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铜盐论文-周文强

有机铜盐论文-周文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铜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铜盐,尼龙6,老化,热氧稳定性

有机铜盐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强[1](2018)在《有机铜盐抗氧剂对尼龙6抗老化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尼龙6(PA6)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工程塑料之一,具有高强度、耐磨损、耐腐蚀等优良性能,但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分子链易受热、氧气、紫外光、水蒸气等因素影响发生断裂降解,导致力性能下降、颜色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和开发耐热氧稳定性尼龙6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叁苯基膦(PPh_3)、硝酸铜、溴化铜等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合成了两种有机铜盐抗氧剂(A和B),并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以有机铜盐A、有机铜盐B、抗氧剂1098/168、抗氧剂1098/A和1098/B为添加剂,采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了耐热性尼龙6,研究这些抗氧剂对尼龙6热氧稳定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热变形温度测试(HDT)、分子量测试、末端基测试、热重分析(TG)等方法对耐热性尼龙6进行了表征。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采用单因素变量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制备了有机铜盐A和有机铜盐B,通过分析产物产率、铜含量和熔程等得出了有机铜盐的最佳合成条件,有机铜盐A和有机铜盐B的产率分别为53.28%和78.17%。结果表明,叁苯基膦为有机铜盐A和有机铜盐B的配体,有机铜盐A为两个叁苯基膦配体的铜化合物,有机铜盐B为叁个叁苯基膦配体的铜化合物。有机铜盐A和有机铜盐B对尼龙6热氧老化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铜盐A的加入提高了尼龙6的结晶度和熔体表观粘度,并对尼龙6具有一定的着色作用;含有机铜盐A的尼龙6老化处理后,其结晶度有所降低;有机铜盐B降低了尼龙6的结晶度,增加了熔体表观粘度,对尼龙6无色污;含有机铜盐B的尼龙6老化处理144h后,结晶度有所提高。两种有机铜盐相比,有机铜盐B的加入,使尼龙6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使老化过程中产生的羰基数量降低,老化后的尼龙6表面无裂痕,对尼龙6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效果。复配抗氧剂对尼龙6热氧老化性能的研究表明,抗氧剂1098与有机铜盐A和B复配使用对尼龙6耐热性均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抗氧剂1098与有机铜盐复配使用降低了尼龙6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表明复配抗氧剂降低了尼龙6的晶片厚度;相比于1098/有机铜盐B,抗氧剂1098/有机铜盐A体系对抑制尼龙6端羧基的产生和端氨基的降低效果更佳明显,表现出更好的耐老化性;在N_2和O_2气氛中,添加抗氧剂1098/有机铜盐A和1098/有机铜盐B的尼龙6均具有较高的分解温度,表明这两种抗氧剂使尼龙6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添加抗氧剂1098/有机铜盐A的尼龙6表面无裂痕,呈现韧性断裂,表明含有复配抗氧剂1098/有机铜盐A的尼龙6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8-04-24)

李宁,张晓岸,熊晓莉,杨良利[2](2018)在《复合铜盐对有机废弃物高温好氧堆肥的保氮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好氧堆肥是资源化利用有机废弃物的途径之一,但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本文以复合铜盐CCS为保氮剂,粪便混合物为堆肥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C/N比(20、30、35)、含水率w(50%、55%、60%)、CCS添加量m(1.2%、1.4%、1.6%)等因素对高温好氧堆肥中氮素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氮素固定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氮素固定条件为:C/N=20、w=60%、m=1.4%,在此条件下,总氮损失减少率(L)高达62.78%.与其他保氮剂对比发现,复合铜盐具有添加量少、总氮损失减少率较高、成本适中等优点,表明复合铜盐适宜用作堆肥过程中的保氮剂.氮素固定的机理可能是铜离子与铵根离子络合.(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付小龙,李吉祯,樊学忠,王琼,蔚红建[3](2010)在《有机铜盐对RDX-CMDB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和高压热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叁种有机铜盐燃烧催化剂β-雷索辛酸铜(β-Cu)、3-硝基-1,2,4叁唑-5-酮铜盐(NTO-Cu)和2,4-二硝基咪唑铜(NI-Cu)对RDX-CMDB推进剂不同压强下的燃烧性能和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有机铜盐燃烧催化剂对RDX-CMDB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特征量有一定影响;β-Cu、NTO-Cu和NI-Cu叁种有机铜盐可使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的第一个分解峰温Tp1提前1~4℃,并将第二个分解峰温Tp2提前5~11℃;RDX-CMDB推进剂的燃速和DSC特征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在1~10MPa压强下该类推进剂的燃速与DSC特征量呈线性相关。(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0年04期)

周翔[4](2010)在《层状羟基铜盐的制备及湿式过氧化氢催化氧化有机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降解是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生物法和絮凝沉降法等工艺对其处理都不理想。湿式过氧化氢催化氧化有机物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催化剂易分离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热点,而湿式过氧化氢催化氧化的关键是多相催化剂的制备。羟基磷酸铜是新型苯酚羟化催化剂,其催化机理是羟基自由基反应,亦能催化H2O2降解有机物。本文通过水热晶化法、直接沉淀法、溶胶—凝胶法、EDTA释放法、乙醇溶剂热法制备羟基磷酸铜。水热晶化法和沉淀法合成条件温和,产物无杂晶;溶胶—凝胶法,EDTA释放法制备的产物多含有杂质。通过催化降解亚甲蓝,研究各种产物的催化性能。水热合成法制备的羟基磷酸铜对亚甲蓝的脱色率最高为67.8%,直接沉淀法制备的羟基磷酸铜对亚甲蓝的脱色率不足15%。溶胶—凝胶法和EDTA释放法制备的产物降解效果各有差异,但亚甲蓝降解效果较好的产物非目的产物羟基磷酸铜。首次采用乙醇溶剂热法制备出羟基硝酸铜,与传统沉淀法相比,乙醇溶剂热法制备条件易掌握、产量高,且产物羟基硝酸铜具有更高的活性,性质稳定。将羟基硝酸铜用于高浓度(100mg/L)直接湖蓝5B的降解,从pH值、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温度和水样初始浓度等五个方面研究了其对直接湖蓝5B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乙醇溶剂热法制备的羟基硝酸铜在pH=3—10范围内,反应30 min后,直接湖蓝5B色度去除率达到80%以上。对浓度高达0.150 g/L直接湖蓝5B溶液,30 min色度去除率仍能达到80%。实验表明过氧化氢添加量有最大值,超过最大值直接湖蓝5B降解效率不会发生变化,并且多次少量添加比一次添加处理效果好。羟基硝酸铜降解直接湖蓝过氧化氢添加量少,降低了使用成本,催化剂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对有机物COD的去除率也较高,为后续生物处理奠定了基础。羟基硝酸铜在降解过程中有部分Cu2+的溶出,硝酸铜对比试验表明羟基硝酸铜的催化降解主要为多相催化。(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0-04-01)

眭亚萍[5](2008)在《壳聚糖铜盐与有机杀菌剂复配用于木竹材防腐防霉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阔叶材毛白杨、针叶材马尾松以及我国资源丰富的毛竹为试验材料,以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和褐腐菌绵腐卧孔菌为试验菌种,首次对壳聚糖铜盐与有机杀菌剂复配作为木竹材防腐防霉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防腐性能:试验菌种为白腐菌时,壳聚糖铜盐CCC与有机杀菌剂Y3复配对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杀菌作用最强,0.5%CCC-Y3处理毛白杨的失重率几乎为0,而0.5%CCC-Y3处理竹材的失重率为7.61%,均达到强耐腐等级,提高浓度,防腐作用增强。CCC与CCC-Y2对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防腐效果较好,1%CCC处理毛白杨和竹材的失重率分别为10.01%和7.59%,1%CCC-Y2处理毛白杨和竹材的失重率分别为5.01%和9.27%; 2%CCC以及2%CCC-Y2的抗菌效力与CCA、CuAz、ACQ相当,处理毛白杨材的失重率几乎为0,而处理竹材的失重率小于5%。CCC-Y1的防腐效果稍差。试验菌种为褐腐菌时,这几种药剂都表现出很好的抗褐腐菌绵腐卧孔菌的性能,0.5%防腐剂处理马尾松和竹材即达到强耐腐等级。(2)固着性能:处理材为毛白杨时,抗流失性较好的是CCC-Y2、CCC-Y3,3个浓度处理材的固着率均达到80%以上。处理材为马尾松时,CCC及CCC与有机杀菌剂的复配药剂均具有很好的固着性,固着率最低为73%(2% CCC-Y1处理),最高达到89%(1% CCC-Y3处理)。处理材为竹材时,抗流失性最好的是中高浓度的CCC-Y2(固着率分别为89%和96%),其次是CCC和CCC-Y1(固着率达到60%以上)。(3)防霉性能: CCC-Y3对青霉、木霉、黑曲霉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0.5% CCC-Y3的平均防治效力达到75,提高浓度防霉效力增强。CCC、CCC-Y1、CCC-Y2防霉效力很微弱,CCC-Y1、CCC-Y2对青霉有抑制作用,对木霉、黑曲霉没有抑制作用。CCC对木霉有抑制作用,对青霉和黑曲霉作用不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3-01)

胡静,杨美妮,吕凤婷,丁立平,张淑娟[6](2007)在《芘在玻璃基片表面的单层组装及其对有机铜盐的选择性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多环芳烃芘经含叁乙基四胺结构的连接臂化学单层组装于玻璃基质表面,制备了一种荧光薄膜材料.荧光测量结果表明,醋酸铜、酒石酸铜、柠檬酸铜等有机铜盐可以显着猝灭薄膜荧光,而且猝灭过程可逆;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无机铜盐对薄膜荧光影响不大;醋酸锌、醋酸铅、醋酸钴、醋酸镍等其它醋酸盐对有机铜盐的检测影响轻微.荧光寿命测定表明,醋酸铜对上述薄膜荧光的猝灭遵循静态猝灭机制.(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胡静[7](2007)在《芘在玻片表面的单层组装及其对有机铜盐的选择性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铜是动植物体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铜离子还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虽然不高,但由于其显着的毒性效应,积累性和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重金属离子,受到环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人们已经发展了多种用于检测铜离子的方法和技术,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TXRF),阳极溶出伏安法(ASV),电化学方法以及光谱分析法等。与其它方法相比,荧光方法由于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采集信号多样而倍受青睐。该方法能在铜离子检测中获得广泛应用也与铜离子的特殊结构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在众多的过渡金属离子中,铜离子是一种具有空的d轨道的顺磁性离子,可以通过电子或者能量转移方式猝灭与其靠近的荧光物种的荧光。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已经将多种荧光活性物种用可以选择性识别铜离子的捕获单元修饰,制备了大量用于铜离子检测的均相荧光传感器和薄膜荧光传感器。虽然均相传感器具有简单、快速及有望实现在线检测等优点,但是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说,薄膜传感器所具有可重复使用、无试剂消耗、易于器件化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一般来说,薄膜荧光传感器就是将荧光物种直接或者通过某种功能基团固定到固体基质表面,利用荧光物种本身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或者功能基团和待测物之间特异的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螯合、配位等非共价键作用,导致荧光物种光物理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传感功能。制备荧光传感薄膜的方法有两种,即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用物理包埋的方法固定荧光传感元素,该方法简单且成本低,但以这种方法制备的荧光薄膜均存在薄膜使用寿命较短、荧光分子易泄漏等问题,相比而言,化学方法制备的荧光薄膜传感器是通过化学键合作用将荧光分子固定,理论上讲,该传感器可以解决荧光分子的泄漏问题,不污染待测体系,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实现分析检测过程的绿色化。基于上述考虑,本论文在对铜离子荧光传感器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已有的研究工作,以玻璃为基质,通过改变连接臂的亚结构,将传感元素-芘经柔性长臂共价化学单层组装于玻片表面,制备了两种用于水溶液中有机铜盐检测的荧光传感薄膜材料。而且,所制备的传感材料具有选择性高、稳定好、响应可逆、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后续器件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讲,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第一部分是将传感元素芘由亚甲基连接,经二乙基叁胺介导共价结合于环氧基末端的单层膜上,得到了一种可以有效检测水溶液中有机铜盐的荧光传感薄膜。猝灭实验表明,Cu~(2+)离子的猝灭作用依赖于与其共存的阴离子,这一特殊的反离子效应可用本实验室提出的“二维溶液模型(Two-dimentional solution model)”或者“连接臂层屏蔽效应(Spacer layerscreening effect)”来解释。与本实验室以前报道的结果相比,该薄膜对有机铜盐传感的灵敏度提高60倍以上,对Cu(Ac)_2的检出限达到6.2×10~(-7)M。荧光寿命测定结果表明,其猝灭机理是静态猝灭,并且该传感过程完全可逆。其他二价金属醋酸盐的存在几乎不干扰薄膜对醋酸铜的响应。基于上述实验事实,提出了可能的传感机理,“阴离子效应”和连接臂的络合作用共同促进了薄膜对有机铜盐的传感性能。在第一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以叁乙基四胺替代二乙基叁胺,进一步增加连接臂的长度和连接臂内的络合位点,以期得到一种性能更加优良的对水溶液中有机铜盐特异响应的荧光传感薄膜材料。如同预期的一样,连接臂的加长大大提高了该类荧光薄膜对有机铜盐的检测灵敏度,但薄膜对有机铜盐的传感选择性则有所降低。该薄膜在铜离子传感时所表现出的反离子效应,仍可采用二维溶液模型解释。荧光寿命测定表明,铜离子猝灭仍然遵循静态猝灭机理。(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胡静,高莉宁,吕凤婷,丁立平,房喻[8](2006)在《芘在玻片表面的单层组装及其对有机铜盐的选择性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 novel fluorescent film sensor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assembling of pyrene on a glass plate surface via a long flexible spacer containing diethylenetriamine unit. It was found that the film is highly selective to organic Cu2+ salts, such as copper acetate.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inorganic Cu2+ salts and other metal (II) acetates had limited quenching efficiency upon the film’s emissio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reported earlier, the sensing performance (including sensitivity and the response time) of the film to copper acetate was improved greatly. These merits make it worthwhile to be exploited further.(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6-07-01)

史佩京,徐滨士,乔玉林,夏延秋,刘维民[9](2003)在《有机铜盐抗氧剂与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复配体系的抗磨减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四球试验机上研究了高温抗氧剂二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铜、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铜与抗磨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复配体系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 ,两种有机铜添加剂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同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磨减摩性能。当有机铜的添加量较低时 ,有机铜抗氧剂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复配体系具有一定的协同抗磨性。采用SEM对磨斑表面的形貌和表面膜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对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3年05期)

夏延秋,刘维民,薛群基[10](2001)在《几种有机铜盐的抗磨减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几种有机铜盐的抗磨减摩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痕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有机铜盐使200SN基础油的抗磨减摩性能显着提高。说明有机铜盐不但是一种好的抗氧剂,而且是优秀的抗磨减摩剂。(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1年06期)

有机铜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温好氧堆肥是资源化利用有机废弃物的途径之一,但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本文以复合铜盐CCS为保氮剂,粪便混合物为堆肥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C/N比(20、30、35)、含水率w(50%、55%、60%)、CCS添加量m(1.2%、1.4%、1.6%)等因素对高温好氧堆肥中氮素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氮素固定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氮素固定条件为:C/N=20、w=60%、m=1.4%,在此条件下,总氮损失减少率(L)高达62.78%.与其他保氮剂对比发现,复合铜盐具有添加量少、总氮损失减少率较高、成本适中等优点,表明复合铜盐适宜用作堆肥过程中的保氮剂.氮素固定的机理可能是铜离子与铵根离子络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铜盐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文强.有机铜盐抗氧剂对尼龙6抗老化性能影响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

[2].李宁,张晓岸,熊晓莉,杨良利.复合铜盐对有机废弃物高温好氧堆肥的保氮效果[J].环境科学学报.2018

[3].付小龙,李吉祯,樊学忠,王琼,蔚红建.有机铜盐对RDX-CMDB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和高压热分解的影响[J].含能材料.2010

[4].周翔.层状羟基铜盐的制备及湿式过氧化氢催化氧化有机废水[D].郑州大学.2010

[5].眭亚萍.壳聚糖铜盐与有机杀菌剂复配用于木竹材防腐防霉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6].胡静,杨美妮,吕凤婷,丁立平,张淑娟.芘在玻璃基片表面的单层组装及其对有机铜盐的选择性传感[J].物理化学学报.2007

[7].胡静.芘在玻片表面的单层组装及其对有机铜盐的选择性传感[D].陕西师范大学.2007

[8].胡静,高莉宁,吕凤婷,丁立平,房喻.芘在玻片表面的单层组装及其对有机铜盐的选择性传感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6

[9].史佩京,徐滨士,乔玉林,夏延秋,刘维民.有机铜盐抗氧剂与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复配体系的抗磨减摩性能[J].润滑与密封.2003

[10].夏延秋,刘维民,薛群基.几种有机铜盐的抗磨减摩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1

标签:;  ;  ;  ;  

有机铜盐论文-周文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