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立法价值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合同诈骗,价值取向
立法价值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邹瑛[1](2019)在《浅论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合同双方承担社会责任的立法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市公司资产收购行为涉及特殊的商事合同交易秩序,合同诈骗罪对于社会公众利益、特定经济秩序法益的维护是我国现行刑法对此类领域秩序进行保障的最后手段。影响该手段发挥作用的是复杂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和行政监管法律关系,这些关系阻挡着司法实践对此类行为犯罪本质的探索进程。在目前法律体制下,应拨开浮云,从对犯罪本质的理解做出朴素的价值判断,对受害人施以刑事救济。但仍希望在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活动中,考虑对于这一特殊的商事行为主体规定对相关利益的社会公众承担公众责任,以此突破合同相对性的一般民事准则,完善民商事立法和刑法的保利利益的衔接,体现刑法的谦抑性。(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8期)
宋晓旭[2](2019)在《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核心是"如何确定损害行为"和"如何对损害进行救济",由于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我国民法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立法者在确定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时应当着重考虑多个方面。本文主要讨论分析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希望降低该法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提高其确定性、公平性。(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4期)
张俊峰[3](2019)在《创新与坚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行政立法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们国家改革攻坚克难阶段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式,是动态的宏观的与具体的稳定的有效统一结合。地方行政立法虽然在我们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下行位置,但是却是体现和支撑国家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优势的重要一环。通过分析以党中央领导的国家—地方的二元治理体系结构中,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所处阶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来解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对地方政府的目标要求以及地方的行政立法体系该如何建设才能达到这种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9年03期)
王珍[4](2018)在《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侵权一词是随着西方法律文化逐步传入中国的,其核心是如何确定损害行为以及最造成的损害如何救济的问题,由于其适用广泛,故而在民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利用法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结合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追本溯源探索侵权责任法的起源和本质,并通过假想案例的方式来探索侵权责任法的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04期)
乔新生[5](2017)在《电子商务法的立法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电子商务法修改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电子商务法修改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子商务法是否应当强化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法律责任,电子(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7-11-15)
刘晶[6](2017)在《分析污染环境犯罪立法价值取向的评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7年我国在刑法修订时增设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该条文并未对罪过形式进行明确界定,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形势的日趋严峻,梳理污染环境立法,明确立法价值趋向,已经成为了当前环保领域尤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主要对染环境犯罪立法价值取向进行了评析与思考,旨在为污染犯罪立法的完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7年05期)
石佳友[7](2017)在《民法总则的立法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法典不仅在物质层面深刻地影响着构建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一切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也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整体道德观。作为民法典总纲的民法总则在价值原则上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淳化社会道德、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正义、保护合理信赖与法律安全等鲜明的价值取向,并注入社会取向因素,以求构建社会共识。(本文来源于《人民法治》期刊2017年10期)
王小燕[8](2017)在《探析票据背书连续性立法价值取向的再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票据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票据连续性与票据权利移转有效性有直接关系,而且会对票据流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认为,票据实务和司法实践中反映出的票据法律规则盲点,迫切要求对票据背书连续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研究和完善。《票据法》第32条第1款是对后手责任的规定,后手应当对其直接前手背书的真实性负责。这就涉及立法者的价值取向:安全性和流通性如何更好平衡。在票据转让过程中,要求后手证明前手背书的真实性,不利于保护持票人的票据权利,会妨碍票据的使用与流通。完善背书连续性认定规则,平衡票据的安全性与流通性是文章思考的重点。(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7年08期)
汪习根,杨汉臣[9](2013)在《论被遗忘的权利——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权利视角的缺失一直是困扰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核心问题。仅仅依赖现有的隐私权制度不足以防止网络信息侵权。最近提出的一项新的权利——"被遗忘的权利",有望赋予用户要求互联网公司删除自己的数据信息的自由。但因这一识见在目前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而缺少理论论证与制度构建,使其在网络恣意侵权的背景下显得苍白无力。为此,有必要从法哲学高度论证这一权利的本质属性与价值渊源以及法律规范问题,从而为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导航。(本文来源于《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期刊2013年00期)
黄岩[10](2016)在《论人民权利的立法价值取向转变——从“五五宪草”到《中华民国宪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宪政道路比较坎坷,从"五五宪草"到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关于人民权利与自由之争,体现了立法价值的进步。"五五宪草"制定过程中,吴稿与张稿之争体现了不同的立法出发点,最终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选择了吴稿,体现了宪法间接保障主义的精神,但在《中华民国宪法》中却选择了自由主义倾向的宪法直接保障主义,而从限制主义到宪法保障主义也是宪法制定中最有争议议题。其转变虽然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立法者对宪法中人民权利认知的深入,是时代的进步,意义深远,对当下宪法公民权利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16年05期)
立法价值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核心是"如何确定损害行为"和"如何对损害进行救济",由于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我国民法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立法者在确定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时应当着重考虑多个方面。本文主要讨论分析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希望降低该法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提高其确定性、公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法价值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邹瑛.浅论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合同双方承担社会责任的立法价值取向[J].法制博览.2019
[2].宋晓旭.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J].法制博览.2019
[3].张俊峰.创新与坚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行政立法价值取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4].王珍.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J].法制博览.2018
[5].乔新生.电子商务法的立法价值取向[N].证券时报.2017
[6].刘晶.分析污染环境犯罪立法价值取向的评析与思考[J].江西化工.2017
[7].石佳友.民法总则的立法价值取向[J].人民法治.2017
[8].王小燕.探析票据背书连续性立法价值取向的再平衡[J].法制与经济.2017
[9].汪习根,杨汉臣.论被遗忘的权利——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价值取向[J].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2013
[10].黄岩.论人民权利的立法价值取向转变——从“五五宪草”到《中华民国宪法》[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