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延迟手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显微瘤颈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
延迟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平,黄海林,钟琪,游潮,成刚[1](2019)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对延迟性脑缺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对延迟性脑缺血(DC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介入组(n=52)和夹闭组(n=56),介入组应用血管内栓塞术,夹闭组应用显微瘤颈夹闭术。比较术后1周、2周DCI发生率,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时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预后状况[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介入组术后1周、2周DCI发生率、随访6月时平均mRS得分均低于夹闭组(P<0.05);术后3天时,两组IgG、IgM、IgA均低于术前(P<0.05),介入组降幅小于夹闭组(P<0.05);术后3天时,两组TNF-α、hs-CRP、IL-6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介入组增幅小于夹闭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SAH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较显微瘤颈夹闭术术后DCI发生风险低,且有利于改善ASAH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状况。(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H.M.C.Cheung,J.K.Kim,J.Hudson,N.Coburn,P.J.Karanicolas[2](2019)在《结直肠肝转移延迟期钆MRI强化程度与非手术病人的总体生存率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确定结直肠肝转移(CRCLM)延迟期钆MRI强化程度是否与非手术病人的整体生存有关。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得到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2006年3月1(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郭海玲,谭彩姬,陈丽红,杨淑群,徐博媛[3](2019)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择期首台手术开台延迟率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择期首台手术开台延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0月择期首台手术1766台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为2018年10月183台择期首台手术,对照组为2018年1~5月875台择期首台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品管圈管理的方法,2018年6月1日,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活动周期为4个月,指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甘特图,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真因验证及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两组的择期首台手术开台延迟率,择期首台开台平均延迟时间、手术医生入室平均延迟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择期首台手术开台延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择期首台手术开台平均延迟时间与手术医生入室平均延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经过品管圈改善活动后的目标达成率为65.25%,进步率为41.4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择期首台手术开台延迟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17期)
许开瑜,许琼丹,叶玲,吴琼娅,杨英[4](2019)在《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延迟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术安全核查中手术延迟事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运行和管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人记录的方法,对医院某些科室的手术延迟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手术延迟的原因以及术前准备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延迟事件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参与调查科室的总延迟率为86.51%,其中安全核查所致手术延迟事件中,关节科所占比例最高(40.37%),外科医师晚到(34.08%)为手术延迟的主要原因,麻醉延迟开始(16.80%)为第二主要原因,术前准备中,关节科和泌尿外科术前准备时间最长,分别为86.78±31.74 min和85.68±22.79 min。结论手术安全核查中手术延迟事件频发,且手术延迟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准备不足,但实施以来,患者手术室安全得到显着提高。因此,与各科室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出各科术前准备标准化流程,并逐步完善和持续改进,才可进一步提高手术室使用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青松,章玉冰,陶学顺,李勇[5](2019)在《PVP与PKP手术治疗Genant 3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Genant 3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术后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年龄65岁以上的单发Genant 3级OVCF患者,依据患者的手术意愿,将其分为PKP组19例和PVP组27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估。术前进行椎体高度及节段后凸角的影像学测量;术后3 d、术后1、3、6、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记录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获得显着改善(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为相似(P>0.05)。两组术后,均能明显恢复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且PKP组术后3 d的伤椎高度恢复情况显着优于PVP组(P<0.001)。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两组均出现术后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现象,且PKP组患者的高度丢失更为明显。随访1年时,两组椎体高度已无明显差异(P=0.075)。结论无论PVP或PKP技术治疗OVCF,在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有相似的改善效果。虽然术后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均有明显恢复,但术后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PKP术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PKP术中球囊扩张挤压骨小梁,导致骨-骨水泥界面的交互耦合性较差所致。(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丘素语,胡民辉,过文泰,黄榕康,王辉[6](2019)在《直肠癌保括约肌手术患者预防性回肠造口延迟回纳的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延迟回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关闭的13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回纳时间分为延迟回纳组72例(≥120 d)和正常回纳组58例(<120 d)。结果 130例患者的肠造口回纳时间为39~692 d,中位数为132 d。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后辅助化疗(OR=14.106,P=0.002)、肿瘤距肛缘的距离(OR=0.019,P=0.002)及术后吻合口漏(OR=32.440,P=0.001)是延迟回纳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及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回纳时间延长,随肿瘤距肛缘的距离缩短,回纳时间延长。结论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肿瘤距肛缘的距离短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会延迟预防性回肠造口的关闭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盛[7](2019)在《世界首例5G网络传输高清视频无延迟手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华为联合中国联通福建分公司、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北京301医院、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等成功实施了 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据悉这是世界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这台手术在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进行,由北京301医院肝胆胰肿瘤(本文来源于《电子报》期刊2019-03-03)
曹隽,张学军,郭东,白云松,祁新禹[8](2018)在《系列石膏与支具治疗对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延迟手术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支具治疗和系列石膏对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比较其在维持椎体生长以及延迟手术时间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系列石膏或者支具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首次治疗时年龄1.3~5.4岁(2.9±1.2岁)。其中12例采用系列石膏矫正,12例采用支具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及腰椎前凸角、T1~T12椎体生长速度、延迟手术时间。结果:系列石膏组随访时间为16~56个月(29.2±14.3个月),佩戴石膏时间为13~23个月(18.5±3.7个月)。支具治疗组随访时间为15~46个月(26.7±12.5个月),佩戴支具时间为6~12个月(8.3±2.4个月)。系列石膏组侧凸Cobb角从术前30.1°~89.4°(56.2°±20.5°)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2.3°~78°(48.8°±18.0°)(P<0.01),矫正率为13.2%,T1~T12胸椎生长速度为0.62~0.91cm/yr(0.78±0.16cm/yr),至末次随访时4例继续系列石膏矫正治疗,6例停止系列石膏矫正改为佩戴支具维持,2例行手术治疗,延迟手术16~56个月(28.8±14.3个月);支具组侧凸Cobb角术前为25.4°~62.6°(44.2°±16.4°)末次随访时为34.8°~68.8°(55.6°±16.7°),矫正率为-21.38%,T1~T12胸椎生长速度为0.45~0.71cm/yr(0.67±0.22cm/yr),至末次随访时2例继续支具治疗,10例进行手术治疗,延迟手术6~12个月(8.3±2.4个月)。支具治疗组的侧凸矫正率、T1~T12胸椎生长速度和延迟手术时间均低于系列石膏组(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胸椎前凸和腰椎后凸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着性改变。结论:系列石膏和支具治疗均可延迟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首次手术时间,但系列石膏能更好地控制侧凸进展,更长时间延迟手术。(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王彦,缪瑞宇,黄辉,钟天才,赵伟[9](2018)在《医源性非泌外手术致输尿管损伤的延迟诊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延迟诊断、治疗时机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2年8月至2018年3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非泌外手术所致的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左侧损伤11例,右侧损伤8例;断裂4例,破损15例;术后至确诊时间1~23d。结果行输尿管内置双J管8例,输尿管膀胱吻合术4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7例,19例患者术后均痊愈,随访3~6个月,输尿管通畅,无明显肾积水。结论非泌外手术所致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更易漏诊误诊,需尽早判断,以把握早期手术时机。(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陈飞,张学兵,杨陈,吴婷婷[10](2018)在《儿童日间手术术后延迟出院及并发症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了解儿童日间手术术后延迟出院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促进日间手术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日间外科病房所有患者数据信息,分析日间手术术后延迟出院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完成日间手术的儿童共8589例,术后延迟出院10例,发生率为0.12%;并发症发生33例,发生率0.38%。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技能水平的提升,加强日间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儿童日间手术患者的延迟出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20期)
延迟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摘要目的确定结直肠肝转移(CRCLM)延迟期钆MRI强化程度是否与非手术病人的整体生存有关。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得到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2006年3月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迟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1].刘平,黄海林,钟琪,游潮,成刚.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对延迟性脑缺血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9
[2].H.M.C.Cheung,J.K.Kim,J.Hudson,N.Coburn,P.J.Karanicolas.结直肠肝转移延迟期钆MRI强化程度与非手术病人的总体生存率相关[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3].郭海玲,谭彩姬,陈丽红,杨淑群,徐博媛.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择期首台手术开台延迟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4].许开瑜,许琼丹,叶玲,吴琼娅,杨英.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延迟原因[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
[5].李青松,章玉冰,陶学顺,李勇.PVP与PKP手术治疗Genant3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的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9
[6].丘素语,胡民辉,过文泰,黄榕康,王辉.直肠癌保括约肌手术患者预防性回肠造口延迟回纳的危险因素[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
[7].张盛.世界首例5G网络传输高清视频无延迟手术[N].电子报.2019
[8].曹隽,张学军,郭东,白云松,祁新禹.系列石膏与支具治疗对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延迟手术的作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
[9].王彦,缪瑞宇,黄辉,钟天才,赵伟.医源性非泌外手术致输尿管损伤的延迟诊治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
[10].陈飞,张学兵,杨陈,吴婷婷.儿童日间手术术后延迟出院及并发症情况分析[J].人人健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