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的形式论文-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策展团队

象征的形式论文-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策展团队

导读:本文包含了象征的形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象征形式,屏风,民族精神,潘天寿,精神载体,女史箴图,孔颖达疏,参展艺术家,梳理历史,天子

象征的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策展团队[1](2019)在《屏风:象征形式与场所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重新开启中国画,不仅仅是要强调一个画种在当下世界的语境应对,更是要唤起中国古典观赏的经验,探索中国式展示空间,同时建构起其特定的观看机制。潘天寿先生说:“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作为中国人的精神载体(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9-03-16)

谢丽冰[2](2019)在《象征主义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哲学体认——浅析梅特林克《青鸟》》一文中研究指出1908年发表的《青鸟》是梅特林克最着名的戏剧作品之一,在剧中,梅特林克运用象征主义的意象、结构及手法将思维和笔触伸向了"梦境与幻想的神秘境地",呈现了对人与未知世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多维度哲学体认,并在多重思考与探索中不断接近生命的真谛、靠近永恒的真实。(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吉永梅[3](2019)在《嘉峪关魏晋古墓彩绘砖画象征形式研究——以庖厨题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甘肃嘉峪关出土了很多有名的彩绘砖画,占比重较大的是庖厨图。它是西部特色文化的代表,通过简朴的描绘手法既表现参政文献的含义,还可以将文献补充完整。分析探讨魏晋南北朝人民生活的习惯,可以对古代各个阶级的生活都有深入的了解。在考察彩绘砖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魏晋南北朝的人民对于世界的认识具有人文性。(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3期)

唐诗诗[4](2018)在《结构、形式与修辞——以象征为中心的1940年代穆旦诗歌语言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中国新诗发展史,现代主义诗潮中的象征追求使象征派、现代派诗歌超越了新诗初创期的浅白单薄,象征语言的暗示性、隐喻性扩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增加了诗歌的表现能量,比如李金发晦涩的象征诗艺,戴望舒、卞之琳古典式的象征意味,艾青以深厚土地气息的现实为根的象征,诗歌的现代化之路未远离象征之探索,汉语象征诗学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一条曲折却未曾中断的探索脉络。穆旦在1940年代的诗歌创作不仅融合自身生命体验,而且将现实与形而上的(本文来源于《新文学评论》期刊2018年03期)

王彦龙[5](2018)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中国象征主义新诗的形式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独秀、李大钊首倡“文学革命”后,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各种文体在思想内容、语言体式和表现方式上与传统的中国文学大有不同。其中,诗歌的变化尤为剧烈,自由体白话诗歌兴起并开始取代传统文言格律体诗歌,从西方引入的诗学理论开始取代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成为中国新诗在思想内容的拓展和形式表现的更新的主要理论指导。最初的中国新诗,有着叁大弊病,一是文体不独立,作诗如作文;二是语言不含蓄,作诗如说话;叁是形式不完善,诗歌无美感。为了解决这叁方面的弊病,各种诗学流派在不同的诗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自己的理论探索和诗歌创作实践。中国象征主义诗派在二、叁十年代,通过移植和改造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逐步发展中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以作为创作的指导。中国新诗的弊病主要在于形式表现上的更新问题,所以虽然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形式表现有着精妙的论述,中国象征主义诗人的理论移植和创造的侧重点在于诗歌的形式表现。本文尝试对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中国象征主义新诗进行考察,梳理中国象征主义诗人在中国象征主义新诗形式表现理论的探索和诗歌创作实践,重新认识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形式表现更新的发展过程,以期对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整体研究有所贡献。本文的研究时期是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涉及的诗人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派中有着较大成就的六位,开创之首李金发,创造社的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和中国象征主义的双峰戴望舒、梁宗岱。本文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前言介绍本论题的研究缘起和理论资源;第一章首先通过简单的理论梳理,介绍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的基本情况,和中国新诗界引进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的原因和目的,中国新诗界看到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在诗歌形式表现上的指导意义,是为了解决中国新诗形式上的薄弱和表现上的浅薄。第二章梳理中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对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的移植和改造过程,六位诗人的探索可以分为叁个阶段,分别是李金发的机械模仿阶段、创造社叁位同仁的有机接受阶段和梁宗岱与戴望舒的成熟运用阶段,在思想内容的拓展和形式表现的更新上经历了逐步成熟的过程。第叁章通过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典型文本细读,探究中国象征主义诗人诗歌创作中对形式表现的梳理,诗歌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对比,明晰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第五部分是结语,通过理论的梳理和创作的探究,可以发现中国象征主义诗人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为了中国新诗的建设,在主题内容和形式表现尤其是形式表现上,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所取得的成绩对于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小松[6](2018)在《象征与隐喻——毕加索和基弗历史画中的形式语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画这一概念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提出了,然而它的历史则更为悠久,自古希腊时期就有了早期的历史画创作。当然,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历史画的形式语言也在不断构建和完善。到了现当代,毕加索、基弗等艺术大师时常以象征和隐喻等手法来指向相应的物象或情绪,借以表达对历史的反思。(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8年01期)

姜训禄[7](2017)在《仪式在俄国象征主义戏剧场面中的功能和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场面是戏剧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定时间、一定环境内人物、行动的组织方式。俄国象征主义戏剧的最高目标是"创造生活",即通过戏剧建构理想世界的典范。仪式的功能与俄国象征主义戏剧的"创造生活"诉求不谋而合,成为剧作家开掘戏剧场面的组织形式。仪式化场面呈现出独特的人物关系和世界秩序,是剧作家戏剧思想的直观注解,是对个体存在的别样思考。(本文来源于《俄罗斯文艺》期刊2017年03期)

黄音[8](2017)在《图像符号与象征隐喻-安塞姆·基弗艺术形式语言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塞姆·基弗作为德国当代表现主义艺术最重要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语言形式呈现着多样化的表现特色,作品表现内容涵盖绘画、雕塑、装置、综合材料等多种不同语言方式,以气势宏大的艺术语言体系结合强烈的创作内涵表现,其震撼力和感染力是形象表现的主体特征。他的视觉艺术语言构建在标新立异的多元化视觉探索角度,创造了当代艺术语言新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与空间性。本篇文章将通过历史背景发展主线对安塞姆·基弗艺术形式语言在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发展中的研究价值意义展开分析,对安塞姆·基弗在当代表现主义艺术中的新材料表现、构图图形、隐喻象征以及符号语言的当代化表现上进行全面的形式结构与分析。在艺术语言表现上强调对具象与幻觉的丰富象征涵义做具体的艺术阐释。安塞姆·基弗借以圣经、神话和音乐主题哲理性民族历史背景,深入思考着时代的精神表达与当代人类心理变化对历史暗喻的隐性思考。我们如何看待具有标志性与象征意味的安塞姆·基弗当代艺术语言的转化表现,尝试用新的时代观念意义来扩大认知范围和整体归纳艺术语言世界的表现范畴。安塞姆·基弗艺术语言的形成发展有着自身对周围世界独特敏锐的艺术判断力和价值取向特征,他的艺术已超越宗教化、民族化语言的资源范畴,以新的当代艺术语言思维角度解释哲学宗教、文化和历史观念上的不同思考与定位认识。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和整理,针对安塞姆·基弗的艺术语言当代化表现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实践研究。在本文结构的开篇通过较为详尽的案例分析推导出艺术家视觉语言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关系和本质意义,用逻辑性图像艺术的语言文字逐步解读基弗艺术的当代化思考。本文主体部分分为四个主要章节:第一章主要内容是以安塞姆·基弗的时代文化历史背景为原则,着重研究他在绘画造型艺术当中的表现性语言实际应用和传递特点展开解析,通过分析安塞姆·基弗表现主义的视觉研究方法与当代语言思维的体现展开实践性研究;第二章主要介绍基弗艺术语言的形态关系特征表现,针对他在绘画艺术语言中的图形构成表现形式特征展开论证分析研究;第叁章采用安塞姆·基弗艺术表现语言中所特有的隐喻、象征性的精神世界语言表现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法归纳研究;第四章主要分析讨论安塞姆·基弗艺术语言体系中的符号学语言现象的特征表现。本文是对他的视觉艺术语言形式的分析性研究,通过新的思维视野角度理解他在视觉语言表现中的当代化视野体现;通过研究逐步建立并完善对安塞姆·基弗视觉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的完整结构整体研究,为进一步掌握他在视觉艺术语言的当代规律转换表现提供了清晰的理论研究与科学依据,并以视觉语言新的视点关系对当代生活艺术样式展开观念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张弢[9](2016)在《浅析景观象征手法的人文表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各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烈,许多文化都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当代景观设计也不例外。虽然不论是从文化底蕴还是设计精神角度来看,都有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在发展中,还是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现代的发展讲究"以人为本",所以在发展当代景观设计时,也应该坚持这个理念,从人本角度出发,在发展文化的同时发扬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发展多元化的同时着重体现中华人文精神。本文将具体阐述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来浅析景观象征手法的人文表现形式。(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6年21期)

张力智[10](2016)在《“楼上厅”与“燕堂”——一种建筑的形式、源流与象征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筑遗存的系统整理,文献解读和田野调查指出,浙江地区的"楼上厅"、明代徽州高敞华丽的住宅、清代徽州别厅、宋代方志中衙署燕堂、明《鲁班经》中的《楼阁正式》、苏松地区的楼厅等具有相似的功能、形式和建筑空间特点,是一种专供文人宴饮、读书和养老的风雅建筑。进而指出不同时代风尚对此类建筑的影响,以及不同时代此类建筑的不同象征,最后以浙江建德新叶村楼上厅为例,阐发了乡土建筑所能蕴含的文化深度。(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象征的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08年发表的《青鸟》是梅特林克最着名的戏剧作品之一,在剧中,梅特林克运用象征主义的意象、结构及手法将思维和笔触伸向了"梦境与幻想的神秘境地",呈现了对人与未知世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多维度哲学体认,并在多重思考与探索中不断接近生命的真谛、靠近永恒的真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象征的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1].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策展团队.屏风:象征形式与场所精神[N].美术报.2019

[2].谢丽冰.象征主义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哲学体认——浅析梅特林克《青鸟》[J].北方文学.2019

[3].吉永梅.嘉峪关魏晋古墓彩绘砖画象征形式研究——以庖厨题材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4].唐诗诗.结构、形式与修辞——以象征为中心的1940年代穆旦诗歌语言考察[J].新文学评论.2018

[5].王彦龙.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中国象征主义新诗的形式表现研究[D].广西大学.2018

[6].周小松.象征与隐喻——毕加索和基弗历史画中的形式语言分析[J].美术文献.2018

[7].姜训禄.仪式在俄国象征主义戏剧场面中的功能和形式[J].俄罗斯文艺.2017

[8].黄音.图像符号与象征隐喻-安塞姆·基弗艺术形式语言探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7

[9].张弢.浅析景观象征手法的人文表现形式[J].江西建材.2016

[10].张力智.“楼上厅”与“燕堂”——一种建筑的形式、源流与象征意义研究[J].建筑学报.2016

标签:;  ;  ;  ;  ;  ;  ;  ;  ;  ;  

象征的形式论文-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策展团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