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化论文-郭伟和

处境化论文-郭伟和

导读:本文包含了处境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实证知识,实践逻辑,生活事件,反思性

处境化论文文献综述

郭伟和[1](2019)在《专业实践中实证知识和实践逻辑的辩证关系——以循证矫正处境化实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主张社会工作专业应该基于实证研究范式下的实验研究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为案主提供服务。然而,日常生活的实践过程,包括专业实践过程,是在特定社会场域中被结构性关系所形塑,又被特定场域下的符号体系所掩盖的惯性化的即兴发挥过程。它有自己的实践逻辑,不受实验过程的控制,很难将实证科学知识直接应用其中。本文通过一个社区矫正案例展示社会工作专业如何把犯罪学研究指明的再犯风险的发生面向和风险要素等实证知识与当事人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轨迹结合起来,跟随当事人日常生活中不断涌现的压力事件,协助其对自己的行为习性进行反省和自觉,重新选择新的应对模式,逐步改变生活模式,降低再犯风险。(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汤士文[2](2018)在《试论吴耀宗先生处境化的基督教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耀宗先生当年之所以归向基督,首先是被基督福音的伦理内容所吸引。他认为基督教不仅是信的宗教,而且也是行的宗教,是伦理的宗教。做基督徒的要以行为来考验信仰、实践信仰和证明信仰,做信行相符、言行一致的基督徒,而不是耶稣所痛恨的能说不能行、信行不符的假冒为善之人。他强调基督徒要肯定教会以外的善行和善人,如同耶稣肯定那个好撒玛利亚人那样,因为一切的善都是从上帝而来。行善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基督教信仰,都是上帝所悦纳的。他认为爱是基督教的最高原则,但其具体实行要和处境相联系。他把基督教的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最高原则与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处境结合起来,为我国基督徒指明了爱国爱教的道路与方向,使中国基督教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他的处境化的基督教伦理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金陵神学志》期刊2018年Z1期)

王雪飞[3](2018)在《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对中国教会神学处境化的几点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提到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各方面的神学思想,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路德所有的神学都源自《圣经》",~([1])而改革家马丁·路德做了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工作就是将《圣经》翻译为德文,《圣经》的德文翻译也成为了宗教改革运动中一件非常强有力的武器。~([2])《圣经》既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经典又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文献,马丁·路德的译(本文来源于《金陵神学志》期刊2018年02期)

肖越[4](2018)在《自主性建构:中国国家—社会研究的处境化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于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语境下的应用,既有学者持反思立场,亦有学者持正面立论。此种争议内含多重焦点,但其间围绕学术本土化所展开的潜在论争却尤为引入注目。为此,本研究以“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在本土研究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内在构成及本土化意蕴。基于对既有相关研究的评述,本研究以为,“处境化”作为一种诠释进路有助于理解本土学者的“主位立场”,契合了本研究之问题意识。本研究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文本分析法”,对样本文献的选择是基于主客观标准的交叉验证。经研究发现,以中国为对象的国家-社会分析缘起于海外中国学的研究脉络之中,1990年代初,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开始被引介至中国语境。中国国家-社会研究具有着双重叙事结构,即“解释模式”层面的“理论-经验”叙事结构与“实体建构”层面的“价值-实践”叙事结构。前者由“理论嫁接”、“理论重构”、“理论置换”这叁种不同的理论取向所构成;后者则由“自主论”、“互强论”、“善治论”这叁种不同类型的规范表达所型构。对中国国家-社会研究之双重叙事的处境化诠释揭示了中国国家-社会研究的自主性建构逻辑,其主要特征在于:以“西方-中国”为内在参照,以“去意识形态化叙事”为内在理路。由此可见,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语境下的应用在相当程度上实践了学术本土化,但此种意义上的学术本土化却具有着内在张力及其症结性难题。(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4)

王继涛[5](2018)在《浅谈基督教中国化——对基督教在中国处境化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因而被中国人视为洋教。自基督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教会就意识到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基督教的信仰实乃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基督教历史就展示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过程和独特意义。自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就经历了本地化、本色化和处境化的过程,这是基督教传入中国历经文化、政治的冲击,依然能够存在、发展,并显示出旺盛生命力原因之所在。中国基督教会要努力建设一个忠于上帝托付和圣经教导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健康发展的中国基督教,一个坚持叁自原则、爱国爱教的中国基督教,一个既扎根于中国文化、又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讲团结、讲道德、讲服务的中国基督教,一个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使人追求真理的中国基督教,一个神人喜爱、荣神益人的中国基督教。(本文来源于《金陵神学志》期刊2018年01期)

郭伟和[6](2017)在《扩展循证矫正模式:循证矫正在中国的处境化理解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循证矫正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八大再犯风险因素,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再犯风险评估工具和干预策略。但是西方循证矫正局限在实证主义范式下,仅仅侧重认知行为策略技巧的训练和应用,以满足"RNR"原则。通过一个实验项目,我们发现,在中国社区矫正处境下运用循证矫正模式,面对案主复杂而动态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以及案主提出的实质性干预建议的要求,社会工作者超越了实证主义范式,从批判诠释主义出发,通过扩展个案方法,运用更加综合性评估和干预方法,有效地恢复了案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而不是简单地控制再犯风险。(本文来源于《社会工作》期刊2017年05期)

王雷[7](2017)在《从处境化角度谈基督教神学中国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丁光训主教曾言:"神学是教会在思考。"既然如此,这种教会性的思考就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思考,而应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处境的变化做出各种相应的思考。自古及今,基督教神学思想在教会与多种不同文化和情境的相遇和碰撞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迁。因此,神学思想史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史。很自然地,当基督教会想长期立足于中国之时,必然也要做出适应中国当代处境(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7年05期)

韩愈[8](2017)在《“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关于能否处境化地纪念复活节的点滴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的家乡教会地处晋北乡村,复活节以洗礼活动和圣餐崇拜为主.在复活节洗礼之前几周,教会会为慕道友布置一些重要的经文作为信德考试内容。复活节的"考信德"程序,气氛紧张而严肃,能否有资格接受洗礼的恩典,就在于是否能够背诵这些包含信仰核心要点的经文。复活节当天先是洗礼,之后就是隆重的圣餐崇拜。这一天的圣餐崇拜也是紧张而严肃,庄重而威严。2002年,我离开家乡到金(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7年03期)

崔小莉[9](2017)在《贾玉铭神学思想的本色化、处境化与中国化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主要采用历史批判和诠释学的方法对贾玉铭的神学思想进行概括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其神学思想进行本色化、处境化和中国化的辨析。为真实、全面地看待贾玉铭对于中国基督教的贡献提供参考,同时对于本色化、处境化和中国化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辨析和全面的理解,为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齐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程小娟[10](2016)在《新教传教士《圣经》汉译讨论的处境化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教传教士的《圣经》汉译讨论可以看到传教士的一个基本共识——《圣经》翻译必须处境化,就连对中国语言文化持激烈批判态度的传教士也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正如林治平先生指出的,"译经时首先考虑的便是关连化本色化的问题","事实上历代译经的努力,可说就是一种关连化、本色化的努力,如何让《圣经》在中国文化思想中发生作用,是为基督教在中国本色化的第一步"~①。而这本色化的第一(本文来源于《基督教文化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处境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吴耀宗先生当年之所以归向基督,首先是被基督福音的伦理内容所吸引。他认为基督教不仅是信的宗教,而且也是行的宗教,是伦理的宗教。做基督徒的要以行为来考验信仰、实践信仰和证明信仰,做信行相符、言行一致的基督徒,而不是耶稣所痛恨的能说不能行、信行不符的假冒为善之人。他强调基督徒要肯定教会以外的善行和善人,如同耶稣肯定那个好撒玛利亚人那样,因为一切的善都是从上帝而来。行善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基督教信仰,都是上帝所悦纳的。他认为爱是基督教的最高原则,但其具体实行要和处境相联系。他把基督教的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最高原则与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处境结合起来,为我国基督徒指明了爱国爱教的道路与方向,使中国基督教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他的处境化的基督教伦理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处境化论文参考文献

[1].郭伟和.专业实践中实证知识和实践逻辑的辩证关系——以循证矫正处境化实践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9

[2].汤士文.试论吴耀宗先生处境化的基督教伦理观[J].金陵神学志.2018

[3].王雪飞.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对中国教会神学处境化的几点启发[J].金陵神学志.2018

[4].肖越.自主性建构:中国国家—社会研究的处境化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8

[5].王继涛.浅谈基督教中国化——对基督教在中国处境化的探索[J].金陵神学志.2018

[6].郭伟和.扩展循证矫正模式:循证矫正在中国的处境化理解和应用[J].社会工作.2017

[7].王雷.从处境化角度谈基督教神学中国化[J].天风.2017

[8].韩愈.“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关于能否处境化地纪念复活节的点滴思考[J].天风.2017

[9].崔小莉.贾玉铭神学思想的本色化、处境化与中国化辨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

[10].程小娟.新教传教士《圣经》汉译讨论的处境化启示[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6

标签:;  ;  ;  ;  

处境化论文-郭伟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