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花授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胺,鸭梨,花粉管生长,荧光显微观察
自花授粉论文文献综述
岳雷,孙月丽,尹宝颖,李中勇,张媛[1](2018)在《外源多胺对鸭梨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及自交坐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鸭梨为试材,进行不同浓度外源多胺处理,通过离体花粉培养,荧光显微动态观察和花序、花朵坐果率调查,研究了外源多胺处理对鸭梨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及自交坐果的影响,以期为外源多胺调控鸭梨自交不亲和性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处理后的鸭梨花柱提取液,能够提高花粉萌发率和促进花粉管生长,最适宜的Put浓度和Spd浓度为0.250 mmol·L~(-1),Spm浓度为0.050mmol·L~(-1)。鸭梨自花授粉72h后,花粉管先端膨大,在花柱中部停止生长。3种多胺处理均能使其穿过花柱中部到达基部,其中以0.250mmol·L~(-1) Spd处理花粉管到达基部最多。不同浓度外源多胺均能提高鸭梨自花授粉花序坐果率和花朵坐果率,其中以0.250mmol·L~(-1) Put表现最佳。(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7期)
乔文青,严根土,王宁,石建斌,许庆华[2](2018)在《自花授粉与自然授粉对棉花F_2群体铃重和衣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棉所49和396289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F_2群体,对F_2群体的部分植株在开花期做自交处理使其进行自花授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对F_2群体的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的棉铃铃重和衣分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F_2群体不同授粉方式获得的自交铃和自然铃的铃重和衣分具有显着差异,且自然铃的铃重和衣分均比自交铃的大,自交铃、自然铃的铃重、衣分均比亲本的小。自然铃的铃重和衣分与父本中棉所49的相近,表明自然条件下,F_2群体的性状差异与父本有关。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对早代群体铃重和衣分的影响,为筛选高产棉花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8年07期)
刘金,夏齐平,王建,李真,邵剑文[3](2018)在《自花授粉在安徽羽叶报春花色选育中应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羽叶报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濒危花卉。论文对自花授粉在其花色选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羽叶报春自花授粉亲和性较高,平均结籽数可达36.03粒/果,能达到正配授粉结籽数的71.11%(正配授粉结籽数为50.69粒/果),而且自花授粉种子也基本能正常萌发,萌发率为41.13%,达到正配授粉种子萌发率的57.98%。花色分析显示自花授粉子代花色R值比重均值(即红色成分,为0.382)显着高于其亲本群体及正配授粉子代的均值(均为0.375左右)。因此安徽羽叶报春自花授粉虽存在一定的衰退现象,但它有利于花色的选育和纯合品系的获得,在其花色的选育过程中应加以重视和利用。(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俊杰[4](2017)在《从植物的自花授粉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花授粉、孤雌生殖明显违背"近亲繁殖不利"常识,如果从广泛存在的自花授粉和孤雌生殖现象来看,有性生殖则失去其生态学意义。利用现代生态学、现代遗传学和生物进化理论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给出圆满解释。分析结论:1)"近亲繁殖不利"适用于K对策生物,在r对策生物中失效;2)植物属于r对策生物,不存在"近亲繁殖不利"问题,自花授粉不会降低其生态适应性;3)树木由于构件化生长发育特点,r对策性质较强,自花授粉不会降低其生态适应性;4)包括孤雌生殖在内的单性生殖与植物自花授粉一样属于典型的近亲繁殖,在r对策条件下同样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5)通过淘汰有害基因纯化种群性状,构建多位点基因复合体,近亲繁殖生物对于相对一致的环境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这也是人们选育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优良品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基础;6)K对策主要在红色皇后效应作用下发展而来,寄生—反寄生、捕食—反捕食斗争激烈,是红色皇后效应的主要驱动力;7)根据红色皇后理论推测,寒武纪大爆发是有性生殖模式进化定型的过程;8)有性生殖五大生态适应效应,促进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也在寒武纪以来生物进化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是结合亲本两套基因组大幅度提高了子代的生态适应性,二是二倍体体细胞可以有效避免有害基因带来的危险,叁是通过严格的生殖隔离为物种创新奠定了基础,四是通过多倍化有效扩大基因组规模为生物进化奠定了遗传物质基础,五是有效保留基因突变的中间版本为基因创新提供了关键驱动力。(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蒲敏,罗绍兰,廉小平,张贺翠,白晓璟[5](2018)在《自花授粉诱导的甘蓝功能基因BoSPI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交不亲和性是甘蓝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止自交衰败、促进杂交优势的一种复杂而完善的遗传机制。克隆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基因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挖掘0~60 min自花和异花授粉的甘蓝柱头转录组数据,筛选到一个受自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基因,命名为BoSPI。BoSPI开放阅读框534bp,编码177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4.21,不包含信号肽和跨膜区,含有4个保守的EF-hand结构域。BoSPI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00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含有真菌诱导响应、代谢调节以及器官形成等应答元件。BoSPI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诱导表达为17 k D的蛋白。BoSPI在柱头中表达量最高,在花瓣、萼片、叶片、雄蕊表达量较低。BoSPI蛋白被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自花授粉30 min后对BoSPI基因的诱导表达显着增强。表明BoSPI参与了柱头响应自花花粉刺激的分子过程,可能是实现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相关的某种新功能基因。(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童彤[6](2017)在《美国:种植户转向自花授粉杏仁树》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杏仁种植者希望能培育出自花授粉的杏仁新品种,减少对蜜蜂授粉的依赖。此外,由于品种单一,不需配置授粉品种,方便了果园的统一管理,降低了成本。目前自花授粉的杏树品种"独立"(Independence)已成为第二大广为种植的品种,其他的自花授粉品种也在初期试验中表现良好,有望得到推广。美国加州大学合作推广部(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7年09期)
周洲[7](2016)在《杧果自花授粉和选择性异花授粉》一文中研究指出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6.10.034),来自西班牙亚热带园艺植物研究所的V.Pérez等人研究了杧果自花授粉和选择性异花授粉。杧果是起源于东南亚的热带果树,在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植。过去几十年,杧果种植地区扩张至环境不适宜杧果花芽发育和着果的地区,从而出现了严重的结实能力问题。其中部(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6年12期)
岳雷,李中勇,尹宝颖,张媛,徐继忠[8](2016)在《外源亚精胺对鸭梨自花授粉花粉管伸长及花柱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外源多胺调控鸭梨自交不亲和的生理生化机制,分别以自花授粉和外源亚精胺处理后1~3 d的花柱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处理不同时期花粉管生长发育动态,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外源亚精胺处理前后不同时期鸭梨花柱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Spd处理均能极显着促进花粉管生长,0.25 mmol/L Spd处理72 h后可使大量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在自交花柱电泳图谱中发现了3种特异蛋白质,A蛋白质Mr A=28.0 k Da,p I=5.7;B蛋白质Mr B=28.5 k Da,p I=5.7;C蛋白质Mr C=22.0 k Da,p I=5.3,这3种特异蛋白质可能与自交不亲和性相关;质谱分析获得了2个较好的蛋白点,分别为推定和假定蛋白。(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丁奕然[9](2013)在《两种神奇的自花授粉植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植物学家发现了一些适应特殊自然环境的新型授粉机制。本文介绍自花授粉植物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和大根槽舌兰(Holcoglossum amesianum)的授粉机制,阐述滑动和反转自花授粉生物结构的精巧奇妙及其在所属物种繁衍与延续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3年10期)
李东明,封建新,曾定军,张华,安黎哲[10](2013)在《山羊臭虎耳草的延迟自动自花授粉机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羊臭虎耳草6个花形态及其发育阶段、授粉过程的连续观察和对花粉活性、柱头可授性的连续检测,报道了一种新的延迟自动自花授粉机制,即山羊臭虎耳草花丝运动引导的延迟自动自花授粉。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花粉囊的破裂方式和柱头结构,同时利用苏丹Ⅲ研究了花粉的组织化学性质。结果显示:(1)第四生长阶段,当花丝引导大部分花粉囊运动至柱头上方时,花粉和柱头的可授性才均达到峰值[可授性分别为(94±6)%和(96±13)%],这种运动消除了第叁生长阶段花粉活性较高[(90±8)%]而柱头可授性较低[(6±17)%]的异花授粉特征,即消除了花粉与柱头的时空隔离;自动自花授粉发生于异花授粉特征消除之后,因此山羊臭虎耳草具有典型的延迟自动自交行为。(2)第四发育阶段柱头空腔的大量柱状突起和花粉鞘的油脂性特征,增加了花粉和柱头的接触表面,并且使花粉更好地互相堆积粘附在柱头上,提高授粉效率。(3)对山羊臭虎耳草的繁育系统研究表明,强制自花授粉和人工自花授粉产种量无明显差异,2007年和2008年的自交系数高达0.92和0.91,说明山羊臭虎耳草具有很好的自交能力并且不存在花粉数量限制;人工异花授粉的产种率显着高于人工自花授粉,说明自花花粉的质量显着低于异花花粉,虎耳草延迟自动自花授粉存在生殖衰退,生殖保障系数2007年为0.92,2008年为0.91,表明在极端环境下自动自花授粉为该植物提供了繁殖保障,但极端环境下,没有观察到有效的授粉昆虫。研究表明,作为高山冰缘植物的山羊臭虎耳草,保留了开花植物异花授粉的特征,在极端环境下利用延迟自动自花授粉机制完成授粉,保障生殖。(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自花授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中棉所49和396289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F_2群体,对F_2群体的部分植株在开花期做自交处理使其进行自花授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对F_2群体的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的棉铃铃重和衣分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F_2群体不同授粉方式获得的自交铃和自然铃的铃重和衣分具有显着差异,且自然铃的铃重和衣分均比自交铃的大,自交铃、自然铃的铃重、衣分均比亲本的小。自然铃的铃重和衣分与父本中棉所49的相近,表明自然条件下,F_2群体的性状差异与父本有关。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对早代群体铃重和衣分的影响,为筛选高产棉花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花授粉论文参考文献
[1].岳雷,孙月丽,尹宝颖,李中勇,张媛.外源多胺对鸭梨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及自交坐果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
[2].乔文青,严根土,王宁,石建斌,许庆华.自花授粉与自然授粉对棉花F_2群体铃重和衣分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8
[3].刘金,夏齐平,王建,李真,邵剑文.自花授粉在安徽羽叶报春花色选育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植物研究.2018
[4].王俊杰.从植物的自花授粉说起[J].甘肃林业科技.2017
[5].蒲敏,罗绍兰,廉小平,张贺翠,白晓璟.自花授粉诱导的甘蓝功能基因BoSPI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18
[6].童彤.美国:种植户转向自花授粉杏仁树[J].中国果业信息.2017
[7].周洲.杧果自花授粉和选择性异花授粉[J].中国果业信息.2016
[8].岳雷,李中勇,尹宝颖,张媛,徐继忠.外源亚精胺对鸭梨自花授粉花粉管伸长及花柱蛋白表达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6
[9].丁奕然.两种神奇的自花授粉植物[J].生物学教学.2013
[10].李东明,封建新,曾定军,张华,安黎哲.山羊臭虎耳草的延迟自动自花授粉机制(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