李萨[5](2018)在《巴尔喀什黑伞3种胞外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尔喀什黑伞是新疆独有的珍稀野生食药用真菌,为了解其对纤维素的降解特性,试验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培养基内的固定碳源,测定巴尔喀什黑伞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体生长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探讨其胞外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巴尔喀什黑伞纯菌丝体培养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峰值出现在第3天,为0.406 U·mL~(-1),滤纸酶活力峰值出现在第2天,为0.238 U·mL~(-1),二者变化规律均表现出峰值后波动降低的趋势;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变化近"S"型,峰值出现在第12天,为1.233 U·mL~(-1),该酶活力峰值出现时间较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明显滞后。(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白磊,李兰海,师春香,李倩,孙帅[6](2018)在《伊犁-巴尔喀什湖盆地百年气温和降水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热点问题。伊犁-巴尔喀什湖盆地地域上横跨中哈两国,但该区域变化受到历史时期观测数据时空尺度上限制,制约了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本文以经过验证的高分辨率WRF模式气温和降水数据作为空间上参考数据,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和偏差校正方法分别对CRU、WM、NOAA20C和ERA20C不同来源数据进行降尺度,重建伊犁-巴尔喀什湖盆地百年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揭示盆地内区域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重建的气温和降水序列能够与站点观测序列、WRF模式序列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也能反映历史气象干旱和洪涝事件,但不同数据来源得到的气温和降水在空间变化趋势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年际尺度上,1931~1960年是盆地内百年间气温最低时期和降水最丰沛时期,而1991~2010年是温度最高时期,山区和平原气温分别达到1.4℃和6.3℃。不同时期,山区和平原的气温、降水周期存在波动现象。在百年间,山区和平原降水周期分别为5.14年和3.43年;山区和平原气温周期分别为4.8年和3.79年。(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7 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期刊2018-10-24)
黄杰[7](2018)在《哈萨克斯坦环巴尔喀什地区波谢库尔、努尔卡斯甘斑岩Cu-Au矿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谢库尔和努尔卡斯甘为环巴尔喀什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斑岩型Cu-Au矿床(波谢库尔:410万吨Cu、100吨Au,Cu、Au品位分别为0.31g/t和0.28g/t;努尔卡斯甘:393万吨Cu、229吨Au,Cu、Au品位分别为0.78g/t和0.45g/t),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两个矿床地质和地球化特征学的研究探讨其成矿意义,再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判断造成其储量差异的可能原因,为中亚成矿域斑岩型矿床成矿理论的建立提供补充资料。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显示波谢库尔含矿岩体主要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钠长石,岩石均属钙碱性系列,具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前人研究获得的成岩年龄和对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的认识,推断波谢库尔成矿作用与开始于中寒武世的波谢库尔洋内弧的俯冲有关。努尔卡斯甘含矿岩体为闪长岩、花岗闪长玢岩,花岗闪长玢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更长石,角闪石以镁质普通角闪石为主,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含矿岩体具有正常岛弧岩石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形成于环巴尔喀什-准噶尔洋壳向西北方向的俯冲作用过程中。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波谢库尔和努尔卡斯甘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下。通过努尔卡斯甘矿区与成矿有关花岗闪长玢岩中角闪石成分确定的成矿岩浆氧逸度为Logf O2=-13.5~-12.1,(ΔFMQ=3.1~3.6,平均值为3.3),平均含水量为0.75%,指示角闪石斑晶在岩体侵位于0.7 km~7.6km(平均深度为2.7km)范围内发生结晶作用,角闪石结晶当时的岩浆体系的高氧逸度和水含量的岩浆环境十分有助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结合前人谢库尔矿区岩浆氧逸度(Logf O2=-11.7~-7.3,ΔNNO=1.8~7.4,平均值为4.3),证实努尔卡斯甘岩浆氧逸度低于波谢库尔。矿床地质特征对比显示波谢库尔和努尔卡斯甘矿床的矿体均以块状、细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分布于斑岩体中,但努尔卡斯甘部分矿体分布于火山岩围岩中;二者整体蚀变类型相似但与成矿有关的主要蚀变类型不同。波谢库尔和努尔卡斯甘矿石矿物组成相似,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以及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和自然金。努尔卡斯甘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33±4Ma。流体包裹体特征对比显示努尔卡斯甘成矿早期和中期成矿流体温度、盐度高于波谢库尔,有利于铜的富集,而在晚期流体温度降低使得成矿作用转变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有利于金的富集。两个矿的成矿流体均发生过沸腾作用。通过努尔卡斯甘与中亚核心区主要斑岩型矿床的硫同位素值对比发现,中亚核心区主要斑岩型矿床的δ34S值集中分布在-3‰~+2‰之间,(努尔卡斯甘为0.4‰~1.4‰),接近陨石硫的范围,揭示其来源主要为岩浆硫。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造成波谢库尔和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储量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叁个方面:努尔卡斯甘低于波谢库尔的岩浆氧逸度可能是造成两个矿床Cu储量差异的原因;努尔卡斯甘成矿晚期高于波谢库尔的流体盐度以及大气降水的加入使得成矿作用转为浅成低温热液型可能是造成两个矿床Au储量差异的原因;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形成于环巴尔喀什-准噶尔洋壳向西北方向平缓俯冲后形成的Erementau-Yili增生楔中,而波谢库尔斑岩型Cu-Au矿形成于中寒武世波谢库尔洋内弧的俯冲作用下,两个矿床成矿时期和构造环境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矿床储量差异的第叁个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新运,党睿[8](2017)在《“巴尔喀什湖湖岸迁移及区域发展”试题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巴尔喀什湖(图1中的A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内流湖。湖泊西半部的湖水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的平均含盐量高达10.4‰。湖泊北岸为着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材料二为监测和掌握巴尔喀什湖湖岸推移或退缩的具体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围绕湖面四周选取14个岸边参照点(图1),以1977年为参照,监测并分析出1990年、1998年、2011年、2014年的湖岸迁移量(图2,(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03期)
张潇,夏自强,郭利丹,鄢波[9](2016)在《1960-2010年巴尔喀什湖流域干湿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24个气象站1960-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在采用Kriging插值分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及降水增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SPI、Z、PDECI 3种干湿指标对比印证,分析了巴尔喀什湖流域的年际干湿变化特征、干湿事件发生频次、持续时间以及典型年干湿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巴尔喀什湖流域年际干湿交替出现,3个月尺度下的偏旱事件多发生在2-4月,偏涝事件多发生在6-8月;(2)20世纪70年代以后,湿润事件持续时间逐步增长;进入21世纪,湿润事件发生频次显着增加;3种指标印证结果显示,流域正处在湿润周期内;(3)典型丰、平、枯水年条件下,流域依次呈现"东南干旱、西部湿润"、"东北干旱、东南湿润"、"南部干旱、西部湿润"的干湿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巴尔喀什湖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可为流域水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臧菁菁,李国柱,宋开山,金秀良,马建行[10](2016)在《1975~2014年巴尔喀什湖水体面积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75年、1980年和1985年的Landsat MSS影像、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影像、2005年的Landsat ETM+影像、2014年的Landsat OLI影像为数据源,根据水体的光谱特征,利用波段比值法(绿波段/短波红外波段),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得到了9个时期的巴尔喀什湖水体面积及其变化趋势,并综合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75~2014年巴尔喀什湖面积呈波动减少,并与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975~1990年期间,巴尔喀什湖水体面积急剧减少,变化速率为-48.4 km2/a,与水位降低了0.9 m;1990~2005年期间,巴尔喀什湖水体面积波动变化,但增加幅度很小,仅增加了0.36%;2005~2014年期间,巴尔喀什湖水体面积以每年10.1 km2的速度缓慢减少,水位也发生小幅度下降。巴尔喀什湖水体面积不受同期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影响,其主要受水库调节入湖水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巴尔喀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新疆博斯腾湖周边采集的野生蘑菇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方法对其进行物种鉴定,并采用系统化学预试法对其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定,明确该野生蘑菇的分类地位,及其子实体所含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蘑菇样本为巴尔喀什蘑菇,其子实体营养成分丰富,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糖、苷类、有机酸、酚类、鞣质类、甾体类、叁萜类、黄酮类、内酯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食用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尔喀什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昌昊,申萍.北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斑岩铜矿成矿规模控制因素[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罗影,刘醒,关永强,贾培松,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的化学成分分析[J].北方园艺.2019
[3].宋梦莹,杨在峰,高鹏.巴尔喀什——准噶尔地区铜多金属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9
[4].郝敬喆.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驯化栽培与漆酶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5].黄春霖,林辰壹,刘玉,李萨.巴尔喀什黑伞3种胞外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规律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8
[6].白磊,李兰海,师春香,李倩,孙帅.伊犁-巴尔喀什湖盆地百年气温和降水重建[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2018
[7].黄杰.哈萨克斯坦环巴尔喀什地区波谢库尔、努尔卡斯甘斑岩Cu-Au矿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8
[8].李新运,党睿.“巴尔喀什湖湖岸迁移及区域发展”试题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
[9].张潇,夏自强,郭利丹,鄢波.1960-2010年巴尔喀什湖流域干湿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16
[10].臧菁菁,李国柱,宋开山,金秀良,马建行.1975~2014年巴尔喀什湖水体面积的变化[J].湿地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