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诗学论文-徐鑫涛

翻译诗学论文-徐鑫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翻译诗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翻译诗学,意识形态,译者主体性

翻译诗学论文文献综述

徐鑫涛[1](2018)在《基于译者主体性的翻译诗歌探析——《翻译诗学与意识形态》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诗学与意识形态》一书论述了翻译过程的诗学变形现象、影响翻译的意识形态分支、翻译诗学的类型与具体应用叁大部分,阐释了翻译诗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也进一步说明了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本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对此书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18年00期)

徐英宁[2](2019)在《翻译诗学视角下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的两中译本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伦·坡,(1809–1849),美国十九世纪杰出作家,被公认为是哥特小说的鼻祖,其短篇小说《黑猫》是哥特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汉译本中焦菊隐(1905-1975)和曹明伦(1953-)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出版的两个译本在时间跨度上较长,而且文本上存在着诸多不同,具有研究和分析的价值。本文以两《黑猫》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来研究诗学对具有鲜明哥特文学特征的文本翻译的影响。本篇论文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主要综述爱伦·坡及其哥特小说《黑猫》的译介情况;第叁章介绍翻译诗学的发展及其在翻译研究上的具体应用;第四章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环境对译者及其翻译策略等选择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上对译本中的人物原型、文化情境、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探究诗学在译本中的体现;第五章为结论。研究发现如下:宏观层面上,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历史、社会、文化和个人翻译理念的影响,焦菊隐和曹明伦分别倾向于选择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微观层面上,诗学的操控具体体现在译本的文化负载词、修辞手法、句式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上;译者个人翻译理念和译本所处时代都成为影响译者翻译和译本形成的关键因素,两者共同作用是使译本符合时代潮流和富有个性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姜丹丹[3](2019)在《跨文化的“翻译诗学”对话:傅雷、本雅明与梅肖尼克之理论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跨文化对话的视野中重新解读中国现代翻译家傅雷(1908-1966)的翻译理念,尤其从"神似""气韵/节奏"等角度将傅雷的翻译观点与西方翻译理论家本雅明、梅肖尼克的理论观点相比较,并在对话的基础上深度探讨了在傅雷的翻译观中种种悖论的结合与融通,最终化用审美"境界说"的术语将傅雷的翻译诗学的境界归结为一种"忘我之境"。(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辛红娟,卓诗琪[4](2019)在《杨宪益翻译诗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翻译研究文化学派关于翻译诗学的界定,分析杨宪益的中国典籍文献英译实践,从"可译性"的哲学思考、翻译的文化保真、翻译的读者观照和译文标准——"惟信惟真"等四个方面展开杨宪益翻译诗学思想的剖析,力争在翻译文字的吉光片羽中梳理、提炼出杨宪益秉持的翻译理念,为构建具有中国风范、中国气韵的中国翻译思想体系提供典型样本。(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树政[5](2019)在《英诗汉译之翻译诗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诗汉译的翻译策略、语境、风格和互文性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要素。诗歌翻译的特殊性要求把诗歌翻译纳入诗学之中,探讨文本价值和隐含意义,延伸诗歌的文学生命。翻译诗学就是要使原诗与译文在时间、空间和文化体系内的种种矛盾得到相对融合。翻译过程中要考虑文体、主题、原型、象征和角色,不仅要翻译诗歌的语言要素,而且要再现诗歌的文化要素。(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聂炜,张白桦[6](2019)在《翻译家沙博理的“红色”翻译诗学观初探——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色"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反映了中国"红色"时期的最高文学成就,其外译活动往往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中国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市场的"红色"小说,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后续以"红色"为题材的中国文学外译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译作总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诗学作为重要的"改写"因素之一,主要受到社会主流诗学观和个人诗学观的共同作用。研究试从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梳理出其翻译策略的运用,窥探出其中的"红色"诗学观,以期对当下文学外译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傅煊翔[7](2018)在《翻译诗学视域下《文心雕龙》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诗学是一种跨学科翻译研究,它突破了"纯语言学途径"的翻译诗学,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从诗学视角解读作品的新方法。刘勰所着的《文心雕龙》,被誉为中国传统文论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鸿篇巨制。以该经典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翻译诗学视角,对其进行整体分析,对于探讨古典文学精品英译的具体原则和诗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裔传萍[8](2018)在《翻译诗学的建构和当代回归——刘华文《翻译诗学》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诗学》,刘华文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0.引言1973年,亨利·梅肖尼克(Henri Meschonnic)提出"翻译诗学"这一术语,并对之后的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学者对"翻译诗学"的研究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然而在关注程度和研究深度上均存在不足。国内研究大体呈现出以下局面:一、相关的学术文章数量少;二、介绍性文章居多,并主要集中在对(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孙树程[9](2018)在《浅析译者翻译诗学观对其主体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得到认可和突显。然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译者的翻译诗学观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拟在对中西方对翻译诗学的研究进行浅析的基础上,以鲁迅先生的翻译活动为例,从译者的诗学观角度探讨其主体性是怎样发挥的。(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8年21期)

丁鲁[10](2018)在《说说王家新先生的“翻译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诗人王家新先生近来在诗歌翻译方面相当活跃,不仅积极实践,而且做出理论总结,在《翻译的辨认》(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版)一书中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翻译诗学"。这就超出一般翻译观,上升到诗歌翻译指导思想的地位,和每个诗歌译者都有切身关系了。如果不愿受其指导,又不愿被斥为不符合"翻译诗学",就不得不起而抗争,只好请王先生见谅。一、意外的校订我本来是想讨论诗歌翻译的,却发现不得不先作某些校订。(本文来源于《文学自由谈》期刊2018年05期)

翻译诗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爱伦·坡,(1809–1849),美国十九世纪杰出作家,被公认为是哥特小说的鼻祖,其短篇小说《黑猫》是哥特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汉译本中焦菊隐(1905-1975)和曹明伦(1953-)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出版的两个译本在时间跨度上较长,而且文本上存在着诸多不同,具有研究和分析的价值。本文以两《黑猫》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来研究诗学对具有鲜明哥特文学特征的文本翻译的影响。本篇论文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主要综述爱伦·坡及其哥特小说《黑猫》的译介情况;第叁章介绍翻译诗学的发展及其在翻译研究上的具体应用;第四章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环境对译者及其翻译策略等选择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上对译本中的人物原型、文化情境、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探究诗学在译本中的体现;第五章为结论。研究发现如下:宏观层面上,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历史、社会、文化和个人翻译理念的影响,焦菊隐和曹明伦分别倾向于选择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微观层面上,诗学的操控具体体现在译本的文化负载词、修辞手法、句式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上;译者个人翻译理念和译本所处时代都成为影响译者翻译和译本形成的关键因素,两者共同作用是使译本符合时代潮流和富有个性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翻译诗学论文参考文献

[1].徐鑫涛.基于译者主体性的翻译诗歌探析——《翻译诗学与意识形态》书评[J].外语教育.2018

[2].徐英宁.翻译诗学视角下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的两中译本比较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3].姜丹丹.跨文化的“翻译诗学”对话:傅雷、本雅明与梅肖尼克之理论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辛红娟,卓诗琪.杨宪益翻译诗学思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

[5].张树政.英诗汉译之翻译诗学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6].聂炜,张白桦.翻译家沙博理的“红色”翻译诗学观初探——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傅煊翔.翻译诗学视域下《文心雕龙》英译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

[8].裔传萍.翻译诗学的建构和当代回归——刘华文《翻译诗学》述评[J].外语研究.2018

[9].孙树程.浅析译者翻译诗学观对其主体性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8

[10].丁鲁.说说王家新先生的“翻译诗学”[J].文学自由谈.2018

标签:;  ;  ;  

翻译诗学论文-徐鑫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