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现实的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副文本,译者注,译者前言,译后记,索引
社会现实的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周丽锦[1](2019)在《“副文本”理论视角下社会科学译着的编辑——以《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法国学者杰拉德·热奈特的定义,"副文本"是指围绕文本所产生的所有边缘的或者补充性质的材料。本文以《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中译本的编辑出版过程为例,论述了社会科学类译着中几类主要文本的作用。本文认为,对于副文本的重视和应用正确的编辑方法有助于提高社会科学类译着的质量。(本文来源于《翻译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吴思佳[2](2019)在《浅谈当下电视剧创作的现实主义取向及其对“社会温度”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内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实施电视剧创作的取向需要建立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来对"社会温度"实施建构,这样才能够实现电视剧创作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文章针对当下电视剧创作的现实主义取向及其对"社会温度"的建构实施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彼得·L.伯格,托马斯·卢克曼,吴肃然[3](2019)在《《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4月ISBN:978-7-301-30207-1上榜理由:《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社会学着作之一,是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自杀论》齐名的一部经典作品。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西方人文社会思潮来说,"建构主义"占据了近(本文来源于《中国周刊》期刊2019年06期)
杨惠林[4](2019)在《社会现实、民意焦虑与媒体污名化的互动:“官二代”媒体形象建构——基于人民网的分析(2010—2018)》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的背景下,通过对人民网自2010年到2018年的关于"官二代"的185条新闻样本从内容、话语、修辞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媒体对于"官二代"的报道重点主要集中在与公众发展密切相关、社会高度关注的主题与内容上,媒体所建构的"官二代"整体形象趋于负面,新闻主体"官二代"成了被批评、被言说的对象,处于集体失语的位置。这种负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层分化、阶层固化的社会现实以及公众对公权力滥用而导致的社会秩序失衡的民意焦虑,体现了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同时也存在媒体制造话题、迎合网络民众的话语倾向。(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胡笑笑[5](2019)在《合作社嵌入乡村社会治理:理论建构与现实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现实发展需求下,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而且还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织力量,与村级组织互动进而形成乡村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局面。本文以合作治理理论、元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河南省襄城县合作社的发展为个案,对合作社嵌入乡村社会治理进行现实考察,发现目前合作社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着组织融合度低、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涣散、群众响应乏力、政府对合作社嵌入式治理关注不够等诸多困境。本文进而从合作社嵌入基础条件以及嵌入过程层面对困境进行剖析,发现这些困境是由合作社发展规模与管理能力、农民参与意愿、基层政府支持和村两委协作等方面存在不足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合作社自身建设、村级治理主体关系、农民参与以及政府引导等方面完善支持体系,从而保障合作社嵌入式治理的诸多困境得以解决,使其充分发挥潜在的社会组织优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助推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现代化。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合作社以及乡村社会治理文献、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总结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主要对农民合作社、嵌入式治理、乡村社会治理做出概念界定,对合作治理理论、元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进行梳理,为论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主要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加以梳理,认为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经历了叁个阶段的历史演变,即建国初期的具有行政色彩的人民公社制度、改革开放后的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乡政村治、新时代的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共治,同时认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呈现出治理主体有一元转变为多元、治理目标由政府管制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与产品、治理过程由服从权威转变为民主协商等特点;第四章主要通过需求行为理论构建来对合作社嵌入乡村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在乡村治理主体治理能力式微的窘境下,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村社合作治理的行为是必要且可行的;第五章以襄城县合作社嵌入乡村社会治理为研究样本,依据实地调研探讨该县合作社嵌入式治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即组织融合度低、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涣散、群众响应乏力、政府对合作社嵌入式治理关注不够等,并剖析困境背后的深层根源,主要有合作社发展规模、管理能力和公共性不足,村两委权力弱化以及协作性不够,农民个体意识以及参与性不高,以及政府治理理念不足与支持缺乏等;第六章基于当前存在的困境,本文从合作社自身建设、村级治理主体、普通农民、政府层面完善合作社嵌入式治理的支持体系。第七章总结全文,并指出当前合作社嵌入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与挑战,希望可以深化相关研究,为合作社嵌入农村社会治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苟欢[6](2018)在《社会治理理性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批判——兼论服务型政府建构中的理性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治理是对公共生活领域的治理描述。人类社会的治理结构,其理论发展与实践运用均呈现以理性嬗变为突出特征的治理与改革实践流变。展开对社会治理理性的当代审视与历史反思,既是对既往治理事实的客观描述与尊重,又是对未来治理模式的畅想与借鉴。审视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变历程,提炼治理理性的思维谱系对治理理性及其对应建构模式展开扬弃性评测,结合改革的时代背景,深化社会治理的理论视角,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提供理性化的理论声援。(本文来源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延金,刘一[7](2018)在《业务特征、社会属性与准专业现实:教师专业化标志的建构与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学理界对教师专业化标志的讨论已有不少,但由于时代不同、视角不一,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有差异。本文试图站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内在标准和外在要求两个维度对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作系统、客观、理性的剖析,进一步探究教师专业化的准专业现实即教师专业化形成的实际障碍,以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供更为完善的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8年04期)
尹茂祥[8](2017)在《台湾社会认同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上看,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经历了由一体化到多元化、由"中国化"到"台湾化"、"现状化"的异化演变过程,观念(文化、制度、价值)、利益(物质、权力、治理)、身份等多种因素在不同时期对民众的认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为此,本文从现实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探讨观念、身份、利益与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观念建构身份与利益,社会事实决定认同走向"的认同观,认为培育两岸共有观念、塑造两岸集体身份、厚植两岸共同利益对建构台湾社会认同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指出台湾社会认同的未来发展,脱离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吴少进,谢丽丽[9](2016)在《当前中国村级社会政治信任建构的现实路径——以皖西南H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强村级社会政治信任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题中之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它对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形成思想共识、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必须进一步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改善村级民生、提升村级干部个人文明程度、完善村级协商民主,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亲切感和主人感,从而有效提升村级社会政治信任水平。(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9期)
谢丽丽,吴少进[10](2016)在《当前中国村级社会政治信任建构的现实路径——以皖西南H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强村级社会政治信任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题中之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它对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形成思想共识、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必须进一步发展村级经济,改善村级民生,提升村级干部个人文明程度,完善村级协商民主,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亲切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有效提升村级社会政治信任水平。(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社会现实的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内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实施电视剧创作的取向需要建立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来对"社会温度"实施建构,这样才能够实现电视剧创作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文章针对当下电视剧创作的现实主义取向及其对"社会温度"的建构实施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现实的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丽锦.“副文本”理论视角下社会科学译着的编辑——以《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为例[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
[2].吴思佳.浅谈当下电视剧创作的现实主义取向及其对“社会温度”的建构[J].传播力研究.2019
[3].彼得·L.伯格,托马斯·卢克曼,吴肃然.《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J].中国周刊.2019
[4].杨惠林.社会现实、民意焦虑与媒体污名化的互动:“官二代”媒体形象建构——基于人民网的分析(2010—2018)[J].湖北社会科学.2019
[5].胡笑笑.合作社嵌入乡村社会治理:理论建构与现实考察[D].延安大学.2019
[6].苟欢.社会治理理性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批判——兼论服务型政府建构中的理性认知[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
[7].刘延金,刘一.业务特征、社会属性与准专业现实:教师专业化标志的建构与障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8].尹茂祥.台湾社会认同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建构[J].台湾研究.2017
[9].吴少进,谢丽丽.当前中国村级社会政治信任建构的现实路径——以皖西南H村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10].谢丽丽,吴少进.当前中国村级社会政治信任建构的现实路径——以皖西南H村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