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淋巴吻合论文-吴艳,邵星,陈静,罗旭,王文萍

静脉淋巴吻合论文-吴艳,邵星,陈静,罗旭,王文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脉淋巴吻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静脉淋巴吻合,皮瓣,护理

静脉淋巴吻合论文文献综述

吴艳,邵星,陈静,罗旭,王文萍[1](2019)在《1例旋髂浅动脉皮瓣旋转修复并静脉淋巴吻合病人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静脉淋巴管吻合通常是在直径0.5 mm甚至更小的静脉淋巴管上操作,对术者显微手术技术要求高,它是通过将瘀滞的淋巴液导入静脉系统达到缓解水肿的目的,具有侵袭性小、有效率高的特点,同时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包括皮瓣坏死、淋巴漏、感染及下肢水肿等,所以做好术后护理尤为重要[1]。2017年8月我科收治1例右侧腹股沟隆突肉瘤术后复发病人,经右侧腹股沟深部肿瘤扩大切除+右侧腹股沟淋巴清扫+左侧旋髂浅动脉皮瓣旋转修复+静脉淋巴吻合术治疗,术后无皮瓣(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3期)

郭勇[2](2016)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临床价值。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化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创痛静脉淋巴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进行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各时期上臂、前臂周径及两组患者2年内上肢情况及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臂、前臂周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24个月时观察组上臂、前臂周径分别为(30.9±3.4)cm、(30.8±3.4)cm,对照组上臂、前臂周径分别为(32.6±3.7)cm、(32.5±3.6)cm,观察组上臂、前臂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上肢及前臂疼痛、肿胀均减轻,无丹毒发作,生活质量评分增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能有效促进淋巴液进入静脉循环,通过多切口吻合,促进淋巴液回流,改善上肢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肿胀,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着,对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16年11期)

伍洪彬[3](2016)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及应用改良后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BCRL)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应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治疗BCR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200例乳腺癌患者,对BCRL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术后已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106例BCRL患者,采用改良后静脉淋巴管吻合术,于术后3、6、12个月测量上手臂和前臂周径,判定疗效。结果 TNM分期(Ⅲ~Ⅳ)患者更易发生BCRL,术后锁骨上区淋巴结照射者BCRL发生率更高,TNM分期是发生上肢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治疗后,患侧上臂和前臂周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肿胀减轻较为显着,上臂、前臂总有效率分别为89.62%、93.40%。中、重度BCRL患者93例,经治疗后,上臂、前臂均达到治愈的共8例,总有效率占89.25%。未见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感染、肢体坏死、丹毒、皮下积液以及复发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TNM分期是发生BCRL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有效预防BCRL发生的同时,对已发的BCRL患者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具有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4期)

冯枫,唐祎航,关雷[4](2016)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患者臂丛阻滞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淋巴水肿患者淋巴静脉吻合术中的臂丛阻滞效果。方法随机选择90例择期行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 3组,分别予以0.200%罗哌卡因30ml,0.250%罗哌卡因30 ml及0.375%罗哌卡因30 ml,在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评估3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_1)、运动阻滞起效时间(T_2)、感觉阻滞完善时间(T_3)、镇痛持续时间(T_4)、运动阻滞恢复时间(T_5)、运动阻滞程度、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结果 1A、B、C 3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4.06±0.60)、(3.17±0.72)和(2.16±0.63)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6.33±0.93)、(5.52±0.93)和(4.35±1.02)min。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316和32.502,P=0.000);23组患者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升高,感觉阻滞完善时间逐渐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96,P=0.000)。而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随着罗哌卡因浓度升高逐渐延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66和25.787,P=0.000);3在注药后15 min,C组患者运动阻滞程度≥3级比例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30 min,C组患者运动阻滞达≥3级比例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存在明显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现象。3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0%、87%和93%。结论对于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术患者,选择0.250%罗哌卡因30 ml行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感觉阻滞,能够满足手术要求,是安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黄久佐,俞楠泽,赵茹,龙笑[5](2016)在《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肢体获得性淋巴水肿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肢体获得性淋巴水肿的初步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进行治疗的肢体获得性淋巴水肿患者15例,其中单侧肢体淋巴水肿12例,双侧肢体淋巴水肿3例。术前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明确淋巴水肿分期及淋巴管通畅度。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患肢水肿位置确定每例患者拟吻合的平面及吻合数目。术前术后在相同位置进行患侧肢体周径测量,计算周径减少度。结果 15例患者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3个月),上肢肢体周径减少度33.7%,下肢周径减少度20.0%,所有患者术后均再无淋巴管炎发生。结论淋巴管静脉吻合可用于治疗早期可凹性淋巴水肿,术前经淋巴管荧光造影明确淋巴管通畅、无纤维化的淋巴水肿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协和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柴丽君,何真[6](2016)在《乳腺癌根治术一期静脉淋巴管吻合预防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一期静脉淋巴管吻合预防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一期实施静脉淋巴管吻合术治疗,对两组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5±14.6)min、(190.2±34.3)m L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69.5±17.4)min、(357.8±42.7)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一期应用静脉淋巴管吻合术治疗效果显着,,有效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6年14期)

李亮[7](2016)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静脉淋巴管端侧吻合方法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的实验效果。方法制作兔一侧后肢淋巴水肿动物模型30例,随机分为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治疗组10只(A组),非治疗组10只(B组),和传统静脉淋巴管吻合治疗组10只(C组)作为对照,术后定期测量兔淋巴水肿后肢体积变化并行淋巴核素造影。结果A组动物患肢2周以内水肿达峰值,以后持续下降,B组动物患肢体积呈缓慢增长趋势,C组动物患肢体积在术后8周以内与A组动物患肢曲线变化相似,10周以后则相反呈增加趋势。术后第20周A组动物患肢体积与C组患肢数值差异有显着性(P<0.05),A组患肢淋巴核素造影较B组和C组患肢淋巴引流明显改善,核素淤积减轻。结论实验证明,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手术具有技术难度低,操作相对简单,远期效果肯定,适应证广泛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9)

侍朋举,张文龙,赵刚,李亮,蔡海峰[8](2015)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一种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评价其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5月-2011年5月,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治疗11例乳腺癌术后继发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女性患者。年龄38~55岁,平均49.5岁。乳腺癌术后7~30个月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平均18.3个月。淋巴水肿病程10~38个月,平均25.5个月。左侧上肢5例,右侧上肢6例。按照健、患侧上肢差值界定临床分型标准:中度5例,重度6例。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术后1例前臂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40个月,平均38.4个月。患者均自觉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减轻,无丹毒发作,水肿得到控制。术前及术后6、36个月患侧上臂周径分别为(33.9±3.7)、(31.0±3.5)、(30.9±3.5)cm,前臂周径分别为(30.1±3.6)、(27.8±3.4)、(27.7±3.3)cm。术后6、36个月患侧上臂及前臂周径均较术前显着缩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36个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按照Campisi评价标准评价疗效,获优良3例,良好6例,改善2例。结论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可有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Shinsuke,Akita[9](2010)在《采用显微外科吻合淋巴管和小静脉成功治疗骨盆淋巴囊肿和淋巴漏》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 Pelvic lymphocele is an abnormal accumulation of lymphatic fluid in a nonepithelized cavity lined with fibromenbranous tissue.Lymphorrhea is also an abnormal accumulation of lymphatic fluid in the abdominal cavity but is(本文来源于《第二十次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5)

李圣利[10](2010)在《淋巴管与带瓣膜的静脉吻合治疗肢体淋巴水肿》一文中研究指出Introduction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lymphedema of extremities has been one of the choices in the obstructive lymphedema that are not responsive to conservative method such as"Heating and Bandaging"method,physiotherapy,pneumatic(本文来源于《第二十次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5)

静脉淋巴吻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临床价值。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化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创痛静脉淋巴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进行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各时期上臂、前臂周径及两组患者2年内上肢情况及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臂、前臂周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24个月时观察组上臂、前臂周径分别为(30.9±3.4)cm、(30.8±3.4)cm,对照组上臂、前臂周径分别为(32.6±3.7)cm、(32.5±3.6)cm,观察组上臂、前臂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上肢及前臂疼痛、肿胀均减轻,无丹毒发作,生活质量评分增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能有效促进淋巴液进入静脉循环,通过多切口吻合,促进淋巴液回流,改善上肢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肿胀,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着,对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脉淋巴吻合论文参考文献

[1].吴艳,邵星,陈静,罗旭,王文萍.1例旋髂浅动脉皮瓣旋转修复并静脉淋巴吻合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9

[2].郭勇.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

[3].伍洪彬.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及应用改良后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

[4].冯枫,唐祎航,关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患者臂丛阻滞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

[5].黄久佐,俞楠泽,赵茹,龙笑.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肢体获得性淋巴水肿临床效果[J].协和医学杂志.2016

[6].柴丽君,何真.乳腺癌根治术一期静脉淋巴管吻合预防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探讨[J].中外医疗.2016

[7].李亮.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的实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

[8].侍朋举,张文龙,赵刚,李亮,蔡海峰.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

[9].Shinsuke,Akita.采用显微外科吻合淋巴管和小静脉成功治疗骨盆淋巴囊肿和淋巴漏[C].第二十次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

[10].李圣利.淋巴管与带瓣膜的静脉吻合治疗肢体淋巴水肿[C].第二十次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

标签:;  ;  ;  

静脉淋巴吻合论文-吴艳,邵星,陈静,罗旭,王文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