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林黑龙江省尚志市林业局150600
摘要林业育苗是造林的基础性工作,育苗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苗木的生长质量,因此不断完善育苗技术,优化造林方法,对于林业生产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积极帮助。文章从育苗的技术要点入手,介绍了几种国内常用的造林方法,旨在提高育苗造林技术,促进林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造林方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对植树造林政策的积极倡导,近年来国内植被覆盖面积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有效缓解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但是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森林面积比例仍然较低,林业发展所带来的附加产值、经济效益也处于低迷状态,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改进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提高单位面积内林木的种植成活率,有助于突破林业发展的瓶颈,提高林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林业育苗的技术要点分析
1、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技术
挑选品质特性优良的种子是育苗技术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对种子进行精选工作,通过浸泡、风干、粒选等一系列过程,排除质量轻、成活率低、胚芽不完整的种子,然后对质量较好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通过采用烫种、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种子内部残留的虫卵、病菌等危害物,保证良种入地。
种子催熟的手段比较多样,根据种子分类的不同又可分为三大类:浸种法、去蜡去油法、层积催芽法。浸种法主要使用与杨树、柳树等树种,通过进行简单的温水浸泡,保证种子整体湿润、水分均匀,然后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风干即可。对于松树、侧柏这类种子外皮厚实的种子,需要适当提高浸泡水温,一般保持在45度左右为宜。去蜡去油法是针对种皮带有油脂、蜡质的种子进行的催熟法,在水中加入草木灰或碱水中,升温至70度左右,待水温回冷之后,用手搓去种皮蜡质油脂。层积催芽法主要是针对休眠期较长(银杏、红杉等)的树种。
2、播种方法
种子的播种方法大体上课分三类:散播、条播、点播。散播适用于种子颗粒较小,而且在树苗期需要移栽的树种。条播主要是针对种子颗粒中等的树种,其优势是能够适用机械化播种种植,保证单位面积内种植数量维持在恒定状态,有利于保证种子的整齐发芽。当种子颗粒较大时需要进行点播方式,能够使种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树苗间水分和养分吸收不均匀,阻碍树苗的横向发育。
3、种子播种时的覆土厚度要求
树种种子播种之后要进行覆土盖种,根据种子大小情况确定覆土厚度。大粒种子的覆土相对较厚,小粒种子的覆土相对较薄;沙质土壤的覆土要厚一些,粘性重的土壤覆土要薄一些;覆土时要确保土壤薄厚均匀,以利于种子整齐发芽。
二、国内常用的几种造林方法
1、栽苗造林法
栽苗造林法是指采用根系完好的苗木进行种植,从而完成造林目标的方法。栽苗造林法具备植树成活率高、抵御恶劣环境能力强、生长环境要求低等优点但是,这种造林方法因苗木根系在种植中极易受到损坏或水分流失,从而会影响到苗木正常生长,所以必须在做好育苗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栽苗造林法,以达到节省种子的目的。栽苗造林法所采用的苗木既可以是营养繁殖苗、播种苗、移植苗,也可以是野生苗。为了在植苗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应当在起苗、选苗、运输、假植、修剪、定植等各个环节始终保持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尽量做到随起随栽,以确保苗木根部鲜活、湿润。
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指将树木的干、枝、根作为造林原材料进行种植培育,从而完成造林目标的方法。分殖造林法可以节省育苗所耗费的资源,并且具备种植成活率高、技术操作简单、幼树生长快、保存母本遗产性等优点。该种植树方法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柳树、杨树、松树类等。分殖造林对林地土壤的要求较高,土壤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疏松度和湿润度,以提高插穗生根成活率。
3、插条造林法
插条造林适用于春秋两季,春季在土壤解冻后、树木发芽前的一段时间为最佳种植期,而秋季在树木落叶后、土壤冻结前为最佳种植期。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选择粗为1.5~2.0cm,树龄为1~2年的枝条,修剪掉多余枝,保留长度为30~40cm的插穗;确定株行距,向预先整理好土壤里扦插,再将土壤踩实:将插条的2-3cm露于土壤外。若土壤的湿润度不足,应当用细土进行覆盖,或者采取垄作法,保持土壤水分,具体做法为:先整理土壤,作垄,向土壤灌透水;而后将塑料薄膜覆盖于垄面,将插条按照一定株距进行扦插;最后用细土盖住塑料薄膜上的插孔,直至枝条长出叶子后,才可将薄膜撤掉。
三、育苗技术和造林过程中的防病措施
1、育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
首先是选择适当的苗圃地。苗圃最好不要设置在土壤黏重、地势低湿的地点。因为在这种土壤条件下,根的呼吸受阻且易于积累硫化二氢和水杨醛等有害物质,极易导致猝倒病、根癌病、菌核性苗枯病等的流行。如限于条件,非在这种地段上设置苗圃不可,则应采取改良土壤、排水等措施。在易于排水的沙地或黑色土壤上设置苗圃,则应注意防止夏季高温引起的灼伤。苗圃最好远离有同种林木的林分,以免病原物从林土上传到苗木上。
2、造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
适地适树是提高林木抗病力,减少病害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有的地方由于不适当地扩大某些树种的栽培范围,树木生长情况很坏,许多侵染性病害也相继发生。杉木黄化、马尾松黄化都与立地条件恶劣有密切关系。在黄化的马尾松,多毛孢菌和皮下菌引起的叶斑病很容易流行。
混交林有利于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定论。无论是根部病害或是枝、叶病害,混交的树种都可以起到某种屏障的作用。但应注意混交树种的搭配。在某种锈病严重的地区,要避免使用病菌的两个转主作为混交树种。否则,不仅没有防病作用,反而会促进病害。
3、林分抚育中的防病措施
幼林及成林的抚育管理对于病害防治影响很大。病死树要及时清除,弱树、弱枝及枯枝也都应适当处理。因为有些弱寄生的病原物往往先是在这类林木上寄生孳长,然后才蔓延开来的,如松烂皮病菌。通常是作为枯枝上的腐生物存在着,但当林木衰弱时,便从枯枝组织活组织蔓延而成为寄生菌,引起枝条或林木的死亡。
在林分的管理中.及时发现和清除病害的发源基地是防止病害蔓延扩展的关键。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或其他防治办法,完全可以在其成灾以前加以清除或将其限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宋玉双,黄北英.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08(06).
[2]邹亚民.试述植树造林绿化的主要技术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