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符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影海报,民族符号,设计元素
民族符号论文文献综述
施雨含[1](2019)在《电影海报中的民族符号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初步了解民族形式的概念后,对电影招贴设计进行反思,以《天下无贼》等海报进行案例分析,阐述招贴设计中民族性元素与当代流行元素的相融合设计方法,从而在根本上消除地域语言不同所带来的文化隔阂,从而更好的适应时代的潮流。(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9年05期)
胡媛[2](2019)在《文化扶贫重构与民族符号认知——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以对铜鼓岭扶贫为主题,通过田桂花、莫副乡长、兰叁等人对铜鼓、吊脚楼等少数民族遗产文化的存留与发展引发的冲突,从而抛出在当前扶贫攻坚的情况下如何扶贫的问题。田桂花以文化扶贫、莫副乡长以经验扶贫、兰叁以执行扶贫,不同的扶贫态度交汇聚焦,构成强烈的戏剧矛盾,引发扶贫的具体案例。其核心思想是扶贫不只是怎么脱贫,更是如何走进新时代文化,追求新生活,重构文化扶贫,借此抒发了剧中人物的故里情怀。该剧可从扶贫主题、民族符号、故乡情怀叁个关键词展开,来架构整出戏的故事结构及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9年02期)
袁泉[3](2019)在《当代安徽交响乐作品中的民族符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地区拥有丰富的戏曲与民歌等民间音乐元素,同时安徽民间音乐元素也被广泛融入当代交响乐作品的创作中。但是,目前对于安徽特色交响乐作品的研究相对匮乏。基于此,本文以当代安徽交响乐作品的民族符号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创作手法与地域性特点对传统戏曲、民间音乐再创作的意义,以期为当代中国交响乐创作提供范例。(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毕海波[4](2019)在《浅谈民族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口众多,是多民族融合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族符号。民族符号为"中国风"设计提供了素材,提升了设计文化底蕴,且通过现代设计能促进民族符号传承,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使中国现代设计走向民族特色之路。近些年,随着中国设计行业的发展,"中国风"设计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得到市场认同,成为使中国现代设计走出困境的关键,民族符号的运用值得研究。因此,本文将针对民族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09期)
潘刚健[5](2019)在《民族符号与影视艺术设计深度融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一定的民族符号。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艺术作品与民族符号进行深度融合,受到观众喜爱。本文在这一背景下,从民族符号多元景观、多元人文以及多元意象这3大方面分析民族符号与影视艺术设计深度融合的问题,希望能够挖掘出民族符号中的特点,为影视设计人员带来一定的启示,推动影视艺术设计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9年02期)
郝中豹[6](2018)在《论中华民族符号在中国油画民族化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符号,这些符号鲜明地传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文化特征及思想追求。在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中国油画家一直致力于中国油画的民族化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呈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和绘画理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步伐稳定向前。这些优秀油画作品无不呈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充分运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中国油画的民族化还在砥砺奋进,中国油画家、中国油画作品向国内人民和世界其他民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4期)
沈久森[7](2018)在《新疆维吾尔族电影创作中民族符号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区,从古至今占据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位。多民族的历史背景造就了新疆成为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聚集地,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与融合,历经时间的雕琢,实现共同传承、进步、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维吾尔族民族符号体现出它独特魅力的一面。在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维吾尔族也开始通过各式各样的宣传手段来传播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电影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传播方式。通过电影这种传播方式,使得中国内地乃至海内外观众对维吾尔族的探索逐渐产生浓厚兴趣。从十七年时期到如今,新疆维吾尔族电影发展经历了工具性阶段、探索性阶段、创新性阶段。时至今日,新疆维吾尔族电影一直是我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葩。但自从新世纪以来,维吾尔族电影产量逐年减少,新疆各地虽新建大量电影院,但鲜有维吾尔族电影步入市场,其次制作出的维吾尔族电影主题比较单一,无法引起观众了解和观看的兴趣。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了新疆维吾尔族电影历史以及维吾尔族民族符号等内容;通过个案分析法论证、归纳了维吾尔族民族符号在电影创作中不同阶段的使用技巧;通过实证研究法搜集并分类维吾尔族民族符号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提出论点,结合实际创作为论点提供客观依据。论文一共五章,通过系统的分析维吾尔族民族符号,探究它在电影策划、环境与角色塑造、剪辑等阶段的实际应用。第一章分析目前新疆维吾尔族电影历史背景以及现状,阐明论文研究意义和价值。第二章介绍维吾尔族电影概念、民族符号的概念和传播。第叁章从维吾尔族电影中的语言运用来分析影片地区定位和类型定位。第四章探讨环境与角色的塑造,从服饰的变迁来表现时代背景;通过建筑以及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来表现维吾尔族生活环境;通过民族服饰妆容、艺术、习俗、文学、饮食来塑造维吾尔族人物形象。第五章通过舞蹈、音乐、图腾、色彩来探讨维吾尔族民族符号在剪辑阶段的应用。经过论证、举例分析得出民族符号在维吾尔族电影创作中的应用技巧与规律,为日后的电影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3)
李雨桐[8](2018)在《民族符号与世界传达:《秦时明月》的影像符号与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动漫在外来动漫的包围中迷惘自失,不仅失去了本国青少年的喜爱,更在向全世界传达我国民族精神与文化中失语。《秦时明月》的出现一举打破了我国动漫沉闷消极的局面,历史文化与原创艺术为基础的创作理念,制作精湛的3D技术,新颖的传播方式以及积极拓展的动漫产品市场,无一不让人眼前一亮。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将《秦时明月》的影像符号归为人物符号、场景符号、服饰符号、器物符号和音乐符号五大类进行系统性地分析,并总结了《秦时明月》在表达内容与传播方式上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秦时明月》与日本动漫《火影忍者》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能为我国动漫的未来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与思考。本文发现,《秦时明月》的影像符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人物符号多塑造侠客形象,场景符号体现中式建筑和出世思想,服饰符号彰显秦人尚武文化、诸子百家的多元思想以及少数民族风情,器物符号突显人剑合一与墨家精神,而音乐符号则将传统乐器与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带来完美的音画结合。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高度再现秦朝社会生活与人文历史的基础上,《秦时明月》将民族特色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打造出既能传播民族文化,又具有世界传播效力的动漫作品。具体表现为在传播内容上,宣扬具有世界共识的价值观,营造具有文化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审美观和以3D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观;在传播方式上,学习国外传播策略,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及参与国内外动漫展。在与日本动漫《火影忍者》的对比研究中,本文认为,两部动漫在民族特色的建构上技艺已十分娴熟,但是《火影忍者》对人物符号的刻画更为细腻,在价值观方面,《秦时明月》与《火影忍者》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含蓄和直白的不同特点,在审美观上,两部动漫体现出源自本民族的审美风格。作为国产动漫作品的典型文本,《秦时明月》有特定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深入挖掘民族题材的基础上,将民族符号进行现代表达,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第二,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寻求中外文化的契合点,力图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第叁,在创作动漫作品的同时,不忘完善产业链,开发动漫衍生品,发掘其商业价值。最后,动漫创作要始终以观众为中心,一切从观众出发。(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闫羽萌,冼嘉慧[9](2018)在《探索皮雕图案民族符号化的可能性——以壮锦皮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皮雕工艺兴起于欧洲,后来逐步传入美洲、日本和中国等地。唐草纹皮雕作品初登中国市场舞台,至今不过短短十几年。但是,皮雕图案已经开始摆脱大众风格统一化,逐渐出现创作化趋势,这一变化是否也暗示着当今皮雕图案展现领域的无限可能性?当前,皮雕图案及表现技法早已有一套成熟的美式唐草皮雕风格。作为外来的皮雕工艺,图案更多地表现外来的文化以及符号,而本土化图样的中国皮雕作品在大众视野中则少之又少。当今社会日新月(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06期)
张雪[10](2017)在《灌木文化:以生命为载体传承民族符号》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山西灌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名字出自《诗经》。“灌木很常见,它虽不往高长,但包围山头的往往都是它。”眼前,公司董事长兼CEO黎贯宇语态谦和,唯有在解释公司名字寓意时透露出了些许“野心”。2012年,公司成立,起初做过图书出(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7-12-19)
民族符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以对铜鼓岭扶贫为主题,通过田桂花、莫副乡长、兰叁等人对铜鼓、吊脚楼等少数民族遗产文化的存留与发展引发的冲突,从而抛出在当前扶贫攻坚的情况下如何扶贫的问题。田桂花以文化扶贫、莫副乡长以经验扶贫、兰叁以执行扶贫,不同的扶贫态度交汇聚焦,构成强烈的戏剧矛盾,引发扶贫的具体案例。其核心思想是扶贫不只是怎么脱贫,更是如何走进新时代文化,追求新生活,重构文化扶贫,借此抒发了剧中人物的故里情怀。该剧可从扶贫主题、民族符号、故乡情怀叁个关键词展开,来架构整出戏的故事结构及文化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符号论文参考文献
[1].施雨含.电影海报中的民族符号探析[J].散文百家.2019
[2].胡媛.文化扶贫重构与民族符号认知——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分析[J].艺苑.2019
[3].袁泉.当代安徽交响乐作品中的民族符号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4].毕海波.浅谈民族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
[5].潘刚健.民族符号与影视艺术设计深度融合的研究[J].美术文献.2019
[6].郝中豹.论中华民族符号在中国油画民族化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
[7].沈久森.新疆维吾尔族电影创作中民族符号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8].李雨桐.民族符号与世界传达:《秦时明月》的影像符号与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8
[9].闫羽萌,冼嘉慧.探索皮雕图案民族符号化的可能性——以壮锦皮雕为例[J].牡丹.2018
[10].张雪.灌木文化:以生命为载体传承民族符号[N].经济日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