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包膜大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包膜蛋白类,DNA,病毒载量
包膜大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范公忍,韩聚强,任永强,陈天宝,胡学玲[1](2010)在《乙型肝炎病毒包膜大蛋白检测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之间的关系,寻找既方便操作又能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10例临床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载量,LHBs检测用ELISA法,HBeA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LHBs检出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58,P<0.001)。在HBV DNA(+)模式群体中LHBs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LHBs与HBV DNA复制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HBV复制的指标。LHBs检测方法特异性优于HBeAg检测方法,LHBs在HBV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韩雪,刘婉婧,贺烽[2](2010)在《HBV包膜大蛋白、中蛋白和HBsAg疫苗免疫原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HBV包膜大蛋白(L蛋白)、中蛋白(M蛋白)和HBsAg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表达纯化得到的HBV包膜大蛋白、中蛋白与市售疫苗(主要成分为HBsAg),以2、10g剂量免疫家兔.ELISA检测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变化.结果:注射了L蛋白、M蛋白和HBsAg疫苗的家兔实验组产生的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注射了L蛋白、M蛋白的家兔在14d即可检测出抗HBsAg抗体,而注射HBsAg的家兔分别在21d和28d才能检测到抗HBsAg抗体.同时注射L蛋白实验组产生的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要比注射同剂量HBsAg实验组高出50%,并且注射2gL蛋白的实验组比注射10gHBsAg蛋白的实验组更快出现了抗HBsAg抗体,且抗体滴度水平更高.结论:L蛋白比M蛋白及市售疫苗的免疫原性强,不但产生抗体时间提前,而且滴度高,是新一代高效乙肝疫苗的优选蛋白.(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董芳[3](2009)在《糖基转移酶Glt25D2克隆、表达及与HBV包膜大蛋白间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构建糖基转移酶Glt25D2新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制备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2.明确该糖基转移酶在肝细胞内的表达定位。3.该糖基转移酶与HBV LHBs之间可能的关系。4.该糖基转移酶表达对LHBs表达可能的影响。5.原核表达蛋白的供体底物特异性分析。方法:1.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技术,以人肝母瘤细胞系HepG2细胞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再以此cDNA为模版扩增目的基因Glt25D2的全长CDs,克隆至pGEM-T-EASY载体,测序正确后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并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融合蛋白表达的特异性。大量诱导该蛋白表达后,利用亲和层析法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及柱上复性。2.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Glt25D2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同时以免疫前后的兔血清作为一抗,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和ELISA方法对多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分析和效价检测。3.利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Glt25D2在细胞内的分布特征,以及与LHBs之间的可能共定位关系。4.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来验证Glt25D2与LHBs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5.通过哺乳动物双杂交技术来验证Glt25D2与HBV-LHBS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关系。6.利用RNAi技术,观察下调Glt25D2表达对LHBs表达可能的影响。构建RNAi干扰质粒,转染HepG2细胞,96小时后收获细胞,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筛选有效序列;用有效序列转染HepG2.215细胞,通过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转染阳性细胞,通过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GLT25D2基因沉默后对LHBs的影响。结果:1.人肝母瘤细胞系HepG2经10%小牛血清DMEM培养36h后,Trizol法从HEPG2细胞中提取总RNA。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目的条带:28s RNA、18s RNA和5s RNA。经RT-PCR扩增获得人肝母瘤细胞cDNA。2.成功构建Glt25D2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Glt25D2,转化BL21表达菌,IPTG诱导表达Glt25D2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得到证实;3.纯化Glt25D2融合蛋白并成功制备兔抗Glt25D2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证实该抗体效价>1:2560000,Western blot检测证明该抗体有较好的特异性。4.分别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Glt25D2、内质网出口蛋白ERgic-53真核表达质粒pDsRED-N1-ERgic-53,共转染HepG2细胞。激光共聚焦显示Glt25D2与ERgic-53存在共定位现象,提示该糖基转移酶定位于内质网。5.Glt25D2与LHBs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ACT-Glt25D2及pBIND-LHBs。通过哺乳动物双杂交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Glt25D2与HBV包膜蛋白在细胞内有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观察显示,Glt25D2与LHBs之间存在明确的共定位现象。6.利用Biacore体外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证实Glt25D2具有较强的钙离子结合活性及一定的唾液酸结合活性。7.成功构建shRNA干扰质粒,并筛选出最有效的shRNA表达质粒,转染HepG2.2.15细胞,通过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转染阳性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Glt25D2基因表达下调后,LHBs mRNA表达相应下调。结论:1.Glt25D2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90 kDa。2.免疫试验动物制备的Glt25D2蛋白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Glt25D2结合活性。3.Glt25D2与ERgic-53内质网出口蛋白存在共定位关系,提示Glt25D2定位于内质网。4.体外原核表达的Glt25D2融合蛋白具有钙离子结合活性和特异性唾液酸结合活性,提示该酶可能是一个催化蛋白质O-糖基化修饰的糖基转移酶,可能具有唾液酸基转移酶活性。5.以下证据证实Glt25D2可能是催化HBV包膜蛋白LHBs O-糖基化修饰的糖基转移酶:(1)激光共聚焦技术证实Glt25D2与LHBs存在共定位关系;(2)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Glt25D2与LHB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3)哺乳类动物双杂交技术证实Glt25D2与LHB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6.Glt25D2表达下调对HepG2.2.15细胞LHBs mRNA表达有负调节作用,提示该酶可能与HBV包膜蛋白的O-糖基化修饰有关。该结论与免疫共沉淀及哺乳类动物双杂交的结果一致,提示该糖基转移酶可能是一个与HBV包膜大蛋白的O-糖基化修饰有关的糖基转移酶。(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9-03-20)
纪冬,成军,陆荫英,董菁,郭江[4](2004)在《乙型肝炎病毒包膜大蛋白的自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包膜大蛋白的酵母表达载体,研究其自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V包膜大蛋白(LHBs),前-S1蛋白(pre-S1),前-S2蛋白(pre-S2)及主蛋白(SHBs)的编码基因,并在其5’端引入EcoRI/BamHI内切酶位点,分别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酵母表达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分别铺于含有X-α-半乳糖的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和SD/-Trp-His-Ade上进行自激活验证(蓝/白筛选).结果:成功克隆出编码各种HBV包膜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转化了pGBKT7-LHBs和pGBKT7-preS1的AH109酵母细胞在两种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均可正常生长,并且可以产生α-半乳糖苷酶从而在铺有X-α-半乳糖的培养基上呈现蓝色,而转化了pGBKT7-preS2和pGBKT7-SHBs的细胞只能在SD/-Trp的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变蓝.结论:LHBs可以作为反式激活子发挥作用,代替GAL4蛋白的激活域来激活GAI4上游激活序列(GALUAS)和TATA盒,从而激活了下游报告基因(ADE2,HIS3,MEL1和LacZ)的表达,并且其自激活作用来自于前-S1结构域.(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04年10期)
赵平,王宏卫,卢洋,戚中田[5](2002)在《携带HBV包膜大蛋白DNA疫苗的减毒沙门菌在小鼠诱导免疫应答》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免疫方法。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 0 7,灌胃饲服BALB c小鼠 ,流式细胞术检测出小鼠脾细胞内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 ;构建编码HBV包膜大蛋白的DNA疫苗pCI S1S2S ,分别以SL72 0 7为载体的口服途径或直接肌肉注射途径免疫BALB c小鼠 ,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 ,结果表明两种免疫途径均能在小鼠体内诱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但口服途径诱导免疫应答的强度明显强于肌肉注射途径。口服携带HBVDNA疫苗的减毒伤寒沙门菌可能代表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乙型肝炎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包膜大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检测HBV包膜大蛋白(L蛋白)、中蛋白(M蛋白)和HBsAg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表达纯化得到的HBV包膜大蛋白、中蛋白与市售疫苗(主要成分为HBsAg),以2、10g剂量免疫家兔.ELISA检测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变化.结果:注射了L蛋白、M蛋白和HBsAg疫苗的家兔实验组产生的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注射了L蛋白、M蛋白的家兔在14d即可检测出抗HBsAg抗体,而注射HBsAg的家兔分别在21d和28d才能检测到抗HBsAg抗体.同时注射L蛋白实验组产生的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要比注射同剂量HBsAg实验组高出50%,并且注射2gL蛋白的实验组比注射10gHBsAg蛋白的实验组更快出现了抗HBsAg抗体,且抗体滴度水平更高.结论:L蛋白比M蛋白及市售疫苗的免疫原性强,不但产生抗体时间提前,而且滴度高,是新一代高效乙肝疫苗的优选蛋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包膜大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范公忍,韩聚强,任永强,陈天宝,胡学玲.乙型肝炎病毒包膜大蛋白检测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
[2].韩雪,刘婉婧,贺烽.HBV包膜大蛋白、中蛋白和HBsAg疫苗免疫原性的比较[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董芳.糖基转移酶Glt25D2克隆、表达及与HBV包膜大蛋白间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
[4].纪冬,成军,陆荫英,董菁,郭江.乙型肝炎病毒包膜大蛋白的自激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
[5].赵平,王宏卫,卢洋,戚中田.携带HBV包膜大蛋白DNA疫苗的减毒沙门菌在小鼠诱导免疫应答[J].生物工程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