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损斑块论文-徐峰,陈玉国,孙祎,李瑞建,刘春喜

蚀损斑块论文-徐峰,陈玉国,孙祎,李瑞建,刘春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蚀损斑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血栓形成,凋亡

蚀损斑块论文文献综述

徐峰,陈玉国,孙祎,李瑞建,刘春喜[1](2006)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蚀损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理基础,本研究旨在建立其新西兰兔模型。方法雄性纯种新西兰兔24只,球囊拉伤加高脂喂养3个月。3个月后,随机分组,分别腹主动脉内注入星形环孢素(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 d后,腹主动脉造影血栓评分,然后,取处理段血管连续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腹主动脉造影示,实验组7只兔有明显血栓形成(血栓评分3~4分),对照组一只未见;病理切片发现,实验组10只有血栓形成,对照组仅1只。造影显示的明显血栓形成和病理切片发现的血栓形成差异在两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在实验组,HE染色未见斑块纤维帽破裂,CD31抗体染色显示斑块表面有不同程度内皮剥脱,尤其以血栓形成处最为明显,α-actin抗体染色显示斑块富含平滑肌细胞、纤维帽无破裂,油红O染色显示斑块无表浅的脂质核心,脂质与管腔内血栓不相连。实验组内皮完整性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凋亡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新西兰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基础上,通过星形环孢素诱导,可成功建立与人类相似的蚀损斑块模型。并且,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在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12期)

徐峰[2](2006)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脏缺血性猝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易损斑块,其中蚀损斑块是其重要分型之一。尸检研究发现,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多见于猝死患者,约占冠脉血栓所致心脏性猝死的25%~44%,在中、青年及女性猝死者中更为多见,70%的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发生于50岁以下猝死者,女性猝死病因为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者高达37.4%~50%。目前,由于吸烟、肥胖、少运动和工作压力等原因,中、青年猝死率呈现上升趋势,故对作为其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的蚀损斑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有关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的研究尚少,主要为尸检、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因蚀损斑块多见于猝死患者,故进行临床研究难度大。目前,蚀损斑块的研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1)未形成成熟的动物模型,由于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需要较特殊的设备,且没有形成明确的诊断标准,故建立成熟的动物模型以便开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机制的研究,脂质沉积学说、炎症学说等在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中占据何种地位,引起蚀损斑块表面内皮细胞剥脱的机制,蚀损斑块表面血栓形成的原因等;(3)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如何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原性猝死患者中发现病理基础为蚀损斑块者,目前尚无公认的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方法和金标准;(4)正是由于存在着上述问题,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目前罕见研究。 所以,本研究主要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的新西兰兔模型,以便进一步开展有关其机制、诊断方法和预防治疗等方面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6-05-25)

陈玉国,徐峰,张运[3](2006)在《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脏缺血性猝死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病理基础包括易损斑块、易损心肌和易损血液[1]。根据尸检结果,易损斑块的病理分型包括破裂斑块、蚀损斑块(又称糜烂斑块)(eroded plaque/plaqueerosion)和钙化结节等(本文来源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陈玉国,徐峰,张运[4](2006)在《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的重要病理基础。蚀损斑块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病理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斑块表面大面积内皮细胞脱落和血栓形成。目前有关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罕见。近年的研究认为,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因此,内皮祖细胞可能参与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或对其有治疗作用,此方面研究国内外未见,值得探讨。(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06年01期)

蚀损斑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脏缺血性猝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易损斑块,其中蚀损斑块是其重要分型之一。尸检研究发现,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多见于猝死患者,约占冠脉血栓所致心脏性猝死的25%~44%,在中、青年及女性猝死者中更为多见,70%的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发生于50岁以下猝死者,女性猝死病因为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者高达37.4%~50%。目前,由于吸烟、肥胖、少运动和工作压力等原因,中、青年猝死率呈现上升趋势,故对作为其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的蚀损斑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有关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的研究尚少,主要为尸检、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因蚀损斑块多见于猝死患者,故进行临床研究难度大。目前,蚀损斑块的研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1)未形成成熟的动物模型,由于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需要较特殊的设备,且没有形成明确的诊断标准,故建立成熟的动物模型以便开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机制的研究,脂质沉积学说、炎症学说等在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中占据何种地位,引起蚀损斑块表面内皮细胞剥脱的机制,蚀损斑块表面血栓形成的原因等;(3)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如何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原性猝死患者中发现病理基础为蚀损斑块者,目前尚无公认的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方法和金标准;(4)正是由于存在着上述问题,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目前罕见研究。 所以,本研究主要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并血栓形成的新西兰兔模型,以便进一步开展有关其机制、诊断方法和预防治疗等方面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蚀损斑块论文参考文献

[1].徐峰,陈玉国,孙祎,李瑞建,刘春喜.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

[2].徐峰.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模型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

[3].陈玉国,徐峰,张运.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

[4].陈玉国,徐峰,张运.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

标签:;  ;  ;  ;  

蚀损斑块论文-徐峰,陈玉国,孙祎,李瑞建,刘春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