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茶黄蓟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茶黄蓟马,胡瓜钝绥螨,生物防治,发育历期
茶黄蓟马论文文献综述
郑丽旧,陈俊谕,王康权,符悦冠,章程辉[1](2019)在《胡瓜钝绥螨捕食茶黄蓟马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以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为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获得其种群增长参数,为利用胡瓜钝绥螨防治茶黄蓟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生物学观察方法,在室内观测以茶黄蓟马为食物的胡瓜钝绥螨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并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胡瓜钝绥螨雌成螨对茶黄蓟马的取食量最大,每天可达122头,其次为若螨,幼螨不取食;以茶黄蓟马为食物的胡瓜钝绥螨世代发育历期为9.98d,存活率为94%;雌成螨平均寿命为24 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28粒,成虫的大量死亡出现在产卵高峰之后。胡瓜钝绥螨的净增殖力为26.95,内禀增长率为0.15,世代平均周期为22.32 d,周限增长率为1.16,种群倍增所需时间为4.70 d。【结论】以茶黄蓟马为猎物,胡瓜钝绥螨可完成其世代生长发育和繁殖,可作为茶黄蓟马的捕食性天敌进行其生物防治。(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吴晓杰,李鑫海[2](2019)在《茶黄蓟马防治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茶黄蓟马是茶区的一种芽叶害虫,主要为害茶树新梢,危害较严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方法防治均取得较好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董照锋,张小平[3](2018)在《5种杀虫剂对茶棍蓟马、茶黄蓟马田间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选择2.5%联苯菊酯EC、0.3%苦参碱AS、0.5%印楝素EC、1.6%狼毒素EC、1.5%除虫菊素EW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联苯菊酯EC 5 000倍、1.6%狼毒素EC 600倍、0.3%苦参碱AS 600倍、0.5%印楝素EC 500倍、1.5%除虫菊素EW 600倍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6.42%、78.85%、70.06%、62.78%和59.53%,2.5%联苯菊酯EC 5 000倍、1.6%狼毒素EC 600倍防效显着高于其它药剂。从生态、安全和效益角度考量,推荐使用1.6%狼毒素EC 600倍进行大田防治。(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杜广祖,瞿发文,卢朝炳,赵育惠,许有忠[4](2018)在《滇西南不同海拔高山茶园茶黄蓟马的空间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滇西南3个不同海拔高山茶园中茶黄蓟马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茶黄蓟马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检叶数虫法对云南省陇川县3个不同海拔(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高山茶园中的茶黄蓟马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应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幂法对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茶黄蓟马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均以聚集分布为主,主要分布在茶树的嫩芽部位。茶黄蓟马成虫的聚集原因主要由其喜食茶叶的幼嫩叶片引起。低、中和高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理论抽样模型分别为N=t~2/D~2(1.006/m+0.367)、N=t~2/D~2(21.509/m+1.083)和N=t~2/D~2(-21.107/m+1.223);序贯抽样模型分别为T_0(n)=2n±7.1488、T_0(n)=2n±6.8811和T_0(n)=2n±1.8655;当茶黄蓟马成虫的密度为100.0头/叶时,3个不同海拔茶园的理论抽样数分别为9、32和36片。累计虫量达2.4头/叶时,在低海拔和中海拔茶园均应继续进行观察,而高海拔茶园需进行防治。【结论】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均主要聚集在嫩芽部位,累计虫量2.4头/叶可作为高海拔茶园防治茶黄蓟马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黄丽莉,罗涛朋,祝建新,车飞[5](2016)在《茶黄蓟马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成、若虫的触角感器类型与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茶黄蓟马触角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钟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U形感器以及腔形感器。若虫与成虫在触角长度、节数、感器类型与分布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若虫触角节数比成虫少;但在感器类型方面,U形感器仅见于成虫触角,花蕊刺形感器仅见于若虫触角。雌雄感器类型与分布无性别差异。(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6年05期)
李德伟,邓艳,蒋学建,常明山,罗辑[6](2016)在《油茶不同品种(系)对茶黄蓟马的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黄蓟马又称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属缨翅目蓟马科(Thysanoptera:Thripidae)[1],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台湾、河南等省区;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2-3]。主要寄主有茶叶(Camellia sinensis O.Ktze)、葡萄(Vitis vinifera L.)、芒果(Mangifera indica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陈庆东,刘虹伶,杨东升,蒋文平,宋亮[7](2016)在《四川省攀枝花市芒果茶黄蓟马发生危害现状与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芒果蓟马类害虫已成为四川省攀枝花市芒果主要害虫,其中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 alis hood)为优势种。茶黄蓟马在芒果园1年发生10~16代,世代重迭。若虫和成虫主要为害芒果花序和春梢嫩叶,周年呈现"春季"高峰和"秋季"小高峰两个发生为害高峰。蓝板是诱杀若虫和成虫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姜建军,王凤英,黄立飞,陈红松,赵国峰[8](2016)在《17种药剂对葡萄茶黄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出防治葡萄茶黄蓟马效果较好的药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药膜浸叶法测定了17种药剂对茶黄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虫腈、虫螨腈、高氯氰菊酯、吡虫啉、功夫等药剂对茶黄蓟马表现出较高的毒力,建议在田间防治中优先考虑使用这些药剂。毒死蜱、丁醚脲、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和丙溴磷的毒力效果相对较低,建议在生产中尽量少用。本研究对茶黄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可为今后化学防治该害虫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6年01期)
黄文艺,林泗海[9](2015)在《茶黄蓟马对铁观音的品质影响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福建泉州茶黄蓟马的发生特点入手,分析了茶黄蓟马对铁观音茶叶的危害和品质影响,并提出铁观音茶园治理茶黄蓟马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5年14期)
王琛,朱文静,符悦冠,解志峰,韩冬银[10](2015)在《茶黄蓟马嗜好颜色筛选及监测效果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茶黄蓟马Scirtothirips dorsalis Hood的嗜好颜色并将其用于田间监测,本试验采用RGB颜色模式,将RGB值转换成虚拟波长进行嗜好颜色量化研究,对室内和田间八种颜色进行了筛选,对嗜好颜色粘板在田间应用效果及背景色、形状和网对其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室内茶黄蓟马嗜好颜色为虚拟波长为560 nm[RGB(195,255,0)]黄绿色,显着高于对其他颜色的偏好。田间嗜好颜色也在560 nm附近,同时540 nm绿色和580 nm黄色也有较好诱捕效果。嗜好颜色粘板在田间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当田间拍打得到种群平均密度为6-11头/花序的较低时,粘板监测到的虫口最高达479头/板/d,并且随着平均密度增大而增加。黑色、白色和蓝色为背景色的粘板诱捕蓟马数量与对照诱捕量无显着差异。圆形色板对茶黄蓟马诱捕效果显着高于其他形状色板,立体诱板和等边叁角形、正方形诱板之间对茶黄蓟马的诱捕效果均无显着差异。罩网能有效地保护非靶标生物但茶黄蓟马诱捕量下降。罩于2 mm孔径网和6 mm孔径网的色板诱捕非靶标生物量分别约为无罩网诱捕量的1.5%和15%,但诱捕茶黄蓟马数量分别约为无罩网诱捕量的10%和20%。以上结果为基于颜色的茶黄蓟马的监测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茶黄蓟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茶黄蓟马是茶区的一种芽叶害虫,主要为害茶树新梢,危害较严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方法防治均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茶黄蓟马论文参考文献
[1].郑丽旧,陈俊谕,王康权,符悦冠,章程辉.胡瓜钝绥螨捕食茶黄蓟马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9
[2].吴晓杰,李鑫海.茶黄蓟马防治效果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19
[3].董照锋,张小平.5种杀虫剂对茶棍蓟马、茶黄蓟马田间防效[J].东北农业科学.2018
[4].杜广祖,瞿发文,卢朝炳,赵育惠,许有忠.滇西南不同海拔高山茶园茶黄蓟马的空间格局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8
[5].黄丽莉,罗涛朋,祝建新,车飞.茶黄蓟马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J].植物检疫.2016
[6].李德伟,邓艳,蒋学建,常明山,罗辑.油茶不同品种(系)对茶黄蓟马的抗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6
[7].陈庆东,刘虹伶,杨东升,蒋文平,宋亮.四川省攀枝花市芒果茶黄蓟马发生危害现状与防控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6
[8].姜建军,王凤英,黄立飞,陈红松,赵国峰.17种药剂对葡萄茶黄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J].中国南方果树.2016
[9].黄文艺,林泗海.茶黄蓟马对铁观音的品质影响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5
[10].王琛,朱文静,符悦冠,解志峰,韩冬银.茶黄蓟马嗜好颜色筛选及监测效果测定[J].环境昆虫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