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与知识结构的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与知识结构的探讨

范荣桂

[摘要]文章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及其关联,提出了人才培养应结合实践,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技能培养,注重专业教育与情商培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能力,建立更为综合、全面的考核制度。

[关键词]环境工程知识结构能力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工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作为一名优秀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者,不仅需要了解与环境工程学科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基础知识。一方面受美国及其他国家环境工程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环境工程学科于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我国,并且于80年代迅速发展与完善,随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更是迅速。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也对环境工程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突出,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掌握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相关技术设计、研究和实践的专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和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人才。对于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国内许多学者从诸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詹海珍从旅游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角度,提出了培养专业技能的一些举措[1];姜华平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相互渗透方面阐释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2];侯曙光和桑辰则从当前形势入手着重分析了开放实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3];李志民提出应帮助学生提高把握学术最新动态的能力[4]等等。

二、环境工程专业能力特点和知识结构

(一)环境工程的能力特点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把能力定义为:“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5]。它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从形成上来看,它是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概括化的东西。能力和知识、技能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前提,反过来,掌握知识的过程也可能会导致能力的提高[6]。

环境工程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除了具有现代科技发展对人才的普遍性要求外,还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系统性。环境与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它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

二是综合性。环境工程同生物学、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等均有密切的相关性,包括数理化及人文、伦理等学科的综合性,具有多学科、边缘性和社会性等综合性特征,是科学性、技术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

三是连续性。这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空间上的连续性。环境的变化本身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人类对于环境的各种运动和影响也是具有连续性的,而且环境本身又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和转移性,因此这也要求环境工程这一学科具有连续性。

四是规范性,包括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和计量要求等。环境工程不仅包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还需要对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具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五是前瞻性,环境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提供环境支持的一个学科。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着不断变化。同时,由于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的反作用和响应的表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因此,想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就要求环境工程学科必须先行,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各种环境问题,同时也能预防未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环境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

据此,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能力时应定位于培养高质量的环境工程复合型人才,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预测能力。因此,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应具备如下的知识结构

首先是基础知识。环境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其综合性,首先需要有数理化、生物学基础学科知识,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起点。

其次是相应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包括污染控制原理、污染预防、环境修复、工程设计等,以及必要的化学工程学、生物学、生态学、计量学、环境科学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不是简单的罗列堆砌,而是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三是科研能力。由于环境具有变化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新生出许多新的课程中没有提到的环境问题,需要环境工程学科的人员去解释、解决。这就需要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自学和科研能力,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包括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和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实验结果并形成理论的能力。

第四是动手能力。环境工程同其他工程类学科一样,研究最终的目的是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因此环境工程不能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还需要亲自动手实践,这就要求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否则,之前的一切理论学习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能实践,这将使环境工程学科的意义和作用大打折扣。

第五是协作沟通能力。在当今社会,人们要想在任何领域里取得成功都必须相互配合,取长补短,集众人的智慧,合众人之力。而环境问题的研究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不仅包括一方面的因素,其影响的也是多方的利益,而且,环境问题往往面临着是各方利益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因素就更需要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协同作战,调节矛盾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并不是单一的影响着环境工程学科学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然,每种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有着各自的特征。相互间的关联如图1所示。

图1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能力间的相互关联

三、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结合实践,不断创新

环境工程属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必须以培养适用型人才为基础,加强基础学科教育。在课程的时间安排和和教学内容上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系统地组合为一个整体。同时,同时应注意提高了选修课程的灵活性,适度增加与环境工程专业相关性较强的选修课。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适应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高层次、高素质、社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毕业设计等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加强对工程规划设计的体会、感受,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工程思维;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强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联合组织实训,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二)持续改进、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改革旧有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互动式教学。环境工程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大多理论性较强,涉及的物理化学原理和数学模式众多,要求掌握的污染防治技术工艺、方法、技术路线等较为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实例以及互动表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将原有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的思考与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增加多媒体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使用多媒体课件等新兴教育工具辅助,能够更好地实现交互性教学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学生兴趣。从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学的角度,我们应着重进行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实例图片、动画以及环境工程设备的原理、过程操作、安装、运行、调试等内容,增加学生对工程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认识与体会。同时充分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如鼓励、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扩大眼界,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明确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方向及特色定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三)加强素质教育

首先,注重人文学科教育,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环境工程作为交叉性、综合性较强的工程类专业,与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等专业具有相当的不可分割性。通过对学生人文综合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看待事物的全面性与整体性,学会多角度考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其次,注重情商培养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能力。良好的情商是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和提高学生社会能力的基本要素。作为未来的环境工程技术人员和环境工程师,与社会、市场经济以及相关专业和领域存在紧密联系和协作,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因此,在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对智商的培养,同时不能忽视对直觉自知能力、人际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情感控制调节能力等情商的培养教育。专业课教师应更多地从一个环境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方面,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心灵和包容的胸怀以及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相关政策的敏锐度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四)建立更为综合、全面的考核制度

实施“全面考核”制度,从过去考试内容和形式过分注重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逐步过渡到对学生实际理解、操作及应用的考核上,从考试内容上,即包括一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同时也要对学生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后所内化的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从考试形式上,采取综合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及回答问题、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加以考核。

四、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不仅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有关,也与社会科学紧密相连。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工程头脑和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从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观念等方面不断努力,不断改进与创新,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具有牢固的基础知识、熟练的科研动手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学生,成为我国21世纪环境工程领域高素质人才。

注:

[1]詹海珍.论旅游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举措[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70-72.

[2]姜华平.交通安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渗透性教育的实现[J].天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7,17(3):49-51.

[3]侯曙光,桑辰.浅析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开放实验[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202-204.

[4]李志民,李立敏.谈建筑学本科生能力的培养[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11-

13.

[5]李效忠.能力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编:123000

标签:;  ;  ;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与知识结构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