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口译策略论文-王思源

交替口译策略论文-王思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替口译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替口译,功能加忠诚,口译策略

交替口译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源[1](2019)在《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克拉科夫音乐学院洽谈会交替口译实践报告—诺德功能加忠诚指导下的交替口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口译实践报告选自作者在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一次真实口译实践。作者试图根据此次口译实践,结合功能加忠诚理论对口译实践进行分析与反思。本报告探讨了作者在此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应对策略。本次口译实践为洽谈会交替口译,其内容多与音乐艺术相关,在诺德功能加忠诚理论的指导下,对英汉交替传译过程进行研究,作者将功能加忠诚理论的应用作出分析,发现在英汉交替传译实践中信息密度高,源语信息复杂,术语过多等问题影响了译语质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对此次交替传译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发现了原文信息密度高,源语信息复杂,术语过多叁个问题。为解决这叁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增译法、省译法以及解释法这叁种可行性策略,以实现功能对等与忠诚于原文。(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梁宇[2](2018)在《笔记有效性不足对汉英交替口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AI技术、机器翻译技术的不断提高,基础翻译或者简单日常生活翻译的工作可能将会越来越多地由翻译机完成,而交传,则可能在译员的工作中占据更大的分量,而要想做好交传,完善的笔记体系必不可少。本文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模拟会议”为例,浅析笔记有效性不足对汉英交替口译的影响,并浅谈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首先介绍笔记有效性的定义以及问题的由来,再结合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笔记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及对口译质量的影响,并由之提出相应的提高笔记有效性的策略。通过本文,笔者希望能够为笔记问题提供一个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参考角度,也能为其他口译员的工作和练习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9-01)

曾佳[3](2018)在《交际翻译视角下不同类型交替口译的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对口译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口译研究的关注亦日渐增多。口译要求即时对所听内容进行解码和重构,同时涉及听、理解、记忆、生成译文等多个任务,因此要求很高。除此之外,口译中遇到的棘手难题,例如原文信息密度太大、句式结构复杂、发言人有口音、译员对所传译内容的背景知识掌握不够、在众人面前进行口译心理压力过大等,都会影响译员的传译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的跨文化交际效果。应对此类问题,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作用,除语言能力以外,还需要运用对应的应对策略。吉尔(Daniel Gile)基于大量研究,提出口译负载模型(Effort Model),并提出一系列口译应对策略。但是并非吉尔提出的所有应对策略都适用于所有形式的口译,而且经过不断发展,学者们也提出了更多的应对策略。然而,文献调研表明,鲜有前人对这些应对策略进行总结归纳,也未就不同类型的口译适用什么应对策略进行综合研究。而且交际翻译理论,很少应用于口译研究。因而本文的研究问题就是梳理国内外常用的应对策略,以作为交际翻译理论应用的尝试。本文作者已为22场国际活动担任口译员,涉及交替会议口译、联络陪同口译、展会口译及洽谈口译,采用了多种策略以应对口译实践中遇到的不同困难,这些经验本文研究如何帮助译员在短时间内从众多应对策略中有效选取策略提供了实践依据。研究思路上,本文从交际翻译视角入手,基于吉尔(Daniel Gile)提出的口译负载模型(Effort Model)和口译应对策略(Coping tactics),以自身翻译经历为研究材料,归纳总结八种常用的口译策略及十类不同类型交替传译存在的常见问题,对比分析使用不同应对策略产出的译文。研究发现口译活动的正式程度、是否有另外可借助的信息渠道及译者对该活动的背景知识等都会影响应对策略的选取。经过研究,作者将各应对策略在各口译类型活动中的适用情况列表分析,以供口译应对策略的培训及教学所用。另外,将如何在口译实践选取应对策略列为流程图,为口译员在口译实践中选择应对策略提供建议。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弥补了前人的研究空缺,佐证了将交际翻译理论用于口译研究的可行性。此外,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不同类型交替口译存在的常见问题,为译员在口译培训和口译实践中如何选取应对策略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6-01)

王犀子[4](2018)在《跨领域交替口译的中译英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新形势下,不仅口译员的角色备受重视,口译本身也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中。与此同时,涉及跨领域主题演讲的口译越来越多。面对这种跨领域的主题演讲,口译员有时会遇到理解障碍。之前少有学者研究口译理解障碍和跨领域口译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跨领域中译英交替传译中的理解障碍,并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这篇论文通过实验研究了跨领域主题演讲是如何影响口译质量的。笔者邀请了14名至少有过一年口译学习经验的口译专业研究生参与了实验。实验的选用的口译材料是第四届风险管理与农业发展论坛的主题演讲《用好金融工具,服务农业现代化》。这篇演讲的主题包含了金融和农业。论文由吉尔的理解公式理论指导,对理解障碍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单一领域和跨领域主题演讲的口译表现,实验表明口译员会在跨领域主题口译中,遇到很多理解障碍,作者归纳为以下叁方面因素:语言内知识,语言外知识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理解障碍因素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六个跨领域翻译的相应策略,以期帮助译者:进行跨领域主题口译的针对性训练,广泛阅读积极思考,口译前充分准备,扩大相关领域的积极词汇,尽量多接触英语环境,提高心理素质。(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8-05-01)

徐诗丛[5](2017)在《汉英交替口译实践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各国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口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口译实践而言,口译员不仅要将源语信息准确传达,还要减少交流中文化信息的流失。由于文化负载词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译员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概念,因此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对于口译员带来不小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由于交替传译本身的特点更加突出,因此译员需要相应的口译策略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本文基于南京工业园欢迎美方代表欢迎致辞的口译案例,对交替传译中口译策略的选择与实践中出现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试图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以供口译学习者参考。笔者通过对会议音频进行转写,对比原语和译语,进行译后总结分析,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分为四种:音译加解释、替换为英语相似表达、选择性省略和概括化翻译。在实际操作中,译员应培养跨文化意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12-01)

张彩月[6](2016)在《模糊理论视角下俄汉交替口译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以笔者所参加的旅顺(天沐)温泉度假酒店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及苏军解放大连70周年活动的口译实践为例撰写而成。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政治关系日益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扩大,口译作为国家间交流的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模糊语言在口译实践中屡见不鲜,不论在日常交流,还是在商务谈判中,都存在着模糊语言现象。该实践报告以参加酒店接待俄罗斯等俄语国家的代表团及游客的口译实践为语料,以模糊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模糊语言在俄汉交替口译中的运用,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运用相关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并总结归纳了从口译实践中获得的启示和经验。本实践报告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对本次口译任务做了描述。第二章从背景知识准备、语言及交际能力准备和心理准备方面阐述了口译任务译前的准备工作。第叁章阐述了模糊语言的相关理论。第四章介绍了如何识别模糊语言,提出了相关翻译策略。第五章是对口译实践的总结。该实践报告的撰写将为译员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有利于译员加深对模糊语言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加灵活地掌握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并运用于翻译实践,从而提高翻译水平,保证翻译质量,圆满完成口译实践任务。(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连晓华[7](2015)在《浅谈交替口译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替口译是口译活动中较为重要的口译模式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交替口译的特点及英汉语言转换中语言表达、思维习惯等因素对口译表达的影响,探讨了交替口译过程中的口译策略,以直观、具体地形式提出并分析了叁种主要的口译策略,分别是:增译法、转换法、顺句驱动。用以辅助口译学习者提高英汉交替传译的实践能力,更快、更准、更有效地完成口译任务,为口译活动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代玥[8](2015)在《浅谈交替口译中的几点策略与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模式比较传统、呆板,大多数英语学习者仍多停留在读读课文、背背单词、记记语法、应付国内各种考试罢了,而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英语大家,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在实践中熟练运用的似乎倒成了少数情况。语言研究学者们也愈来愈发现了这个问题,可以说MTI这个专业的设置本身就反映了国人意识的巨大转变,由从前死读书、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倾向于注重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译前的准备到实地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点点滴滴,甚至是对议员本身的素质要求等等,简要分析一下交替口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5年12期)

廖晶,贺晓静[9](2013)在《交替口译员现场认知压力之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丹尼尔·吉尔的口译精力分配模型及走钢丝假说,结合近年专业受训译员口译录像实例,针对交替传译译员现场的错译、漏译现象,分析口译过程中的译员压力诱因及可采用的应对策略,以预防或降低译员认知压力对译文质量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口译员的现场表现,优化口译质量。(本文来源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陈晨[10](2013)在《目的论视域下交替口译英译策略研究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与交流日益密切。口译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手段其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日益突出,中国对于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只有不断完善翻译理论和学术研究,才能为口译工作提供良好的土壤和发展空间。口译由于其灵活性较高,在进行口译工作时译员难免遇到一些棘手的翻译问题。本文从目的论出发,结合2011年温家宝答中外见面会的具体实例,探讨目的论叁大原则在实践中对于交替口译活动的指导意义。从理论出发,研究译者遵循的目的论原则以及使用何种具体翻译策略。希望此次研究能够为口译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交替口译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AI技术、机器翻译技术的不断提高,基础翻译或者简单日常生活翻译的工作可能将会越来越多地由翻译机完成,而交传,则可能在译员的工作中占据更大的分量,而要想做好交传,完善的笔记体系必不可少。本文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模拟会议”为例,浅析笔记有效性不足对汉英交替口译的影响,并浅谈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首先介绍笔记有效性的定义以及问题的由来,再结合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笔记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及对口译质量的影响,并由之提出相应的提高笔记有效性的策略。通过本文,笔者希望能够为笔记问题提供一个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参考角度,也能为其他口译员的工作和练习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替口译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思源.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克拉科夫音乐学院洽谈会交替口译实践报告—诺德功能加忠诚指导下的交替口译策略[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梁宇.笔记有效性不足对汉英交替口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3].曾佳.交际翻译视角下不同类型交替口译的应对策略[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4].王犀子.跨领域交替口译的中译英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D].外交学院.2018

[5].徐诗丛.汉英交替口译实践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6].张彩月.模糊理论视角下俄汉交替口译策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6

[7].连晓华.浅谈交替口译的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8].代玥.浅谈交替口译中的几点策略与技巧[J].海外英语.2015

[9].廖晶,贺晓静.交替口译员现场认知压力之应对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陈晨.目的论视域下交替口译英译策略研究报告[D].天津理工大学.2013

标签:;  ;  ;  

交替口译策略论文-王思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