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颗粒养分论文-苗翻,杨新国,古君龙,杨东东

土壤颗粒养分论文-苗翻,杨新国,古君龙,杨东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颗粒养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花针茅,围封,颗粒组成,SOC和TN

土壤颗粒养分论文文献综述

苗翻,杨新国,古君龙,杨东东[1](2019)在《围封对短花针茅植丛土壤颗粒组成和养分富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体化土壤采集器为试材,采用植丛内外差值百分比法,以围封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临近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荒漠草原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颗粒组成和SOC和TN的富集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以期探讨植丛对土壤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富集率"E"值而言,粘粒(<2μm)和砂粒(50~2 000μm)的富集格局大致趋势相反,生境和土层深度对粉粒(2~500μm)的富集均无显着影响(P>0.05)。SOC在6~8 cm土层放牧区显着高于围封区,12~14 cm土层围封区显着高于放牧区;TN则在4~6 cm土层围封区显着高于放牧区,12~14 cm土层放牧区显着高于围封区(P<0.05)。沿土层深度垂直变化,颗粒组成仅放牧区砂粒在12~14 cm土层"E"值显着增高(P>0.05);SOC围封区0~2 cm土层"E"值显着高于其它土层(P<0.05),TN放牧区呈先减少后增高"V"型变化,4~8 cm土层"E"值显着降低(P<0.05),放牧区的SOC和围封区的TN都无显着变化(P>0.05)。粘粒与砂粒的"E"值均呈显着负相关(P<0.05),粉粒与粘粒、粉粒与砂粒的"E"值相关关系逆转;颗粒组成与SOC、TN的"E"值相关性都不显着(P>0.05)。总之,围封并未使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粘粒的整体富集率增大,反而有所降低;但围封确推动了土壤粘粒和SOC表聚型富集;土壤SOC和TN的富集是2个独立的过程,围封都有利于任意土层TN的富集。(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9期)

牛宋芳,刘秉儒,张文文,潘笑笑,祝忠有[2](2019)在《荒漠草原不同土壤类型柠条根际土壤养分与土壤颗粒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夏盐池县3种典型土壤灰钙土、红黏土和风沙土为对象,研究柠条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的养分、颗粒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柠条根际土壤的颗粒组成差异明显,灰钙土中粉粒含量最高为45.95%,红黏土、风沙土依次递减,风沙土中细砂含量最高为61%,红黏土、灰钙土依次递减;土壤pH值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差异不显着(P>0.05),红黏土根际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比灰钙土和风沙土高1.29、2.12g·kg~(-1),灰钙土中全氮含量分别比红黏土、风沙土高0.07、0.19g·kg~(-1),差异显着(P<0.05),柠条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率不同,风沙土中有机碳、全氮的富集率分别是红黏土的6.82、1.00倍,红黏土中速效磷的富集率分别是灰钙土和风沙土的2.69、10.38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与黏、粉粒含量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细砂、中砂含量极显着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不同土壤类型影响柠条根际养分的富集率,风沙土中能够富集更多的养分,红黏土对速效养分的富集作用更强,土壤中的粉粒、细砂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最大。(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祝忆伟,张志铭,赵勇,赵河,袁晓柯[3](2017)在《不同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颗粒分形及养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土壤粒径组分质量分布原理与分形理论,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对太行山南麓地区4种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粒径分形特征与养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栓皮栎土壤颗粒质量分布差异明显,随栓皮栎林龄增加,黏粒、粉粒含量呈上升趋势,沙粒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2)4种林龄栓皮栎林下0~40cm土壤粒径分形维数D在1.35~2.61之间,均值为2.14,其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沙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3)不同林龄栓皮栎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速效磷与有机质含量40 a生高于10 a生,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土壤中全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均与分形维数D呈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宏,刘建军[4](2016)在《黄土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及剖面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地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氮素、有机质及全钾(与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均达到了极显着差异);农田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磷素及速效钾;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及农田土壤有机质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几何级数下降;土壤氮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的变化情况与有机质一致;农田磷素含量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钾素含量差异不显着,乔木林地土壤全钾含量略高,农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2)通过对土壤不同粒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土壤各粒级(粉粒除外)与土壤养分之间具有显着相关作用;其中土壤的碳、氮和钾含量均与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砂砾含量呈负相关,磷含量则相反。(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舒向阳,胡玉福,蒋双龙,蒲琴,袁铖铭[5](2015)在《川西北草地沙化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川西北若尔盖草原在草地沙化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和矿质养分的变化特征,文中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化验,研究了川西北沙化过程中草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及磷、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沙化过程中0-100cm土层土壤结构受到了严重破坏,呈现出明显的粗化特征,土壤砂粒含量显着增加,粉粒、粘粒、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着减少。其中,0-20cm土层变化最为明显,极重度沙化草地土壤完全沙化,沙粒含量高达95.83%,相对未沙化草地增加了28.15%,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非常缺乏,分别仅为3.64mg·kg-1、24.66mg·kg-1,相对于未沙化草地分别降低了52.79%和74.29%。说明在沙化草地治理过程中,需及时补充适量的磷钾矿质养分。不同草地退化阶段研究表明,未沙化草地至中度沙化草地演变过程中,沙粒含量显着升高,粉粒、粘粒、速效磷、速效钾均有极显着降低,说明沙化草地的治理应将轻中度沙化阶段作为关键时期。(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5年08期)

陈梦棋[6](2015)在《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土壤颗粒分形与养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土地都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整理作为一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手段,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土壤作为土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尝试将土壤的分形特征结合土壤养分特征对不同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研究,为重庆地区乃至全国土地整理项目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提供定量化评价指标,对今后优化土地整理项目土壤质量,采用合理措施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重庆市叁种不同类型的土地整理项目,分别为巫山县坡改梯项目、忠县移土培肥项目和九龙坡区宅基地复垦耕地项目,通过野外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实验分析、选取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公式计算土壤体积分形维数、运用SPSS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特征和养分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分形特征与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养分含量等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并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对不同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结论如下:①重庆市叁种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壤颗粒组成情况大致相同,呈现出粉粒含量﹥粘粒含量﹥砂粒含量的规律,且各项目中粘粒、粉粒、砂粒所占的比重差异不大。②采用土壤体积分形维数计算模型得出,巫山县坡改梯项目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分布在2.58~2.69之间;忠县复兴镇移土培肥项目中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分布在2.61~2.73之间;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宅基地复垦项目中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分布在2.54~2.74之间。③叁种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壤分形维数与粘粒含量的相关性均为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在坡改梯和移土培肥项目中D值与粉粒为负相关关系,在宅基地复垦项目中D值与粉粒为正相关关系;土壤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的相关性均为负相关关系。由此得出土壤粘粒含量越多,其分形维数越大,土壤粗砂粒含量越多,分形维数越小的规律。④叁种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壤养分含量整体状况从高到低为:移土培肥项目﹥坡改梯项目﹥宅地基复垦项目。⑤土壤分形维数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随土地整理项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巫山县坡改梯项目中,呈现出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于深层土壤的现象;在忠县移土培肥项目中,呈现出土层深度增加D值随之增大的规律。⑥本文研究的叁种不同的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的相关性大多数达到显着水平,与其他养分含量的相关显着水平差异较大。在坡改梯和宅基地复垦项目中,土壤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全氮含量为负相关关系,且与其他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并不密切;在移土培肥项目中土壤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全氮含量为正相关关系,且土壤分形维数与全磷和全钾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可见土壤分形特征与养分特征的相关性存在空间差异性。综上所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当前重庆市开展的土地整理项目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对今后采取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李强,张一扬,陈丽鹃,彭奎,解燕[7](2015)在《植烟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与主要养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烟区土壤理化性状评价提供新的方法,采用GPS定位技术,在云南省陆良烟区采集土壤样品341个,运用土壤颗粒质量分形模型计算了烟区耕层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D值,并分析了分形维数的总体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质地、颗粒分布和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D值在2.524~2.928之间,平均为2.823,依次为轻粘土>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土壤质地越粘重,分形维数越大;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与土壤粘粒含量(质量分数)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粉粒及砂粒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粘粒含量每增加10%,分形维数D值增加0.05个单位,粉粒含量或砂粒每增加10%,分形维数D值分别下降0.09和0.06个单位,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在一定程度上可直观地反映土壤颗粒构成;分形维数D值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质量分数)极显着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极显着负相关,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表征土壤的养分状况。(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张保华,周韵平,苑学亮,曹建荣,刘子亭[8](2015)在《土壤颗粒与养分含量的空间与类型尺度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土壤颗粒与养分的相关性,指导区域合理施肥、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采用全国土壤污染源普查山东聊城市数据,建立相邻尺度的区域、土壤类型间颗粒与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整体、全部样本层面,土壤颗粒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着性水平,砂粒与养分呈负相关,粉、粘粒与养分为正相关。在分解为低等级的行政区域、土壤类型时,只有莘县、东阿县、冠县、高唐县,以及脱潮土、潮土亚类的颗粒组成与养分含量相关性和整体相同,对较大空间区域、高等级土壤类型颗粒组成与养分含量相关性贡献大,为理解土壤颗粒与养分相关性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胡玉福,彭佳佳,邓良基,肖海华,蒋双龙[9](2015)在《围栏种植红柳对川西北高寒沙地土壤颗粒组成和矿质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川西北高寒沙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和矿质养分的积累和变化特征,以川西北围栏种植红柳生态修复年限分别为0、2、4、6和8年的沙化土地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室内分析化验,研究了川西北沙化土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及磷、钾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过程中沙化土地0~20 cm土层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略有增加,但不同生态修复年限之间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差异未达显着水平(P>0.05),而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明显变化特征。随着生态修复年限的增加沙化土地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黏粒、粉粒、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而土壤砂粒含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0~20 cm土层变化最为明显,生态修复8年后沙化土地粉粒、黏粒、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6.67%、96.30%和109.82%、102.61%,而土壤砂粒含量减少了5.57%,不同生态修复年限沙化土地0~20 cm土层土壤砂粒、粉粒、黏粒、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P<0.01)。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及差异显着性不及0~20 cm土层。沙化土地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全磷、全钾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速效磷、速效钾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粉粒和黏粒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磷、全钾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相关性未达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5年01期)

单桂梅,张春平,刘霞,吴迪,张光灿[10](2013)在《沂蒙山区小流域坡耕地土壤颗粒结构与养分退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坡耕地土壤退化程度及其与坡度的关系,在沂蒙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通过测定流域内不同坡度坡耕地、弃耕地与生态林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坡耕地土壤颗粒结构与养分退化特征。结果表明:1)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砂粒体积分数最高,黏粒体积分数最低,平均值分别为70.81%、0.75%;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有机质质量分数为生态林地>弃耕地>坡耕地;3)坡耕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其大小与土壤粉粒和黏粒体积分数分别呈极显着、显着正相关;4)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与砂粒体积分数显着负相关,与粉粒和黏粒体积分数显着正相关,土壤氮、磷、钾养分质量分数与土壤颗粒体积分数相关性不显着;5)研究区土壤具有粗骨性砂土的物理特性,坡耕地耕作或坡度加大会增强土壤粉粒和黏粒的流失,导致土壤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及其分维数下降,水肥保蓄性能和养分质量分数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土壤颗粒养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宁夏盐池县3种典型土壤灰钙土、红黏土和风沙土为对象,研究柠条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的养分、颗粒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柠条根际土壤的颗粒组成差异明显,灰钙土中粉粒含量最高为45.95%,红黏土、风沙土依次递减,风沙土中细砂含量最高为61%,红黏土、灰钙土依次递减;土壤pH值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差异不显着(P>0.05),红黏土根际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比灰钙土和风沙土高1.29、2.12g·kg~(-1),灰钙土中全氮含量分别比红黏土、风沙土高0.07、0.19g·kg~(-1),差异显着(P<0.05),柠条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率不同,风沙土中有机碳、全氮的富集率分别是红黏土的6.82、1.00倍,红黏土中速效磷的富集率分别是灰钙土和风沙土的2.69、10.38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与黏、粉粒含量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细砂、中砂含量极显着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不同土壤类型影响柠条根际养分的富集率,风沙土中能够富集更多的养分,红黏土对速效养分的富集作用更强,土壤中的粉粒、细砂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颗粒养分论文参考文献

[1].苗翻,杨新国,古君龙,杨东东.围封对短花针茅植丛土壤颗粒组成和养分富集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2].牛宋芳,刘秉儒,张文文,潘笑笑,祝忠有.荒漠草原不同土壤类型柠条根际土壤养分与土壤颗粒分布特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3].祝忆伟,张志铭,赵勇,赵河,袁晓柯.不同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颗粒分形及养分特征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

[4].张宏,刘建军.黄土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

[5].舒向阳,胡玉福,蒋双龙,蒲琴,袁铖铭.川西北草地沙化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

[6].陈梦棋.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土壤颗粒分形与养分特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7].李强,张一扬,陈丽鹃,彭奎,解燕.植烟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与主要养分的关系[J].烟草科技.2015

[8].张保华,周韵平,苑学亮,曹建荣,刘子亭.土壤颗粒与养分含量的空间与类型尺度相关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5

[9].胡玉福,彭佳佳,邓良基,肖海华,蒋双龙.围栏种植红柳对川西北高寒沙地土壤颗粒组成和矿质养分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5

[10].单桂梅,张春平,刘霞,吴迪,张光灿.沂蒙山区小流域坡耕地土壤颗粒结构与养分退化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

标签:;  ;  ;  ;  

土壤颗粒养分论文-苗翻,杨新国,古君龙,杨东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