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型建构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概念模型,渗透作用,跨膜运输
模型建构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兰富刚,李昕[1](2020)在《基于概念模型建构的教学设计——以《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概念模型建构为途径,引导学生理解水分子跨膜运输是以渗透作用的方式进行,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建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落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本文来源于《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期刊2020-01-02)
冯文静[2](2019)在《建构活动教学模型 培养生物核心素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断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培养其理性思维,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引导树立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现阶段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建构教学模型的方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从建构体验型教学活动模型、建构探究型教学活动模型和建构问题解决型教学活动模型叁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有效通过建构教学模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黑河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朱岩[3](2019)在《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以《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响应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呼声,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SPSS软件对高职高专层次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设计了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叁阶段"阶梯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以期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3期)
王小静[4](2019)在《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模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化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结合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分析,建构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模型,对课程单元整合进行实施。(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33期)
俞亚萍,刘礼艳[5](2019)在《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地域、学校和教师叁个维度设定标准和条件遴选高职院校教学名师20名,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扎根理论分析法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该模型包括外显性能力素质和内隐性能力素质两个大类,教学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个性态度、内在动机六个维度,专业能力等23项能力素质特征要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李卫民[6](2019)在《基于模型建构的生物概念教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标聚焦大概念,在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的同时,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生物学科素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众所周知,生物学科特点之一是知识点零碎、内容较抽象。而模型是人们用一定的方式来概括抽象的实物、形式或过程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高中教材中一些重要概念的呈现往往体现在模型建构的过程(本文来源于《试题与研究》期刊2019年36期)
贺艳斌,王金胜,高慧,杨金香,许学华[7](2019)在《构建“叁叁叁”混合式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原子结构”类比模型的建构为例(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和移动互联技术,探讨了医药类院校"无机化学"课堂教学的重构。实践中依托"一平台、一区域、六模块",运用移动互联思维重构了叁阶段、叁环节、叁分类的"叁叁叁"教学新模式。进一步以"原子结构"为例介绍了课堂重构的教学设计。教学改革从学生问卷调查、考试成绩、能力培养以及学习心理等不同角度均得到非常积极的反馈,期望这一理念和实践能为新时期高校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22期)
王雅丽[8](2019)在《合作教学问题解决与心理模型建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的心理模型是指对支持理解、推理以及预期的一些领域、情景的一种表征,心理模型的运用是执行心理模拟的过程。合作学习具有不同的形式,可适应不同的学习目的,能够整合、固化对知识的理解。合作互动中的解释作用能够建立或修补学习者的心理模型。本文探讨了合作教学问题解决与心理模型构件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2期)
李志河[9](2019)在《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评价模型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学术水平评价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对高校解决教学科研失衡和改善教师评价制度从"实然"走向"应然"的实践性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基于文献分析和相关模型结构对照,以教学学术内涵和属性特征为核心,以观念、知识、交流和反思为内容维度,以教学过程公开化及教学成果公开、分享、交流和接受批评质疑为评价依据,以自我评价、同行评议、学生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为评价方式,形成一个核心、四个内容维度、叁个评价依据和四种评价方式的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S大学验证结果表明,评价模型构建合理,评价体系较好地反映了S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现状,这对于该评价体系在更大范围推广使用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本文来源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冯杰亮[10](2019)在《初中化学模型建构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探讨——以“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变化的图像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知识告知的方法组织教学。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看,识记是低水平认知维度,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化学模型建构的教学从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开始,帮助学生经历图式同化的过程,最终利用积极的模型建构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1期)
模型建构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断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培养其理性思维,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引导树立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现阶段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建构教学模型的方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从建构体验型教学活动模型、建构探究型教学活动模型和建构问题解决型教学活动模型叁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有效通过建构教学模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型建构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兰富刚,李昕.基于概念模型建构的教学设计——以《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为例[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2020
[2].冯文静.建构活动教学模型培养生物核心素养[J].黑河教育.2019
[3].朱岩.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以《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
[4].王小静.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模型建构[J].才智.2019
[5].俞亚萍,刘礼艳.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6].李卫民.基于模型建构的生物概念教学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9
[7].贺艳斌,王金胜,高慧,杨金香,许学华.构建“叁叁叁”混合式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原子结构”类比模型的建构为例(Ⅰ)[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8].王雅丽.合作教学问题解决与心理模型建构关系研究[J].农家参谋.2019
[9].李志河.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评价模型建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
[10].冯杰亮.初中化学模型建构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探讨——以“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变化的图像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