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近共沸混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醇,汽油添加剂,共沸精馏,过程模拟
近共沸混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通,叶青,陈景行,岑昊,樊玉锋[1](2019)在《共沸精馏分离生物醇-水混合物的模拟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液-液萃取的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水(IBE-H_2O)体系,采用共沸精馏方法分离其中的水;并利用化工软件Aspen Plus对发酵产物IBE-H_2O体系的分离提纯进行流程模拟,设计了精馏流程,筛选了共沸剂,考察了共沸剂的适宜用量,优化了操作条件,得到了精馏流程最优、最经济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IBE-H_2O体系分离提纯优选的共沸剂为甲基叔丁基醚(MTBE);最佳精馏流程的共沸剂循环量为58 kmol/h,理论塔板总数为15,进料位置在塔上部第3块塔板处;提纯得到混合醇产品中IBE的摩尔分数可达到99.6%;且此时共沸精馏流程经济最优。(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5期)
黄旭[2](2018)在《带有共沸的叁元混合物分离变压精馏过程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某些带共沸的叁元混合物的变压精馏分离中,由于其剩余曲线图中存在多条精馏边界线和精馏边界线的夹紧现象,使得分离变得非常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叁元混合物分离流程的方法,并以分离乙酸乙酯(C_4H_8O_2-3)/乙醇(C_2H_5OH)/2-丁酮(C_4H_8O-3)叁元混合物和乙腈(CH_3CN)/乙醇(C_2H_5OH)/苯(C_6H_6)叁元混合物为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1)对乙酸乙酯/乙醇/2-丁酮叁元混合物而言,通过分析该混合物的剩余曲线图(RCM)可知,在大气压下该混合物的每一对组元两两之间均形成二元最低共沸物。在剩余曲线图中形成了两条精馏边界线,将叁个待分离组分分隔在不同的精馏区域内,且这两条精馏边界线在乙酸乙酯/乙醇共沸物处相连并在附近出现夹紧趋势。通过对比不同压力下共沸数据发现,乙醇/乙酸乙酯二元共沸物组成随压力变化敏感,据此设计了叁塔变压精馏流程,即通过在该流程中增加用于分离2-丁酮产品的T1塔压力,并从在乙醇/乙酸乙酯共沸物中分离出乙醇的T2塔塔底循环一股乙醇产品流股至T1塔,以达到了该叁元混合物的分离要求,接着对混合物的物系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温度序列法对适用该流程分离的物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类。此外,针对T1塔压力不同的6种流程,结合曲线的斜率变化率最大处寻优法和序贯迭代优化法分别对各塔的塔板数、进料板数、回流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6种流程进行了经济性比较,最后利用部分热集成进一步降低了最优流程的能耗。(2)乙腈/乙醇/苯叁元混合物在常压下形成了叁个二元最低共沸物和一个叁元共沸物物系,通过改变压力发现叁元共沸物和乙醇/苯二元共沸物均随压力变化敏感,且当压力增加到380 kPa时,叁元共沸物消失;继续增加压力,精馏边界线的夹紧趋势得到缓解。通过对物系在不同压力下的剩余曲线的分析,利用上述的叁塔精馏流程实现了该混合物的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对四组T1塔压力不同的流程进行优化,确定最优T1塔压力为900 kPa,最后对最优流程进行热集成,进一步降低了年度总费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庄晓如,陈高飞,宋庆路,汤奇雄,杨志强[3](2018)在《水平管内非共沸混合物R50/R170两相流摩擦压降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非共沸混合物R50/R170在管内径为4 mm的水平管内两相流摩擦压降实验研究.实验测量的压力范围为1.5~2.5 MPa,质量流率范围为99~255 kg m~(-2)s~(-1),干度范围为0~0.9,R50/R170混合物的初始浓度组分比(摩尔分数)分别为0.27:0.73,0.54:0.46和0.7:0.3.分析了质量流率、饱和压力、干度和浓度组分对摩擦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组分对摩擦压降的影响主要是由气相密度差异造成的.将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与20个经典两相流摩擦压降关联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到Friedel的关联式对本实验数据预测最好,其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19.26%,且有87.45%的数据点在±30%的平均相对偏差范围内.(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吕新宇,赵磊,汪文丞,单俊,邱滔[4](2017)在《热泵自夹带共沸精馏分离乙醇-甲苯-水叁元共沸混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乙醇-甲苯-水共沸物系中的甲苯可以作为夹带剂的特点,采用自夹带共沸精馏工艺分离乙醇-甲苯-水共沸物系。为了降低自夹带共沸精馏工艺的能耗,提出了热泵自夹带共沸精馏工艺。选择NRTL物性方法,使用Aspen Plus软件,对自夹带共沸精馏工艺和热泵自夹带共沸精馏工艺进行稳态严格模拟。为了得到最优条件,提出经济优化方案,并建立优化迭代流程。结果表明:乙醇、甲苯和水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99.9%,99.9%和99.5%;相比于普通自夹带共沸精馏工艺,热泵自夹带共沸精馏工艺能耗降低62.70%,全年总费用降低8.09%。(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刘通,虞昊,陈景行,叶青[5](2017)在《共沸精馏分离乙二醇-新戊二醇混合物的动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二甲苯为共沸剂分离乙二醇-新戊二醇混合物,在该共沸精馏稳态模拟流程优化设计参数基础上,采用Aspen Plus Dynamics平台构建不同的动态控制结构,并引入阶跃进料扰动测试其控制效果。结果表明,2种动态控制结构在面对进料流量和进料组分发生±20%波动后,均能维持产品的较高纯度。对控制效果比较显示,在引入阶跃进料扰动时,控制结构CS2多数情况下比控制结构CS1具有更小的瞬时偏差和更短的回稳时间。本研究为共沸精馏分离乙二醇-新戊二醇混合物提供了可靠的动态控制方案,为有效地控制其分离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7年06期)
赵延兴,董学强,沈俊,公茂琼[6](2017)在《含氨共沸混合物制冷性能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是性能优良的天然制冷剂,其臭氧消耗潜能值和全球变暖潜能值均为零,但存在毒性和可燃性的潜在危害,除此之外,氨还存在溶油性差的问题。在氨中添加烷烃、氢氟烃等形成混合物,尤其是共沸混合物,有望解决氨的这些问题,形成容积制冷量更高的环保制冷剂,并减少氨的充注量。基于此,本文基于共沸压力极值特征,建立叁元共沸预测模型,并预测到3种含氨叁元共沸物,对这些制冷剂以及部分商用制冷剂进行制冷性能模拟,发现含氨混合物在容积制冷量、制冷效率以及排气温度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7](2016)在《乙醇-苯共沸混合物的间歇萃取精馏分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醇-苯共沸混合物的间歇萃取精馏分离方法。属于乙醇-苯共沸混合物的分离技术。该方法以含有两个以上卤素取代基的卤代烃或芳香烃类,如1,2-二氯丙烷、1,2,3-叁氯丙烷、邻二氯苯和1,2,3-叁氯苯等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塔操作条件,萃取剂和该塔顶馏出物的质量比为0.5:1-10:1,控制萃取精馏塔顶不同温度和不同回流(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6年07期)
潘利生,魏小林,史维秀[8](2015)在《共沸混合物(R290/CO_2)跨临界动力循环性能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Low critical temperature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CO_2 trans-critical power cycle.The binary mixture of R290/CO_2has higher critical temperature.Using mixture fluid ma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subcritical CO_2 is hardly condensed by conventional cooling water.In this article,theoretical analysis is executed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zeotropic mixture for trans-critical power cycle using low-grade liquid heat source with temperature of200℃.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blem that CO_2 can't be condensed in power cycle by conventional cooling water can be solved by mixing R290 to CO_2.Variation trend of outlet temperature of thermal oil in supercritical heater with heating press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xture fluid.Gliding temperature causes the maximum outlet temperature of cooling wa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mass fraction of R290.There are the maximum values for cycl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net power output with the increase of supercritical heating pressure.(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5年03期)
王雨,李硕,文家武,赵英,郭锴[9](2014)在《盐效萃取分离共沸蒸馏后的正丁醇-水混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盐效萃取方法,选择不同无机盐,对超细SiO2共沸蒸馏后产生的饱和正丁醇-水溶液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无机盐溶液可以萃取出正丁醇水溶液中的正丁醇,且萃取效果随无机盐浓度提高而增大,温度对确定质量分数的盐溶液萃取效果影响很小。萃取比小于1.5时,萃取效果随其增大而显着增大;萃取比大于1.5时,萃取效果随其变化明显变缓。常温下,萃取比R=1.5时,60%K2CO3溶液对饱和正丁醇的水溶液的萃取率可达95%以上。有机相通过二次萃取,无机盐质量分数可降至10-4以下,可回收继续用于共沸蒸馏。K2CO3溶液的蒸发浓缩次数对萃取效果没有显着影响,表明K2CO3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满足工业循环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田征[10](2013)在《离子液体催化反应精馏及离子液体萃取分离共沸混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其在化工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研究了以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为萃取剂分离丁酮+水共沸体系的液液萃取过程和以离子液体N-磺酸丁基-3-甲基吡啶叁氟甲磺酸盐([BSMePy][OTf])为催化剂催化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物的水解反应精馏过程。测定了丁酮+水+[EMIM][Ac]的液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EMIM][Ac]是分离丁酮+水共沸体系的有效萃取剂。利用NRTL方程对液液平衡数据进行回归,获得了NRTL方程参数,回归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进行了以离子液体[EMIM][Ac]为萃取剂分离丁酮+水共沸体系的液液萃取过程模拟,研究了理论板数、溶剂比等参数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利用灵敏度分析获得了萃取过程的优化操作参数。测定了以离子液体[BSMePy][OTf]为催化剂的乙酸甲酯水解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推导,根据反应机理提出了两种动力学模型:理想拟均相模型(ideal pseudo-homogeneous,IPH)和非理想拟均相模型(non-idealpseudo-homogeneous,NIPH)。通过对动力学数据的关联,获得了模型参数,关联结果表明非理想拟均相模型(non-ideal pseudo-homogeneous,NIPH)能够更好的描述乙酸甲酯的水解反应。此外,进行了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循环使用实验,回收过的离子液体能够直接使用且经过5次循环催化活性基本不变。针对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物的水解反应精馏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从叁种反应精馏流程方案中选出了一种最优的流程方案,研究了水进料位置、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物进料位置、侧线出料位置、理论板数、塔顶循环流量、回流比、塔持液量、水进料流量和侧线出料流量等参数对反应精馏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灵敏度分析获得了优化的操作条件,优化计算结果显示,乙酸甲酯的转化率能够达到99.34%,经过分离得到的甲醇纯度为0.9922,乙酸的纯度为0.9921。(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06-01)
近共沸混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某些带共沸的叁元混合物的变压精馏分离中,由于其剩余曲线图中存在多条精馏边界线和精馏边界线的夹紧现象,使得分离变得非常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叁元混合物分离流程的方法,并以分离乙酸乙酯(C_4H_8O_2-3)/乙醇(C_2H_5OH)/2-丁酮(C_4H_8O-3)叁元混合物和乙腈(CH_3CN)/乙醇(C_2H_5OH)/苯(C_6H_6)叁元混合物为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1)对乙酸乙酯/乙醇/2-丁酮叁元混合物而言,通过分析该混合物的剩余曲线图(RCM)可知,在大气压下该混合物的每一对组元两两之间均形成二元最低共沸物。在剩余曲线图中形成了两条精馏边界线,将叁个待分离组分分隔在不同的精馏区域内,且这两条精馏边界线在乙酸乙酯/乙醇共沸物处相连并在附近出现夹紧趋势。通过对比不同压力下共沸数据发现,乙醇/乙酸乙酯二元共沸物组成随压力变化敏感,据此设计了叁塔变压精馏流程,即通过在该流程中增加用于分离2-丁酮产品的T1塔压力,并从在乙醇/乙酸乙酯共沸物中分离出乙醇的T2塔塔底循环一股乙醇产品流股至T1塔,以达到了该叁元混合物的分离要求,接着对混合物的物系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温度序列法对适用该流程分离的物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类。此外,针对T1塔压力不同的6种流程,结合曲线的斜率变化率最大处寻优法和序贯迭代优化法分别对各塔的塔板数、进料板数、回流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6种流程进行了经济性比较,最后利用部分热集成进一步降低了最优流程的能耗。(2)乙腈/乙醇/苯叁元混合物在常压下形成了叁个二元最低共沸物和一个叁元共沸物物系,通过改变压力发现叁元共沸物和乙醇/苯二元共沸物均随压力变化敏感,且当压力增加到380 kPa时,叁元共沸物消失;继续增加压力,精馏边界线的夹紧趋势得到缓解。通过对物系在不同压力下的剩余曲线的分析,利用上述的叁塔精馏流程实现了该混合物的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对四组T1塔压力不同的流程进行优化,确定最优T1塔压力为900 kPa,最后对最优流程进行热集成,进一步降低了年度总费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共沸混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通,叶青,陈景行,岑昊,樊玉锋.共沸精馏分离生物醇-水混合物的模拟与优化[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2].黄旭.带有共沸的叁元混合物分离变压精馏过程合成[D].天津大学.2018
[3].庄晓如,陈高飞,宋庆路,汤奇雄,杨志强.水平管内非共沸混合物R50/R170两相流摩擦压降实验[J].科学通报.2018
[4].吕新宇,赵磊,汪文丞,单俊,邱滔.热泵自夹带共沸精馏分离乙醇-甲苯-水叁元共沸混合物[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刘通,虞昊,陈景行,叶青.共沸精馏分离乙二醇-新戊二醇混合物的动态特性[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7
[6].赵延兴,董学强,沈俊,公茂琼.含氨共沸混合物制冷性能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
[7]..乙醇-苯共沸混合物的间歇萃取精馏分离方法[J].乙醛醋酸化工.2016
[8].潘利生,魏小林,史维秀.共沸混合物(R290/CO_2)跨临界动力循环性能分析(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5
[9].王雨,李硕,文家武,赵英,郭锴.盐效萃取分离共沸蒸馏后的正丁醇-水混合物[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田征.离子液体催化反应精馏及离子液体萃取分离共沸混合物[D].天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