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汉语词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否定疑问词语,命题方式,命题内容,交互主观性
现代汉语词语论文文献综述
洪波,诸允孟[1](2019)在《现代汉语否定疑问词语的意义与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问句的命题方式与命题内容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否定问句的命题方式中必须包含否定疑问词语。否定疑问词语既不表示疑问,也不表示"反诘"或"反驳",也不会给问句的命题内容增加任何新信息。在篇章交际中,说话人使用否定疑问词语来安排命题内容显然不是为了"指责"或"批评"听话人,也不是为了凸显命题内容的主观性,而是使命题内容更具合理性和说服力,以便能更好地完成篇章交际的总任务。(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牟晓明[2](2019)在《现代汉语“AA”式结构词语分析——以部分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AA"式结构的词语很多。部分高校现代汉语教材要么在构词法相关章节没有详细阐述,要么在迭音式单纯词、重迭式合成词的类别归属上存在较大差异,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一些困难。以实际语用为依据对"AA"式结构的词语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找出科学的分类依据并对其类别做适当划分,不仅有助于完善现行现代汉语教材,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AA"式词语,为学习者划分迭音式单纯词、重迭式合成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何思琦,田立宝,亓心静[3](2019)在《《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原则对收录网络词语的适用性——以必要性收词原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现代汉语词典》的必要性收词原则出发,必要性原则需要考察词语的通用程度和具体词义。收词原则是宏观的,能够基本适用于网络词语的收录,但仍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需要在总体上把握"规范性"和"描写性"之间的关系,针对具有特殊性的网络词语,收词原则应做出相应调整,更多地从必要性原则的角度对待收词,从而充分关注词语的特殊表现力,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来收录网络词语。(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3期)
马怡璇[4](2019)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造词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造词法的研究,多是以基本词汇为研究对象,从历时角度探源词汇衍生的方式,而对于新词语的造词法研究较少。辞书的研究多集中在释义模式和辞书编纂方面,而较少以辞书为对象和参照研究新词语。新词语虽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门议题,但对于其时间范围的界定却始终没有一个客观统一的划分标准,而研究词典中新增加的词语,就解决了这个界定问题。同时只有规范的,符合汉语造词规律的,被人们广泛运用的,并且较为稳定的词才能编入《现代汉语词典》,这就赋予了新词语“稳定”的特性。探讨哪种造词方法创造的词更为稳定是很有意义的,它能为新词语的预测与规范提供一种参考,转变语言学在新词语研究上只停留在被动分析的层面上,更多地参与到新词语的动态发展中去。在全面对比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和第7版的异同之后,最终选用“新增词语”这一部分语料进行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数据统计、描写分析等方法对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中的新增词语1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第二章是对新增词语较为浅层的整体描写,第叁、四章是本文的主体内容,主要从造词角度对新增词语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内容对造词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第二章中,对新增的333个词语进行整体概貌式的分析,从形式类型将新增词语分为两大类,即新创造的词语和旧词新义的词语。新增词语的来源主要有方言词语、社会习惯语、外来词、新的词缀或类词缀。在对所有新增词语统计分析后发现,新增词语从语音、语义、语法叁个角度来看,呈现出四种特点:形式简洁、词义表面化、语义动态性和能产性。而词语的上述特点只是一种外在表象,其产生的真正内在原因主要有叁方面:社会背景、语言系统和人类认知心理。第叁章将新增词语的造词方法分为六类,即说明法、修辞法、引申法、双音法、缩略法和摹声法。我们统计发现,《现汉》中共新增词语333条2,其中说明法创造的词语最多,共180个词语,占总新增词语的54.2%;其次是修辞法,共79个词语,占总新增词语的23.8%;双音法造词29个,占总量的8.7%;引申法造词24个,占总量的7.2%;简缩法造词16个,占总量的4.8%;摹声法造词2个,占总量的0.6%。另有“互联网+”“吐槽”二词因较为特殊,在余论中进行了单独论述。在对双音法进行分析时,结合新增词语的特点,提出了应将“双音法”改为“音节法”的观点。在对引申法下的词语进行讨论时,发现“备胎”的释义内容应分立义项。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说明法和修辞法是造词最多的两个造词方法,创造了近八成的新增词语。在第四章分析影响造词法的认知因素中,发现不仅是词(语素),汉字的部件对双音法词语意象图式的建立也有着显着的提示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意象图式所统摄的造词方法是最多的。总体上讲,《现汉》中的新增词语的造词方法大都比较明确,对于难以归类或归类后与造词方法有出入的词语都逐个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词条的修改意见。(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韵娇[5](2019)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语体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学界目前对于关联词语语体及教学部分的研究相对分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关于关联词语的语体划分并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成果。关联词语的语体该如何进行区分;关联词语应该如何教学;汉语学习者在关联词语使用时产生的语体偏误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仍旧亟待解决。本文将针对关联词语的叁种不同语体的语体特征展开讨论,通过对不同语体关联词语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从语体的角度更好的进行关联词语部分的教学。论文主体大致分为四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问题进行明确与阐述,通过对关联词语的语体偏误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关联词语语体偏误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同体近义类,二是同义异体类。针对历年来的关联词语语体研究问题以及关联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进行简短论述。文章第二部分通过对书面、口语、通用叁种不同语体关联词语的判定依据的建立,将目前搜集到的530个关联词语按照语体进行系统化分类,明确书面、口语、通用叁种不同语体的关联词语范围及其语体特征。第叁部分是按照语义关系,对书面、口语、通用叁种不同语体的关联词语进行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叁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对应关系中分析同义异体关联词语的使用差异。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联词语语体对比教学环节提供事实依据。第四部分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联词语教学部分提出建设性意见,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联词语应该如何进行语体教学提出观点和看法。并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关联词语部分的编撰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关联词语的语体特征,帮助汉语学习者了解叁种语体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语体转换规律,改善汉语学习者关联词语的使用偏误情况,直接提高汉语学习者关联词语的应用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康健,刘柏君[6](2019)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的收录原则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总结《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的收录原则及特点,认为规范性、系统性、普遍性和生命力四大原则是第7版增收新词的依据;态度积极、收词审慎,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是第7版增收新词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晓辉[7](2019)在《浅析现代汉语词语的重迭格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迭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其语音、语法、语用特征近年来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已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就现代汉语词语重迭的分类,格式,语义特征以及条件作出分析和讨论。(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4期)
杨艺[8](2019)在《《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政治词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时刻处于语言发展的最前沿,是语言演变中最活跃、变化最快的内容。政治词语作为词汇系统的重要成分,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不仅能反映语言本身的变化,也能及时反映社会的演变。本文以《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政治词语为研究对象,对比考察政治词语的收录及变化情况。第一部分是绪论。从选题依据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与难点、语言材料五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是两部词典政治词语的定量考察。首先,对政治词语进行了界定,并将政治词语分为政治制度类、政治思想与理论政策类、国际政治与外交类、政治主体与组织机构类及其他相关类五个类别。其次,从数量、音节以及词和短语的分布情况叁个方面梳理了《国语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政治收词的基本情况。第叁部分是同收政治词语释义对比分析。首先,分析了同收政治词语释义内容和义项的变化情况。其次,借助《申报》与《人民日报》语料库检验词典释义情况是否与语料库一致。可以发现,《国语》收词与语料库一致度较高;《国语》未收政治词语的部分义项;《现汉》收录民国时期政治词语使用频率较低的义项。第四部分是异收政治词语对比分析。借助《申报》和《人民日报》电子语料库,从《国语》收《现汉》未收和《国语》未收《现汉》新收两个方面考察两部词典政治收词的变化情况。一方面,《现汉》未收一些政治现象和词语本身都一直存在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政治词语;另一方面,《现汉》新收的政治词语存在同名异实现象。第五部分是两部词典政治词语收录变化的原因探析。发现两部词典收录的政治词语在收词和释义上的差异,是由社会发展、认知倾向以及编纂条件等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第六部分是结语。主要包括文章结论、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工作的期望。(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吕东博[9](2019)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比喻借代指人词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收录的比喻借代指人词语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对比法、归纳法和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等方法,探究两部词典在数量、立目、释义上的差异,以期对比喻借代指人词语的系统性研究和词典收词释义有所裨益。第一部分,考察了两部词典中比喻借代指人词语在收词数量方面的差异。主要是从音节、提示语使用和喻体借体叁方面的收录情况进行对比。其中,两部词典同收的比喻借代指人词语数量较多;音节以双音节和叁音节为主;比喻指人词语比借代指人词语多;喻体借体上以物指人词语比以人指人词语多;以动植物名指人和人名称谓指人的词语占优势。第二部分,通过BCC、2000年1月-2019年2月《人民日报》和2006年1月28日至2019年2月28日的人民网为数据库,对《现汉》未收录和《规范》未收录的比喻借代指人词语进行立目对比研究,在词频统计和义项的具体使用情况分析基础上,发现两部词典关于比喻借代指人词语宜增和宜删方面的建议,并提出收录词语时,要注意稳定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收录基本词汇与固定词组时,要注意常用性与高频性相结合这两方面的原则。第叁部分,分析了两部词典收录的比喻借代指人词语在释义方面的差异。一方面,两部词典同收的比喻借代指人词语存在本义和比喻借代义处理方式、义项拆分合并方式、提示语的使用与泛化及词类标注四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对《现汉》未收录比喻借代义词语和《规范》未收录比喻借代义词语的释义内容进行对比,并在《人民日报》中检索《现汉》未收录和《规范》未收录的比喻借代指人义项的具体使用情况,分析释义方面的具体差异。针对同收和异收词语在释义上的问题,提出词典释义要注意提示语的明确性、注意义项分合的逻辑性和词义发展的阶段性叁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二影[10](2019)在《《现代汉语词典》各版服饰类词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气息。现代汉语词汇类型丰富,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服饰类词语是其组成内容之一。通过对服饰类词语的变化研究,我们能够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对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求社会发展与汉语词汇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从词典编纂角度来说,对服饰类词语进行研究考察,对《现代汉语词典》等规范类辞书的修订与完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选取《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服饰类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各版中服饰类词语的收词数量、释义、异名同实词语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展现近四十年来服饰类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收录变化情况。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各版词典服饰类词语的收词数量变化、新增服饰类词语主要来源、服饰类词语删减的主要原因等。另外,指出个别高频词的删减仍需慎重考量,部分词语还存在着词形替换、儿化音变化、条目变化等现象。第叁章分析了各版服饰类词语的释义变化。义项方面,表现为义项的增删与分合。释义内容的变化体现了词典释义内容的编纂要遵循完备性、准确性、简洁性、系统性原则。色彩义标注方面,表现为语体色彩、地域色彩、时代色彩的标注变化。第四章对服饰类异名同实词语进行了研究。对服饰类异名同实词语组的构成方式进行了梳理归纳。服饰类异名同实词语组在形式、构词上呈现一定的组合规律。通过个案分析,借助BCC语料库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历时考察,发现方言词与共同语在使用倾向方面存在激烈竞争和各种表现。第五章是文章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服饰类词语收录数量、释义、异名同实词语组在《现代汉语词典》各版的变化情况,词典的修订使其更加规范完善。同时也指出了其在词语删减中的不足。(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现代汉语词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汉语中"AA"式结构的词语很多。部分高校现代汉语教材要么在构词法相关章节没有详细阐述,要么在迭音式单纯词、重迭式合成词的类别归属上存在较大差异,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一些困难。以实际语用为依据对"AA"式结构的词语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找出科学的分类依据并对其类别做适当划分,不仅有助于完善现行现代汉语教材,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AA"式词语,为学习者划分迭音式单纯词、重迭式合成词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汉语词语论文参考文献
[1].洪波,诸允孟.现代汉语否定疑问词语的意义与功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牟晓明.现代汉语“AA”式结构词语分析——以部分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为例[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3].何思琦,田立宝,亓心静.《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原则对收录网络词语的适用性——以必要性收词原则为例[J].汉字文化.2019
[4].马怡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造词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5].王韵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语体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6].康健,刘柏君.《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的收录原则及特点[J].辞书研究.2019
[7].杨晓辉.浅析现代汉语词语的重迭格式[J].北方文学.2019
[8].杨艺.《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政治词语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9
[9].吕东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比喻借代指人词语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9
[10].张二影.《现代汉语词典》各版服饰类词语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