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前路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腰椎,前路手术,并发症
前路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韦涵渝,彭小忠,武振国,王玉林[1](2019)在《腰椎前路途径手术并发症原因探讨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腰椎前路途经手术并发症原因和预防策略,为预后避免出现并发症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53例腰椎前路途径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病患者269例、肿瘤患者51例、骨折患者112例、椎间盘炎症患者20例、腰椎滑脱患者32例、腰椎畸形患者6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信息统计。结果在选取的553例进行腰椎前路手术的患者中,在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是22.6%,手术之后出现死亡的概率是0.18%。在并发症的发生中,出现主要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是4.52%,出现次要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是18.08%;进行一般脊柱手术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为5.1%,其中和前路手术有关联的术后并发症概率是28.8%。出现上腰椎术后并发症的概率要比下腰椎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更高;所有骨折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要比结核患者、椎间盘炎症患者、腰椎滑脱患者、腰椎畸形患者的术后病症的概率更高;所有骨折的患者以及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主要并发症的概率要比其他疾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的概率更高。结论腰椎前路途径手术是一项有效性较高且十分安全的方法,能够治疗多种腰椎前方病变类疾病。由于现代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现代化媒体的辅助下,可最大程度减少患者进行腰椎前路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阿巴斯·艾麦提,买尔旦·买买提,盛伟斌[2](2015)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与后路途径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与后路途径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Elsevier、CBM、Wan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搜集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与后路途径治疗脊柱结核效果比较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04年至2015年。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包括1 0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后路手术组Cobb角矫正角度明显大于前路手术组[MD=–2.78,95%CI(–3.73,–1.82),P<0.000 01],而前路手术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后路手术组[MD=–0.21,95%CI(–0.35,–0.08),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Cobb角末次随访丢失角度和总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形成后凸畸形时采用后路手术可明显矫正Cobb角度,而前路手术植骨融合时间更短,但其不能够矫正患者后凸畸形以维持脊柱正常序列。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曹鹏,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武忠炎,王新玲,贾民[3](2013)在《胸腰段脊柱结核骨折前路与后路治疗途径比较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在发展中国家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仍然较高。除了进行药物治疗之外,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目前对脊柱结核的治疗途径尚无统一标准。目的:通过查阅与研究脊柱结核前路与后路治疗途径比较的文献,对此两种方式的效果做出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Elseveir,万方,CNKI等数据库,以"thoracolumbar tuberculosis","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RCT","anterior""posterior","脊柱结核","前路","后路","随机对照"等关键词查找相关脊柱结核前后路治疗途径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并利用Revman5.1荟萃分析软件对文献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角度与末次随访丢失角度,植骨融合时间,总住院时间,疗效优良率等数据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与结论:共检索论文1 438篇,最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9篇;总病例692例,其中前路手术组324例,后路手术组368例。前路手术时间较后路手术时间平均少46.25(40.23,52.26)min,前路手术组出血量较后路手术组出血量平均少148.91(135.12,1 625.70)mL,前路手术组Cobb角矫正角度较后路手术组平均小2.40°(2.21°,4.62°),前路手术组Cobb角丢失角度较后路手术组Cobb角丢失角度平均多0.66°(0.41°,0.91°),前路手术组较后路手术组总住院时间平均少0.34(-0.32,1.01)d,前路手术组植骨融合时间较后路手术组平均少0.26(0.18,0.34)个月,前路手术组手术效果优良例数较后路手术组多1.18(-0.48,2.85)例;两组手术时间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角度与末次随访丢失角度,植骨融合时间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脊柱结核前后路方式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度数与末次随访丢失角度、植骨融合时间比较有显着区别,但二者总住院时间与手术疗效之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3年43期)
郜勇,杨述华,肖宝钧[4](2008)在《上胸椎肿瘤的前路手术途径及术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胸椎肿瘤前路不同手术途径,病变切除术式及不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将结果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自2004年—2008年收治上胸椎肿瘤7例,完全病灶切除加植骨钢板或钉棒内固定5例,完全病灶切除加植骨1例,大部病灶切除加植骨1 例。经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4例,经胸骨柄联合入路1例,经部分锁骨切除入路2例。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显露出上胸椎肿瘤,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1例出现喉返神经牵拉伤, 2个月后症状缓解。结论根据上胸椎肿瘤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及内固定放置的可靠程度来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切除方式。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有利于上胸椎肿瘤术后的重建和稳定。(本文来源于《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暨上颈椎伤病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08-07-01)
任朝晖[5](2008)在《腰椎前路途径手术并发症原因探讨及其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腰椎前路途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5月~2007年12月537例仅行前路开放手术治疗的病例,包括腰椎结核、肿瘤、骨折、椎间盘炎、滑脱、畸形等6类疾病。统计其性别、年龄、病种、受损节段、骨折分型、手术时机、术后住院时间、骨折致伤原因、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内固定装置、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并发症等。赋值并录入SPSS11.0软件,建立标准化数据库,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537例腰椎前路手术后患者,共有119例患者出现25种、152例次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病率22.2%,发生率28.3%,死亡2例,死亡率0.37%。其中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6.5%,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1.8%;一般脊柱手术共有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0%,直接与前路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上腰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下腰椎;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结核、椎间盘炎、腰椎滑脱和畸形;骨折、肿瘤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不完全性腰骶丛损伤及腹膜后血肿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腰椎前路途径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处理各种腰椎前方病变。虽然存在各种并发症,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一治疗方案产生疑义。治疗小组知识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局部解剖清晰,术后处理正确,很多并发症都是可以避免的。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和计算机辅助外科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腰椎前路手术并发症,使患者能获得最佳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5-01)
杜世新,贾艳丽,罗邵伟,邱开封[6](2006)在《上胸椎病变的前路手术途径及术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胸椎病变前路不同手术途径,病变切除术式及不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将结果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总结上胸椎病变29例,完全病灶切除加植骨加钢板或钉棒内固定器械23例,完全病灶切除+植骨4例,大部病灶切除+植骨2例。经延长的颈前斜切口13例,经胸骨柄入路5例,经胸腔8例,胸膜外3例。结果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1例出现喉返神经牵拉伤,2个月后症状缓解,死亡1例。结论根据胸椎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及内固定放置可靠来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切除方式。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有利于上胸椎术后重建和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06年07期)
前路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评价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与后路途径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Elsevier、CBM、Wan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搜集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与后路途径治疗脊柱结核效果比较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04年至2015年。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包括1 0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后路手术组Cobb角矫正角度明显大于前路手术组[MD=–2.78,95%CI(–3.73,–1.82),P<0.000 01],而前路手术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后路手术组[MD=–0.21,95%CI(–0.35,–0.08),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Cobb角末次随访丢失角度和总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形成后凸畸形时采用后路手术可明显矫正Cobb角度,而前路手术植骨融合时间更短,但其不能够矫正患者后凸畸形以维持脊柱正常序列。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路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1].韦涵渝,彭小忠,武振国,王玉林.腰椎前路途径手术并发症原因探讨及预防[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
[2].阿巴斯·艾麦提,买尔旦·买买提,盛伟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与后路途径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
[3].曹鹏,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武忠炎,王新玲,贾民.胸腰段脊柱结核骨折前路与后路治疗途径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
[4].郜勇,杨述华,肖宝钧.上胸椎肿瘤的前路手术途径及术式探讨[C].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暨上颈椎伤病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2008
[5].任朝晖.腰椎前路途径手术并发症原因探讨及其预防[D].中南大学.2008
[6].杜世新,贾艳丽,罗邵伟,邱开封.上胸椎病变的前路手术途径及术式探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