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评论论文-王伟杰

陶诗评论论文-王伟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陶诗评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陶诗评论,平淡自然,味,诗学观念

陶诗评论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杰[1](2012)在《宋代陶诗评论与宋诗平淡自然审美理想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宋代诗歌虽然不如唐代一般声名显赫,但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而成为后代进行诗歌研究所不可忽略的一脉。宋诗的独特性源于宋代诗歌审美追求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主客观双方面作用的结果。在主观上,宋代文人不愿意走唐代诗歌的老路,对于已经达到顶峰的唐型诗歌,宋人想要超越并非易事,而他们又不愿意做唐诗的尾随者;在客观上,不管从政治环境还是文人心理来讲,都已经不具备创作唐型诗歌的条件。所以,宋代诗歌构建新的审美追求是一种必然趋势。虽说影响宋代诗歌审美追求的因素复杂而多样,似乎难以归结为一域,但我们仍然能够找到对其影响最为深远者,那便是陶渊明。陶渊明诗歌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其后的唐代都没有得到太大的重视,在东晋南朝,他更多地是被当做一位品德高尚的隐者,很多诗歌评论作品要么对其视而不见,要么对其评价不甚中肯,这是陶诗的风格特征与那个时代审美追求大相径庭所致。至唐代,虽然屡屡有诗人在作品中提及陶渊明,但大多也是崇尚陶渊明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和归隐山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至宋代,陶渊明诗歌的地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宋代诗歌追求的最高理想,而其诗歌中平淡自然的风格也成为了宋代诗歌的审美追求,成为宋代诗歌孜孜以求的诗歌发展方向。于是,宋代对陶渊明的诗歌评论和宋代诗歌的审美追求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学术议题。二者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前者影响后者,或者后者成就前者的单方面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建构的辩证关系。这种互相建构贯穿在宋代陶诗评论和宋代诗歌审美追求发展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始终。宋代平淡自然的诗歌审美追求引发了对陶渊明诗歌的重视和讨论,而陶渊明诗歌对于宋代平淡自然审美追求的构建和完善又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这种互动关系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推动,呈螺旋状循环作用。所以,宋代成就了陶渊明在诗歌界的崇高地位,给我们塑造了现在所见的陶渊明;同时,陶渊明也成就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理想和追求,正是通过一代代文人对陶诗平淡自然审美内涵的阐释、挖掘,才构建了宋代独特的,不同于唐型诗歌的全新诗歌审美追求和诗歌风格。本文便是重点阐述这种互相建构的关系。全文共分为五部分,首先是导论,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问题,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接着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探讨宋代前陶诗评论与其朝代美学观的关系,包括东晋南朝及唐代,从对陶诗的评论中彰显时代的审美追求;第二章,阐述宋代诗歌的审美追求与陶诗的重新发现和解读,分为两节,第一节阐述宋诗的审美理想是平淡自然,第二节探讨陶诗是如何被确立为宋诗审美理想典范。第叁章,探讨宋代对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理想的重新解读与建构,主要阐述宋代通过对陶诗的评论解读剖析出宋代平淡自然的审美内涵,包括叁方面:第一,宋代的陶诗评论与平淡自然内涵之“平淡”,主要涉及物象之淡和意境之淡;第二,宋代的陶诗评论与平淡自然内涵之“有味”,第叁,宋代陶诗评论与平淡自然内涵之“真”与“自然”。第四章从四个方面论述陶诗“平淡自然”之美对于宋代诗学观念的渗透:第一,主体淡泊超脱的情感心理与诗歌平淡自然的审美理想;第二,探索诗歌走向平淡自然审美理想的途径;第叁,创建异于唐代的诗歌风格——平淡中有理趣;第四,培育平淡而韵味悠远的诗歌鉴赏标准。本文从始至终贯穿一种辩证的精神,力求将宋代陶诗评论与宋代诗歌审美追去之间关系阐述的客观、全面。(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4-10)

邵飞[2](2009)在《从陶诗评论看宋代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陶渊明诗自东晋以后受到历代文人的重视,尤其对宋代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关于陶渊明诗歌的评论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晋以后各历史时期的陶诗评论既是陶诗的意义和价值不断被认识、发掘、提升的过程,也是各时期诗学旨趣的重要表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关系非常密切,具体的诗歌评论是各时代诗学观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讨古代诗学的重要文献依据。探讨各历史时期关于某些重要诗人的诗歌批评,可以从一个侧面深入了解和体会这一时期诗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及其总体特征。宋代的陶诗评论极为繁盛,宋人通过陶诗评论思考和提出了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的诗学问题,也集中体现了宋代诗学追求“自然平淡”的总体美学旨趣。本文拟通过考察宋代的陶渊明诗歌评论,总结这一评论所集中体现的若干重要的诗学主题,探讨宋人的陶诗评论与宋代诗学建构的内在联系,研究宋人的陶诗评论所体现的宋代诗学总体美学旨趣。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宋代之前的陶诗评论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东晋南北朝时期的陶诗评论不多、评价不高,这与此一时间文学批评对诗歌追求声律、文采重视的旨趣紧密联系;唐代诗人评陶诗者、仿陶诗者渐多,陶诗的地位逐渐提升,反映出唐人对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的重视,以及“至丽而自然”的审美追求。第二章对宋人的陶诗评论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中概括出宋人所关注的“诗重自然”、“妙在有味”、“浑然天成”和“平淡”四个重要诗学主题。首先,宋人重视陶诗自然的诗风,并从诗歌的思想基础、语言和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次,诗味理论早已有之,宋人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再次,陶诗自然浑成的境界在唐代已经得到关注,到了宋代则思考、论述得更为广泛;最后,宋代的陶诗评论非常重视阐释和发挥其“平淡”的审美旨趣。第叁章对宋代陶诗评论与其基本诗学问题的关系进行专题性研究。主要就陶诗评论中与宋代诗学紧密联系的“诗味”、“韵”、“以禅喻诗”和“趣”四个主题分析、探讨宋代诗学的这些范畴的独特内涵。其中“诗味”、“韵”、“趣”叁个范畴早已存在,但其内涵在文学批评的发展史中不断得到充实,到了宋代,更是加入了一些新的诗学思想和美学特征。“以禅喻诗”的诗学范畴产生于宋代,并成为一种风尚,它是中国古代祥宗思想和宋代“参禅”、“顿悟”的诗学思想的融合,“以禅喻诗”把禅宗的一些概念用于诗歌的学习和批评中,形象地说明了诗歌的一些独特的审美特色。第四章针对宋人对陶诗“平淡自然”的美学风格的评论和由此反映出的宋代诗学“平淡”的美学旨趣和审美理想进行分析。宋诗有别于唐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平淡”的美学旨趣,“平淡”一词虽然不为宋代独创,但在宋代成为一种审美理想。陶诗评论中表现出宋代诗学“平淡”的美学旨趣的叁层内涵:“平淡中有深意”、“朴素中见华丽”、“冲淡出于自然”。宋代诗学中“平淡”的美学旨趣的追求和宋人趋于内敛的心灵状态密切相关,用平易简单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意境深远、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这既是“平淡”的美学旨趣的要求,也是宋人内心追求的外在反映。陶诗“平淡自然”美学风格在宋代的确立和宋代“自然平淡”的美学旨趣密不可分。陶诗评论在宋代的兴盛和宋代独特的诗学风气和审美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发掘出宋代独特的诗学观念和美学旨趣。(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30)

张翥[3](1981)在《陶诗漫笔——鲁迅评论陶潜学习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东晋诗人陶潜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毁誉并行。在以纤巧艳丽相标谤的魏晋六朝时代,当时,“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蔚为风气,因而,陶诗的研究与探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刘勰的集文学批评之大成《文心雕龙》,竟然对陶潜只字未提;钟嵘的文学批评专着《诗品》,则把陶潜视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至于他的诗作仅被列为“中品”,并斥之为“质直”、“田国语”不予重视;直至梁昭明太子萧统为他编集作序,并采他的诗编入《文选》,从此陶潜才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较高的文学地位。特别是唐宋以来,研讨陶诗的风气日盛,但陶渊明又被许多士大夫文人打扮成为一个(本文来源于《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1年02期)

陶诗评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陶渊明诗自东晋以后受到历代文人的重视,尤其对宋代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关于陶渊明诗歌的评论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晋以后各历史时期的陶诗评论既是陶诗的意义和价值不断被认识、发掘、提升的过程,也是各时期诗学旨趣的重要表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关系非常密切,具体的诗歌评论是各时代诗学观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讨古代诗学的重要文献依据。探讨各历史时期关于某些重要诗人的诗歌批评,可以从一个侧面深入了解和体会这一时期诗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及其总体特征。宋代的陶诗评论极为繁盛,宋人通过陶诗评论思考和提出了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的诗学问题,也集中体现了宋代诗学追求“自然平淡”的总体美学旨趣。本文拟通过考察宋代的陶渊明诗歌评论,总结这一评论所集中体现的若干重要的诗学主题,探讨宋人的陶诗评论与宋代诗学建构的内在联系,研究宋人的陶诗评论所体现的宋代诗学总体美学旨趣。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宋代之前的陶诗评论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东晋南北朝时期的陶诗评论不多、评价不高,这与此一时间文学批评对诗歌追求声律、文采重视的旨趣紧密联系;唐代诗人评陶诗者、仿陶诗者渐多,陶诗的地位逐渐提升,反映出唐人对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的重视,以及“至丽而自然”的审美追求。第二章对宋人的陶诗评论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中概括出宋人所关注的“诗重自然”、“妙在有味”、“浑然天成”和“平淡”四个重要诗学主题。首先,宋人重视陶诗自然的诗风,并从诗歌的思想基础、语言和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次,诗味理论早已有之,宋人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再次,陶诗自然浑成的境界在唐代已经得到关注,到了宋代则思考、论述得更为广泛;最后,宋代的陶诗评论非常重视阐释和发挥其“平淡”的审美旨趣。第叁章对宋代陶诗评论与其基本诗学问题的关系进行专题性研究。主要就陶诗评论中与宋代诗学紧密联系的“诗味”、“韵”、“以禅喻诗”和“趣”四个主题分析、探讨宋代诗学的这些范畴的独特内涵。其中“诗味”、“韵”、“趣”叁个范畴早已存在,但其内涵在文学批评的发展史中不断得到充实,到了宋代,更是加入了一些新的诗学思想和美学特征。“以禅喻诗”的诗学范畴产生于宋代,并成为一种风尚,它是中国古代祥宗思想和宋代“参禅”、“顿悟”的诗学思想的融合,“以禅喻诗”把禅宗的一些概念用于诗歌的学习和批评中,形象地说明了诗歌的一些独特的审美特色。第四章针对宋人对陶诗“平淡自然”的美学风格的评论和由此反映出的宋代诗学“平淡”的美学旨趣和审美理想进行分析。宋诗有别于唐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平淡”的美学旨趣,“平淡”一词虽然不为宋代独创,但在宋代成为一种审美理想。陶诗评论中表现出宋代诗学“平淡”的美学旨趣的叁层内涵:“平淡中有深意”、“朴素中见华丽”、“冲淡出于自然”。宋代诗学中“平淡”的美学旨趣的追求和宋人趋于内敛的心灵状态密切相关,用平易简单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意境深远、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这既是“平淡”的美学旨趣的要求,也是宋人内心追求的外在反映。陶诗“平淡自然”美学风格在宋代的确立和宋代“自然平淡”的美学旨趣密不可分。陶诗评论在宋代的兴盛和宋代独特的诗学风气和审美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发掘出宋代独特的诗学观念和美学旨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陶诗评论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杰.宋代陶诗评论与宋诗平淡自然审美理想之构建[D].山东大学.2012

[2].邵飞.从陶诗评论看宋代诗学[D].山东大学.2009

[3].张翥.陶诗漫笔——鲁迅评论陶潜学习札记[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

标签:;  ;  ;  ;  

陶诗评论论文-王伟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