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规制影响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规制,城镇化效率,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
规制影响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钱祥炎[1](2019)在《中国城镇化效率评价及其受环境规制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自改革开放以来,其经历了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但与此同时,部分城市过于追求城镇化速度的推进,忽视了效率的重要性,暴露出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尤其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更是着重强调以生态文明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念。实际上,环境规制作为政府改善环境的主要工具,在城镇环境治理的重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基于此,研究环境规制对我国城镇化效率的作用机理和效果,对改善城镇环境和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鲜有文献基于环境规制视角来考察城镇化效率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了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旨在分析环境约束下我国城镇化效率的评价和时空演化过程,解构环境规制对城镇化效率的影响机理和效果,从而探索城镇化效率的提升路径。首先,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城镇化效率评价体系,分析城镇化效率的静态差异、动态变化和效率损失。主要结论为:(1)时间序列上,中国城镇化效率整体在缓慢增长,增长速度因地而异;区域层面,各地区城镇化效率的均值都未达到有效状态,且同样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中部>西部;空间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布局类似,效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几大经济圈内。(2)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也呈现出东部>中部>全国>西部的格局,对于其分解值,技术进步效率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表现出一致性变化趋势,而技术变化效率变动相对较小,表明技术进步的无效性是限制城镇化效率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3)根据城镇化效率投入产出冗余率,导致中国城镇化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投入过剩和非期望产出过量,其中,非期望产出的过剩是造成效率损失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对城镇化效率的空间相关性以及环境规制与城镇化效率间的影响机理和实证检验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1)我国城镇化效率存在空间相关性,且大部分省市属于“高-高”和“低-低”聚集。(2)各变量对城镇化效率的直接效应:环境规制与城镇化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且目前主要发挥的是“创新补偿”和“绿色福利”的正向效应,科技研发(R&D)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效率,FDI会造成本地区的“污染天堂”效应,而能源消费结构(CE)对本地区具有负向直接效应,说明煤炭消费会因增加非期望产出量而损害城镇化效率。(3)对于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和科技研发会由于政府间的“逐底竞争”对城镇化效率造成负向溢出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技术外溢性促进城镇化效率提升。(4)基于技术进步和环境治理视角下环境规制的传导效应:环境规制可以通过发挥“创新补偿”效应促进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提升技术进步,进而推进城镇化效率的提升速度;还可通过规制力优化能源消费量和消费方式,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城镇化效率水平,实现从速度和水平双向改善城镇化效率。最后,本文依据城镇化效率评价结果以及环境规制与城镇化效率间的影响关系,针对性提出差别化发展城市群、优化FDI引入结构、引导地区间良性竞争以及充分发挥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和“绿色福利”效应,从技术进步和环境治理双向提升城镇化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胡志高,李光勤,曹建华[2](2019)在《环境规制视角下的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分区方案设计、协同状态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污染的空间外溢性和污染企业的区域流动性使得各自为政的属地治理模式效率低下,只有走上区域联合之路才能实现大气污染的高效治理。但一直以来,中国大气污染的联合治理都缺乏实质性的进展,其关键在于大气污染联合治理体系的缺失。因此,本文从集体行动理论出发结合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从经济、地理、气象、污染物、污染源角度提炼出了有效施行大气污染联合治理的五大要素,并从大气污染治理的实际状况入手将五大要素具象化为操作性更强的五大抓手,然后基于中国2004—2015年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产业分布状况提出了中国大气污染联合治理的最优分区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联合小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演变趋势和真实动力,得出中国已经产生了大气环境分区治理的萌芽,但区域内治理的协同演进缓慢,且波动性较大。为了推进大气环境联合治理的进程,本文又对影响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人均GDP的差异会妨碍地区间大气污染的联合治理;②产业结构、失业率、人力资本等经济特征的差异对联合治理没有显着影响;③地区间联合组织的建立能有效促进联合治理程度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罗鹏[3](2018)在《湘江流域环境规制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作为一种资源,既有积极的资源属性,同时也伴随着污染的负外部性,这就导致仅仅依靠市场单一力量去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变得不现实。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应的环境规制政策,加强环境经济行为监管,使市场经济主体的环境经济行为充分考虑外部经济成本,从而达到最优化的环境投入与产出组合。本文基于成本-收益理论,在明晰环境规制效率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梳理国内外环境规制效率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本研究的突破点。继而构建流域环境规制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E-DEA方法从整体以及县域尺度解析湘江流域环境规制效率空间格局分布差异性以及时间动态演变特征,并从社会经济角度运用GMM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流域环境规制效率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提升湘江流域环境规制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2015年湘江流域环境规制效率静态空间格局分析得出:一是湘江流域环境规制效率高的地区较环境规制效率低的地区分布更为集中,呈现集聚态势。相对而言,湘江流域环境规制效率低的地区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分布于流域的周围边界以及上、中、下游交界处的县域。另外,湘江流域上、中、下游环境规制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流域内各地级市城区环境规制效率明显比其周边地区更高,环境规制效率空间分布格局逐渐呈现出由市城区向周边县区梯度扩散的态势。本文通过对2006-2015年湘江流域整体环境规制效率研究发现:一方面,湘江流域环境规制效率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流域政府环境规制逐渐由一种相对失效的状态向有效的状态过渡,政府出台的环境管理政策实施成效越来越显着,环境规制投入得到较好的产出回报;另一方面,无论是“十一五”还是“十二五”计划实施期间,流域环境规制效率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的变化态势,政策的影响较为显着。构建GMM模型(广义矩阵模型)对湘江流域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解释变量的结果估计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及对外开放水平与流域环境规制效率呈现显着正相关,而市场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与流域环境规制效率呈显着负相关。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湘江流域需要明确环境规制主体,创新流域管理机制;不断缩小流域地区发展差距,优化效率空间格局;加快推进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改善产业转移结构;适当加大环保技术投入,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吸引优良外部投资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湘江流域环境规制效率的整体提升。(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中东,郭晓敏[4](2016)在《食品安全规制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的1000名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公众对食品安全政府规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pss18.0的pca法得出了影响公众对食品安全政府规制满意度的最重要的3个关键因子分别是政府执行力度、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制度的完善程度,并提出集中政府资源从规范化、信息化、法制化的规制路径来改善公众对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满意度,提升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绩效,从而提高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6年09期)
陈锐[5](2016)在《美国规制影响评价制度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的规制影响评价制度是一种采用成本收益的方式,对现存、拟议中的规制政策业已或即将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估的机制。对现代行政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与运行而言,是一种良好的考量机制。本文对该制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运作方式及对我国行政法规的启示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分析了规制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归纳了美国规制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一是运用成本收益方法进行规制影响分析;二是公众参与和有效参与对于该制度具有重要影响;叁是由统一的机关进行审查。其次,探究了美国规制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政府对经济的规制是美国建立规制影响评价制度的直接原因: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了美国差异化的规制方式,有效的规制制度是建立在规制与市场之间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之上的。与此同时,还探讨了规制影响评价的对象以及进入规制影响评价的标准,即法定标准与行政命令标准。再次,本文对于规制影响评价具体如何操作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归纳了规制影响分析中独立规制机构如何阐述规制的必要性以及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评估内容。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效益评估、成本评估以及风险评估,通过评估,有利于直接量化相关规制性因素,从而选出最佳规制方案。最后,在以探究美国规制影响评价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规制的需求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在行政立法层面上,行政机关需要运用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来判定哪些领域应进行行政规制;二是在我国需要以立法的方式将规制影响评价分析制度法定化,从而促使行政机关在规章制定过程中科学立法,达到实现对社会有效规制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5)
王舴[6](2014)在《《中国规制政策的影响评价制度研究》简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规制影响评价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分析工具,对规制(包括规制提案和现行规制)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系统评估,从而为决策者出台或修订规制提供依据。梅黎明等撰着的《中国规制政策的影响评价制度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一书,是(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4-07-09)
杨晓敏[7](2010)在《论规制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规制与规制影响评价的理论介绍为起点,以对我国规制影响评价制度缺失的现状及其在规制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为实证考察对象,详细的论述了规制影响评价理论在国外的研究缘起,规制影响评价机制的前提和方法,规制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等问题,并针对我国建构政府规制影响评价机制所涉及到的路径选择、制度安排、具体模式等问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解决思路。本文的主体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规制与规制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制度研究缘起的介绍。首先对规制及规制影响评价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从而揭示了规制影响评价在行政法学中的研究价值。其次本章还概述了规制及规制影响评价在国外的制度缘起及发展脉络,以此解释了规制影响评价机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内容是关于规制影响评价的基本前提和主要方法的论述。在本章中首先清楚地揭示了规制影响评价与公共利益界定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指出对公共利益概念进行明确界定是进行规制影响评价的基本前提。并以美国规制实践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为分析对象,详细的论述了对公共利益概念进行量化界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本部分还对规制影响评价机制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说明规制影响评价机制作为一种政策目标正当性的衡量标准其合理性所在。第叁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对我国规制实践现状的描述。论证以发生在我国规制领域实践中的叁个典型案例为分析模板,揭示了我国政府规制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规制政策理性层面论证不足的现象,从实证性的角度对我国政府规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关注,并通过分析指出这种荒谬规制现状存在的根本原因正是规制影响评价机制在我国的制度缺失。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规制影响评价机制在我国的制度建构问题。通过本文前叁个章节的论述,已经清楚的说明了在我国建构规制影响评价机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而本部分则重点对如何设计我国规制影响评价机制的具体制度模式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国外模式的比较借鉴以及对我国规制实践特殊性的分析,就规制影响评价机制在我国的立法路径选择、评价主体、公众参与程序、与行政许可法的制度衔接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旨在为我国未来规制影响评价机制的建立提出具体可行的制度建议。本文的结论部分重点分析了规制影响评价理念与行政法学的契合之处,强调了规制影响评价机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制约行政权力的模式,其与行政法的核心理念是相互呼应的,因此行政法学理应担当起规制影响评价的研究使命。(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0-03-01)
陈富良,梅黎明[8](2009)在《美国的规制影响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规制影响评价(简称RIA)是对规制政策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系统估计,从而为决策者出台和修改规制政策提供信息的一种规制工具。规制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运用市场化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现行的规制政策进行绩效评价和对拟制定的规制提案进(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09-06-12)
梅黎明[9](2009)在《中国规制政策的影响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69年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经过30多年的实践,规制影响评价制度在美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规制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对本国的相关规制政策实施规制影响评价分析,并在提高规制政策效率和提高规制政策工具选择的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国做为发展中国家,在提高政府规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率方面还远远不够,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规制影响评价实践已经证明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因此,探索如何在借鉴国外规制影响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现实操作性的规制影响评价制度,是对改进我国规制政策效率的一项有益的尝试。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导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的思路与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从政府规制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的角度说明规制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然后对规制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如对象、原则、程序和方法等问题进行解释,建立一个关于规制影响评价的基本分析框架,从而为本文对规制影响评价的分析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第叁章评价了中国在政府规制中实施规制影响评价的现状,指出中国规制影响评价的实施主要体现在环境规制评价方面,规制影响评价的实施范围也比较狭窄,和发达国家相比,在实施效果上亦有较大差距。同时,指出中国引入规制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应采取哪些措施以保障规制影响评价制度在中国得以顺利的实施。并认为我国应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规制影响评价制度,且不能仅仅局限于环境规制影响评价方面,还应扩大到所有对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可持续力有影响的领域,从而提升规制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水平;第四章对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有的规制影响评价实践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试图从中找出中国引入规制影响评价的可行性依据,以及值得我们吸取的有关经验或教训;第五章在借鉴国外规制影响评价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约束条件,尝试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规制影响评价制度。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规制影响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我们对规制影响的评价从成本(投入)和收益(产出)两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其中投入中又分为人力、物力、财力叁个方面来分类,产出方面则按照经济、社会、环境叁方面的影响来设置指标;第六章是对中国环境规制政策影响评价的实证分析。本章的目的是根据我国环境特点,运用上一章所构建的规制影响评价框架去构建环境规制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我国环境规制领域中的规制政策工具进行影响评价,从而为我国引入和完善规制影响评价制度提出政策性建议,同时也可以检验前面所提出的规制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七章是全文的结论与展望。总体来看,本文在政府规制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和美国、欧盟、OECD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设计出了规制政策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性框架。在实证方面,本文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井冈山市2008年的环境规制政策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对我国规制影响评价的构建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09-06-01)
梅黎明[10](2009)在《西方国家的规制影响评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实行规制影响评价最早的国家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规制改革,到今天已经拥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规制影响评价体系。西方国家规制影响评价对我国规制改革的一些启示是:转变思想观念,尽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制影响评估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定规制影响评价的法律地位;建立独立的规划影响评价机构;培训规制者,让公众广泛地参与规制影响评价过程。(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09年03期)
规制影响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气污染的空间外溢性和污染企业的区域流动性使得各自为政的属地治理模式效率低下,只有走上区域联合之路才能实现大气污染的高效治理。但一直以来,中国大气污染的联合治理都缺乏实质性的进展,其关键在于大气污染联合治理体系的缺失。因此,本文从集体行动理论出发结合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从经济、地理、气象、污染物、污染源角度提炼出了有效施行大气污染联合治理的五大要素,并从大气污染治理的实际状况入手将五大要素具象化为操作性更强的五大抓手,然后基于中国2004—2015年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产业分布状况提出了中国大气污染联合治理的最优分区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联合小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演变趋势和真实动力,得出中国已经产生了大气环境分区治理的萌芽,但区域内治理的协同演进缓慢,且波动性较大。为了推进大气环境联合治理的进程,本文又对影响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人均GDP的差异会妨碍地区间大气污染的联合治理;②产业结构、失业率、人力资本等经济特征的差异对联合治理没有显着影响;③地区间联合组织的建立能有效促进联合治理程度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规制影响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钱祥炎.中国城镇化效率评价及其受环境规制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胡志高,李光勤,曹建华.环境规制视角下的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分区方案设计、协同状态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9
[3].罗鹏.湘江流域环境规制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李中东,郭晓敏.食品安全规制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J].特区经济.2016
[5].陈锐.美国规制影响评价制度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6
[6].王舴.《中国规制政策的影响评价制度研究》简评[N].光明日报.2014
[7].杨晓敏.论规制影响评价[D].中国政法大学.2010
[8].陈富良,梅黎明.美国的规制影响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经济时报.2009
[9].梅黎明.中国规制政策的影响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
[10].梅黎明.西方国家的规制影响评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行政论坛.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