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态模型实验论文-靳任杰,陈卫强,常海,安邦

冷态模型实验论文-靳任杰,陈卫强,常海,安邦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态模型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炉,物理模拟,混匀时间,底吹布置

冷态模型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靳任杰,陈卫强,常海,安邦[1](2018)在《300t转炉底吹冷态模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炼钢厂300t转炉为原型,根据相似理论,通过相似比1:7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吹炼过程中底吹供气强度和不同底吹布置方式等对转炉内钢液搅拌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底吹布置方式对熔池混匀时间影响显着。在实验方案中各底吹喷嘴布置的条件下,一般是越靠近炉壁混匀时间越长。另外在底吹喷嘴混匀时间较优和较差方案中都是在较大流量下混匀时间有所减少,但A3的底吹布置方案用较小气体流量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混匀效果。(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二十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5-17)

朱奎松[2](2014)在《铁矿粉鼓泡流化床冷态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炉炼铁工艺流程长、依赖焦炭,并且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焦煤资源的日渐匮乏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可以直接使用粉矿的流化床反应器受到更多的关注,成为低碳炼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鼓泡流化床预还原反应器是铁矿粉流态化还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问题对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至关重要,因此,开展铁矿粉鼓泡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问题的冷态模型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建立流化床冷态模型实验装置及系统;通过对同属B类颗粒的铁矿粉与玻璃珠两种颗粒的流化特性的比较实验,研究了不同表观气速下铁矿粉与玻璃珠鼓泡床床层的压降变化、气泡动力学行为特征,发现B类颗粒的铁矿粉与一般玻璃珠鼓泡床流化性质的共性与差异,以及铁矿粉颗粒易粉化的现象;模型实验研究还发现B类颗粒铁矿粉鼓泡床的流态化过程,是经历了初始流态化(微小气泡在床层表面生成,随表观气速增大而逐渐增大并下移)、过渡流态化(气泡在分布板表面形成,上升长大至表面破裂)和稳定流态化(气泡生成、长大至破裂呈周期性变化)叁个阶段;针对铁矿粉鼓泡流化床实验导致矿粉粉化,同时由于矿粉为非球形颗粒,基于传统最小流化速度与完全流化速度的实验判断方法和经验计算公式,均不能准确的预测铁矿粉鼓泡床临界流化速度,因此本文在传统实验判断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局部压差分析和相关气速下的床层压降波动图得到铁矿粉鼓泡床临界流化速度的实验判断方法,同时采用相关经验预测公式为基础重新明确了分阶段临界流化速度(包括初始流化速度和稳定流化速度)计算公式的关键参数计算方法,以及过渡流化速度的计算公式(Grace公式),并给出了考虑粉化等影响的床层当量粒径的计算方法;采用巴西铁矿粉和澳矿粉不同粒径的鼓泡床进行了临界流化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与实验验证,达到预期效果;考虑现实反应器的铁矿粉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进行了宽粒径分布对鼓泡床流化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对B类颗粒范围内不同粒径的不同比例混合,以及B、D两类颗粒不同粒径不同比例的混合,以及两种性质的巴西铁矿粉和澳矿粉的鼓泡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宽粒径分布的铁矿粉鼓泡床流态化特征除了少数细颗粒高比例混合的组别的流态化特征具有差异外,其他混合组别的流态化特征与单一粒径的B类颗粒铁矿粉鼓泡床流化特征相似,说明铁矿粉鼓泡床主要是以非球型的宽粒径分布颗粒的床层特性作为其基本流化特征的;同时修正后的临界流化速度公式也适合于预测混合粒径的铁矿粉鼓泡床的临界流化速度。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铁矿粉鼓泡床的流化特性,基于Fluent软件建立铁矿粉鼓泡床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铁矿粉鼓泡床数学模型中恢复系数和曳力函数等的研究,引入自定义函数优化模型,并对时间步长、网格划分、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对铁矿粉鼓泡床初始流化阶段和稳定流化阶段的流态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同时数值模拟的气泡行为特征和固体颗粒速度矢量图也与文献中相关研究结果有相同规律,说明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究铁矿粉鼓泡床两相流特征,进行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手段。(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张圣杰[3](2009)在《烟气脱硝工程冷态模型设计与实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已经突破6亿千瓦,绝大多数为燃煤机组,以火电厂为主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不断增加。尽管氮氧化物所带来的危害有目共睹,但目前我国电站环保还是主要集中于脱硫处理,而在控制氮氧化物排放方面则刚刚起步,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当前烟气脱硝工程有待攻克的核心技术是基于流态仿真、冷态模型设计、实验方法和实时控制系统。而其中的冷态模型设计与实验方法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比300MW,660MW,1000MW叁个火力电站烟气脱硝工程的冷态模型原理、设计及实验数据分析,研究适用于大多数火力电站烟气脱硝工程的冷态模型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为脱硝反应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设计和优化依据。以300MW机组12:1FMT、660MW机组15:1FMT和1000MW机组20:1FMT为例,首先确定了冷态模型装置各参数和实际脱硝反应器各参数的对应关系,然后系统阐述了冷模装置各模块的选型和建设的过程。在建设完成可用于实验的冷态模型后,在叁个冷态模型上分别进行了第一层模拟催化剂上表面混合气体速度分布测量、示踪气体浓度分布测量和冷态模型分段压强实验,最后进行了数据处理及分析,和CFD仿真进行对比和验证,实验结果的速度分布、浓度分布和压力损失均达到目前的工艺要求。(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2-01)

郭术义,陈举华[4](2004)在《高炉回旋区冷态模型的相位多普勒分析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炉回旋区的主要机理,采用相似和模化理论建立了回旋区的冷态实验模型,搭建了测试冷态模型的实验台。应用叁维激光相位多普勒分析仪测量了回旋区湍流场,得到了气体、颗粒的瞬时、时均和均方根速度,并分析了颗粒速度的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李静,张凤清,顾宪强,陈峨,张评[5](2001)在《顶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冷态模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力模型的研究方法 ,对顶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进行冷态模型试验。通过测定溅到转炉炉衬上的渣量 ,分别对顶枪枪位、气体流量、渣量等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比较 ,从而确定最佳操作工艺参数(本文来源于《冶金能源》期刊2001年04期)

畅惠明,杨宗山,周青[6](2000)在《端出料轧钢加热炉炉型结构变化的冷态模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两种炉型结构,分析了它们的压力场、速度场和紊流度的分布,探讨了炉型结构的变化对热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00年04期)

畅惠明,杨宗山,周青[7](2000)在《端出料轧钢加热炉炉头结构冷态模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四种炉头结构 ,分析了其结构的压力场、速度场和紊流度的分布 ,探讨了不同炉头结构对热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00年01期)

畅惠明,杨宗山,周青[8](1999)在《加热炉预热段扼流结构的冷态模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加热炉预热段的扼流结构,分析了它们的压力场、速度场和紊流度的分布,探讨了扼流结构的变化对热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戴昕,屠大燕,李松生,符加[9](1991)在《多管流化罐返料器的冷态模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循环床沸腾炉飞灰复燃系统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飞灰返料器—多管流化罐返料器.与传统的飞灰返料器不同,该设备有数根输灰管平行工作.借助于相似理论,笔者建立了多管流化罐试验台,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设备作为飞灰复燃系统的返料器具有显着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91年03期)

冷态模型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长、依赖焦炭,并且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焦煤资源的日渐匮乏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可以直接使用粉矿的流化床反应器受到更多的关注,成为低碳炼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鼓泡流化床预还原反应器是铁矿粉流态化还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问题对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至关重要,因此,开展铁矿粉鼓泡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问题的冷态模型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建立流化床冷态模型实验装置及系统;通过对同属B类颗粒的铁矿粉与玻璃珠两种颗粒的流化特性的比较实验,研究了不同表观气速下铁矿粉与玻璃珠鼓泡床床层的压降变化、气泡动力学行为特征,发现B类颗粒的铁矿粉与一般玻璃珠鼓泡床流化性质的共性与差异,以及铁矿粉颗粒易粉化的现象;模型实验研究还发现B类颗粒铁矿粉鼓泡床的流态化过程,是经历了初始流态化(微小气泡在床层表面生成,随表观气速增大而逐渐增大并下移)、过渡流态化(气泡在分布板表面形成,上升长大至表面破裂)和稳定流态化(气泡生成、长大至破裂呈周期性变化)叁个阶段;针对铁矿粉鼓泡流化床实验导致矿粉粉化,同时由于矿粉为非球形颗粒,基于传统最小流化速度与完全流化速度的实验判断方法和经验计算公式,均不能准确的预测铁矿粉鼓泡床临界流化速度,因此本文在传统实验判断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局部压差分析和相关气速下的床层压降波动图得到铁矿粉鼓泡床临界流化速度的实验判断方法,同时采用相关经验预测公式为基础重新明确了分阶段临界流化速度(包括初始流化速度和稳定流化速度)计算公式的关键参数计算方法,以及过渡流化速度的计算公式(Grace公式),并给出了考虑粉化等影响的床层当量粒径的计算方法;采用巴西铁矿粉和澳矿粉不同粒径的鼓泡床进行了临界流化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与实验验证,达到预期效果;考虑现实反应器的铁矿粉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进行了宽粒径分布对鼓泡床流化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对B类颗粒范围内不同粒径的不同比例混合,以及B、D两类颗粒不同粒径不同比例的混合,以及两种性质的巴西铁矿粉和澳矿粉的鼓泡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宽粒径分布的铁矿粉鼓泡床流态化特征除了少数细颗粒高比例混合的组别的流态化特征具有差异外,其他混合组别的流态化特征与单一粒径的B类颗粒铁矿粉鼓泡床流化特征相似,说明铁矿粉鼓泡床主要是以非球型的宽粒径分布颗粒的床层特性作为其基本流化特征的;同时修正后的临界流化速度公式也适合于预测混合粒径的铁矿粉鼓泡床的临界流化速度。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铁矿粉鼓泡床的流化特性,基于Fluent软件建立铁矿粉鼓泡床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铁矿粉鼓泡床数学模型中恢复系数和曳力函数等的研究,引入自定义函数优化模型,并对时间步长、网格划分、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对铁矿粉鼓泡床初始流化阶段和稳定流化阶段的流态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同时数值模拟的气泡行为特征和固体颗粒速度矢量图也与文献中相关研究结果有相同规律,说明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究铁矿粉鼓泡床两相流特征,进行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态模型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靳任杰,陈卫强,常海,安邦.300t转炉底吹冷态模型实验研究[C].2018年(第二十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及论文摘要集.2018

[2].朱奎松.铁矿粉鼓泡流化床冷态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张圣杰.烟气脱硝工程冷态模型设计与实验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4].郭术义,陈举华.高炉回旋区冷态模型的相位多普勒分析实验[J].钢铁研究学报.2004

[5].李静,张凤清,顾宪强,陈峨,张评.顶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冷态模型实验研究[J].冶金能源.2001

[6].畅惠明,杨宗山,周青.端出料轧钢加热炉炉型结构变化的冷态模型实验研究[J].节能.2000

[7].畅惠明,杨宗山,周青.端出料轧钢加热炉炉头结构冷态模型实验研究[J].工业炉.2000

[8].畅惠明,杨宗山,周青.加热炉预热段扼流结构的冷态模型实验研究[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9].戴昕,屠大燕,李松生,符加.多管流化罐返料器的冷态模型实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

标签:;  ;  ;  ;  

冷态模型实验论文-靳任杰,陈卫强,常海,安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