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阴性书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严歌苓,《白蛇》,阴性书写,性别视角
阴性书写论文文献综述
韩旭东[1](2015)在《“阴性书写”的表意实践——性别视角下的《白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性别——女性"视角进行文本书写已经成为今日女性文学创作的一种主流书写手段。严歌苓于超文本叙事层之上采用作者本人的"性别"视角,恰吻合了埃莱娜西苏对"阴性书写"所下的定义,在《白蛇》中,此类性别书写的文本表征为徐群姗形象上所体现出的变装、酷儿色彩。本文从性别、书写、同性恋的角度入手,探究《白蛇》中性别作为主要书写元素的表意实践,以此来窥探"文革"题材小说的一种新式写法。(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李慧珺[2](2015)在《叙事学角度下爱丽丝·门罗与丁玲作品的阴性书写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丽丝·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加拿大着名短篇小说作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女作家之一。作为着名的两位女性主义作家,爱丽丝·门罗与丁玲在小说创作中有鲜明的阴性书写特点,她们用阴性书写的方式表达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无奈和压抑。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姑娘和女人们的生活》以及丁玲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都描写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逃离,但运用了不同的阴性书写方式,以往的研究对此鲜有关注。本文从叙事学原理出发,对比爱丽丝·门罗和丁玲的代表作中的阴性书写并对其异同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在叙述视角方面,两部小说都采用了内视角,但是《姑娘和女人们的生活》不仅关注叙述者的内心,也将视线投向历史社会以及女性个人成长等问题,而《莎菲女士的日记》更多的关注叙述者自己的内心和情感;在叙述声音方面,两部小说都倾向于采用直接引语以增强说服力,但在书写女性体验与女性欲望时,两部小说又有不同之处;在叙述结构方面,《姑娘和女人们的生活》采取非线性的叙述结构,而《莎菲女士的日记》则采用了线性复调式叙事结构。虽然同为女性主义作家,但是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不同的阴性书写方式。爱丽丝·门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使她的作品多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她的作品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以及宗教历史等社会问题。而丁玲创作早期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丁玲本身也是逃婚去往上海,因此她的作品更多的书写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内心的迷茫焦虑。从叙事学角度对比分析两部女性主义作品中的阴性书写不仅能加深读者对两部作品的理解,也为女性主义作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可以为现代女性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5-03-01)
林玉霞[3](2014)在《沉默的他者之声——美国当代作家贾尔斯的阴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学者型作家莫莉·贾尔斯的短篇小说以其别具风格的阴性书写:个人化叙事、弑父书写、女性主义典型意象以及淡化情节、隐去背景等先锋性书写,为亚文化群体的沉默"他者"发出自己的声音,谱写了一曲在菲勒斯中心语境下女性追寻自我的悲歌。(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彭超[4](2014)在《西域的阴性书写——以《琴弦上的叶尔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秘的西域通常被认为是充满男性气息的,关于西域的阴性书写试图打破这种传统的西域印象,建构女性自身的独立性,关注西域的女性怎样参与建构西域的历史。女性的西域传奇暗示着在男性之外存在着另一种历史,西域的阴性书写试图用女性的情感结构来完成历史的重塑。西域风月丛书正是如此,从女性视角来重新审视西域,以女性与地理的关系来重新塑造多角度的西域,挖掘出西域阴性的一面。(本文来源于《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杨城[5](2010)在《埃莱娜·西苏的阴性书写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埃莱娜·西苏一辈子自始至终都实践着书写也思考着书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主张阴性书写。但她所思考的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整个相互交织的网络,其中对于书写与流亡、陌生、失去和死亡的关系,书写与给予、滋养、爱和生命的关系,以及这些书写与作为一位女人或男人的关系是她最为关注和思虑的对象。她赋予了“阴性书写”以丰富涵义。作为“理论”,阴性书写是一种从语言的反叛开始,带有政治指向的、融哲思与文学性于一体的、开放的书写探索。作为一种书写实践,阴性书写是一种自由、丰富、连续、不断变化的书写。本论文通过考察埃莱娜·西苏自上一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一些主要书写,包括小说、戏剧、哲学、评论、访谈,以及欧美学界对于这些作品的接受和研究,描画了西苏书写“理论”的发展和变迁,由此见到它从一开始作为一种政治性的对男性中心话语的反抗、寻求更好接纳他者的空间,经由多年的发展,成为涵盖书写、阅读和思考的广阔领域。它的创新意义在于一种多元性、不限定性,总处于思考和未达到的状态中。(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5-23)
王迪[6](2010)在《女性话语的突围之路——论埃莱娜·西克苏“阴性书写”进行时》一文中研究指出埃莱娜·西克苏提出的"阴性书写"观,是在双性文化语境中重新审视女性写作的大胆尝试。作为一种创作追求,"阴性书写"将女性身体和生命意识看作书写的本源,为开放式的两性对话和思想交锋提供契机,并巧妙地将女性诗学、文本生成和社会性别研究联系起来。(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0年01期)
周晓玲[7](2009)在《艾丽丝·蒙罗《一个好女子的爱》中的阴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艾丽丝·蒙罗是加拿大当代着名作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她的作品大多从女性的视角,以现实主义的风格,书写了女性独特的心理历程和生命体验。尽管她不是一位的高调的女权主义作家,她的作品中一直保持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明晰而亲切的笔调描写了女性复杂的生命体验,如她们的爱情经历、性体验、成熟和衰老的经历,她们的欢欣、愉悦和痛苦、困境,因此受到广泛的赞誉。她于1998年出版的小说集《一个好女子的爱》,以二十世纪下半叶独立女性在时代的变迁中的命运为主题,广受好评,并获得了美国全国书评奖。本文认为,《一个好女子的爱》所收录的八篇短篇小说有着一定的统一性和相互补充的效果,它们都带有鲜明的阴性书写的特点。阴性书写是由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西苏和伊瑞格瑞等人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具有鲜明女性特色的写作。本文将采用女性主义理论、心理分析批评、叙述理论和互文性理论,从身体书写、心理书写和互文性书写叁个方面研究这八篇短篇小说,探讨本书中的阴性书写特点以及蒙罗采取的写作策略。从阴性书写的角度来解读蒙罗的本部作品,不仅能将她进一步介绍给国内读者,为蒙罗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同时也可以借此反思当代女性的处境,为当代女性追求独立、自由和幸福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刘秀娟[8](2009)在《“上海旧事”的阴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从埃莱娜·西苏的“阴性书写”理论出发,以虹影近期创作的“重写海上花”系列小说(包括《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批评与传记批评相结合的方式,透视其作品中的阴性书写表征,并厘清虹影此种书写视角的创作意义和方法。前言部分简述了相关理论定义,对其他女性作家对上海旧事的阴性书写做了一简要概述,引出虹影创作的独特性。论文主体部分由叁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虹影的创作心态,通过对她的“预设的女权主义”和“上海情结”分析,揭示她以阴性书写视角结构上海旧事的创作缘由所在。第二部分则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虹影“阴性书写”的表征:打破女性“他者”身份,确立女性应有的历史地位;正视以身体欲望为代表的女性欲望,重新发现女性的本质;采取细节与感官描写的方式,解构男性的叙事话语;以杂语小说的新形式建构女性自己的语言秩序。最后一部分结合虹影的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的创作表现,分析她“阴性书写”的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秦弓[9](2007)在《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母亲形象总是被赋予浓郁的阴性色调。《沉香屑第二炉香》里的蜜秋儿太太从女儿的婚姻悲剧中寻求心理补偿,《金锁记》更是把母亲的变态推向了极致。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自有其原因:独特的家庭背景播下了敌视父母的种子;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使她有机会接触中外文学中的负面母亲形象,《红楼梦》里的王夫人更使她在性格刻画上获得认同。张爱玲以尖刻的笔触刻画出另类母亲形象,极为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幽暗处的真实与导致母性扭曲变态的多重原因,给人以震悚的审丑效应。(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秦弓[10](2007)在《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母亲形象总是被赋予浓郁的阴性色调。有的在家庭里属于没有什么作为的陪衬性角色,表面上在场,实质上缺席。但凡性格分明、“有所作为”的母亲,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儿女带来伤害。眼泪是女人的常用语言,但张爱玲笔下母亲的眼泪,却十分吝啬,且并非为儿女所流的热泪,而是为自己命运流下的苦泪、冷泪。她的小说世界里,总有一个重要角色,这就是月亮,月相中映照出母亲的形象,七巧正是月亮女神负面本质的典型具像。阴性书写自有其原因:独特的家庭背景播下了敌视父母的种子;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也有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张爱玲以尖刻的笔触刻画出另类母亲形象,极为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幽暗处的真实与导致母性扭曲变态的多重原因,给人以令人震悚的审丑效应。(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07年02期)
阴性书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爱丽丝·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加拿大着名短篇小说作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女作家之一。作为着名的两位女性主义作家,爱丽丝·门罗与丁玲在小说创作中有鲜明的阴性书写特点,她们用阴性书写的方式表达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无奈和压抑。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姑娘和女人们的生活》以及丁玲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都描写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逃离,但运用了不同的阴性书写方式,以往的研究对此鲜有关注。本文从叙事学原理出发,对比爱丽丝·门罗和丁玲的代表作中的阴性书写并对其异同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在叙述视角方面,两部小说都采用了内视角,但是《姑娘和女人们的生活》不仅关注叙述者的内心,也将视线投向历史社会以及女性个人成长等问题,而《莎菲女士的日记》更多的关注叙述者自己的内心和情感;在叙述声音方面,两部小说都倾向于采用直接引语以增强说服力,但在书写女性体验与女性欲望时,两部小说又有不同之处;在叙述结构方面,《姑娘和女人们的生活》采取非线性的叙述结构,而《莎菲女士的日记》则采用了线性复调式叙事结构。虽然同为女性主义作家,但是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不同的阴性书写方式。爱丽丝·门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使她的作品多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她的作品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以及宗教历史等社会问题。而丁玲创作早期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丁玲本身也是逃婚去往上海,因此她的作品更多的书写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内心的迷茫焦虑。从叙事学角度对比分析两部女性主义作品中的阴性书写不仅能加深读者对两部作品的理解,也为女性主义作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可以为现代女性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阴性书写论文参考文献
[1].韩旭东.“阴性书写”的表意实践——性别视角下的《白蛇》[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2].李慧珺.叙事学角度下爱丽丝·门罗与丁玲作品的阴性书写比较[D].合肥工业大学.2015
[3].林玉霞.沉默的他者之声——美国当代作家贾尔斯的阴性书写[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彭超.西域的阴性书写——以《琴弦上的叶尔羌》为例[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
[5].杨城.埃莱娜·西苏的阴性书写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0
[6].王迪.女性话语的突围之路——论埃莱娜·西克苏“阴性书写”进行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
[7].周晓玲.艾丽丝·蒙罗《一个好女子的爱》中的阴性书写[D].华中科技大学.2009
[8].刘秀娟.“上海旧事”的阴性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09
[9].秦弓.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10].秦弓.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J].华文文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