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群落更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窗,非林窗,常绿树种,落叶树种
群落更新论文文献综述
林庆凯[1](2017)在《天童常绿阔叶林林窗对植物群落更新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林窗作为一种经常发生的小规模干扰,在维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养分循环和群落结构的稳定上具有重要作用。林窗的出现会改变群落局部原有的环境,从而可能会引起不同生活型树种的更新发生变化,进而造成群落局部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改变。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广泛共存是该植被类型植物种类组成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研究林窗对常绿和落叶树种更新的影响,进而研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天童20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对样地内149个冠林窗以及与其对应的非林窗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分析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补员率与生长速率,以及林窗和非林窗的物种组成,用以探讨林窗对不同生活型树种更新的影响。利用随机取样的方法,使林窗与非林窗的植物个体密度相等,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排除密度因素,分析林窗对物种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林窗在植物群落中所起到的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经过5年时间,林窗中落叶树种多度和重要值有所增加,且落叶树种的物种数增加较多;而非林窗的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小。加之,两次调查间,以及两次调查内林窗的Jaccard指数均显着小于非林窗,即林窗的物种组成,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幅度更大,说明林窗能够显着改变群落局部区域的物种组成,增加落叶树种的比例,促进常绿和落叶树种共存。2、林窗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补员率分别显着高于非林窗(p<0.05),中林窗和大林窗中落叶树种的补员率分别为205.8%和269.15%,显着高于常绿树种的75.64%和82.26%(p<0.05),而在非林窗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补员率无显着差异。说明与非林窗相比,林窗促进了植物的更新,在林窗面积较大时,对落叶树种更新的促进作用大于常绿树种。林窗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生长速率分别为33.69%和144.34%,均显着高于非林窗的18.96%和20.36%(p<0.01),且林窗中落叶树种的生长速率显着高于常绿树种(p<0.01)。说明在本研究中,林窗有效地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尤其是促进了落叶树种的生长。3、2010年时林窗与非林窗的物种多样性不存在显着差异,且林窗内个体数相比于非林窗较少,说明2010年所调查的大部分林窗可能为刚形成的林窗。加之,2015年林窗的物种多样性均显着高于2010年(p<0.05),而2015年非林窗的物种多样性与2010年不存在显着差异。说明在早期林窗中的物种多样性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显着增加。2015年时,大林窗的Inverse Simpson指数和Exp(H')显着大于非林窗(p<0.05),说明当面积较大时,林窗能够增加局部区域物种多样性。综上所述,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林窗的形成,会增加落叶树种的补员率和生长速率,使得林窗中落叶树种的比例增加,进而改变了局部区域的物种组成,促进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共存,增加了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2](2016)在《林下小径竹类有助于乔木种子留存进而促进群落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冠层乔木种子的留存状况是影响森林群落更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认为,过度发育的林下植被,能够强烈地改变森林底部微环境,对林下乔木幼苗更新产生重要影响;林下小径竹类通过其强大的地下茎和快速克隆生长的能力,能够迅速占据林窗或林下的灌木层,成为优势种,甚至是单优种,形成过度发育的林下植被,对林下幼苗更新及整个森林群落的更新过程和动态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很少有人关注林下小径竹类与冠层乔木(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6年03期)
力志[3](2016)在《天鹅洲退化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群落更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土壤种子库一直以来都是开展退化湿地植物群落恢复的重要基础。本论文研究了天鹅洲退化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及其与地面植被的关系,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的群落构建差异、优势物种的光合特征、生长指标差异等内容。结果表明:种子库实验中,通过种子萌发法发现研究区内种子库由18科33属34种组成,平均种子密度为6153粒/m2,种类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Q3种);通过样方法调查地面植被由21科32属32种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1种)。种子库与地面植被物种相似性较高,且地面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种子库。种子库优势种为狗尾巴草(Setaria viridis)和早熟禾(Poa annua),而地面植被优势种为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接骨草(Sambucus javanica)。不同水分条件的受控实验中,共萌发物种23种,隶属于13科22属,除竹节菜外其他物种在种子库或地面植被调查中均有出现,优势种为狗尾巴草;优势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mmol)和气孔导度(Cond)随水分梯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叁者对浇水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在叶片指标方面,除叶宽外,不同水分条件下单株叶数、叶厚、叶长、叶面积均无显着差异:在其他生长指标方面,不同水分条件下每盆物种数、地下部干重、根冠比以及优势种的单株高度、花序数、节数、茎粗均表现出显着差异。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天鹅洲退化湿地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植被的关系,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同一土壤种子库植物生长相关指标具有显着差异,这为我们提供了该区域生态恢复的基础数据,也可延伸到类似退化湿地修复的应用中,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期刊2016-05-01)
张冲,时斌,魏国莹[4](2015)在《大石头林业局天然次生群落更新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2014年对沙河源天然次生林群落更新树种、数量以及高度结构进行调查,得出更新幼苗高度幼树高度大多在0.1cm~1.6cm之间。通过对更新幼苗幼树数量特征分析确定此群落更新状况良好。(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希彪,上官周平,王金成,毛宁[5](2014)在《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方法,对子午岭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特性以及环境因子对群落更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更新层有木本植物46种,其中有乔木16种,占总种数的33.33%,灌木29种,占总种数的64.58%。更新层的优势种有辽东栎、沙梾和鞘柄菝葜等,油松为更新层的次优势种,油松种群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层幼苗库丰富,高度级及龄级较小;更新方式以实生更新为主。林分密度对林下乔木幼苗、幼树数量影响极显着(P<0.01),当林分密度从650株/hm2增加到1 550株/hm2时,林下更新的幼苗、幼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继续增加,其密度逐渐减少;坡向对幼苗、幼树密度的影响显着(P<0.05),当坡向由阳坡转向阴坡时,林下幼苗(树)密度逐渐增加;不同坡位林分更新特征各异,从坡下向上,幼苗密度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在中坡位最高,其次是下坡位,上坡位最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幼苗(幼树)密度逐渐减小。处于阴坡的中密度林分更新效果最佳,合理调整林分密度有利于油松人工林自然更新。(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易好,邓湘雯,项文化,方晰,赵丽娟[6](2014)在《湘中丘陵区南酸枣阔叶林群落特征及群落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酸枣阔叶林群落是湘中丘陵区的重要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在森林演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湘中丘陵区长沙县大山冲林场的代表性群落——南酸枣阔叶林群落(The 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 broad-leaved community)设立1 hm2固定样地,对其群落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其植物多样性和更新动态。结果表明:群落中胸径≥1cm的乔木树种共有25科42属59种。乔木层中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的重要值最大(23.57),是群落中的建群种;南酸枣胸径和树高结构均呈正态分布,南酸枣幼苗(1.0cm≤DBH<1.5cm)只有6株;群落中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ensis)的重要值(10.46)排第二,但胸径小于1.5 cm的幼树数量较多(占种群数量的22.0%),格药柃(Eurya muricata)、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和毛豹皮樟(Lindera coreana)的重要值分别为7.98(幼树数占种群数量的16.8%),5.39(幼树数占种群数量的11.7%),4.17(幼树数占种群数量的11.0%),这4个乔木树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林分的成层结构中,上层木主要为南酸枣,下层木主要为四川山矾、格药柃、千年桐和毛豹皮樟。林下幼苗主要为常绿阔叶树种,且更新良好,并将成为下一个演替阶段的建群种。南酸枣的幼苗更新不良情况说明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在逐年降低,而四川山矾、格药柃、千年桐、毛豹皮樟等树种的优势地位呈上升趋势,表明湘中丘陵区的南酸枣阔叶林群落正在朝常绿阔叶林的方向演替。灌木、草本层中共有植物37种,重要值前5位的种为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乌饭(Vaccinium bracteatum)、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分别为54.59、21.85、4.98、4.63、4.53,其中,檵木和满山红在灌木层中的优势地位明显。(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杜嘉林,胡海清[7](2014)在《低强度林火对兴安落叶松群落更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地表可燃物损耗量确定林火强度的基础上,对大兴安岭新林区落叶松林混交林的低强度林火迹地更新状况进行3 a连续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寻求自然条件下林火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的影响规律,为今后开展林火促进更新方面的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3 a调查的15块落叶松林标准地585个样方中,发现林缘中实生幼苗有12.64株/m2,株数较多,占更新频度39%;空地中实生幼苗有9.51株/m2,株数较多,占更新频度29%;疏林地中实生幼苗有6.40株/m2,株数居中,占更新频度20%;林地中实生幼苗有3.05株/m2,株数较少,占更新频度9%;成熟林中实生幼苗有0.97株/m2,株数最少,占更新频度3%。通过更新均值分析可反映低强度林火对林型更新影响大小为林缘、空地、疏林地、林地、成熟林。通过同比分析可反映不同林型间的更新差异,揭示了在3 a中不同林型更新状况及过程,即更新的扩展性、更新的竞争性、更新的过渡性、更新的艰难性。通过环比分析可消除更新均值带来的误导,表明低强度林火的影响特性,即低强度林火后1 a为更新最佳状态,2 a、3 a更新均低于平均速率。综上所述这些特性对计划用火促进更新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康冰,王得祥,崔宏安,迪玮峙,杜焰玲[8](2011)在《秦岭山地油松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方法,对秦岭山地油松次生林群落更新特性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次生林更新层乔木树种共36种,占总种数的51.4%;优势种有短柄枹栎、锐齿栎和榛子等;幼苗库丰富,高度级及龄级较小;更新方式以实生为主,该森林群落处于演替中期、林分密度对林下乔木幼苗、幼树数量影响极显着(P<0.01),当林分密度从580株.hm-2增加到1500株.hm-2时,林下更新的幼苗、幼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继续增加,其密度逐渐减少;坡向对幼苗、幼树密度的影响显着(P<0.05),当坡向由南偏西10°到南偏西40°,林下幼树密度逐渐减少,至阴坡(北偏东10°)幼树数量又逐渐增加.不同坡位林分更新特征各异,平坡林分中幼苗、幼树密度均较大;从坡下向上,幼苗密度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逐渐增大;海拔从1159 m增至1449 m,幼树密度逐渐增加,至1658 m时,幼树密度逐渐减小,而幼苗密度则一直呈现增加趋势.处于阴坡的中密度林分更新效果最佳.合理调整林分密度是加快林分更新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符婵娟[9](2010)在《神农架巴山冷杉群落更新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我国特有树种,巴山冷杉群落是湖北神农架地区的顶级群落之一。自70年代以来,巴山冷杉林砍伐破坏严重,砍伐不严重的地方已生长为过熟林,并且林内粗死残体较多,更新欠佳。本文以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林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影响巴山冷杉群落更新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植被总盖度、土壤水分、林窗小气候、坡向等,重点分析了林窗特点对更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林窗更新是巴山冷杉群落重要的更新方式,以红桦为代表的阔叶树种和巴山冷杉等耐荫树种在林窗内外均存在更新差异;巴山冷杉在林窗更新中具有最大优势;径级结构表现为典型的反“J”型,叁年以下的巴山冷杉幼苗数量占45.7%,随着年龄的增加下降明显,七年以上的幼树数量只占6.3%,林窗中巴山冷杉从幼苗到幼树阶段的存活率为11%,是林下环境存活率的3.8倍。(2)光照强度和植被总盖度与巴山冷杉幼苗幼树的数量相关较为密切;从在不同的生活史阶段,巴山冷杉的更新影响因子不同;坡向和密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北坡巴山冷杉更新幼苗数量丰富;灌草层是巴山冷杉更新过程的潜在障碍,箭竹的生长明显限制了树木幼苗的更新和补充的进程。(3)神农架巴山冷杉林扩展林窗(EG)的面积变化在32.6-274.2m2左右,其中以50-75m2大小林窗个数最多。林冠林窗(CG)的面积变化在10.8-234.9m2之间,各等级林窗也以50-75m2等级林窗总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在林窗形成木(GM)的死亡方式中,树木折倒占GM总数的57.45%,林窗多2-3株形成木形成的林窗,林窗形成木的高度多在8-12m之间,约占总数的60.6%。(4)由于受太阳辐射、地形特征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影响,林窗内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存在空间分布动态位移现象,从而造成林窗不同区域林窗小气候要素的显着差异;林窗和林内最高气温和最小相对湿度均出现在16:00,相对于林内,一天大部分时间林窗内气温较高而空气湿度较低,小气候要素的差异在不同时段也是各异的。(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5-01)
郝建辉[10](2010)在《海南霸王岭木质藤本对低地次生林群落更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带森林里,木质藤本具有极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木质藤本的存在往往将热带森林里树木林冠或树干联结在一起,形成特殊的冠层结构。森林中木质藤本同树木在地面竞争空间和光照,在地下争夺水分和养分,降低树木生长,增大树木的死亡率,增加树倒概率和提高形成林窗的频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乔木树种更新及幼苗和幼树的生长,进而影响森林群落更新。木质藤本在霸王岭林区分布广泛,在霸王岭低地次生森林的动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海南霸王岭木质藤本对低地次生林群落更新的影响,对于评价木质藤本对热带森林优势种种群的扩散和群落发展的影响和更好的理解热带森林更新有重要意义。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属于世界叁大热带雨林群系之一的印度—马来群系,低地雨林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该区域天然更新的低地次生林中,通过调查不同木质藤本盖度和不同竞争处理下乔木幼苗差异,研究了木质藤本对乔木幼苗建立与定居的影响。通过调查5条20m×50m的人工林群落样带内胸径≥1cm树木、胸径≥1cm木质藤本及人工林群落中树木和藤本幼苗,研究了木质藤本对人工林乔木更新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不同木质藤本盖度下竞争处理对乔木幼苗数量特征影响的结果表明:1.不同木质藤本盖度下的竞争处理显着影响乔木幼苗的成功建立。2.不同木质藤本盖度下不同竞争方式对乔木幼苗平均高度无影响。3.叁种木质藤本盖度下,全竞争处理中的乔木幼苗多度和地上竞争处理中的乔木幼苗多度都显着低于无竞争处理,但全竞争处理中乔木幼苗多度与地上竞争处理中乔木幼苗多度无明显差异。4.低盖度木质藤本下,乔木幼苗丰富度在全竞争处理中显着低于地上竞争和无竞争处理,同时地上竞争处理中乔木幼苗丰富度显着低于无竞争处理,中盖度和高盖度木质藤本下,全竞争处理中幼苗丰富度显着低于地上竞争和无竞争处理中乔木幼苗丰富度,而地上竞争处理乔木幼苗丰富度与无竞争处理幼苗丰富度无明显差异。不同木质藤本盖度下不同竞争处理乔木幼苗呈现不同的生长态势,而这种差异最终体现在乔木幼苗的成功建立上。人工林群落中乔木幼苗及幼树更新对木质藤本密度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木质藤本密度增加,两种人工林群落中更新幼苗和幼树物种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九节、高枝杜英和青梅等更新幼苗在低密度藤本青梅人工林中占较高的多度,而白背槭、九节和高枝杜英等幼苗占高密度藤本青梅人工林中较高多度;低密度藤本油茶-杉木混交人工林中主要更新幼苗毛稔、细齿柃和高枝杜英占较高多度,而九节、越南山矾和毛丹等幼苗在高密度藤本油茶-杉木人工混交林中占较高多度。低密度藤本青梅人工林中九节、越南山矾和青梅为主要更新幼树,而高密度藤本青梅人工林中白背槭、九节和芳槁润楠为主要更新幼树;在低密度藤本油茶-杉木人工林中枫香、杉木、油茶、喙果黑面神细齿柃和芳槁润楠等为主要更新幼树,而在高密度藤本油茶-杉木人工林中枫香、山牡荆和九节为主要更新幼树。2.高密度木质藤本显着降低青梅林中高度在15cm以下乔木幼苗个体多度,而显着降低油茶杉木林中所有高度级内幼苗个体多度。3.高的木质藤本密度显着降低青梅人工林和油茶-杉木混交人工林中乔木各个径级乔木幼树个体多度。木质藤本密度对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对木质藤本密度反应不同。高密度藤本青梅人工林群落共记录82个木本物种,隶属38科63属,低密度藤本青梅人工林群落中记录65个木本物种,分属于35科51属,而在高密度藤本油茶-杉木混交林群落中发现80个木本物种,隶属于40科59属,低密度藤本油茶-杉木混交林中记录58个木本物种隶属31科47属。高密度青梅人工林群落树木个体多度显着低于低密度青梅人工林,而高密度藤本油茶-杉木混交人工林群落中树木在平均高度、个体多度和胸高断面积上与低密度藤本油茶-杉木混交人工林群落无差异。高密度藤本青梅林群落中第Ⅰ径级乔木个体多度显着低于低密度藤本青梅林群落,而油茶-杉木混交人工林群落中第Ⅱ径级乔木个体多度显着低于低密度藤本油茶-杉木混交人工林群落。高密度藤本青梅人工林群落第Ⅰ高度级树木个体多度显着低于低密度藤本青梅林群落,而油茶-杉木混交人工林群落第Ⅱ高度级树木个体多度显着低于低密度藤本油茶-杉木混交人工林群落。高密度藤本油茶-杉木混交人工林群落与低密度藤本油茶-杉木混交人工林群落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物种数具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4-30)
群落更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冠层乔木种子的留存状况是影响森林群落更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认为,过度发育的林下植被,能够强烈地改变森林底部微环境,对林下乔木幼苗更新产生重要影响;林下小径竹类通过其强大的地下茎和快速克隆生长的能力,能够迅速占据林窗或林下的灌木层,成为优势种,甚至是单优种,形成过度发育的林下植被,对林下幼苗更新及整个森林群落的更新过程和动态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很少有人关注林下小径竹类与冠层乔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落更新论文参考文献
[1].林庆凯.天童常绿阔叶林林窗对植物群落更新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林下小径竹类有助于乔木种子留存进而促进群落更新[J].世界竹藤通讯.2016
[3].力志.天鹅洲退化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群落更新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16
[4].张冲,时斌,魏国莹.大石头林业局天然次生群落更新调查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5
[5].张希彪,上官周平,王金成,毛宁.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J].山地学报.2014
[6].易好,邓湘雯,项文化,方晰,赵丽娟.湘中丘陵区南酸枣阔叶林群落特征及群落更新[J].生态学报.2014
[7].杜嘉林,胡海清.低强度林火对兴安落叶松群落更新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
[8].康冰,王得祥,崔宏安,迪玮峙,杜焰玲.秦岭山地油松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J].应用生态学报.2011
[9].符婵娟.神农架巴山冷杉群落更新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10].郝建辉.海南霸王岭木质藤本对低地次生林群落更新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