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人民公园论文-熊瑾

南昌市人民公园论文-熊瑾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昌市人民公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效性,城市防灾公园,模糊层次分析法

南昌市人民公园论文文献综述

熊瑾[1](2019)在《基于FAHP的城市防灾公园有效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因其防御难度大而且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又因城市人口密集,因此地震灾害对城市的威害极大。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维持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综合防灾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完备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能帮助灾后组织疏散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城市安全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公园等绿地空间较为开阔、道路较为畅通、绿植还可以形成天然的屏障,防灾公园等避难场所在灾后可以安置受灾群众,对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这诸多的特点与优势也是将其建设成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南昌市人民公园提升改造为防灾公园为例,评价研究城市防灾公园的有效性。从内部功能分区、道路交通系统、防灾设施、绿地景观、日常管理等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可知改造后的城市防灾公园能够有效的实现平灾转换,有效的承担应急避难功能。明确了将南昌市人民公园改造为防灾公园将进一步完善南昌市的综合防灾机制,从而提高南昌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因灾害带来的损失。(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30)

董涵[2](2019)在《基于南昌市人民公园的声景感知评估与营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影响了人的身心健康,从景观的角度解决噪声问题是目前较为生态的手段。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公共开放空间,一直也是研究者们热衷的对象。因此本文将以人为核心分析城市公园的声环境特征和感知规律,以期对今后的声景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城市公园营造更加舒适的声环境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过程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人们的声景意识和期望,确定研究的意义,学习并分析国内外的声景研究,探讨本文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思想,为后文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理论铺垫和指导方针;第二阶段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研究空间,进行室外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中整理出声景主观感知数据,选定特定条件进行公园对照组的物理数据测量,结合主客观数据,从物理因素中的声压级、心理因素的主观感受和响度、情境因素的空间环境、生理的社会人口特征反映城市公园声景的响度、愉悦度、活跃度、舒适度、嘈杂度等等,分析声景中人—声音—环境叁大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声景感知特性和规律;第叁阶段根据本研究成果和噪声控制到声景营造、声景保护的理论基础对南昌市人民公园制定声景优化和营造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市人民公园在11:00~14:30测量期间基本达到城市0类声环境质量标准,在问卷期间,公园中普遍被感知且主观响度较大的声音是谈话声、儿童嬉戏声、鸟鸣声和设备乐声,整体声景感受中主要为活力、愉悦、舒适、自然,几乎无令人感到尖锐的地方,稍有嘈杂,但对整体影响不大。测量的声压级虽未达到标准要求,但是基本属于市民可接受程度。从而也获取如下几点声景感知规律:(1)视觉的美景度与声景满意度因人五官感觉的相通性而有正相关作用。(2)人类的声音如谈话声和儿童嬉戏声会使人们感受到活力、愉悦和有趣,自然的声音具有舒缓情绪和掩蔽噪声的作用,其中水声给人趣味性的感知比重最大,机械声多与嘈杂和不悦正相关。(3)女性对儿童嬉戏声较为敏感,老年人对声音响度的感知能力较低,对谈话声的感知较为敏感。(4)等效连续A声级小于60dB时,人们对声景的感受主要与人的主观情绪和需求有关。(5)环境的空间决定了其主要功能和声景组合,开敞空间因常聚集人群,感知响度较大的多是谈话声、儿童嬉戏声,多感到愉快、活力和有趣;密闭性较好的空间,人们对声音的感知更敏感,易感受到嘈杂;介于开敞和封闭空间的环境,活动的丰富性造成声景的多样化,多对声景感到愉悦和活力。(6)绿植覆盖面积大且自然声音主导人们听觉的环境有一定的康健医疗作用。(7)人们会受整体环境的自然属性影响,产生心理学中整体大于部分的效应。(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5)

张苏利[3](2014)在《城市公园老年感知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园有较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它提供了公众游览、观赏、开展户外禾谱等娱乐性质活动。对于退休的老人而言,公园是享受悠然时光的好地方。在城市公园中老年人往往是活动时间较长的。老年人户外活动的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户外的景观建设水平。由于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行为活动特征,必然对老年的活动区域的设计提出特殊的要求。如何使城市公园景观更好的满足老人的心里的精神需求及其生理需求,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改善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环境,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风景园林学、心理学、景观生态学、植物学及社会学理论,研究了中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综述、调查问卷、纵横对比分析的方法,然后结合国内外具代表性的城市公园老年感知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剖析,归纳出在城市公园老年感知景观发展中出现的设计方法、手段。其主要表现为城市公园老年感知景观设计手法不娴熟;城市公园老年感知景观塑造的意义不明朗;城市公园老年感知景观建设中景观建筑、水体、铺装、建筑小品等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协调,不能满足老年人生理、精神的需求等。论文对上述问题所产生的深层原因与设计的机制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并指出现阶段城市公园景观严重滞后性与老年人日益见长的需求的矛盾。本文以南昌市人民公园老年感知景观设计为例。以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为目标,根据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南昌市人民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设计老年感知景观刺激老年感官,主要包括老年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感官设计区域。深化理论问题研究的同时提出解决的对策框架。最后,提出适合城市公园老年感知景观设计表现方法。旨在解决城市公园老年感知景观设计中的不足,以期为城市公园老年感知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关爱老人,构建友好型社会环境、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李祖豹,汪霖,韩玉林[4](2013)在《南昌市人民公园游憩品质的POE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南昌市人民公园进行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现场考察公园使用者的行为及对公园使用者进行访谈等方法研究南昌市人民公园的使用状况。结果表明:公园的主体使用者为附近居民,并有明显的"距离衰减"现象。使用者对公园设施基本满意,其中对运动健身设施满意度最高,同时针对公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策略与建议,即提升公园的可达性、把握未来综合性公共空间的设计倾向、建立使用后评价机制及合适的管理机制,使其有助于提高公园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为同类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0期)

余本锋,王伟峰,房明海[5](2011)在《南昌市人民公园声景观现状与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声景观是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利用和开发声景观对提升公园艺术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昌市人民公园进行声景观调查,划分出公园内的自然声景和人工声景,并对声景观的应用现状进行科学分析;最后,从艺术的准则上对其进行设计,对完善城市公园声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1年04期)

卢鑫[6](2011)在《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园是供居民日常进行游览、观赏、休息、保健和娱乐等活动,并起到美化城市景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功能等作用的绿地,是各年龄阶层人们修养身性的后花园,担负着维护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使命。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公园作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设计工作中环境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只有将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引入到公园设计当中去,根据人的各种需求进行设计,才能营造实用、美观且被人们所欢迎的公园。本研究在环境心理学的感觉理论、知觉理论、认知理论及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以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总结出环境心理学应用于公园设计中的基本原则,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使用者安全需求(2)满足使用者方便、舒适性需求(3)满足使用者交往需求(4)满足使用者审美需求(5)满足使用者自我实现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1-04-01)

邓玉华,徐卫平[7](2011)在《南昌市人民公园樟树衰退原因及复壮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樟树为南昌市的市树,为确定2004年工程改造对原有植被的生长影响程度,2006年,我们对南昌市人民公园改造后广场内孤植生长的樟树进行生长势调查,樟树生长势由强转弱,生长呈衰退状,并对樟树进行了复壮。现将人民公园樟树衰退症状、原因及复壮情况总结如下:(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1年03期)

吴鹏[8](2009)在《城市公园改造中文化的延续》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载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公园由于设施陈旧、布局杂乱等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产生了老化的现象。随着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城市公园的建设以及审美标准和方式的改变,我国城市公园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达到公园的传统景观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充分挖掘城市公园的潜力,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是公园的灵魂,而在很多公园改造中对于文化的保护和延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产生了很多有其形无其神的作品。通过总结和论述,论者认为,公园改造中文化的保护延续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清楚的表达个性,二、充分的体现地域特色,叁、保留、挖掘及在现公园历史传统文化要素,四、对“意境”的表达和从新理解,五、挖掘和发挥城市及城市公园记忆。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城市公园的起源及发展概况,介绍了一些城市公园改造的方法,以及相关文化延续的理论,总结了我国旧公园改造的思路及基本原则,并归纳了我国旧公园改造的步骤和方法。认为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公园改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结合南昌市人民公园改造的案例,分析了在改造过程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延续文化,并对保护和延续文化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能为今后城市公园改造以及更好的保护和延续城市文化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09-05-28)

南昌市人民公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影响了人的身心健康,从景观的角度解决噪声问题是目前较为生态的手段。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公共开放空间,一直也是研究者们热衷的对象。因此本文将以人为核心分析城市公园的声环境特征和感知规律,以期对今后的声景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城市公园营造更加舒适的声环境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过程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人们的声景意识和期望,确定研究的意义,学习并分析国内外的声景研究,探讨本文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思想,为后文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理论铺垫和指导方针;第二阶段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研究空间,进行室外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中整理出声景主观感知数据,选定特定条件进行公园对照组的物理数据测量,结合主客观数据,从物理因素中的声压级、心理因素的主观感受和响度、情境因素的空间环境、生理的社会人口特征反映城市公园声景的响度、愉悦度、活跃度、舒适度、嘈杂度等等,分析声景中人—声音—环境叁大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声景感知特性和规律;第叁阶段根据本研究成果和噪声控制到声景营造、声景保护的理论基础对南昌市人民公园制定声景优化和营造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市人民公园在11:00~14:30测量期间基本达到城市0类声环境质量标准,在问卷期间,公园中普遍被感知且主观响度较大的声音是谈话声、儿童嬉戏声、鸟鸣声和设备乐声,整体声景感受中主要为活力、愉悦、舒适、自然,几乎无令人感到尖锐的地方,稍有嘈杂,但对整体影响不大。测量的声压级虽未达到标准要求,但是基本属于市民可接受程度。从而也获取如下几点声景感知规律:(1)视觉的美景度与声景满意度因人五官感觉的相通性而有正相关作用。(2)人类的声音如谈话声和儿童嬉戏声会使人们感受到活力、愉悦和有趣,自然的声音具有舒缓情绪和掩蔽噪声的作用,其中水声给人趣味性的感知比重最大,机械声多与嘈杂和不悦正相关。(3)女性对儿童嬉戏声较为敏感,老年人对声音响度的感知能力较低,对谈话声的感知较为敏感。(4)等效连续A声级小于60dB时,人们对声景的感受主要与人的主观情绪和需求有关。(5)环境的空间决定了其主要功能和声景组合,开敞空间因常聚集人群,感知响度较大的多是谈话声、儿童嬉戏声,多感到愉快、活力和有趣;密闭性较好的空间,人们对声音的感知更敏感,易感受到嘈杂;介于开敞和封闭空间的环境,活动的丰富性造成声景的多样化,多对声景感到愉悦和活力。(6)绿植覆盖面积大且自然声音主导人们听觉的环境有一定的康健医疗作用。(7)人们会受整体环境的自然属性影响,产生心理学中整体大于部分的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昌市人民公园论文参考文献

[1].熊瑾.基于FAHP的城市防灾公园有效性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9

[2].董涵.基于南昌市人民公园的声景感知评估与营造研究[D].南昌大学.2019

[3].张苏利.城市公园老年感知景观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4].李祖豹,汪霖,韩玉林.南昌市人民公园游憩品质的POE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

[5].余本锋,王伟峰,房明海.南昌市人民公园声景观现状与设计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

[6].卢鑫.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D].江西农业大学.2011

[7].邓玉华,徐卫平.南昌市人民公园樟树衰退原因及复壮措施[J].现代园艺.2011

[8].吴鹏.城市公园改造中文化的延续[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标签:;  ;  ;  

南昌市人民公园论文-熊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