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鲍慧璇[1](2021)在《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监管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具有更复杂设计和较灵活收益的结构性金融产品也应运而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但在结构性产品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滋生出一些问题和乱象,比如各发行机构普遍存在关键信息披露不充分,或者披露的信息与真实信息之间存在出入等。基于此,国家逐渐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近两年陆续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等文件,以帮助市场更健康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调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产品的数据,首先对当前市场上的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梳理了监管文件中关于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本文构建起基于AHP-熵值法的信息披露综合评价模型,其中指标的选取参照银保监会最新下发的监管文件。对20家商业银行的实证评价结果发现当前结构性产品的信息披露存在运作信息披露不足、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披露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此外本文还对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的国外监管经验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美国和欧洲这两个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最后结合实证打分结果和国际监管经验,从个人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对有关监管机构和监管部门提出了咨询建议: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披露基本标准、发布信息披露定期监管报告、建立健全投资者教育和投诉机制、进行披露有效性测试、细化对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

马艺闻[2](2020)在《商业银行理财信息披露评价 ——以Z银行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城乡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与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无疑获得更强动力。然而当前仍存在一系列制约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障碍。其中信息披露是近年广为关注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金融机构掌握着更多信息,处于信息强势地位,而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则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仍然不完善的背景下,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仅影响到消费者利益也进而影响到自身相关业务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完善个人理财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经济转型带来的各种挑战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解读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归纳出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在假设被评价对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情况在满足一些基本前提条件下,构建一套商业银行理财产信息披露品评价体系,并将Z银行作为案例带入该体系中进行打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研判Z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章为导言,第二章是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主要通过对过往国内外商业银行理财信息披露相关文献的研读与梳理,归纳出过往文献研究大都停留在银行的内部控制、市场监管以及银行本身的信息披露方面,较少关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评价,而少有的针对理财产品的评价,也大多止步于定性描述,缺乏直观且可平行对比的定量评价。这激发了笔者最终建立起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体系的想法。第三章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原则、内容等的分析,厘清目前我国个人理财市场信息披露中常见性的问题。第四章是商业银行理财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的构建,本部分综合理财产品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评价体系,以此来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息披露评价。第五章是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的应用-以Z银行为例,本部分将实例Z银行理财产品带入评价体系并进行打分,通过对各项指标得分判断Z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六章是结论与建议,将Z银行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环节问题进一步发散,结合我国当前的市场状况,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郭熠昂[3](2020)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居民收入增加,可支配的收入增多,居民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2018年,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架构由之前的“一行三会”变为“一行两会”,这个举措将更好的提高监管效率,更加有效的为保护理财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银行理财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庞大的投资群体在为理财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现有的个人理财投资者大多都属于对金融知识缺乏的非专业人士,因此对其自身权益的保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运用与国外三个国家进行对比的方法,找出与其在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保护制度上存在的差距,为之后的经验借鉴提供了依据。研究分析商业银行针对个人理财投资者制定的保护方案,明确其重要性,验证可行性,查找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制度保护上的不足。如在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制度和纠纷救济机制上存在着很多缺陷。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理财业起步较早,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保护制度,具体涉及重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健全金融机构监管制度和建立合理的银行个人理财纠纷救济机制。本论文提出了建立信用评级跟踪体系,我国现在基本上还是采取“一评定终身”的方式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信用评级。在资信等级的有效期内,对之前的评定结果会有动态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对理财产品信用评级进行后期跟踪监督,以便依据当时情况做出及时调查,做到评级结果的客观、准确和公正。

张晓烨[4](2020)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基于不同商业银行类型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银行业上市进程的加快,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日新月异,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监管方对银行的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也变得尤为重要。另外,东南亚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引起蔓延至全球的金融风暴,造成世界经济开始下行、日渐低迷,银行业经受重创,充分说明了银行过度的信息屏蔽、不注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造成金融体系累积风险从而导致金融业危机爆发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如何评价并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趋近国际规范,应当是值得研究且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评价,基于不同商业银行类型来对比分析,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四大类。首先,解释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等相关概念,分析相关理论和文献。其次,结合现有制度和评价体系,分析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包括国内外的监管制度、披露要求以及现有相关的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接着,在借鉴现有评价体系和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和银行特色,构建起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从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可比性四大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按照商业银行的不同类型,通过对2017-2018年定期报告的比较与研究,对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整体应用,并分析不同类型上市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上的共性和特性。再者,在四类银行中各自选择一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典型银行进行评价,分别是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和江阴银行,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另外,由于在银行规模、业务结构、市场定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上的问题及成因也各有不同。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如何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本文从重视银行人员培训、完善银行治理机构、提高银行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和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陈若楠[5](2019)在《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纵观国际上爆发的金融危机,可以发现其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过度的信息屏蔽使金融体系累积了过度的风险。自从新巴塞尔协议把市场约束当作监管的重要支柱之一后,信息披露日益得到重视。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披露情况来看,风险信息披露水平远远达不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到我国风险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水平、完善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有着重大意义。同时,通过研究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与绩效的关系,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意识到风险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风险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增强自愿性披露意识。本文从信息披露质量角度研究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水平。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进行风险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整理归纳了商业银行需进行披露的37项风险信息。随后以我国16家商业银行2008年至2017年共160份年报为研究对象,运用“评分法”衡量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水平有所提高,且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平均水平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之后本文从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成长性四个方面选取了 15项财务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各商业银行各年的绩效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绩效低于其他商业银行的平均绩效。接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水平与绩效呈U型关系。同时,不同性质的银行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不同,不同类别的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也不同。目前,我国国有四大银行的风险信息披露水平较高,处于U型的上升阶段,提高风险信息披露水平将会对银行绩效产生正面影响。而我国其他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水平较低,处于U型的下降阶段,在此阶段提高风险信息的披露会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最后本文为商业银行提高风险信息披露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图7幅,表26个,参考文献81篇。

王纪[6](2019)在《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银行作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无论对银行自身发展,还是外界投资者或相关企业参考来讲,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合理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为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明确目前银行的经营情况;可以使得投资者明确银行的优势与风险,进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更可以为管理者做出恰当的经营决策提供明确参考。虽然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在不断完善,但有关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仍不够健全,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一定不足,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不尽人意。故而结合案例进行研究有一定必要。因此,本文以N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围绕该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提出相关完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文主要由以下六部分构成:第一章为绪论,该章节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述评。第二章主要围绕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在第三章中,通过使用案例分析法,将N商业银行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并对N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如其背景及内部控制体系情况等,针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情况也进行了介绍。同时,选取了具有可比性的上市商业银行,搜集了相关文献,采用横向比较的方式对这些上市商业银行近年内部控制及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第四章针对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披露内容缺乏实用性、内部控制披露形式化严重、内控缺陷的信息比较少和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深入剖析了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章针对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强化自主披露意识、完善银行内部控制、证券交易所健全披露格式和加大外部监管力度等完善策略。

刘思枞[7](2018)在《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文中提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商业银行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对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再以报告的形式出具评价意见,让投资者判断商业银行的价值,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内部控制报告、A银行治理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等六类形式。披露内容包括内控评价报告、风险管理披露、内控缺陷披露、内控有效性披露、内控整改与未来规划披露、第三方监事会与会计师披露等方面。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发现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披露载体分散、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程式化、披露无实质性内容、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体系、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存在风险、内部监管流于形式、缺乏对缺陷整改的后续说明。究其原因,主要是A银行自身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需求意识、董事会自愿信息披露动机不足,监管部门失职,审计单位基本上是走过场,出具的是千篇一律的审计无保留意见报告。因此,本文提出,应通过加强A银行自身对内控信息披露的重视、提高董事会信息披露积极性、引导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化、构建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指标评价体系、量化缺陷信息披露防控方案以及加大惩处力度等,进一步完善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郑秋皓[8](2018)在《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在金融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得到了全面提升。我国的商业银行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有27家商业银行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伴随中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及其经营情况已受到广泛关注,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将受到监督和考验。同时,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与我国各行各业的稳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研究出的公司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相关的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理论,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研究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及信息披露质量度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其次,梳理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及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考核制度,以及银监会对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基于对既有研究理论和文献的总结,本文参考运用国际监管标准、人民银行标准和银监会标准界定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各项特征,构建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指数,作为衡量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的综合指标;采用专家调查法,通过函询监管部门、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关岗位专业人员,对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选取上市商业银行规模、绩效、资产质量和国际化程度四项因素,讨论其对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选取2018年以前境内上市的25家商业银行2014年至2017年年度报告,以及2015年至2017年半年度报告作为样本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银行规模、绩效、资产质量、国际化程度与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显着正相关。最后本文根据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从提升上市商业银行自身管理能力、强化监管机制两个层面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力图为上市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提供建议,为监管机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褚红[9](2018)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和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使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来自行业内和跨行业的挑战,各商业银行运用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纷纷推出包含各类投资的理财业务。金融创新迅速迎合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需求,由该类业务带来的收入持续增长,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净利润中的贡献度逐年提升。我国商业理财业务起步晚,发展快,其投资领域涉及证券、保险、商业银行同业等多个领域,且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运作流程多样化等特点,给实务中的核算、管理及信息披露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发展较快的理财业务暂时转移但堆积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在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尚未全面建立的背景下,若风险传导至实体经济,不仅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和经济损失,更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较大波动。然而,我国目前在实务中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事项和经营状况的反映还没有规范和统一标准,故不能向监管部门和投资人提供可供决策的有效信息。当前,探究今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规范意义重大,可有效监测系统性金融风险,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当前已有实务工作者就其所在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相关会计处理与具体披露问题进行了探讨,且多从大型商业银行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情况出发来阐述,未关注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了解了当前对理财业务的研究现状;接着对研究对象做了含义界定和性质分析,明确该类业务的相关核算要求。然后,通过对目前所有上市商业银行和部分非上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和报告分析,归纳出现行商业银行关于理财业务核算的主要方法。之后,根据现行监管方向和该类业务资产管理的性质特点,指出当前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中问题。最后,结合资管新规对今后核算和披露工作提出加强外部宏观管理规范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具体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现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存在制度不健全,依据不充分,会计政策选择性较大,理财业务列报项目不统一等问题,导致理财业务相关会计信息不可比;理财业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不统一,对非保本型理财业务谨慎性不足,披露内容较少,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分析了不同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提出了相关核算与信息披露建议,最后提出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相关内部管理,成立资管子公司独立核算理财业务,改进存贷比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外部审计监督等建议对策。

史燕丽[10](2018)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银行绩效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风险管理状况良好、资本充足的商业银行也出现了流动性危机,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因此,国内外学术界也将研究视野从银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转至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同时,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当局针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基于此,巴塞尔协议Ⅲ提出了流动性监管新规,强制要求披露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净稳定资金比率(Net Stable Finance Ratio,NSFR)和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ed Ratio,LCR),新的监管指标增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力度,以防止因流动性风险引发的银行危机。但是,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机构一直在努力完善的监管标准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复杂多样的金融监管要求,由于流动性风险监管不足引发的银行危机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构建全面有效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机制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我国银行业在全面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学术界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系统研究尚付阙如,现有的少量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理、流动性风险的评价及其度量等方面。本文选取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与银行绩效为研究视角,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1)研究定性与定量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对银行绩效及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构建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指数来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进而研究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机制的监管措施。(2)研究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效应,利用局部调整模型对比分析巴塞尔协议Ⅲ的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和传统的衡量银行资产负债表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贷款与核心存款比率LTCD的调整速度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指出两个指标在概念构成与理念上具有相似之处,得出结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后对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有限,整体上不会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产生太大的影响,是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流动性风险监管手段之一。(3)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进而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创新性地提出了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的概念,并且基于银行绩效视角为研究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与银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证检验的新思路。(2)首次采用局部调整模型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相关指标进行动态对比研究,即通过构建局部调整模型来估算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调整速度和贷款与核心存款比率LTCD的调整速度的对比研究,揭示出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后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的影响效应。(3)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验证了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时,可根据银行资产规模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监管标准,即对不同资产规模的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监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2章 相关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经济理论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结构性产品的国外研究现状
        2.2.2 信息披露的国外研究现状
        2.2.3 结构性产品的国内研究现状
        2.2.4 信息披露的国内研究现状
        2.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3章 商业银行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分析
    3.1 结构性产品的市场规模
    3.2 结构性产品的构成情况
        3.2.1 挂钩标的分析
        3.2.2 客户构成分析
    3.3 信息披露相关制度规定
        3.3.1 资管新规中相关规定
        3.3.2 理财新规中相关规定
        3.3.3 《通知》中相关规定
    3.4 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现状描述性分析
        3.4.1 是否单独设立结构性产品条目
        3.4.2 是否有结构性产品说明书
        3.4.3 是否有相关公告
第4章 商业银行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商业银行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1.1 评价体系指标选取的原则
        4.1.2 评价体系指标的具体内容
        4.1.3 评价体系指标的赋分标准
        4.1.4 确定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
    4.2 信息披露综合评价模型的打分结果
    4.3 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5章 商业银行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的国外经验
    5.1 美国结构性产品的信息披露
        5.1.1 美国结构性产品市场概况
        5.1.2 美国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监管规定
    5.2 欧洲结构性产品的信息披露
        5.2.1 欧洲结构性产品市场概况
        5.2.2 欧洲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监管规定
第6章 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问题的咨询建议
    6.1 监管体制的层面
    6.2 市场约束的层面
    6.3 现场督查的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商业银行理财信息披露评价 ——以Z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读法
        1.2.2 案例分析法
        1.2.3 统计分析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研究
        2.1.1 信息披露相关理论:有效市场假说
        2.1.2 目前主流认为有效市场可分为以下三种形态
        2.1.3 信息披露相关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信息披露相关研究进展
        2.2.1 信息披露的方式
        2.2.2 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指标
3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信息披露的现状
    3.1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信息披露的原则与法规
        3.1.1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原则
        3.1.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
    3.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内容
    3.3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信息披露法规的不完善
        3.3.2 信息披露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3.3.3 信息披露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
        3.3.4 信息披露形式有待进一步规范
        3.3.5 信息披露过程中监管缺位
4. 商业银行理财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分析维度的划分
        4.1.1 理财产品发行阶段的披露
        4.1.2 理财产品存续阶段的披露
        4.1.3 理财计划终止阶段的披露
        4.1.4 理财产品规模的披露
        4.1.5 理财业务收入情况
    4.2 评价体系构成的原则
        4.2.1 可操作性原则
        4.2.2 代表性原则
        4.2.3 可比性原则
        4.2.4 独立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
        4.2.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3 信息披露评价内容与指标
        4.3.1 理财产品发行阶段的披露指标
        4.3.2 理财产品存续阶段的披露指标
        4.3.3 理财计划终止阶段的披露指标
        4.3.4 理财产品规模的披露指标
        4.3.5 理财业务收入情况的披露指标
    4.4 信息披露综合评价的量化
        4.4.1 信息披露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4.4.2 信息披露评价的公式
5. 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的应用——以Z银行为例
    5.1 案例背景: Z银行概况
    5.2 评价体系在Z银行理财信息披露中的应用
        5.2.1 理财产品发行阶段信息披露分析
        5.2.2 理财产品存续阶段信息披露分析
        5.2.3 理财计划终止阶段信息披露分析
        5.2.4 理财产品规模信息披露分析
        5.2.5 理财业务收入信息披露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Z银行理财信息披露的评价结果
        6.1.1 关键信息未能充分披露
        6.1.2 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6.1.3 信息披露的时间较为滞后
        6.1.4 相关文件的披露形式不规范、不统一
        6.1.5 信息披露的问责机制不健全
    6.2 Z银行存在问题的成因探讨
    6.3 对Z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若干建议
        6.3.1 健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框架
        6.3.2 扩大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范围
        6.3.3 建立和完善理财产品内部监管制度
        6.3.4 加强信息披露外部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相关理论分析
    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概念界定和特点
        2.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概念界定
        2.1.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的特点
    2.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的基本权利探讨
        2.2.1 知情权
        2.2.2 隐私权
        2.2.3 损害求偿权
    2.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分析
        2.3.1 委托代理关系说
        2.3.2 信托关系说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不足
    3.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3.1.1 信息披露制度规章存在漏洞
        3.1.2 信息披露制度落实不到位
    3.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制度不完善
        3.2.1 与法律监管配套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3.2.2 监管标准不统一
        3.2.3 金融监管模式过于分散
    3.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纠纷救济机制不足
        3.3.1 事前审核乏力
        3.3.2 ADR救济不充分,诉讼救济有待完善
        3.3.3 以行政处罚方式为主,对民事救济不够重视
第4章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保护制度
    4.1 日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保护制度及启示
        4.1.1 日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
        4.1.2 日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启示
    4.2 英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保护制度及启示
        4.2.1 英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
        4.2.2 英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启示
    4.3 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保护制度及启示
        4.3.1 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
        4.3.2 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启示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完善路径
    5.1 重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5.1.1 明确个人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界限范围
        5.1.2 制定统一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标准
        5.1.3 重视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
        5.1.4 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责任落实到位
    5.2 监管制度的健全
        5.2.1 健全与法律监管配套的监督机制
        5.2.2 健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信用评级制度
        5.2.3 建立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5.3 建立合理的理财纠纷救济机制
        5.3.1 重事前救济、加大准入监管力度
        5.3.2 发挥ADR纠纷处理制度的作用
        5.3.3 改进理财纠纷诉讼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基于不同商业银行类型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上市商业银行
        2.1.2 会计信息披露
    2.2 理论分析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有效市场假说
    2.3 文献综述
        2.3.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
        2.3.2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的经济后果
        2.3.3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的改进
        2.3.4 文献述评
3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与质量评价现状分析
    3.1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要求
        3.1.1 巴塞尔委员会对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3.1.2 我国对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3.2 现有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
        3.2.1 标准普尔公司“透明度与信息披露评级”
        3.2.2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
        3.2.3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办法》
        3.2.4 现有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分析
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4.2 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2.1 全面性原则
        4.2.2 科学性原则
        4.2.3 可操作性原则
        4.2.4 改进原则
    4.3 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4.4 质量评价体系指标选择
        4.4.1 及时性方面的指标选择
        4.4.2 真实性方面的指标选择
        4.4.3 完整性方面的指标选择
        4.4.4 可比性方面的指标选择
5 质量评价体系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中的整体应用
    5.1 在国有上市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5.1.1 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简介
        5.1.2 国有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总体情况
    5.2 在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5.2.1 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简介
        5.2.2 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总体情况
    5.3 在城市上市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5.3.1 城市上市商业银行简介
        5.3.2 城市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总体情况
    5.4 在农村上市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5.4.1 农村上市商业银行简介
        5.4.2 农村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总体情况
    5.5 不同类型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比分析
        5.5.1 及时性方面的分析
        5.5.2 真实性方面的分析
        5.5.3 完整性方面的分析
        5.5.4 可比性方面的分析
6 质量评价体系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中的个案应用
    6.1 在工商银行中的应用
        6.1.1 工商银行简介
        6.1.2 选择工商银行的理由
        6.1.3 工商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6.1.4 工商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及成因
    6.2 在浦发银行中的应用
        6.2.1 浦发银行简介
        6.2.2 选择浦发银行的理由
        6.2.3 浦发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6.2.4 浦发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及成因
    6.3 在杭州银行中的应用
        6.3.1 杭州银行简介
        6.3.2 选择杭州银行的理由
        6.3.3 杭州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6.3.4 杭州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及成因
    6.4 在江阴银行中的应用
        6.4.1 江阴银行简介
        6.4.2 选择江阴银行的理由
        6.4.3 江阴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6.4.4 江阴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及成因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相关建议
        7.2.0 对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建议
        7.2.1 对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建议
        7.2.2 对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的建议
        7.2.3 对城市上市商业银行的建议
        7.2.4 对农村上市商业银行的建议
    7.3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5)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框架
    1.4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要求
        2.1.2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
        2.1.3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
        2.1.4 文献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市场约束理论
        2.2.3 有效市场理论
        2.2.4 管制市场理论
3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研究
    3.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要求
    3.2 基于“评分法”衡量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水平
    3.3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
    3.4 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影响绩效的机理分析
        3.4.1 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3.4.2 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影响绩效的作用途径
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商业银行绩效研究
    4.1 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4.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4.2.1 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
        4.2.2 流动能力指标的选取
        4.2.3 资产安全能力指标的选取
        4.2.4 成长发展能力指标的选取
    4.3 商业银行绩效水平测度
        4.3.1 数据标准化及检验
        4.3.2 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衡量
5 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与模型
    5.2 总样本实证分析
        5.2.1 变量描述性统计及检验
        5.2.2 总样本回归分析
    5.3 子样本实证分析
        5.3.1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描述性统计与回归分析
        5.3.2 其他商业银行的描述性统计与回归分析
        5.3.3 子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5.4 分类风险实证分析
        5.4.1 信用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
        5.4.2 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
        5.4.3 市场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
        5.4.4 操作与技术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
        5.4.5 其他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建议
    6.1 总结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案例研究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2.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第3章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3.1 N商业银行背景介绍
    3.2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状况
        3.2.1 内控环境
        3.2.2 风险评估
        3.2.3 控制活动
        3.2.4 信息与沟通
        3.2.5 监督
    3.3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介绍
        3.3.1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
        3.3.2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现状
        3.3.3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现状
    3.4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横向比较
        3.4.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比较
        3.4.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比较
        3.4.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式比较
        3.4.4 商业银行披露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比较
第4章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1.1 披露内容缺乏实用性
        4.1.2 内部控制披露形式化严重
        4.1.3 反映内控缺陷的信息较少
        4.1.4 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4.2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4.2.1 N商业银行披露意识不强
        4.2.2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4.2.3 证券交易所规定的评价报告格式尚有欠缺
        4.2.4 外部监管尚有欠缺
第5章 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完善策略
    5.1 N商业银行自主强化对外披露内控信息的意识
    5.2 完善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5.2.1 改善N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5.2.2 合理设计风险控制活动
    5.3 证券交易所健全披露格式
    5.4 加大外部监管力度
        5.4.1 完善相应规章制度
        5.4.2 充分加强公共管理监管
        5.4.3 引导公众监督
        5.4.4 增强注册会计师对内控及其披露的监督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对比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内部控制定义
        2.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含义
        2.1.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原则
        2.1.4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式
    2.2 相关理论
        2.2.1 信号传递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章 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3.1 A银行概况
    3.2 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及披露形式
        3.2.1 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
        3.2.2 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式
    3.3 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
        3.3.1 内控评价报告内容
        3.3.2 风险管理披露内容
        3.3.3 内控缺陷披露内容
        3.3.4 内控有效性披露内容
        3.3.5 内控整改与未来规划披露内容
        3.3.6 第三方监事会与会计师披露内容
第四章 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 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卷调查
        4.1.1 问卷的设计
        4.1.2 调查对象及过程
        4.1.3 调查的结果分析
    4.2 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2.1 披露载体分散
        4.2.2 披露内容缺乏完整性
        4.2.3 制度设计缺陷严重
        4.2.4 内部监管形式化
    4.3 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
        4.3.1 A银行自身层面
        4.3.2 监管层面
        4.3.3 审计层面
        4.3.4 外部信息使用者层面
第五章 完善A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5.1 A银行自身层面
        5.1.1 加强A银行自身对内控信息披露的重视
        5.1.2 提高董事会信息披露积极性
        5.1.3 引导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化
        5.1.4 构建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指标评价体系
    5.2 监管层面
        5.2.1 银行内部监管
        5.2.2 外部监管部门
    5.3 审计层面
        5.3.1 量化缺陷信息披露防控方案
        5.3.2 做好事前防范
        5.3.3 加大事后监督的力度
        5.3.4 重点领域重点审计
    5.4 外部信息使用者层面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卷调查表

(8)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架构
    1.4 拟解决的问题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财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
        2.1.1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有关理论
        2.1.2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的含义
        2.1.3 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
    2.2 财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
        2.2.1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体系
        2.2.2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
        2.2.3 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考核制度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3.2 研究假设
    3.3 变量界定与选取
        3.3.1 被解释变量界定
        3.3.2 解释变量界定
    3.4 研究模型
    3.5 样本选取
第4章 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分析
        4.1.2 被解释变量的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4.1.3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一般描述性统计
    4.2 变量相关性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
    4.3 多元回归模型
    4.4 稳健性测试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论
        5.1.2 实证研究结论
    5.2 启示与建议
        5.2.1 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和管理能力
        5.2.2 完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及监管
    5.3 研究局限和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3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基本框架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基本框架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2.1.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信息披露
    2.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分类
        2.2.1 按本金和收益的保障程度分类
        2.2.2 按理财资金在理财期限内是否可赎回分类
        2.2.3 按理财业务发售对象分类
        2.2.4 按照理财业务收益率确定方式分类
    2.3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性质和特点
        2.3.1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性质
        2.3.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特点
    2.4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要求
        2.4.1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会计处理的要求
        2.4.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信息披露的要求
3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现状
    3.1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
        3.1.1 关于保本型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分析
        3.1.2 关于非保本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分析
    3.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信息披露现状
        3.2.1 会计政策的披露
        3.2.2 理财规模的披露
        3.2.3 理财业务收入
4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分析
    4.1 理财业务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1.1 列报项目不统一,不能准确反映业务成本
        4.1.2 相关投资标的未整合列报,后续计量和列报信息较少
        4.1.3 会计政策选择性较大,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
    4.2 理财业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2.1 信息披露的内容不统一、不完整
        4.2.2 对非保型理财业务谨慎性不足,披露内容较少
5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会计处理分析与信息披露改进的建议
    5.1 不同类型理财业务会计处理建议
        5.1.1 保本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要反映受托代理的资产管理本质
        5.1.2 非保本理财业务会计处理要建立风险隔离与转换制度
    5.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信息披露改进建议
        5.2.1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应单独列报理财业务相关内容
        5.2.2 财务报表附注应详细说明理财业务相关会计政策
    5.3 政策建议
        5.3.1 完善会计准则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
        5.3.2 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内部机构核算管理
        5.3.3 加强政府宏观审慎监管,促进投资者监督
        5.3.4 加快利率市场化,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银行绩效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1.2.1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概念界定
        1.2.2 银行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界定
        1.2.3 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界定
        1.2.4 概念框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1.4 研究创新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意义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
        2.1.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本质
        2.1.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
        2.1.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
        2.1.4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
        2.1.5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2.1.6 相关文献述评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
        2.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研究
        2.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
        2.2.3 巴塞尔协议Ⅲ监管框架下的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
        2.2.4 相关文献述评
    2.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2.3.1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2.3.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2.3.3 相关文献述评
    2.4 研究现状评价
        2.4.1 已有研究述评
        2.4.2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 理论基础与机制分析框架
    3.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解释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2 管制市场理论
        3.1.3 博弈论
        3.1.4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3.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3.2.1 金融中介理论
        3.2.2 金融脆弱性结构-存款挤出效应
        3.2.3 风险吸收假说
    3.3 理论分析框架
    3.4 实证研究思路
4 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指数和局部调整模型的构建
    4.1 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指数的构建
        4.1.1 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指数的构建
        4.1.2 银行绩效的衡量
    4.2 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动态指标的构建
        4.2.1 局部调整模型的构建
        4.2.2 核心解释变量的界定
5 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变量选取与说明
        5.3.2 实证检验模型设计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巴塞尔协议Ⅲ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
    6.1 引言
    6.2 净稳定资金比率和贷款与核心存款比率的相似性
    6.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1 基于LTCD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存款、贷款与银行流动性分析
        6.3.2 调整速度与银行绩效
    6.4 研究设计与变量选取
        6.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6.4.2 主要变量定义与度量
    6.5 实证过程与实证结果分析
        6.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5.2 实证结果与回归分析
    6.6 本章小节
7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的案例研究
    7.1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实践
        7.1.1 我国商业银行构成体系
        7.1.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现状
        7.1.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具体措施
    7.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以B银行为例
        7.2.1 B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
        7.2.2 B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7.2.3 B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用方案介绍
    7.3 B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分析
        7.3.1 B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
        7.3.2 B银行实证检验结论
    7.4 案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7.4.1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7.4.2 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具有积极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7.4.3 流动性风险管理及信息披露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需要
    7.5 本章小节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机制的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产品信息披露监管对策研究[D]. 鲍慧璇.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2]商业银行理财信息披露评价 ——以Z银行为例[D]. 马艺闻.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 郭熠昂.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4]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基于不同商业银行类型的对比分析[D]. 张晓烨.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2)
  • [5]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 陈若楠.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N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王纪.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7]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 刘思枞.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8]上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 郑秋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7)
  • [9]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研究[D]. 褚红. 云南大学, 2018(01)
  • [10]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银行绩效视角[D]. 史燕丽.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