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丙亚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副反应的影响

右丙亚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副反应的影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肿瘤科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探究右丙亚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比较两组心脏毒性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TnT、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TnT、BNP水平较治疗前高,且对照组cTnT、BNP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化疗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能明显减轻心脏毒性,降低不良反应率。

【关键词】乳腺癌;右丙亚胺;化疗;心脏毒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190-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发展,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目前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通过抑制癌细胞DNA复制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1-2]。虽然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但其具有一定的心脏毒副反应,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右丙亚胺是一种新型的心脏保护剂,可有效减轻蒽环类药物的毒副反应,对心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副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8.65±5.47)岁;肿瘤TNM(TumorNodeMetastasis)分期:Ⅰ期26例,Ⅱ期19例。对照组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8.72±5.50)岁;TNM分期:Ⅰ期24例,Ⅱ期21例。纳入标准:临床均经乳腺X线片、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研究药物无过敏史。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静脉滴注50mg/m2多柔比星(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980)+75mg/m2多西他赛(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308)+500mg/m2环磷酰胺(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93),或者静脉滴注500mg/m2环磷酰胺+500mg/m2氟尿嘧啶(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113)+80mg/m2表柔比星(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60),1次/周期,3周/周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157),于每次化疗0.5h前静脉注射10:1的右丙亚胺:表柔比星,3周滴注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化疗前、化疗4个周期后采取两组患者清晨静脉空腹血3ml,离心取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和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水平;参照2013版《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4]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脏毒性相关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cTnT、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TnT、BNP水平较治疗前高,且对照组cTnT、BNP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临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治疗,严重时可导致其死亡[5]。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较多,包括分子靶向治疗、放、化疗及手术等,由于癌细胞对化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故临床通常采用化疗治疗,其中蒽环类化疗药物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种类较多,且治疗效果较好,但蒽环类药物属于非特异性周期化疗药物,对心脏存在不可逆性毒性,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寻求一种不影响蒽环类药物抗肿瘤作用且可降低蒽环类药物毒性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尚未阐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大量的超氧化物及自由基形成有关。右丙亚胺属于一种双内酰亚胺类化合物,通过螯合铁离子,从而阻止铁离子依赖性的氧自由基形成,减轻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毒作用。同时右丙亚胺可在心肌细胞中被二氢吡啶酶激活水解,形成中间产物,在氨甲酰天冬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形成具有活性的ADR-925,有效阻止蒽环类药物螯合铁后形成的心脏损害性物质羟基自由基的形成。大量动物实验证明,右丙亚胺在无酶和无铁的情况下,其本身具有异型的抗氧化进而清除自由基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化疗后cTnT、BNP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较观察组高,结果提示,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基础上采用右丙亚胺可降低不良反应率,对心脏损伤小,可作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一种理想方法。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化疗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能明显减轻心脏毒性,降低不良反应率。

【参考文献】

[1]王子红.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05):609-612.

[2]王炳高,袁新颜,王丽,等.右丙亚胺在老年乳腺癌辅助化疗中对心脏的保护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5):2391-2393.

[3]郭婉婕,官海静,马爱霞.右丙亚胺预防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效果和经济性系统综述[J].中国新药杂志,2017,26(11):1328-1334.

[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1O):925-934.

[5]曹余彦,古灿基,郭锦全.右丙亚胺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患者心肌损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0):1631-1634.

标签:;  ;  ;  

右丙亚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副反应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