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径迹综合防伪标识:开辟防伪新纪元(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辉[1](2016)在《核壳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制备机理及磁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核壳纳米线和纳米管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以及性能正成为纳米材料科学、化学、电子学和生物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广泛研究对象。由于结构相对复杂,目前核壳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可控制备还存在很大的挑战,进而影响了其性质的研究。本论文第一次提出了一种以聚碳酸酯(PC)重离子径迹为模板,结合化学蚀刻、电化学沉积和电解来制备Cu/Ni核壳纳米线和Ni纳米管的方法,实验过程包括以下多个步骤:首先,用重离子辐照PC薄膜,经过NaOH蚀刻形成圆柱形纳米孔道,再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生长Cu纳米线;然后,利用NaOH对沉积完Cu纳米线后的PC模板进行第二次蚀刻,使其在Cu纳米线周围形成环形的纳米缝隙,随后在此缝隙中电化学沉积Ni而制备得Cu/Ni核壳纳米线结构;最后,利用电解的方法选择性的去除核心Cu纳米线而制得Ni纳米管。利用此方法,我们制备出了60 nm Cu核心纳米线、Ni壳层厚度在10-80 nm的Cu/Ni核壳纳米线和内径为100 nm管壁厚度在10-110 nm的Ni纳米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两种纳米结构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X射线衍射和选区电子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线/管为多晶结构,并利用EDX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为了了解不同Ni壳层厚度(管壁厚度)对Cu/Ni核壳纳米线(Ni纳米管)磁学性质的影响,我们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在室温中测量了这两种纳米结构的磁滞回线,对其磁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纳米结构由于形状异性而存在明显的磁各向异性,易磁化方向平行于纳米线/管方向;当外磁场与纳米线/管平行时,不同Ni层厚度的纳米线/管的磁滞回线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剩磁比与矫顽力都随着Ni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这主要是与形状异性、磁畴的移动以及磁矩的转动有关;此外,对于Cu/Ni核壳纳米线,由于抗磁材料Cu和铁磁材料Ni的共存,随着Ni厚度的增加,Cu/Ni核壳纳米线由强烈的抗磁性逐渐转变为明显的铁磁性。最后,我们利用电化学直接沉积法,制备了外直径150 nm,管壁厚度15 nm,长度约为1.2μm的平行站立Ni纳米管阵列。测量了不同外磁场角度下的磁滞回线,结果表明Ni纳米管阵列的磁矩通过以下两种模式进行反转:低角度时(≤45°)主要是通过卷曲反转模式进行,而在高角度(≥45°)则是以一致转动模式为主。两种反转模式的共存与纳米管的特殊结构参数密切相关。此外,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研究了Ni纳米管阵列在5-300 K温度范围内的磁学性质,结果发现由于系统热搅动的抑制使得Ni纳米管阵列的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增加,在温度60-300K范围内遵循修正的Bloch’s定律,而在温度低于60K时,由于纳米管的特殊结构、小尺寸效应以及表面效应等原因使表面自旋磁矩重新有序分布,引发饱和磁化强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急剧上升,导致实验结果与修正的Bloch’s定律出现了明显的偏离。与此同时,Ni纳米管阵列矫顽力也由于热效应的减弱遵循Kneller公式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
杨恺[2](2002)在《核径迹综合防伪标识:开辟防伪新纪元》文中研究说明 背景材料:素有“名邑胜地,富庶侨乡”美誉的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这里有国务院于1991年批准的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内有一家中国防伪界新兴企业的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综合防伪技术专业委员会常设在公司内
二、核径迹综合防伪标识:开辟防伪新纪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径迹综合防伪标识:开辟防伪新纪元(论文提纲范文)
(1)核壳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制备机理及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纳米材料综述 |
1.1.1 纳米材料的分类 |
1.1.2 纳米材料的特性 |
1.1.3 纳米材料的应用 |
1.2 一维纳米材料 |
1.2.1 纳米线 |
1.2.2 核壳纳米线 |
1.2.3 纳米管 |
1.3 一维磁性纳米材料 |
1.4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1.4.1 激光烧蚀法 |
1.4.2 化学气相沉积法 |
1.4.3 电弧放电法 |
1.4.4 模板法 |
1.5 一维纳米材料的检测与表征 |
1.5.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1.5.2 透射电子显微镜 |
1.5.3 X射线衍射仪 |
1.5.4 振动样品磁强计 |
1.5.5 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 |
1.6 博士论文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重离子辐照原理及聚碳酸酯模板的辐照与蚀刻 |
2.1 引言 |
2.2 重离子的产生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2.3 重离子径迹产生的原理 |
2.4 重离子径迹的应用 |
2.4.1 制备纳米材料 |
2.4.2 生物探测器与传感器 |
2.4.3 核径迹防伪 |
2.4.4 离子径迹过滤膜 |
2.5 模板的选择与辐照蚀刻 |
2.5.1 聚碳酸酯模板辐照 |
2.5.2 聚碳酸酯模板蚀刻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Cu/Ni核壳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磁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方法 |
3.3 Cu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 |
3.3.1 模板的制备 |
3.3.2 实验装置及沉积机理 |
3.3.3 Cu纳米线的SEM和TEM表征 |
3.4 Cu/Ni核壳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 |
3.4.1 第二次蚀刻 |
3.4.2 Ni壳层的沉积 |
3.4.3 Cu/Ni核壳纳米线的SEM表征 |
3.4.4 Cu/Ni核壳纳米线的EDX和XRD表征 |
3.4.5 Cu/Ni核壳纳米线的TEM表征 |
3.4.6 不同Ni壳厚度Cu/Ni核壳纳米线的制备 |
3.5 磁性测量结果及讨论 |
3.5.1 磁学理论 |
3.5.2 测量结果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Ni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磁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及结果表征 |
4.2.1 实验方法 |
4.2.2 Ni纳米管的SEM和TEM表征 |
4.2.3 Ni纳米管的EDX和XRD表征 |
4.3 磁性测量结果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温度和磁场角度对Ni纳米管阵列磁性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方法及结果表征 |
5.2.1 实验方法 |
5.2.2 Ni纳米管的SEM、TEM和XRD表征 |
5.3 磁性测量结果及讨论 |
5.3.1 外磁场角度对Ni纳米管磁学性质的影响 |
5.3.2 温度对Ni纳米管磁学性质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研究展望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四、核径迹综合防伪标识:开辟防伪新纪元(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壳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制备机理及磁性研究[D]. 陈永辉. 兰州大学, 2016(06)
- [2]核径迹综合防伪标识:开辟防伪新纪元[J]. 杨恺. 广东科技,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