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钛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钛合金,黄芩苷,涂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多孔钛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李伶俐,李浪[1](2019)在《钛合金多孔支架负载黄芩苷涂层后的表面特征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钛合金多孔支架(Ti-6Al-4V)负载黄芩苷涂层后的表面形貌特征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钛合金多孔支架进行表面处理:(1)分别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min,干燥后高温高压灭菌,得到空白组;(2)取出一部分空白组样品浸泡于200mg/ml的黄芩苷溶液中,超声30min后取出干燥得到黄芩苷组。对各组样品做扫描电镜测试和接触角测试,取生长旺盛的SD大鼠第3-5代BMSCs分别接种于两组钛片表面,对活细胞进行染色,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变化情况,分别在第2、4、7天用CCK-8法测定各组多孔支架表面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扫描电镜显示高倍镜下空白组表面凹凸不平且结构连续,黄芩苷组表面可见不连续涂层断面。接触角测试中空白组表现为疏水性,黄芩苷组表现为超亲水性。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黄芩苷组钛支架表面活细胞增殖活性更强。CCK-8法测定450nm吸光度值黄芩苷组>空白组(P<0.05)。结论:黄芩苷涂层成功改性钛合金多孔支架的表面特性,同时能够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增殖能力。(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毛克政[2](2019)在《电子束熔融制备多孔钛合金融合器在羊颈椎椎间融合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子束熔融制备多孔钛合金融合器的表征、微观结构、体外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并建立羊颈椎椎间融合动物模型,与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通过计算机设计和电子束熔融技术制备多孔钛合金(Ti-6Al-4V)融合器,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征和微观结构,通过体外力学实验评估其弹性模型和抗压强度,通过MTT法评估生物安全性,并建立小尾寒羊颈椎椎间融合模型,与PEEK融合器进行对比,通过X线、Micro-CT和组织学评估其在动物体内的骨融合情况和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多孔钛合金融合器是一个中间为八面体金属小梁、外围为金属框的结构,金属小梁直径为413±78μm,孔径为597±46μm,孔隙率54.8±5.8%,弹性模量为19.6±0.8 GPa,压缩强度为37.6±2.3 GPa,刚度为17,633±882 N m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中X线未见融合器出现移位和松动。Micro-CT检查可见骨组织长入融合器金属孔内,骨组织对金属小梁形成了明显的包裹,结合紧密。组织学检查证实融合器多孔结构内形成了大量连续的骨小梁结构,与金属小梁实现了紧密结合。结论电子束熔融制备多孔钛合金融合器具有合适的力学性能和孔隙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椎间融合效果,且不需要自体植骨,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孙允龙,康红磊,林坷升,关邯峰,刘洁[3](2019)在《基于选区激光熔融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力学性能及成骨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选区激光熔融(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力学性能及成骨能力。方法通过SLM技术制备两种多孔钛合金(Ti6-Al4-V)支架,分别为均一多孔组和复合多孔组,简称均一组与复合组,并对其力学性能、体外细胞相容性和体内骨整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与传统锻件相比,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更接近人体正常骨组织,且复合组的弹性模量高于均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细胞相容性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在两组多孔支架上均有增加,但复合组钛合金支架在5 d和7 d的细胞数量高于均一组(<0.05)。该组在成骨分化实验的7 d也具有更高的ALP活性(<0.05)。诱导14 d后两组ALP活性无差异。体内植入实验表明,3个月时,复合组的骨体积分数与均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基于SLM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弹性模量适宜,具有骨整合能力,适合做骨缺损修复材料。(本文来源于《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芮敏,郑欣,张云庆,姜雪峰,顾家烨[4](2019)在《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治疗长骨骨缺损的方法各异,且各自存在一定缺陷,为临床医生带来极大挑战,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的骨移植材料有望成为治疗长骨骨缺损的一种替代方法。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研究3D打印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能力,探讨其未来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只9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兔(由徐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术前使用CT行双侧前肢平扫,随机选取一侧预截断中段桡骨干为模型,经3D打印技术制备多孔钛合金支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内部孔隙及连通性。于双侧桡骨中段制备20 mm节段性骨缺损,一侧骨缺损植入钛合金支架作为实验组,对侧不植入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12周行X射线检查,术后第12周处死实验兔取出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Micro-CT检测分析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支架内部为蜂巢状结构,孔隙间相互连通,平均孔径约为300μm,孔隙率60%-65%;②术后第12周大体观察见实验组钛支架表面有连续性骨痂通过,表面光滑;对照组桡骨断端髓腔闭塞,缺损中央为纤维组织覆盖;③X射线图像显示术后第12周实验组钛支架与两侧断端有骨性连接,对照组未修复,断端及邻近尺侧有少量新骨生成,髓腔封闭;④组织学结果及Micro-CT分析显示实验组钛合金支架孔隙内有大量新生骨长入,对照组断端闭合,由软组织填充。实验组骨体积百分比(26.35±3.89)%显着高于对照组(2.19±1.36)%(P <0.05);⑤结果提示,3D打印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可按需设计为特定形态,能够作为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李心远,肖李军,宋卫东[5](2018)在《3D打印多孔钛合金柱壳的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最常见的阻尼器和能量吸收器,金属柱壳结构在受到轴向压力时可以通过塑性变形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为了提高金属薄壁柱壳结构的吸能效率,在增加其吸能能力的同时减轻结构的质量,国内外研究者通常从构成柱壳的材料属性,横截面形状及壁厚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设计的六种以菱形十二面体为单胞的Ti-6Al-4V晶格薄壁柱壳结构,采用选择性激光熔融(SLM)方法进行制备。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落锤试验机以及直撞式霍普金森压杆(DHPB)开展压缩试验,以确定其在准静态,低应变率以及高速冲击下的力学性能。试验记录了均匀分布以及均匀密度梯度分布下的方形柱壳与单、双层圆柱形柱壳的载荷位移关系以及变形模式,并且分析了六种结构在承载及吸能方面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Ti-6Al-4V晶格薄壁柱壳结构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说明了其在能量吸收领域具有很好的前景。(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王法琪,张扬,杨晓江,杨照,徐超[6](2018)在《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的构建及其载药缓释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型唑来膦酸-纳米微球(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的构建方法及其载药释放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子束熔融(CAD/EBM)技术制备多孔钛合金支架,采用改良二次凝聚法制备明胶纳米微球,复合唑来膦酸、明胶纳米微球、多孔钛合金支架构建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并进行生物力学、载药量、载药释放测试。结果制备的明胶纳米微球在水溶液中粒径为(269.5±84.6)nm,粒径表现呈正态分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ZOL-NPs均匀复合于支架表面及孔隙内。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为1.85 GPa,总载药量为(0.285±0.038)μmol,载药率为71.3%。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第1天体外药物释放量达到总载药量的10%左右,第2天开始药物释放量趋于平稳,缓慢均匀释放,第2天至第28天释放总载药量的29%左右,药物释放周期超过1个月。结论新型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有效解决了普通金属置入物弹性模量与人体不匹配的问题,载药率高,具有良好体外缓释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秦丽梅,吴琳,吴镇先[7](2018)在《不同强度超声波对多孔钛合金支架上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强度超声波对经微弧氧化表面修饰的多孔钛合金(简称多孔MT)支架上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超声强度。方法将小鼠MC3T3-E1细胞与经微弧氧化修饰的多孔MT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材料被随机分成0 MT、10 MT、30 MT、60 MT、100 MT 5组,每组分别加载不同强度的超声(0、10、30、60、100 m W/cm~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噻唑蓝(MTT)值、增殖指数(PI)、碱性磷酸酶(ALP)值观察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水平。结果 SEM显示各组材料表面细胞伸展良好,可见细胞长入材料孔径内部。1、3、7 d时,100 MT组MTT值低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4组间MTT值无统计学差异。5 d时100 MT组PI值低于其他组(P<0.05)。1、3、7 d时,30 MT组ALP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30m W/cm2强度的超声波对多孔MT上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生物学行为影响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彭文明,刘云峰,包霆威,姜献峰,董星涛[8](2018)在《3D打印多孔钛合金骨植入体设计制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义: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仍然是颌面外科手术中的难点之一。自体骨移植来源有限且后期易发生感染,而金属修复体存在"应力屏蔽"现象,下颌骨植入体仍缺乏一种理想的修复材料。金属3D打印钛合金多孔植入体具有精确的外形结构及内部连通孔隙结构,在下颌骨缺损修复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空间。目的:针对传统下颌骨修复技术的不足,研究一种新型多孔结构植入体,以期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金属植入体结构,提高下颌骨修复治疗的水平和效果。材料与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孔网状钛合金植入体结构,通过SLM技术立体成型,利用OM和SEM观察分析孔结构表征并进行单向压缩试验测试该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果:结果表明,SLM技术可以成功制造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多孔网状结构,呈现良好的孔互联性,打印结构无断裂裂纹等缺陷,支柱成型质量较好,孔隙率可控,且该结构拥有良好的力学响应特性,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分别在2.23Gpa—6.06GPa和21.36MPa—120.26Mpa范围内,与骨组织相匹配。结论:利用SLM制造的新型多孔结构钛合金植入体具有与骨组织相近的高强度低模量力学性能,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具有更好力学特性的金属植入体结构。(本文来源于《第十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数字化学术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05)
许莹,王欢欢,王变[9](2018)在《医用多孔β钛合金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β钛合金具有低的弹性模量、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耐蚀性,在医疗领域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分析了合金元素、热处理工艺及多孔结构对多孔β钛合金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多孔β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粉末冶金法、凝胶注模成形法、激光快速成形技术,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多孔β钛合金的制备方法仍存在局限性,还需深入研究工艺参数与孔结构的关系,不断探索与创新多孔β钛合金的制备技术。(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付君,倪明,陈继营,李想,柴伟[10](2018)在《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既往的手术技术和方法在重度髋臼骨缺损的解剖重建和精确匹配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目的:报道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病例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关节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应用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的11例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术中信息、影像学资料、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评估该项技术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术前双下肢长度差(limb-length discrepancy,LLD)为16~92 mm,平均(36.1±22.6)mm;术后LLD为1~21 mm,平均(7.7±6.6)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LLD为0~18 mm,平均(7.0±5.7)mm。术前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center of rotation,HCOR)上移距离为24~92 mm,平均(51.0±19.3)mm,术后HCOR上移距离为6~40 mm,平均(22.6±10.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HCOR上移距离为6~41 mm,平均(22.8±10.2)mm。术后随访期间骨盆X线片示,加强块和髋臼臼杯与其接触骨面之间无放射性透光线和假体松动。术后6个月随访时CT扫描示,加强块与髋臼周围骨组织结合紧密、牢固固定,有良好的骨长入,匹配率为92.3%±2.5%。HHS功能评分:术前26~71分,平均(44.0±14.9)分,末次随访时68~97分,平均(84.3±9.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期间未见髋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再翻修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的手术操作简便,加强块与缺损骨面和臼杯匹配良好,术后LLD和HCOR均恢复到满意,HHS评分末次随访时改善明显,早期随访临床疗效好。(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多孔钛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电子束熔融制备多孔钛合金融合器的表征、微观结构、体外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并建立羊颈椎椎间融合动物模型,与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通过计算机设计和电子束熔融技术制备多孔钛合金(Ti-6Al-4V)融合器,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征和微观结构,通过体外力学实验评估其弹性模型和抗压强度,通过MTT法评估生物安全性,并建立小尾寒羊颈椎椎间融合模型,与PEEK融合器进行对比,通过X线、Micro-CT和组织学评估其在动物体内的骨融合情况和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多孔钛合金融合器是一个中间为八面体金属小梁、外围为金属框的结构,金属小梁直径为413±78μm,孔径为597±46μm,孔隙率54.8±5.8%,弹性模量为19.6±0.8 GPa,压缩强度为37.6±2.3 GPa,刚度为17,633±882 N m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中X线未见融合器出现移位和松动。Micro-CT检查可见骨组织长入融合器金属孔内,骨组织对金属小梁形成了明显的包裹,结合紧密。组织学检查证实融合器多孔结构内形成了大量连续的骨小梁结构,与金属小梁实现了紧密结合。结论电子束熔融制备多孔钛合金融合器具有合适的力学性能和孔隙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椎间融合效果,且不需要自体植骨,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钛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伶俐,李浪.钛合金多孔支架负载黄芩苷涂层后的表面特征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毛克政.电子束熔融制备多孔钛合金融合器在羊颈椎椎间融合中的对比研究[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孙允龙,康红磊,林坷升,关邯峰,刘洁.基于选区激光熔融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力学性能及成骨能力评价[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9
[4].芮敏,郑欣,张云庆,姜雪峰,顾家烨.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5].李心远,肖李军,宋卫东.3D打印多孔钛合金柱壳的力学行为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6].王法琪,张扬,杨晓江,杨照,徐超.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的构建及其载药缓释规律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
[7].秦丽梅,吴琳,吴镇先.不同强度超声波对多孔钛合金支架上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
[8].彭文明,刘云峰,包霆威,姜献峰,董星涛.3D打印多孔钛合金骨植入体设计制造研究[C].第十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数字化学术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论文汇编.2018
[9].许莹,王欢欢,王变.医用多孔β钛合金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钛工业进展.2018
[10].付君,倪明,陈继营,李想,柴伟.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