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感染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感染的体会

韩守安(和县中医院安徽和县238200)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389-01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感染,在慢性感染急性期通过清创、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结合自拟中药内服方、外用中药纱条换药,治疗慢性感染的观察。方法在慢性感染急性期通过清创、局部分泌物的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结合自拟中药内服方、外用中药纱条换药,治疗慢性感染。结果在慢性感染急性期通过清创、局部分泌物的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结合自拟中药内服方、外用中药纱条换药,治疗慢性感染取得满意的疗效,使创面得以愈合,避免慢性感染引起的更大伤害如截肢,使患者得到早期康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内服方中药纱条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疾患之一,临床上经常出现四肢外伤后,创面感染,皮肤损伤严重出现皮肤缺血坏死后缺省和感染,中风后遗症、慢性病长期卧床后出现褥疮伴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糖尿病干湿性坏疽,有时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细菌产生耐药,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或皮肤局部缺省需要植皮,患者拒绝植皮,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

本文总结近3年来,用自拟中药内服方、外用中药纱条换药结合在慢性感染急性期通过清创、局部分泌物的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20余例慢性感染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3岁,糖尿病足5例,褥疮5例,骨髓炎3例;外伤后感染8例;下肢淋巴管炎慢性2例,其他2例。

1.2中药方剂自拟内服中药方:

桃仁15克,红花12克,山楂15克,生地12克,川芎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20克,丹参12克,党参15克,紫花地丁20克,皂角刺10克,连翘12克,紫草12克,白芷12克,桑枝15克,血竭5克,益母草20。

下肢加黄柏10克、知母9克,每日一剂,15天一疗程。

方解: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去腐生肌、托脓外泄、煨脓长肉的功效;急性感染则表现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久则邪盛毒深、肉腐为脓,流注于经脉肌肉间隙,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作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合皂角刺、紫草、白芷、桑枝、当归、血竭、益母草能去腐生肌、托脓外泄、煨脓长肉的功效,党参、益母草补气血,本方具有清、消、托等功效,使邪去正存,得以康复。慢性感染多表现为虚中夹实之症,一般为痈疡后期、气血皆虚,见有脓液清稀,疮口久溃不敛,多伴有异味,并可见疮面内有坏死不洁组织,在清热解毒,去腐生肌基础上加用党参、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等药,给予补气血、通血脉、去腐生肌、托脓外泄、清热解毒;让腐肉为脓、托脓毒移深就浅、疮面早净,同时煨脓长肉、补气血、通血脉也促进疮面愈合。

自拟外用中药换药方

紫丹参150克,紫草30克,白芷50克,大黄50克,血竭20克,加水煎至1500毫升。

置纱条消毒后换药。根据疮面情况每天或隔天一次。

1.3治疗方法对于慢性感染患者先行清创、修整创面、局部分泌物的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包扎换药,开始中药内服方每日一剂水煎早中晚分服,中药外用方换药每日一次,在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期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1.4典型病例患者,谢××,女,72岁,因右足不慎被热水袋烫伤一月余,患者自己瞒着家人,后出现异味被家人发现,来院患肢第四趾外侧,第五趾全部坏死,发黑,患足肿胀,足背坏死脓液达跖跗关节,足底坏死脓液也达跖跗关节,伴发热,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近二十年,给予抗炎、降糖和清创处理,术中见第五跖骨发黑、坏死,足背和足底皮下深筋膜及肌肉间隙内坏死组织伴脓液;建议到上级医院会诊,并做血管造影;上级三甲医院会诊意见,建议自小腿中下1/3处截肢,患者拒绝;来院要求保肢治疗。急性期根据细菌培养和联合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和自拟中药内服方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并用自拟外用中药换药方,开始每天一次,后创面好转改每二天换药一次;经治疗半年创面基本愈合。

2讨论

慢性感染特别是糖尿病感染引起的坏疽,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病例,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和下肢主要血管病变影响下肢远端血供,糖尿病引起末梢神经病变影响肢体远端皮肤张力,慢性感染进一步加剧局部组织微血管堵塞,造成远端组织缺血坏死,传统的观点,糖尿病引起的坏疽,多选择截肢,而且手术前,应给予血管检查,截肢部位应在病变血管以上。根据多年来,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对多种原因引起慢性感染的治疗,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明显优越,能避免患者截肢,减少致残。中医认为:脓液是津血在外感六淫演化成的,慢性感染津血丢失,再者影响饮食,久之患者身体亏虚;创面久存,六淫不去,乃正气不到之故,正气依附有形之血,慢性创面血管闭塞,有形之血不到,无形之气远离。中医用补气血、去瘀腐、托脓走表使六淫之邪外泄,同时外用中药煨脓长肉,促使坏死组织尽早脱离,新鲜肉芽组织增生。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去腐生肌、托脓外泄、煨脓长肉的功效;急性感染则表现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久则邪盛毒深、肉腐为脓,流注于经脉肌肉间隙,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作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合皂角刺、紫草、白芷、桑枝、当归、血竭、益母草能去腐生肌、托脓外泄、煨脓长肉的功效,党参、益母草补气血,本方具有清、消、托等功效,使邪去正存,得以康复。慢性感染多表现为虚中夹实之症,一般为痈疡后期、气血皆虚,见有脓液清稀,疮口久溃不敛,多伴有异味,并可见疮面内有坏死不洁组织,在清热解毒,去腐生肌基础上加用党参、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等药,给予补气血、通血脉、去腐生肌、托脓外泄、清热解毒;让腐肉为脓、托脓毒移深就浅、疮面早净,同时煨脓长肉、补气血、通血脉也促进疮面愈合。

参考文献

[1]清高秉钧撰.疡科心得集.

[2]杨吉相撰.疮疡证治秘录.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感染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