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近红外光谱论文-李磊,郑有业,吴松,任欢

短波近红外光谱论文-李磊,郑有业,吴松,任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短波近红外光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泥石,短波红外光谱

短波近红外光谱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郑有业,吴松,任欢[1](2019)在《西藏驱龙矿床绿泥石短波红外光谱特征与找矿》一文中研究指出蚀变矿物对于研究热液矿床成因和指导找矿实践十分重要,系统梳理矿区蚀变矿物类型、组合、期次、空间分布特征及物理-化学标型特征,将有助于理解矿床成因机制和提高找矿勘查效率(张乐骏和周涛发,2017)。近二十多年来,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已逐渐成为国际矿产勘查领域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并成功运用于斑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VMS)等。短波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在1300-2500nm,当光以能量的形式进入目标矿物之后,矿物中的特征分子键会因此受到激发,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和伸缩,从而引起分子振动,吸收特定频率的能量,并在短波红外区间内特定位置形成特征性光(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任欢,郑有业,吴松[2](2019)在《绿泥石短波红外光谱在西藏德明顶钼铜矿区勘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泥石矿物是热液蚀变、中低温变质作用、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常见的蚀变矿物之一,晶体化学式可表示为(Mg~(2+),Fe~(2+),Mn~(2+),Al~(3+))_(5-6)[(Si,Al)_4O_(10)](OH)_8。在短波红外波段绿泥石光谱受-OH、-H_2O、Fe-OH、Mg-OH四个基团的影响,在1400nm、1900nm、2250nm、2340nm附近出现特征吸收峰。在2340 nm特征峰处的吸收峰与白云母等矿物的特征峰重迭,所以把2250nm处的吸收峰作为识别绿泥石的诊断峰,该峰也称为(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于在莹,吴松,郑有业,任欢[3](2019)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以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Cu-Mo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短波红外矿物光谱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矿产勘查领域,在西方矿业界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勘探辅助手段,尤其是应用于斑岩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找矿实践(张乐骏和周涛发,2017)。然而,国内对于该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逐渐有学者开始研究识别出矿物的特征波长及其结晶度高低值的变化趋势,从而直接定位热液/矿化中心,为矿产勘查提供新的科学依据(章革等,2005;陈华勇等,2019)。驱龙矿床作为我国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墨竹工卡县境内,是(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薛庆文,王瑞,刘思宇[4](2019)在《绿泥石短波红外光谱和矿物微量特征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以驱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泥石是斑岩矿床中常见的蚀变矿物,作为找矿勘查指示矿物,具有明显的优势:(1)发生绿泥石蚀变的岩石整体发绿,易于被肉眼所识别;(2)在斑岩系统的蚀变带中,相比于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的范围是最大的,延展达数公里,易于被光谱遥感识别;(3)由于碰撞环境下的斑岩矿床整体剥蚀程度比较高,少见泥化带,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整体规模较小,不利于小比例尺的勘查应用,所以早期勘查工作应侧重于青磐岩化带;4)斑岩(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潘蔚,唐毅,李瀚波,余长发,张元涛[5](2019)在《主要赋铀岩石可见光—短波红外光谱二向性特征初步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岗岩和砂岩是我国主要的赋铀岩石,为了提高利用遥感图像识别这两种岩石精度的效果,开展其可见光—短波红外光谱二向性特征实验研究。对其在微光实验室中,用200 W钨灯与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以15°、 30°和45°入射角照射岩石的自然表面,在距离岩石表面20(25)cm、30 cm和40 cm处用ASD光谱仪垂直岩石表面接收可见光—短波红外反射光谱。光谱测试和数据分析发现,岩石的反射光谱二向性特征明显受岩石结构的影响。全晶质的斑状花岗岩,其二向性特征只受岩石结构类型影响;粗粒和细粒花岗岩都是在光线以30°角入射时具有最大的反射率辐射。非全晶质的砂岩,其二向性特征受岩石结构和结晶颗粒大小的双重影响;粗砂岩在照射光45°角入射时具有最大的反射辐射,而细砂岩则在照射光15°角入射时,具有最强的反射辐射。(本文来源于《铀矿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田丰,冷成彪,张兴春,田振东,张伟[6](2019)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矿床勘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短波红外光谱(SWIR)技术是近年来从国外引入的一种新型矿床勘查研究手段,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低成本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查研究中。本文对SWIR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常用仪器软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重点介绍了其在矿床勘查中的两个主要应用方向:蚀变矿物填图和成矿地质环境反演。前者为该技术手段的核心功能,通过SWIR波段对特定矿物进行识别,确定蚀变矿物的分布情况,快速划分蚀变分带,以便缩小找矿范围,从而提升找矿效率和准确率;后者是利用目标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参数(如波长吸收位置、结晶度等)的规律性变化,反演成矿的地质环境,确定热液中心,提供找矿指标。最后,初步提出了短波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田丰,冷成彪,张兴春,田振东,张伟[7](2019)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西藏尼木地区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明岗讲斑岩铜-钼矿床蚀变和矿化结构,有效指导下一步勘查工作,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对矿床内典型剖面上的4个钻孔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共检测到绢云母类、高岭石类、绿泥石类、硫酸盐类和碳酸盐类等蚀变矿物,其中尤以绢云母类矿物最为发育.对绢云母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显示:在靠近矿体的位置,有较大的伊利石结晶度(≥1.5)和较小的绢云母Al-OH吸收位置(≤2 205 nm);而在远离矿体的位置伊利石结晶度和绢云母Al-OH吸收位置分别为0.8~1.2和2 207~2 209 nm.同时,铁氧化物强度值与氧化矿体的出现具有同步性.表明短波红外光谱的这些特征参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岗讲斑岩铜-钼矿床蚀变和矿化结构,有效识别成矿流体性质,有潜力成为该矿区及其他类似矿区有效的找矿指标.(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庄新港,史学舜,王恒飞,王丽丽,方家熊[8](2018)在《角度调谐短波红外光谱组件光谱分辨率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工作于1 355~1 555 nm的新型多通道短波红外光谱组件,并以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定量研究了入射角度对光谱组件各通道中心波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10°斜入射条件下光谱组件各通道中心波长呈现不同程度的短波方向偏移现象,偏移程度与入射角度呈正相关.分别绘制出理论和实验中心波长偏移曲线,实验发现在入射角为5°和10°时中心波长平均偏移幅度约为5.7 nm和18.67 nm.此外,参照实验得出的角度偏移曲线对两次不同入射角度条件下的光谱进行插值整合,成功地将光谱组件分辨率从7.5 nm提高到3 nm;在此实验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发展一种多通道角度调谐光谱组件,进而利用此方法提高光谱组件的测试分辨率.该结论对后续设计光谱组件入射光学系统和提高光谱组件测试分辨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井新奎[9](2018)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西藏懂师布地区的找矿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短波红外(SWIR)光谱的波长范围为1300-2500 nm,可以用来识别一些含羟基(水)、碳酸盐、硫酸盐的蚀变矿物,应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鉴定矿物和进行蚀变填图,并且可以根据短波红外光谱参数的系统变化规律来快速圈定热液中心,指导矿床勘查工作。懂师布地区位于冈底斯西段,由一套古新世-始新世花岗岩和中新世花岗岩以及始新世火山岩组成。前人研究表明,懂师布地区形成斑岩型铜矿的潜力很大,但是找矿效果一直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地区的蚀变矿物组合及其分带特征还未查清。因此,本论文通过短波红外光谱技术来查明懂师布地区的蚀变分带和热液中心,进而为该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提供依据。本次短波红外光谱测量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TerraSpec Halo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懂师布地区的851个岩石样品进行短波红外光谱分析,识别出的主要蚀变矿物有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高岭石,其中高岭石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根据主要蚀变矿物的分布情况,可将懂师布地区划分为西南部及外围的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东北部的白云母+绿泥石2个蚀变矿物组合。电子探针实验表明,白云母的Al-OH波长与其成分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Al-OH波长的增大,白云母的Fe+Mg含量值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白云母的Al ~(Vi)的含量值整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白云母的Fe+Mg含量和Al~(Vi)含量又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Fe+Mg含量减少、Al~(Vi)的含量增多),这也进一步说明白云母Al-OH波长可以指示蚀变温度的高低,即白云母的Al-OH波长越短,其蚀变温度越高。白云母Al-OH波长、伊利石光谱成熟度(ISM)和绿泥石光谱成熟度(CSM),这3个与蚀变温度相关的短波红外光谱标量,在懂师布地区呈现出了比较一致的变化规律:在研究区的东北部,白云母的Al-OH波长较小,普遍小于2203nm;伊利石光谱成熟度值较大,普遍大于1.2;绿泥石光谱成熟度值较大,普遍大于3.0。这表明在懂师布地区的东北部区域蚀变矿物形成的温度较高,可能为该地区的热液中心。因此,建议在本次圈定的热液中心区域,布置钻探工程进行验证,以实现该地区的找矿突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陈争光,冯惠妍,尹淑欣,王雪,王淑云[10](2018)在《利用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法检测马铃薯干物质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快速测定马铃薯干物质含量,利用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马铃薯的干物质含量,以207个具有代表性的马铃薯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5个作为马铃薯切片样本的研究,92个作为完整马铃薯的研究,通过对比两种样本的模型预测效果,探讨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用于马铃薯干物质含量的完全无损检测的可行性。切片样本光谱数据用Savitzky-Golay(S-G)一阶卷积求导方法预处理,根据局部最大值最小值原则和含氢基团(C-H、O-H)伸缩振动的敏感波段选定了5段特征波长参与建模,模型外部检验决定系数R~2=0.941 6,标准误差RMSE=3.91。完整马铃薯样本光谱数据在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基础上使用S-G一阶卷积求导方法预处理,通过选取了线性关系较好的5段波长参与建模。模型外部检验决定系数R2=0.847 5,标准误差RMSE=4.07。结果表明,完整马铃薯样本模型的检测效果虽然没有切片样本效果理想,但仍可以作为实际生产中进行马铃薯干物质含量检验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短波近红外光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绿泥石矿物是热液蚀变、中低温变质作用、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常见的蚀变矿物之一,晶体化学式可表示为(Mg~(2+),Fe~(2+),Mn~(2+),Al~(3+))_(5-6)[(Si,Al)_4O_(10)](OH)_8。在短波红外波段绿泥石光谱受-OH、-H_2O、Fe-OH、Mg-OH四个基团的影响,在1400nm、1900nm、2250nm、2340nm附近出现特征吸收峰。在2340 nm特征峰处的吸收峰与白云母等矿物的特征峰重迭,所以把2250nm处的吸收峰作为识别绿泥石的诊断峰,该峰也称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波近红外光谱论文参考文献

[1].李磊,郑有业,吴松,任欢.西藏驱龙矿床绿泥石短波红外光谱特征与找矿[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任欢,郑有业,吴松.绿泥石短波红外光谱在西藏德明顶钼铜矿区勘查中的应用[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3].于在莹,吴松,郑有业,任欢.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以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Cu-Mo矿床为例[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4].薛庆文,王瑞,刘思宇.绿泥石短波红外光谱和矿物微量特征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以驱龙为例[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潘蔚,唐毅,李瀚波,余长发,张元涛.主要赋铀岩石可见光—短波红外光谱二向性特征初步实验研究[J].铀矿地质.2019

[6].田丰,冷成彪,张兴春,田振东,张伟.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矿床勘查中的应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

[7].田丰,冷成彪,张兴春,田振东,张伟.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西藏尼木地区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2019

[8].庄新港,史学舜,王恒飞,王丽丽,方家熊.角度调谐短波红外光谱组件光谱分辨率特性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8

[9].井新奎.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西藏懂师布地区的找矿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10].陈争光,冯惠妍,尹淑欣,王雪,王淑云.利用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法检测马铃薯干物质含量[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短波近红外光谱论文-李磊,郑有业,吴松,任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