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民《盛世幽明》(论文文献综述)
田苗苗[1](2017)在《邓文原及《巴西文集》研究》文中认为邓文原是元代中期文坛的诗文大家,但在元代历史及文献研究方面,他的贡献却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邓文原在元代历史研究上未能得到充分重视,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他在书法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史学,因此人们记住的是他的书法家身份,而对其文学创作不甚了解。其次,他的诗文集散佚情况比较严重,文献的不足徵,导致了研究上的停滞不前。再次,他现存诗文多为奉和酬唱之作,诗集中题画诗较多,文集中又多为碑铭序记,关于当朝事件的记载相对较少,因而很难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然而,邓文原遭遇宋元易代,其身份经历了屡次转变,科举废除后沦为平民,后又应元廷征召,拜为馆阁文臣。由于他历任江浙一带及中央政府的文教官员,所撰的序记、碑铭为研究地方儒学教习的具体情况及官方经筵讲习等提供了具体史料。同时,其书札、诗歌、题跋、碑铭中保存了他与元代前中期文士的交往痕迹,特别是与少数民族文人的交游情况,为研究元代汉族文士与非汉族文士之间关系提供了一手资料。此外,从他的诗文创作来看,其为诗,或慷慨而歌、或含蓄委婉;其为文,或质实典雅、或自然平易。他在元代初期,对南北诗文风格的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期则是开启了有元一代的"治世之音",对元代文学史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四部分探讨邓文原及其诗文集。第一部分,概述邓文原的生平,一方面考证邓文原的生年,另一方面对邓文原一生的主要经历作出概述,以期更为详细地了解邓文原。第二部分,对邓文原的交游情况进行梳理与论述。第三部分,探讨《巴西文集》的具体内容及其史料价值。第四部分,考述《巴西文集》版本源流,并据现有资料搜集邓文原的佚文,力求尽可能全面地掌握邓文原的文献,以便更好地研究邓文原的诗文。
陈际斌[2](2013)在《唐传奇与唐代文风》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重点研究唐传奇与唐代文风的互动关系:其一,研究唐传奇与唐代文风之间有无影响,如果两者存在影响,是前者影响后者,还是后者影响前者,抑或相互影响。其二,研究互动方式,即研究唐传奇与唐代文风在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叙事动机、叙事地位、叙事艺术、叙事语言等不同层面上如何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其三,研究互动过程的阶段性,唐传奇的发展分初盛中晚四期,不同时期的互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四,研究互动原因,本文主要从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与优势互补、唐传奇与唐代文风具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传奇与诗文作者的交往等角度研究互动原因。其五,研究互动结果,互动促成了诗文与小说的相互渗透;促成了文学主流从诗文到小说的转向。全文共十三章,前加绪论,后加附表。第一至第三章论初期唐传奇与唐代文风。第一章论述传奇初兴和文风生成的背景;第二章论述初期传奇与诗文的风尚之异,主要是比较初期传奇与体现文风的诗文特别是最有可比性的叙事文的文体特征差异;比较二者在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叙事动机、叙事地位、叙事艺术、叙事语言和描写语言等不同层面上的差异,其目的是分析不同文体之间的优势互补。第三章论述初期传奇与诗文文风的互动。文风影响传奇:其一,诗文之儒家主导思想确立了传奇的人间化性质、道德底线和阶段定位。其二,“唐初八史”之编纂使得重史文风盛行,并为传奇所借鉴,使传奇的史传体叙事框架得以确立。其三,文风之文质并重与传奇的阶段定位相适应。一方面,此期文质并重,骈文、赋特别是诗等辞章因素向传、记渗透,此期传奇已经处于初期。另一方面,此期文质并重,又反对片面讲究文采,反对南朝绮艳文风,此期赋和骈文受到正统诗文作家、史学家、古文先驱者排斥,初期传奇的辞章化程度远不如盛期。体现文风的诗文也会受到传奇影响。其一,史传采用传闻材料,运用小说笔法,如“唐初八史”之《晋书》可能受王度《古镜记》之影响。其二,碑传也多体现小说因素,碑传文特别是僧人、道士碑传多存异闻。第四至第六章论盛期唐传奇与唐代文风。第四章论述传奇鼎盛与文风生成的背景;第五章论述盛期传奇与诗文的风尚之异;第六章论述盛期传奇与诗文文风的互动。盛期传奇与文风的互动表现出以下特点。其一,贞元文风尚荡直接导致了单篇传奇的兴盛。贞元文风尚荡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不受儒家思想束缚;在艺术上文笔放纵而不受拘束。这种文风会导致佛道、神怪、艳情、豪侠传奇的兴盛,并且艺术水平特别高。其二,元和文风尚怪,是受到传奇的影响,表现在:传奇“作意好‘奇’”之创作动机渗透到诗文中,险怪诗派追求怪奇;传奇吸收多种文体之优长的写法,必然会启发韩孟诗派打破文体界线,以散句、赋句入诗。其三,写实文风兴起对传奇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思想上,写实文风促进了唐传奇的人间化倾向。在艺术上,写实文风促成了传奇纪传体叙事形式的成熟,传奇采用易于让人相信的纪传体框架写虚构的内容。其四,叙事文风兴起有利于唐传奇的兴盛。因为唐传奇本质上就是一种叙事文体。第七至第九章论中期唐传奇与唐代文风。第七章论述传奇中兴与文风生成的背景;第八章论述中期传奇与诗文的风尚之异;第九章论述中期传奇与诗文文风的互动。中期传奇与文风互动,表现出下列特点。其一,单篇传奇文开始衰落,传奇集兴起,这与晚唐文风的衰退和审美趣味的转变有关。其二,爱情传奇的衰退与杜牧对元稹、白居易淫艳诗风的批评相一致。其三,托神鬼影射现实,寄托政治情怀或人生感悟的传奇与旨意隐晦的文风一致。大和至大中年间出现了旨意隐晦的文风。如李商隐诗歌艺术和李玫《纂异记》风格一致。其四,诗文抒情性开始向传奇渗透。传奇由娱乐转向抒情,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到诗文的情绪化影响,传奇开始情绪化。二是与咏怀诗一样,唐传奇也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如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罗隐《中元传》、李复言《续玄怪录》之《李俊》都是自抒怀抱之作。三是受到政治抒情诗、咏史诗等影响,出现政治抒情的传奇集:李玫《纂异记》。其五,变文对传奇叙事情节有影响。变文对唐传奇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通俗上,还在叙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道术色彩上。第十至第十二章论晚期唐传奇与唐代文风。第十章论述传奇衰落与文风生成的背景;第十一章论述晚期传奇与诗文的风尚之异;第十二章论述晚期传奇与诗文文风的互动。晚期传奇与文风的互动表现出如下特点。其一,此期过分强调真实、议论的文风促使传奇衰落和笔记小说兴起。其二,受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的小品文之影响,此时小说如《潇湘录》、《大唐奇事记》托神怪褒忠骂奸,亦表现为:以讽刺时弊为主,叙事情节极为简单,使用散体语言。其三,此时指陈时弊的文风促使传奇关注大事,成历史、讽刺、公案小说之滥觞。第十三章论述唐传奇文体及互动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纵向比较初盛中晚期唐传奇的文体特征、互动的阶段性特征。总之,唐传奇与体现唐代文风的诗文,特别是最有可比性的叙事古文之间存在系列差别;传奇与诗文特别是叙事文等不同文体之间可以互动;传奇与诗文也会在同一文体内部发生转化,推动着叙事文和小说的演进,推动着抒情文学向叙事文学的转化,在此转化过程中,叙事对象由以帝王将相为主转变到以下层民众为主、语言也由骈体或骈散兼行转向以散体为主。
管晓莉[3](2013)在《“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的“历史蜕变” ——2000-2010:长篇小说的“新10年调适”》文中认为1993年,中国当代文学被快速地卷入了市场化经济大潮之中。由贾平凹的《废都》的出版以及其所引发的“《废都》现象”开始,直到90年代末,整个文坛走出来一条与之前不一样的道路,中国当代文学告别了以往的“经典化”写作,逐步走上了“市场化”之路。这种文学创作趋势不断延伸,到了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已经完全走入市场化运行的轨道。本文从文学赖以生存的媒介变化的角度出发,对文学进入21世纪最初10年的文学现象进行解读,以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并且产量颇高的叙事文体——长篇小说为例,从搜集整理的《2000-2010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书目》中的一万七千多部作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重点探析当代文学发展到21世纪,特别是已经过去的10年间,文学的存在方式、生产方式、传播消费方式等较之20世纪所发生的转变及其态势,努力对新世纪以来近10年中国文坛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作出近于客观公允的判断,以期对今后学术的研究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对新世纪初10年长篇小说现状做了分析,认为文学进入了21世纪,走出了由“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转变的历史性蜕变过程。第一部分:“新10年”文学发展的“历史前提”。对新世纪初文学的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生成环境进行描述。主要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已经出现的、有异于新时期文学的一些变化进行简要分析。首先对于20世纪以来文学一直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的情况进行回顾,并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文学“边缘化”现象、“长篇小说创作热”以及“个人化写作”现象分析描述。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的文学发展情状表明,文学已经脱离原有的“轨迹”,开始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第二部分:“新10年”长篇小说的四个重要变化。从新世纪初10年的长篇小说书目统计数据出发,结合当代文学发展的一般情况,总结出文学发展至这一时期,文学与以往不同的四个重要变化。经过对所统计的《2000-2010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书目》进行分类研究,认为新世纪初10年中的长篇小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数量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长篇小说作品数量计17363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高峰。二是题材变化方面,超现实倾向强烈,娱乐化特点鲜明。小说内容从对公众题材的宏大叙事,转向个人题材的小我表现的趋势,特别是玄幻、悬疑类纯娱乐化题材增多。三是写作群体的变化。该时期是现代文学史以来,作者群体最为多元的一个历史时段。而且,作者群的“低龄化”鲜明,“中学生写作”现象出现。四是媒介影响下的文本形式变化更为多元化。随着电子数字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介的出现,这一时期,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文本样式,如电影小说、电视小说、摄影小说、网络小说、手机(短信)小说、图说形态的小说等等。第三部分:“新10年”长篇小说的内部成因:文学观念的嬗变与调适。从文学自身方面分析造成新世纪初10年文学发展变化的原因。我国自古以来的“文以载道”文学观念,体现出强烈的主流政治意识和功利性。从19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10年,文学观念有了新的变化,平民化、庸常化和娱乐性更为鲜明。从近10年来国内几种大型文学奖项中的的获奖长篇小说书目入手,探究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学观念对新世纪文学市场化的逐步接受,并渐渐向其靠拢甚至与之融合。第四部分:“新10年”长篇小说的外部成因: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变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条件下,促成了多种新媒介的生成和变化,给新世纪初文学的生产机制带来的变化。结合统计数据,从四个方面分析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变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新世纪初长篇小说的种种变化。一是传媒方式嬗变促成文学存在形态多样化;二是传媒变化促使文学走向市场化与产业化;三是新媒介带来的创作主体的泛化;四是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快餐式消费”带来的阅读变化。新世纪初长篇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文学市场化特征明显增强,出版商、经销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程度甚至比作者还要多。第五部分:“新10年”长篇小说反思与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新世纪前后长篇小说的种种变化与文学观念不断调适情况,让我们感受到新世纪文学的快速发展态势,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引人反思,如类型化导致的题材内容重复,盗版、盗用名家署名现象泛滥,小说发展的区域性不均衡现象等等。展望新世纪文学,随着政府主导之文化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社会各阶层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的增强,科技管理手段的加强与改进,长篇小说将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空间。贴近民众日常生活,更加平民化、生活化为特色的文学作品,将是新世纪文学发展的趋势性方向。
柳玉宏[4](2008)在《南北朝诗歌复音词通释》文中认为本课题属於断代专类词汇研究。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是以断代研究为基础的,要把断代研究做好,必须积极开展专书专类词语的研究。南北朝诗歌复音词通释对於反映当时的诗歌复音词的词汇系统及词义系统,汉语词汇史研究,古籍整理和研究,辞书编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本课题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今人逯钦立纂辑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本课题利用“灌神”应用软件制作成数据库,方便对材料的穷尽性统计及各种检索。在写作方法上,主要用的是词典式的方法,本课题综合训诂、语法,对南北朝诗歌中的复音词进行穷尽性的解释,不是选择性的,也不是抽样性的,这样可以大致反映当时诗歌的词汇系统和词义系统。本课题主要包括绪论,上篇,下篇三大部分:绪论主要论及课题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简介,研究现状综述,写作过程及研究方法,数据库的制作,复音词的切分标准,南北朝诗歌语言的词汇特点七个问题。上篇通释篇是本课题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利用数据库,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属於南北朝的复音词进行穷尽性的解释。在排列上,采取按音序排列的方式。用以字带词的方式,切分统计出每个字头下面以该字起首的复音词,并利用现有的各类工具书以及前人的各种注疏,对这些复音词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解释。下篇研究篇是在通释篇的基础上,对上篇不能展开的问题进行详细地论证。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对疑难词汇进行考释和辩证。对前人没有论及或者论证有待于商榷的语词解释进行考证,并写出详细的考证过程。对“爱马”、“爱瀛”等词语做出了考证,还有一批有待于考证而还没有来得及考证或考证不出来的词语则罗列出来以後再考证。二、南北朝诗歌复音词研究与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在通释南北朝诗歌语词时,我们需翻检查阅各类大型语文工具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很多词汇在字典辞书中没有收录,或者没有合适的义项,或者引用的首见例证时间较晚。因为论文主要参考的是《汉语大词典》,所以本课题主要从补充词条,补充义项,提前书证,补充书证,纠正词义五个方面对《汉语大词典》作了补正。课题的题目是“通释”,意思是取从头到尾,没有遗漏的意思,即按音序的话,从字母A到Z,每个字头下面的每个复音词都应切分出来并作解释。但是由於时间和本人学识的关系,基本上只解释了从A到G字头下的复音词。而且解释可以说是问题重重,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以帮助我在以後继续完成“通释”。
郭守运[5](2005)在《文学“怀旧”倾向渊源论》文中认为本文站在中国传统哲学的立场来剖析文学作品中的“怀旧”情结,深入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内部去寻找“怀旧”现象产生的“生态环境”,并探索诗人所要回归的艺术境界。文艺作品中的个体“怀旧”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通过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在个体基础上形成的集体性“怀旧”深刻反映了东方民族的心理———文化积淀结构
郭守运[6](2004)在《文学怀旧现象的哲学思索》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着重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中的“怀旧”意识以及它在文学文本中的呈现。本文深入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内部去寻找“怀旧”意识产生的理论“生态环境”,并探索“诗人还乡”所要归回的“生活世界”。文艺作品中的个人性“怀旧”是一种审美活动 ,经过艺术表达之后的“怀旧”事件明显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怀旧”活动。通过文本分析可以看出 ,集体性“怀旧”深刻反映了东方民族的心理—文化积淀结构。
雷达[7](2001)在《九十年代长篇小说述要》文中研究说明
雷达[8](2001)在《第三次高潮──90年代长篇小说述要》文中指出
张学仁[9](2000)在《直书实录 野史真相 足可传世──谈《盛世幽明》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文中认为
雷达[10](2000)在《孙民《盛世幽明》》文中研究说明
二、孙民《盛世幽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孙民《盛世幽明》(论文提纲范文)
(1)邓文原及《巴西文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邓文原的研究现状 |
二、邓文原及其文集研究的意义 |
三、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一章 邓文原的家世与生平 |
一、邓文原生年考订 |
二、邓文原生平概述 |
第二章 邓文原的交游情况 |
一、邓文原与东南文士的交游 |
二、邓文原与京都文士的交游 |
第三章 《巴西文集》的史料价值与成就 |
一、序记 |
二、碑铭 |
三、书札 |
四、题跋 |
第四章 《巴西文集》版本源流与文章辑佚 |
一、邓文原文集成书情况及其版本源流 |
二、邓文原诗集考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唐传奇与唐代文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唐代小说作家作品个案研究成就显着 |
二、唐传奇综合研究成果颇丰 |
三、唐传奇与唐代文风之互动研究颇为不足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传奇初兴与文风生成的背景(618~779年) |
第一节 三教并重与佛道之争 |
一、儒道佛三教并重 |
二、佛道联儒与佛道之争 |
三、宗教及其对传奇之影响 |
第二节 “唐初八史”及其影响 |
一、“唐初八史”与重史风气 |
二、历史叙事及其影响 |
三、唐传奇乃杂传体之演变 |
第三节 科举及其对文风与传奇之影响 |
一、科举之考试文体及其影响 |
二、以诗赋行卷和干谒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
三、科举士子的交往及其对传奇的影响 |
第四节 社会对辞章的排斥 |
一、帝王、史家及诗人对辞章的排斥 |
二、古文运动先驱对辞章的排斥 |
三、辞章之遭排斥的原因及影响 |
第五节 开朗进取的士人心态 |
一、以谐谑显文才的心态 |
二、关注功业民生的心态 |
第二章 初期传奇与诗文的风尚之异(618~779年) |
第一节 思想和内容层面差异 |
一、诗文之重儒家功业与传奇之好佛道爱情 |
二、传奇关乎审美与诗文关乎功利 |
三、传奇人物卑俗与诗文人物清贵 |
四、诗文事经与传奇事诞 |
五、诗文之实与传奇之虚 |
六、诗文文体之尊与传奇文体之卑 |
第二节 艺术和形式层面差异 |
一、叙事文与唐传奇之叙事时空差异 |
二、叙事文之全知视角与唐传奇之限知视角 |
三、碑文与传奇的结构及情节之异 |
四、叙事文之概述与唐传奇之详述 |
五、语言之骈散及雅俗差异 |
第三章 初期传奇与诗文文风之互动(618~779年) |
第一节 内容之互渗 |
一、传奇之佛道奇闻渗入诗文 |
二、诗文之儒家思想渗入传奇 |
三、诗文之夸耀盛世与传奇之博物颂盛 |
四、诗文之拒语神怪与传奇之现实关怀 |
五、诗文抒情性向传奇的渗透 |
第二节 写法之互用 |
一、叙事文之好采传闻与唐传奇之踵事增华 |
二、传奇结构及笔法渗入叙事文 |
三、叙事文文体规范与唐传奇文体独立 |
四、传奇借用诗文自述手法 |
第三节 语言之互动 |
一、诗文崇尚文采与传奇表现辞章 |
二、叙事古文语言与传奇散体叙事语言趋同 |
三、俗文对张鷟《游仙窟》的渗透 |
第四章 传奇鼎盛与文风生成的背景(780~827年) |
第一节 政治背景 |
一、藩镇割据 |
二、宦官专权(初始期) |
三、永贞革新 |
第二节 思想背景 |
一、政治文学上儒家占主导 |
二、社会生活上受佛教影响 |
三、个人生活上受道教影响 |
第三节 科举变化及其对文风与传奇之影响 |
一、科举竞争渐趋激烈 |
二、策试文体变革与文体文风变革 |
三、始以文行卷 |
四、文人交往之频繁与诗文传奇之繁荣 |
第四节 艳情诗与爱情传奇兴起的生活背景 |
一、进士放荡及其原因 |
二、娼妓的出现与艳诗及爱情传奇的兴起 |
第五节 以进取为主的心态背景 |
一、占据主流的干世心态 |
二、潜滋暗长的消退心态 |
第五章 盛期传奇与诗文的风尚之异(780~827年) |
第一节 思想和内容层面差异 |
一、诗文之重儒道民病与传奇之叙神怪艳情 |
二、诗文实用而慎笔与传奇娱心而戏笔 |
三、诗文对象下移但高于传奇 |
四、诗文事要与传奇事闲 |
五、诗文之实与传奇之虚 |
六、小说渐尊但不及诗文 |
第二节 艺术和形式层面差异 |
一、叙事文与唐传奇之叙事时空差异 |
二、叙事文之全知叙事与唐传奇之限知叙事 |
三、诗文之概述与传奇之详述 |
四、语言特征差异与功能差异 |
第六章 盛期传奇与诗文文风之互动(780~827年) |
第一节 思想内容互动 |
一、文学思想向传奇的渗透 |
二、传奇“作意好奇”向文风的渗透 |
三、艳情传奇与艳情诗文之互动 |
四、传记之传主地位下移与传奇趋同 |
第二节 叙事艺术互动 |
一、叙事诗文笔法的传奇化 |
二、叙事文风对传奇兴盛的催化 |
第三节 语言互动 |
一、散体叙事语言上传奇与古文之互动 |
二、辞章与传奇互动更显明 |
三、传奇“文备众体”对诗文之启迪 |
第七章 传奇中兴与文风生成的背景(828~879年) |
第一节 政治背景 |
一、宦官专权(嚣张期) |
二、牛李党争 |
第二节 思想文化背景 |
一、道家为主与佛教毁而复兴 |
二、始以传奇行卷或求宠 |
第三节 以避世为基调的多种心态 |
一、对仙境的向往与无望 |
二、对命运的关注与无奈 |
三、生活重负下异化心态 |
四、愤激不平心态 |
五、对往日的回忆 |
第八章 中期传奇与诗文的风尚之异(828~879年) |
第一节 思想内容层面差异 |
一、诗文雅正与传奇诞妄 |
二、叙事文人物尊贵与唐传奇对象卑俗 |
三、诗文抒情化或功利化与传奇娱乐化及趣味化 |
四、诗文重意理与传奇重意趣 |
第二节 艺术形式层面差异加剧 |
一、时空差异加剧在于传奇始用倒叙 |
二、视角差异加剧在于传奇更多限知叙事 |
三、结构差异加剧在于传奇结构更复杂 |
四、诗文叙事尚简与传奇叙事繁复 |
五、传奇标榜虚构与诗文崇尚实录 |
六、传奇情节曲折与诗文情节简约 |
七、语言的文质、繁简及雅俗之别 |
第九章 中期传奇与诗文文风之互动(828~879年) |
第一节 诗文与传奇思想上的一致 |
一、隐逸诗文与隐逸传奇的一致 |
二、诗文人情化和反佛道对传奇的渗透 |
三、诗文之人生感悟对传奇的渗透 |
第二节 淫艳诗风遭叱与爱情传奇衰退 |
一、淫艳诗风遭叱 |
二、爱情传奇衰落 |
第三节 诗文干预政治对传奇的影响 |
一、诗文之忠李唐与传奇之“警当世” |
二、党争诗文与党争传奇配合 |
第四节 诗文抒情性对传奇的渗透 |
一、诗文的情绪化向传奇渗透 |
二、传奇之写怀才不遇 |
三、《纂异记》与政治抒情诗及咏史诗 |
第五节 诗文与传奇叙事艺术的一致 |
一、文学衰落及转变与传奇文衰落及转变 |
二、旨意隐晦之诗文与影射或寄寓之传奇 |
三、变文对传奇叙事的影响 |
第六节 辞章因素向传奇的渗透 |
一、传奇语言的诗化 |
二、传奇语言的骈化 |
第十章 传奇衰落与文风生成的背景(880~965年) |
第一节 晚期政治背景 |
一、吏治腐败 |
二、唐末民变 |
三、宦官专权(覆灭期) |
四、藩镇灭唐 |
五、五代十国 |
第二节 科举为势要把持而无需行卷 |
一、朝官把持科举 |
二、宦官把持科举 |
三、藩镇把持科举 |
第三节 在小说观念上传奇向笔记小说回归 |
一、从《国史补序》看小说观念之转变 |
二、从《唐阙史序》看小说观念之转变 |
三、从《北户录序》看小说观念之转变 |
第四节 士人心态 |
一、愤世与讽刺 |
二、怀疑到越轨 |
三、无奈的心态 |
四、关注点改变 |
第五节 唐传奇衰落的原因 |
一、传奇衰落与创作动机之转变 |
二、传奇衰落与文学事业之衰落 |
第十一章 晚期传奇与诗文的风尚之异(880~965年) |
第一节 思想内容层面差异 |
一、文风重儒教与传奇重佛道 |
二、传奇之神怪艳情与诗文之现实题材 |
三、文风之实与传奇之虚 |
四、诗文重劝惩与传奇重娱乐 |
第二节 艺术形式差异 |
一、叙事文与唐传奇之叙事时空差异 |
二、唐传奇之限知叙事与叙事文之全知叙事 |
三、叙事文与唐传奇之情节、结构差异 |
四、叙事文之叙事简略与唐传奇之叙事精详 |
五、语言骈散、繁简及雅俗之别 |
第十二章 晚期传奇与诗文文风之趋同(880~965年) |
第一节 晚期传奇与诗文之现实性 |
一、晚期传奇与诗文之重纪实 |
二、晚期传奇与诗文之写大事 |
第二节 晚期传奇与诗文之重劝惩 |
一、诗文之重劝惩 |
二、传奇之重劝惩 |
第三节 小品文与《潇湘录》、《大唐奇事记》 |
一、小品文 |
二、《潇湘录》和《大唐奇事记》 |
第四节 诗文之叛逆与传奇之越轨 |
一、诗文之叛逆 |
二、传奇之越轨 |
第五节 隐逸诗文与神仙传奇 |
一、隐逸诗文 |
二、神仙传奇 |
第六节 诗对传奇的影响 |
一、诗篇为传奇之成分 |
二、诗意为传奇之本事 |
第七节 骈体文风对传奇的影响 |
一、传奇语言的骈化 |
二、小说集序的骈化 |
三、传奇中骈体文献的保留 |
第十三章 各期传奇特点及互动特征(618~965年) |
第一节 初期传奇特点及互动特征 |
一、初期传奇作品 |
二、向人间内容和历史叙事过渡的传奇 |
三、诗文重儒史与传奇好异闻互渗 |
第二节 盛期传奇特点及互动特征 |
一、单篇传奇文的兴盛 |
二、传奇之显明的人间内容及历史叙事 |
三、尚荡尚怪及写实叙事文风与单篇传奇文兴盛 |
第三节 中期传奇特点及互动特征 |
一、传奇集的兴盛 |
二、中期文风之转变与传奇集之兴起 |
第四节 晚期传奇特点及互动特征 |
一、晚期传奇作品 |
二、强调真实议论之文风与传奇的衰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唐传奇创作年表和文本图表 |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3)“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的“历史蜕变” ——2000-2010:长篇小说的“新10年调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及相关问题说明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四、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
第一章 “新 10 年”文学发展的“历史前提” |
第一节 20 世纪中国文学一直处在社会中心 |
第二节 90 年代中期开始文学“边缘化” |
一、 文学地位“边缘化” |
二、 文本阅读方式的“边缘化” |
三、 作家群体的“边缘化” |
第三节 长篇小说写作热开始兴起 |
一、 建国后长篇小说的两次热潮 |
二、 “90 年代”长篇小说热潮: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写作热 |
第四节 “个人化写作”开始上路 |
第二章 “新 10 年”长篇小说的四个重要变化 |
第一节 “新 10 年”长篇小说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 |
一、 中国文学史上的长篇小说创作 |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 20 世纪末的长篇小说数量:潮起潮落 |
三、 “新 10 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数量达到激增状态 |
第二节 “新 10 年”长篇小说题材变化:超现实倾向强烈 |
一、 我国现代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
二、 八、九十年代:由公众题材(大我)向个人题材(小我)的转变 |
三、 “新 10 年”长篇小说超现实化强烈,娱乐化明显 |
第三节 写作群体变化:现代文学以来作者群体最为多元的一个时期 |
第四节 媒介影响下的文本形式变化:多种多样 |
第三章 “新10 年”长篇小说的内部成因:文学观念的嬗变与调适 |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观念嬗变的轨迹 |
第二节 “新 10 年”文学观念的嬗变 |
一、 平民化和庸常化 |
二、 通俗化与娱乐化 |
三、 商品化与市场化 |
第三节 从各类文学奖看“新 10 年”以来文学观念的调适 |
一、 文学奖的设立与类别 |
二、 长篇小说与“官方”文学奖 |
三、 长篇小说与“民间”文学奖 |
四、 文学奖引发的文学思考 |
第四章 “新10 年”长篇小说的外部成因: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变化 |
第一节 传媒方式嬗变促成文学存在形态多样化 |
一、 传媒方式与社会发展 |
二、 “新 10 年”文学“全语言时代”使文学形态多样化 |
三、 “三分天下”的文学新格局令文坛异彩纷呈 |
第二节 传媒变化使文学走向市场化与产业化 |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生产由体制化向市场化逐步转化 |
二、 “新 10 年”的作家主动与市场合作 |
三、 文学生产的产业化经营使作品数量徒增 |
四、 “盛大文学”:产业化经营成功个案 |
第三节 新媒介带来文学创作主体泛化 |
一、 文学大众化历程 |
二、 通过全民参与,文学大众化时代“正式开启” |
三、 文学创作自主化使文学“大众化”成为可能 |
四、 充满“朝气”的文学——“新 10 年”文学“低龄化”现象 |
第四节 新传媒带来的阅读变化:快餐式消费 |
一、 文学阅读成为一种消费活动,阅读就是为了消遣 |
二、 接受主体与创作主体互动形成文学新的增长点 |
三、 读者分群化使得市场文学作品销量增加 |
第五章 “新 10 年”长篇小说反思与新世纪文学的发展 |
第一节 “新 10 年”长篇小说现象反思 |
一、 文学作品类型化泛滥 |
二、 文学作品上也体现严重的城乡差别,比例失调 |
三、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
第二节 新世纪文学发展走向前瞻 |
一、 文学作品的类型化特点会延续下去,作品质量会提升 |
二、 农村题材的作品数量会逐渐增多 |
三、 新媒体的技术设备会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更新更全面的 |
四、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会不断完善 |
五、 文学的民族性增强、国际化凸显,中国文学将走向世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00-2010 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书目(部分) |
附录二 中国当代包含长篇小说的文学奖情况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南北朝诗歌复音词通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对象简介 |
三、研究现状 |
四、写作过程及研究方法 |
五、数据库的制作 |
六、复音词切分标准 |
七、南北朝诗歌语言的词汇特点 |
上篇通释篇 |
一、凡例 |
二、通释正文部分 |
下篇研究篇 |
一、南北朝语词考证 |
1 考证的词语 |
2 待考的词语 |
二、南北朝诗歌复音词研究与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 |
1 补充词条 |
2 补充义项 |
3 提前书证 |
4 补充书证 |
5 纠正词义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论文 |
三、电子资料 |
附录 |
单字索引 |
词目音序表 |
後记 |
四、孙民《盛世幽明》(论文参考文献)
- [1]邓文原及《巴西文集》研究[D]. 田苗苗. 中央民族大学, 2017(08)
- [2]唐传奇与唐代文风[D]. 陈际斌. 武汉大学, 2013(12)
- [3]“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的“历史蜕变” ——2000-2010:长篇小说的“新10年调适”[D]. 管晓莉. 吉林大学, 2013(08)
- [4]南北朝诗歌复音词通释[D]. 柳玉宏.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5]文学“怀旧”倾向渊源论[J]. 郭守运. 嘉应学院学报, 2005(01)
- [6]文学怀旧现象的哲学思索[J]. 郭守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 [7]九十年代长篇小说述要[J]. 雷达. 电影艺术, 2001(03)
- [8]第三次高潮──90年代长篇小说述要[J]. 雷达. 小说评论, 2001(03)
- [9]直书实录 野史真相 足可传世──谈《盛世幽明》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J]. 张学仁. 小说评论, 2000(05)
- [10]孙民《盛世幽明》[J]. 雷达. 小说评论,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