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沉降论文-吴娇

污泥沉降论文-吴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泥沉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沉降比,运用

污泥沉降论文文献综述

吴娇[1](2019)在《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污水的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一个常用工艺,在操作过程中,是以沉降比、进出水水质、污泥指数、混合液浓度作为主要参考参数,又以沉降比为主。本文分析了沉降比的作用和价值,并探讨了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方式。(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5期)

张兰河,赵倩男,张海丰,贾艳萍,李正[2](2019)在《Ca~(2+)对污泥硝化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Ca~(2+)是微生物重要的生长因子,影响污泥的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为了研究Ca~(2+)在活性污泥体系中的作用,采用比耗氧速率(SOURAOB和SOURNOB)分析硝化菌和亚硝化菌活性的变化,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叁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3D-EEM)分析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分和结构的变化,考察Ca~(2+)对污泥硝化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浓度由0. 45 mmol·L-1逐渐提高至3 mmol·L-1时,SOURAOB和SOURNOB分别由6. 3 mg·(g·h)-1和2. 3 mg·(g·h)-1升高至10. 4 mg·(g·h)-1和3. 7 mg·(g·h)-1,EPS总量由68 mg·g-1增加至93 mg·g-1,污泥重絮凝能力(FA)增强.当Ca~(2+)> 3mmol·L-1时,SOURAOB和SOURNOB均下降,FA维持在30%左右,污泥粒径持续增大.随着Ca~(2+)浓度的增加,由FTIR分析可知,LB-EPS和TB-EPS的主要组成基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以氨基、酰胺Ⅰ和羧基为主;由EEM分析可知,LB-EPS组成未发生变化,在低硝化速率下,TB-EPS中存在腐殖酸类物质.低浓度的Ca~(2+)促进污泥硝化活性和絮凝性,高浓度的Ca~(2+)导致污泥硝化活性降低.(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小博,袁林江,陈希,薛欢婷[3](2019)在《有机物特性对AAO系统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进水混合型有机物组成下AAO系统中活性污泥菌群结构演替规律以及微生物胞内、胞外聚合物的变化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中有机物全部为溶解态时,污泥沉降性能最佳,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为70 m L·g-1,且优于进水有机物以溶解态为主(SVI=120 m L·g-1)和以颗粒态为主(SVI=280 m L·g-1)的系统.根据菌群结构分析可知Thiothrix、Chryseolinea和Trichococcus这3种菌属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颗粒态有机物可促进Trichococcus的生长,而溶解态有机物可促进Thiothrix和Chryseolinea的生长.此外,菌群结构的改变也对胞内及胞外聚合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从而加剧污泥沉降性能改善或恶化的进程.较高的溶解态有机物含量可提高胞内聚合物贮存能力,并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同时,污泥沉降性能也与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LB-EPS)中多糖、蛋白质和Zeta电位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黄书昌,朱易春,连军锋[4](2019)在《不同曝气量下超声波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曝气量分别为3.0、2.5、2.0、1.5 L/min条件下超声波辐照对污泥性能的变化规律。在较高曝气量条件(3.0、2.5 L/min)下,超声组(声功率密度50 W/L)的污泥容积指数(SVI)略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超声组SVI分别维持在250、300 m L/g),出水NH_4~+-N的质量浓度均维持在10 mg/L左右,COD的去除率均维持在90%以上。较低曝气量(2.0、1.5 L/min)条件下,超声组(声功率密度100 W/L)的污泥SVI保持在150 m L/g左右,而对照组SVI最高达到700 m L/g。对照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5.9、9.26 mg/(L·g),明显高于超声组的0.6、6.41 mg/(L·g)),对照组出水NH_4~+-N的质量浓度由20 mg/L持续上升到60 mg/L。因此,适宜强度的超声波辐照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潘泓江[5](2019)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实时污泥沉降比软测量器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污水目前最广泛的处理方法之一是活性污泥法,且普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给污水处理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因此污泥膨胀的预防现实意义重大。而污泥沉降比(Settling Velocity,SV%)作为污泥沉降性能的主要指示参数之一,可以为污泥膨胀预测提供方向。但污水处理系统非线性程度高、运作机理复杂,且具有不确定、实时变化等特点,传统方法已暴露出许多缺陷,所以引入神经网络求解有其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实时污泥沉降比软测量器,内容包括下列方面:软测量模型、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网络工作原理、网络优化、软测量器架构、测试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污泥膨胀机理,并对比统计回归、模糊规则等多种建模方式,选取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并构造出BP网络软测量模型。(2)对BP网络进行优化,主要采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网络的权阈值,采用黄金分割法优化网络隐层结构。再针对PSO本身存在的不足,采用对数惯性权重、自适应变异算子、动态学习因子对网络进行更加深度的优化。(3)设计了实时软测量器,主要包括辅助变量现场数据收集、BP网络计算、实时数据通讯、用户界面开发等环节。测试结果验证了建模的正确性和软测量器的实用性。本文设计的基于改进型PSO-BP网络的软测量器搭建方便,工作稳定,精度高,时效性好,可以作为测量SV%的参考方案。(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周克钊,罗万申,赵远清,邓钦祖,李雨阳[6](2018)在《静置沉淀试验中污泥沉降速度的不确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量静置沉淀试验,发现并解释了静置沉速的不确定性,包括静置沉速的分散性以及静置沉速与容器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液柱高度越大或液柱直径越大,则沉速越大。分析认为,污泥层中空洞的形成、维持和坍塌的随机性,是造成静置沉速分散性的根本原因,较小容器的底部支撑作用和边壁阻滞作用较强,有利于空洞的形成和维持,较大容器则相反,故液柱高度越大或液柱直径越大,则沉速越大。(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12期)

高彬,刘茜[7](2018)在《酸碱化学法对剩余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王家山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为对象,研究了酸碱化学法对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在不同pH值条件下,笔者分析了污泥中SCOD(溶解性化学需氧量)、VS(挥发性固体)、SVI(污泥指数)、污泥含固率、真空脱水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强酸预处理有利于污泥沉降,但脱水性能小幅下降;强碱预处理后,污泥的破壁溶胞效果显着,破壁溶胞效率达到17.35%,但不利于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9期)

杨欢[8](2018)在《考虑絮凝作用下污泥沉降性的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考虑絮凝作用的情况下,使用FLUENT软件,选取改进的RNG紊流模型和Mixture模型对其进行叁维的数值模拟。用PBM(群体平衡模型)来模拟池内污染物颗粒的聚合和破碎。选用PISO算法,对沉淀池内的流态进行数值模拟。选用Wells实验对二次沉淀池内的污泥沉降性进行验证。从模拟的结果来看:本文所选用的模型和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沉淀池内污染物颗粒的絮凝作用,浓度场和污泥絮团的粒径分布。(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27期)

张黎,马健,傅金祥,胡筱敏[9](2018)在《不同絮凝剂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沉降、脱氮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投加化学絮凝剂与生物絮凝剂MBFA9,考察其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两种絮凝剂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沉降性能均有所改善,絮体呈团状。经过11 d连续培养,厌气氨氧化污泥对NH~+_4-N、NO~-_2-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13%(对照组为87.38%)、85.40%(对照组为85.44%),而添加化学絮凝对NH~+_4-N、NO~-_2-N去除率最大值分别为39.64%、32.89%。添加生物絮凝剂MBFA9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性能没有影响,适用于厌氧氨氧化污泥在反应器中的蓄留。(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明磊强,周显玉,史雅琦,杨宗霖,林艳雪[10](2018)在《臭氧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维度下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污泥臭氧处理系统(ASPAL SLUAGE)处理前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结合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污泥沉降比(SV30)、悬浮固体浓度(MLSS)、挥发性固体浓度(MLVSS)、污泥容积指数(SVI)等参数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探讨了ASPAL SLUAGE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改善效果及其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抑制丝状菌的过量生长,可明显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ASPAL SLUAGE系统运行期间,优势菌群Hydrogenophaga与CandidatusMicrothrix呈现丰度下降的趋势,而Niabella菌群则表现为丰度增加,丝状菌CandidatusMicrothrix丰度的下降是活性污泥沉降性改善的直接证据。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中含量较高的硝化螺菌(Nitrospira)、红杆菌(Rhodobacter)在测试时间段内相对含量几乎没有变化。污水的其他参数表明,ASPAL SLUAGE能够通过改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丰度来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活性污泥的水体处理能力几乎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S2期)

污泥沉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a~(2+)是微生物重要的生长因子,影响污泥的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为了研究Ca~(2+)在活性污泥体系中的作用,采用比耗氧速率(SOURAOB和SOURNOB)分析硝化菌和亚硝化菌活性的变化,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叁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3D-EEM)分析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分和结构的变化,考察Ca~(2+)对污泥硝化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浓度由0. 45 mmol·L-1逐渐提高至3 mmol·L-1时,SOURAOB和SOURNOB分别由6. 3 mg·(g·h)-1和2. 3 mg·(g·h)-1升高至10. 4 mg·(g·h)-1和3. 7 mg·(g·h)-1,EPS总量由68 mg·g-1增加至93 mg·g-1,污泥重絮凝能力(FA)增强.当Ca~(2+)> 3mmol·L-1时,SOURAOB和SOURNOB均下降,FA维持在30%左右,污泥粒径持续增大.随着Ca~(2+)浓度的增加,由FTIR分析可知,LB-EPS和TB-EPS的主要组成基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以氨基、酰胺Ⅰ和羧基为主;由EEM分析可知,LB-EPS组成未发生变化,在低硝化速率下,TB-EPS中存在腐殖酸类物质.低浓度的Ca~(2+)促进污泥硝化活性和絮凝性,高浓度的Ca~(2+)导致污泥硝化活性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泥沉降论文参考文献

[1].吴娇.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2].张兰河,赵倩男,张海丰,贾艳萍,李正.Ca~(2+)对污泥硝化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3].刘小博,袁林江,陈希,薛欢婷.有机物特性对AAO系统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4].黄书昌,朱易春,连军锋.不同曝气量下超声波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19

[5].潘泓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实时污泥沉降比软测量器的设计与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9

[6].周克钊,罗万申,赵远清,邓钦祖,李雨阳.静置沉淀试验中污泥沉降速度的不确定性研究[J].给水排水.2018

[7].高彬,刘茜.酸碱化学法对剩余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

[8].杨欢.考虑絮凝作用下污泥沉降性的验证[J].居舍.2018

[9].张黎,马健,傅金祥,胡筱敏.不同絮凝剂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沉降、脱氮性能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8

[10].明磊强,周显玉,史雅琦,杨宗霖,林艳雪.臭氧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维度下的应用效果[J].给水排水.2018

标签:;  ;  ;  ;  

污泥沉降论文-吴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