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糠醛,糠醇,选择性还原,二氧化碳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姜蓬博[1](2019)在《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及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非均相催化剂因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分两个部分对不同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催化特性进行了探究。主要内容如下:1、我们通过一步煅烧的方法得到了磁性强且比表面积大的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催化剂Co@CPNs并成功应用于糠醛的选择性还原中。研究表明,催化剂在温度为180 ~oC,氢气压力为3 MPa,溶剂为异丙醇时可以实现对糠醛的高转化率和选择性还原。当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还原其他醛或者酮时,也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效果。同时由于该催化剂有着很好的磁性,可以通过外部磁力与溶剂分离从而进行重复利用。其循环能力经过实验发现,在经过四次循环后仍然有着很好的催化活性。2、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必要的化工产品仍然有着很大的挑战。在此,我们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多酸催化剂并成功的应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碳酸酯反应。经过对实验条件的探究,最终在温度为100 ~oC,二氧化碳压力为1 atm,无需溶剂参与的条件下实现了转化率和选择性都在99%的良好效果。同时还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测试,对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经过循环实验探究,催化剂在经过五次重复利用后仍然保持较好的催化效果,有着很好的循环利用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鹏,刘定华[2](2016)在《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催化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共聚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CO_2与环氧烷烃共聚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反应体系,本文在综合分析脂肪族聚碳酸酯应用前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在该工艺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种类活性中心金属的组合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的催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共沉淀法制得的Zn-Co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在CO_2与环氧烷烃的催化体系中,通过改变制备方法、配体等条件可以实现对催化剂形貌的控制,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升。Zn-Fe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对于环氧丙烷开环活性较好。同时还介绍了采用其他活性中心金属组合制得的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发现对于CO_2与环氧烷烃共聚活性受中心金属及配体的影响较大。最后,对该共聚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的设计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6年07期)
韩宏伟,朱丙清,顾尧[3](2014)在《应用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和不同起始剂合成聚醚酯多元醇》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在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条件下,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聚醚酯多元醇。研究了各种类型起始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起始剂中羟基的质量分数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引发剂中羟基的质量分数越低,使用的催化剂的活性和效率越高。这源于催化剂和环氧丙烷的空位配合效应,且这种效应已经被多种起始剂所证实,而1,3,5-叁(2-羟乙基)氰尿酸(THEIC)例外。研究还发现反应产生10%~15%的副产物碳酸丙烯酯。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聚醚酯共聚物的结构。(本文来源于《上海塑料》期刊2014年04期)
杨辉,黎演明,黄慨,龙思宇,黄日波[4](2014)在《钴锌双金属氰化物/戊二酸锌复合催化剂催化CO_2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钴锌双金属氰化物/戊二酸锌(DMC-P123/ZnGA)复合催化剂并用于催化CO2与环氧丙烷(PO)共聚反应。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MC-P123以更小粒径均匀分散到ZnGA中;该催化剂对于CO2与PO共聚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并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碳酸亚丙酯(PPC);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2 h时,催化效率大于550 g聚合物/g催化剂,PO的转化率达到94%;所得共聚产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6万,碳酸酯链节含量大于68%,CO2固定率达到30%。(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陈运铎[5](2012)在《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合成聚醚反应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用于DMC聚醚合成的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外循环喷雾反应器、釜/管串联反应器等的结构和原理,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其与隔室式反应器结合,适于制备DMC聚醚。(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2年04期)
张武元[6](2012)在《二氧化碳聚合反应催化剂双金属氰化物的机械化学法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们对能源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提高,二氧化碳(CO_2)的固定及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焦点课题。在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CO_2和环醚类化合物的有序共聚反应可合成多种聚碳酸酯。双金属氰化物(DMC)是一类可利用CO_2合成聚醚及聚碳酯酯的非均相催化剂,但繁琐的传统化学法合成该催化剂耗时、耗能及耗原料。本论文从改进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和提高其活性等方面着手,通过采用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机械化学法来制备DMC催化剂,大幅度地简化了制备工艺,为合成DMC催化剂开发新的技术方法。采用无溶剂球磨的方法,以ZnCl_2和和K_3Fe(CN)_6为原料,在50Hz球磨14min合成了第一类Fe-Zn DMC。当得到的该Fe-Zn DMC的结构趋于完全无定形状态时,在环氧丙烷(PO)和CO_2的聚合实验中表现出来的活性最高,TQF(Turnover frequency)为19.34 h-1。且得到的产物聚碳酸亚丙酯(PPC)的Mn为98000、PDI为1.93、CO_2的含量为40%。当延长球磨时间和降低球磨强度时,会使Fe-Zn DMC的结晶度升高,催化活性降低。在无溶剂球磨条件下,以Zn(CH_3COO)_2和K_3Fe(CN)_6为原料,球磨7min时得到了第二类Fe-ZnDMC。改变球磨时间和球磨强度对该催化剂的结晶度无明显影响。通过对比上述两类Fe-Zn DMC的FT-IR、XRD、催化活性、及所得产物PPC的性能指标,间接地证明了在DMC催化剂成型过程中,锌盐中的阴离子会参与到催化剂的结构中,进而在聚合反应中影响催化活性及选择性。采用液体辅助球磨的方法,制备了上述第一类Fe-Zn DMC及Co-Zn DMC。将对于提高DMC催化活性所必须的有机配体叔丁醇(tBuOH)分别采用tBuOH-after和'BuOH-with两种方式引入到DMC的结构中。在相同球磨的条件下,采用tBuOH-with得到的DMC催化剂的结晶度更低,活性更高,且合成Fe-Zn DMC和Co-Zn DMC的反应均可在12min内完成。因此,在机械球磨条件下,tBuOH-with方式可作为“一步合成法”应用于DMC催化剂的合成,从而大幅简化了制备工艺。通过对DMC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分析发现,在机械化学条件下得到的催化剂粒子尺寸更小,且具有一定的晶体缺陷,这有利PO的开环反应,提高催化活性。而且所使用的辅助液体的极性越强,所得到的催化剂的结晶度越低,催化活性越高,且催化反应时的选择性越高(但当采用H_2O及十氟戊烷例外)。机械化学法作为一种绿色、便捷、快速的合成方法,已经在化学合成中显示出重要的潜力,本研究对拓宽机械化学法及DMC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2-05-01)
杨箴立,郑端阳[7](2010)在《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综述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催化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制备聚醚多元醇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制备技术、合成聚醚多元醇的聚合过程和聚合机理以及聚合工艺现状。(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0年03期)
颜芳,袁振宏,吕鹏梅,罗文,杨玲梅[8](2010)在《亚铁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固体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Fe(Ⅱ)-Zn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固体催化剂用于一步催化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具有易分离、流程简单,不受水毒性影响的优点。将水溶性金属氰化络合物亚铁氰化钾和金属化合物氯化锌反应,并结合有机配体叔丁醇制备了基于亚铁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并研究了DMC固体催化剂催化菜籽油合成生物柴油过程中,助络合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体系中水和脂肪酸含量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甲酯产率最高可达98%。催化剂可循环使用,6次循环使用后回收率仍达93.45%,适宜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李志峰,王献红,赵晓江,王佛松[9](2009)在《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下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的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没有低分子量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的条件下,直接用双金属氰化物可高效、高选择性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合。在90℃,3mg催化剂催化200mL环氧丙烷反应,反应10(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9-08-18)
张志勇,张格亮[10](2008)在《双金属氰化催化剂在聚醚多元醇JH-2020生产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采用双金属氰化催化剂合成聚醚多元醇(JH-2020)的生产过程,讨论了助催化剂用量及诱导期温度对聚合反应及产品性能的影响,并将两种不同规模聚合釜的工艺及产品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金属氰化催化剂替代碱催化剂应用于大规模生产JH-2020,聚合诱导期、反应时间短,产品色度、不饱和度低。(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08年02期)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CO_2与环氧烷烃共聚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反应体系,本文在综合分析脂肪族聚碳酸酯应用前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在该工艺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种类活性中心金属的组合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的催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共沉淀法制得的Zn-Co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在CO_2与环氧烷烃的催化体系中,通过改变制备方法、配体等条件可以实现对催化剂形貌的控制,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升。Zn-Fe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对于环氧丙烷开环活性较好。同时还介绍了采用其他活性中心金属组合制得的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发现对于CO_2与环氧烷烃共聚活性受中心金属及配体的影响较大。最后,对该共聚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的设计研究指明了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姜蓬博.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及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D].兰州大学.2019
[2].张鹏,刘定华.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催化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共聚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6
[3].韩宏伟,朱丙清,顾尧.应用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和不同起始剂合成聚醚酯多元醇[J].上海塑料.2014
[4].杨辉,黎演明,黄慨,龙思宇,黄日波.钴锌双金属氰化物/戊二酸锌复合催化剂催化CO_2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
[5].陈运铎.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合成聚醚反应器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2
[6].张武元.二氧化碳聚合反应催化剂双金属氰化物的机械化学法合成及性能[D].海南大学.2012
[7].杨箴立,郑端阳.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聚氨酯工业.2010
[8].颜芳,袁振宏,吕鹏梅,罗文,杨玲梅.亚铁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固体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J].燃料化学学报.2010
[9].李志峰,王献红,赵晓江,王佛松.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下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的共聚合研究[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9
[10].张志勇,张格亮.双金属氰化催化剂在聚醚多元醇JH-2020生产上的应用[J].聚氨酯工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