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内隐理论论文-付海婧

文化内隐理论论文-付海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内隐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契约,品牌文化,企业文化

文化内隐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付海婧[1](2017)在《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企业品牌文化内向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品牌文化内向性建设的目的是诱发员工产生组织所希望的特定行为,心理契约对组织和个体的责任认识则是某种特定行为的深层心理机制。通过对员工心理契约的研究,可以使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中更有针对性,并对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提供了检验反馈的工具。(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7年21期)

黄鹏红[2](2013)在《基于课堂辩论的文化内化过程——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课堂辩论1.课堂辩论的内涵正如美国学者费里所说,辩论是质问和论争的过程,是对某个辩题做出合理判断的追求。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中的课堂辩论是将辩论移植到高校德育课堂这个特定的课程实施情境中,赋予其特殊的含义。它不同于普通的辩论,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文学科领域的辩论,而是指向科学领域的学生个体建构和社会建构的辩证统一。课堂辩论着重关注于以下7个方面:(1)以学为(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3年09期)

周婷[3](2010)在《认同理论视阈下校园文化内化的过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认同理论对我们研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视角价值,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内化校园文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大学生的自我认同需求、社会认同需求和生存发展需求。以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内化为目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大学生的满意率为中心,要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满足大学生基本需求为主要功能,要有一个健全和谐的支撑网络。(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赵志裕,区颖敏,陈静[4](2008)在《如何研究社会、文化和思想行为间的关系?——共享内隐论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以共享内隐论(Shared Implicit Theories) 作为分析社会、文化和思想行为间的关系的主要概念。共享内隐论是人们从集体社会经验提炼概括,共同享有的民间理论(Folk Theories)。研究共享内隐论能帮助我们认识文化的内容,并了解社会及其变迁如何影响文化。共享内隐论研究乃内隐论研究的延伸。因此,我们会先简述内隐论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然后缕述共享内隐论的本质及研究方法,最后,我们会以两项刚完成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期刊2008年01期)

张娟[5](2008)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归因倾向的发展以及文化内隐理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前的研究表明,归因倾向的发展模式具有文化特异性,也就是说不同文化背景下归因倾向的发展模式不同,而且文化中的内隐理论是影响归因倾向的直接因素。本研究考察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归因倾向的发展模式以及文化内隐理论在归因倾向发展中的作用,共包括叁个研究。研究一考察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归因倾向发展的年龄趋势;研究选取3岁、6岁、9岁、13岁和18岁五个年龄段的中国被试,要求他们对物理运动情境、个体运动情境和群体运动情境叁种类型的情境进行归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物理运动情境,归因倾向的发展模式是特质倾向随年龄递减环境倾向随年龄递增;对于个体运动情境,归因倾向的发展分阶段呈现不同的趋势,在幼儿到童年期归因倾向的发展是特质倾向随年龄递增环境倾向随年龄递减,在青少年期到成人归因倾向的发展是特制倾向随年龄递减环境倾向随年龄递增;对于群体运动情境,归因倾向的发展模式是特质倾向随年龄递增环境倾向随年龄递减。研究二通过相关因素测量确定可能影响归因倾向的因素;根据先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选取了两种内隐文化理论和基本认知能力共叁个因素,分别测量它们和归因倾向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归因倾向和内隐人格理论的相关不显着,和内隐主体理论的相关显着,和基本认知能力的相关不显着。研究叁采用启动范式,证实了文化内隐理论和归因倾向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把被试随机分成两组,通过启动不同的文化内隐理论,考察对被试归因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启动条件下归因倾向有显着差异,说明文化内隐理论对归因倾向有因果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韩龙坤[6](2005)在《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内交际中语误解现象的关联理论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以及文化内交际中出现的话语误解实例的分析,指出误解产生的主要原因: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文化、语言、性别、年龄等差异导致说话人对听话人认知能力和认知环境了解不够,进而导致明示性话语或行为缺少关联性。与此同时,本文提出几点克服交际中话语误解现象的办法。(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5年21期)

耿良,介小素[7](2005)在《道教文化内丹理论文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近年来内丹理论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 ,对内丹理论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主要流派、贡献和局限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文化内隐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课堂辩论1.课堂辩论的内涵正如美国学者费里所说,辩论是质问和论争的过程,是对某个辩题做出合理判断的追求。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中的课堂辩论是将辩论移植到高校德育课堂这个特定的课程实施情境中,赋予其特殊的含义。它不同于普通的辩论,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文学科领域的辩论,而是指向科学领域的学生个体建构和社会建构的辩证统一。课堂辩论着重关注于以下7个方面:(1)以学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内隐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付海婧.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企业品牌文化内向性建构[J].现代商业.2017

[2].黄鹏红.基于课堂辩论的文化内化过程——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3

[3].周婷.认同理论视阈下校园文化内化的过程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4].赵志裕,区颖敏,陈静.如何研究社会、文化和思想行为间的关系?——共享内隐论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贡献[J].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08

[5].张娟.中国文化背景下归因倾向的发展以及文化内隐理论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

[6].韩龙坤.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内交际中语误解现象的关联理论阐释[J].语文学刊.2005

[7].耿良,介小素.道教文化内丹理论文献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

标签:;  ;  ;  

文化内隐理论论文-付海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