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66400
从2017级学生开始,山东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的省份之一,开始实行“3+3”新高考模式,即语数外三科必考,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任选三科计入总分。从全省学生的选科数据来看,大约有39%的考生选考了物理,在六科选考科目中排名倒数第二,仅比政治学科略高一点,“弃考”物理也成为最近比较流行的热词之一。为何如此众多的考生选择放弃物理?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物理的“难”,在与学霸的竞争中很难获得高分。实际上,有了浙江这几年的经验,教育部和各高校也有了应对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各高校给出的专业选择要求,几乎所有的理工类都要求限选物理学科,这就“逼迫”一部分学生为了心仪的专业而不得不选择选考物理。
从我校选科数据来看,选考物理的人数并不少,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的限制而选择的物理,自己并不是真正喜欢物理或者是物理成绩特别突出,这也就造成了一个班内学生的物理水平参差不齐,物理“学困生”就成了每个物理老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造成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要原因是“懒”。
这一部分最大的缺点就是懒惰,行动上懒,思维上更懒,缺乏学习主动性。也不是不想学好物理,但只有空想,没有行动,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平时的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巩固等各个环节,能偷懒就偷懒,不完成或者是应付了事,不经过认真思考。我们都知道,物理是对思维要求很高的学科,不认真学习、没有思考,怎么能学好?
其次就是学习方法不当。
其中一部分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是自我感觉良好,上课能听懂,感觉自己学会了,课下没有认真巩固,认为学习的终点是“听懂”,结果却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还有一部分学生把改错本当成了法宝,认为课后的落实巩固就是把错题写到改错本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整理改错本,却只注重结果,忽视了改错的过程,只是做了错题、答案的“搬运工”。结果时间没少花,效果却大打折扣。再有一部分同学属于被动学习型,老师要求干什么就干什么,像机器人一样被动地去学习,离开老师的具体要求就什么也不会干了,课下空闲时间基本上无所事事,效率低下。
第三个原因是心理上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就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材料,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学不好物理,甚至产生了畏惧心理,一碰到物理题就发慌,未战先怯,结果可想而知;或者是对自己定位不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优秀学生的差距,破罐破摔、自暴自弃,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四个原因是学习动力不足,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
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又有点溺爱,学生没有以后生活或工作的压力,觉得不用好好学习也可以生活得不错;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到网络上流传的“读书无用论”或“学历无用论”的影响,认为学历不重要,感觉不需要上好大学,只要自己有能力,一样可以有个好前程。这两类学生共同特点就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胸无大志,成绩一般是中等偏下,甚至更差。
老师们充分调研,积极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学困生”学习问题的做法。
第一方面,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分析每一个“学困生”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以及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可以结合我校实施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学困生”分析自身问题,帮助他们慢慢解决,促使他们逐渐摘掉“学困”的帽子。
第二方面,针对部分“学困生”懒惰的问题,老师可以严格要强求,无论是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作业还是整理改错,一律从严要求,加强监督,发现他们偷懒坚决制止,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其实,这部分学生只是习惯不好,控制不住自己,没法让自己始终专注于学习,只要老师做好监督,让他们没有偷懒的机会,这些学生一定会慢慢有所改善。
第三方面,加强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也不是不想学好物理,只是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太适合高中阶段物理的学习,自己却调整不过来或者感觉无处下手。
只要老师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悉心指导,慢慢引导他们纠正自己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也会慢慢步入正轨。
第四方面,针对部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经常找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听听他们的倾诉,让他们有机会倒倒苦水,有个能够发泄的渠道,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
平时稍微有点进步就“借题发挥”,大力表扬,多鼓励、少批评,逐渐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让他们重拾信心,这样他们才会慢慢不再害怕物理,进而慢慢喜欢上物理。
“学困生”不是天生就是学习困难户,他们只是在成长的道路上遇上了一点小的障碍,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需要老师给予关爱和帮助,去指导他们的学习,帮他们“搬掉”障碍,顺利回到学习正确道路上。老师只要有适时的提醒、有效的监督和及时的表扬,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学困生”一定会取得巨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