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张九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道思想,六如亭,影响
张九钺论文文献综述
田艺[1](2018)在《张九钺《六如亭》传奇中的佛道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乾隆二十七年举人,晚年主讲于湘潭、昭潭书院,诗学太白。九钺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在戏曲方面的才能也非常人所及。《六如亭》是九钺于乾隆四十九年所作,被世人称为奇文。就如同其序所说:"固一场之春梦,实千古之奇踪。"作者纂此传奇一乘禅赠,立教撒手悬崖;五迹灵扶,即是腾身觉路。因之感临行诵偈,亭额六如;合赠句悼文,名传全集,《六如亭》由此而来。为了禅门一段公案,谱写一曲浮生若梦的传奇,即是"情生文,文生情,伤心人别有怀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参偈者作如是观。将佛道思想融入戏曲作品中为其增添了别样的意味,揭示了"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是为六如。(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7期)
白晶[2](2015)在《张九钺词中的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九钺词中的文化意蕴》是以张宏生主编的《全清词·雍乾卷》、张家栻编撰的《陶园年谱》和雷磊校点的《陶园诗文集》为基本文献,以张九钺及其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张九钺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形成的多样词风。“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张九钺词的研究价值、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主体部分由以下五章构成:第一章,梳理张九钺的生平,将其生平分四个阶段:求学时期、游幕时期、为官时期、讲学时期。同时,探讨张九钺的文学世家。第二章,论述张九钺词中蕴含的儒家文化。由于张氏家族崇尚儒家传统,并且张九钺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常常与儒士交游,使得张九钺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张九钺词中蕴含丰富的儒家文化,一方面赞颂忠义德行;另一方面颂扬仁爱思想;再一方面表现出建功立业。儒家文化对张九钺词风也产生了影响,他的词表现出儒家平和雅正的审美倾向,形成含蓄典雅的雅致词风。第叁章,探讨张九钺词中蕴含的佛教文化。由于张九钺具有佛教“前身”,并与佛教结下不解的情缘,常常与僧人交游,曾游览众多佛寺,潜移默化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在他的词中表现“苦谛”“空谛”及“莲花净土”的佛教文化。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张九钺的词风呈现出清空、静穆、凄清的特点。第四章,探讨张九钺词中蕴含的道教文化。张九钺常阅读道教经典,并推崇道教的逍遥无为、乐天知命等思想。从其自署“罗浮花农”“玉笥道人”可以看出张九钺与道教的情缘。他的词中表现出追求闲散,崇尚享乐,企慕游仙等道教文化内涵。受道教文化影响,张九钺词形成疏淡自然、诡谲浪漫的风格。第五章,探讨张九钺词中蕴含的岭南文化。张九钺叁次客居岭南,常与岭南士人或宦游岭南的士人交往,因而喜好且熟知岭南文化。他在词中描绘了丰富的岭南文化,主要有岭南的饮食、岭南的建筑、岭南的工艺、岭南的商业、和岭南的民俗等。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张九钺的岭南词形成秾艳华美、清新明快多种风格。(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25)
戈丹[3](2011)在《太白后身是紫岘——从《随园诗话》所录诗歌论及张九钺其人其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随园诗话》所录湘潭名人张九钺诗歌的分析,对其人其诗进行学习研究。最终得出其诗歌追慕太白,效法太白,而其诗学太白却能推陈出新不落窠臼,即所谓"太白后身是紫岘",是清代很值得研究的一位诗人。(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1年04期)
马美着[4](2010)在《“湘中诗老”张九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雍正年间,一个7岁的孩童随父亲到南岳衡山拜佛。寺僧见这个小孩清秀可爱,颇像寺中已经圆寂的师父,有意让他对句。寺僧以"心通白藕"出句,小孩应声对"舌涌青莲"。寺僧们十分惊诧,感念一个小孩有如此的才气和禅意,认为他一定是师父转世,一起对他下跪顶礼膜拜。这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小孩,就是后来着名的文学家"、湘中诗老"张九钺。(本文来源于《老年人》期刊2010年10期)
袁慧[5](2008)在《张九钺的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九钺生于文学世家,其诗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之所长,学问与性情兼备,思想内容深厚广博,艺术风格以雄奇豪放为主,尤长于七言歌行,在清代湖湘诗坛独树一帜,成就颇着。(本文来源于《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袁慧[6](2008)在《张九钺及其文学家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张九钺为代表的湘潭张氏家族是清代湖湘文学的典型代表。张氏家族自明末清初从湖北襄阳迁居湘潭,繁衍生息,延至道光张声玠一代,共历七世,绵延二百余年,期间科第婵联,文人辈出,先后出现文学家叁十多人,刊行作品集四十余部。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序》云:“张氏盛时,门庭赫赩;人才之盛,甲于湖湘。几于七叶之中,人人有集”。对于这样一个文学大家族,文学史理应给予应有的关注,然而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篇系统研究张氏文学家族的学术论文。这种缺失必然影响到湖南地域文学史的知识性描述。有鉴于此,本文选择张九钺及其文学家族作为研究对象,企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突显张九钺及其家族的文学成就,探讨其家族文学产生、兴盛的内在文化传统和外部社会环境,从而尽可能客观地确定其在清代湖南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全文共分叁章。第一章概述张氏家族的成员构成及其世系生平,略述其文学创作概况,重点考察张氏家族文学人才辈出的经济文化原因与家族内部的文化传统。第二章论张九钺及其诗文创作。主要论述了张九钺诗歌、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第叁章论张氏家族其他成员的诗文创作,重点考察了张文炳和张九镡的诗歌创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张氏家族诗歌创作共同的主题倾向及其学问与诗情相互融合的创作取向。限于时间与篇幅,论文对于张九钺和张声玠的戏曲创作没有展开比较深入的研究,其实后者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4-25)
张九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九钺词中的文化意蕴》是以张宏生主编的《全清词·雍乾卷》、张家栻编撰的《陶园年谱》和雷磊校点的《陶园诗文集》为基本文献,以张九钺及其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张九钺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形成的多样词风。“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张九钺词的研究价值、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主体部分由以下五章构成:第一章,梳理张九钺的生平,将其生平分四个阶段:求学时期、游幕时期、为官时期、讲学时期。同时,探讨张九钺的文学世家。第二章,论述张九钺词中蕴含的儒家文化。由于张氏家族崇尚儒家传统,并且张九钺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常常与儒士交游,使得张九钺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张九钺词中蕴含丰富的儒家文化,一方面赞颂忠义德行;另一方面颂扬仁爱思想;再一方面表现出建功立业。儒家文化对张九钺词风也产生了影响,他的词表现出儒家平和雅正的审美倾向,形成含蓄典雅的雅致词风。第叁章,探讨张九钺词中蕴含的佛教文化。由于张九钺具有佛教“前身”,并与佛教结下不解的情缘,常常与僧人交游,曾游览众多佛寺,潜移默化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在他的词中表现“苦谛”“空谛”及“莲花净土”的佛教文化。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张九钺的词风呈现出清空、静穆、凄清的特点。第四章,探讨张九钺词中蕴含的道教文化。张九钺常阅读道教经典,并推崇道教的逍遥无为、乐天知命等思想。从其自署“罗浮花农”“玉笥道人”可以看出张九钺与道教的情缘。他的词中表现出追求闲散,崇尚享乐,企慕游仙等道教文化内涵。受道教文化影响,张九钺词形成疏淡自然、诡谲浪漫的风格。第五章,探讨张九钺词中蕴含的岭南文化。张九钺叁次客居岭南,常与岭南士人或宦游岭南的士人交往,因而喜好且熟知岭南文化。他在词中描绘了丰富的岭南文化,主要有岭南的饮食、岭南的建筑、岭南的工艺、岭南的商业、和岭南的民俗等。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张九钺的岭南词形成秾艳华美、清新明快多种风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九钺论文参考文献
[1].田艺.张九钺《六如亭》传奇中的佛道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8
[2].白晶.张九钺词中的文化意蕴[D].西南大学.2015
[3].戈丹.太白后身是紫岘——从《随园诗话》所录诗歌论及张九钺其人其诗[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
[4].马美着.“湘中诗老”张九钺[J].老年人.2010
[5].袁慧.张九钺的诗歌创作[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袁慧.张九钺及其文学家族[D].湖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