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下拖曳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拖曳绞车,升沉运动补偿,控制策略,AMESim仿真
水下拖曳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方子帆,谢哲雨,郑小伟,葛旭甫,何孔德[1](2019)在《水下拖曳系统升沉补偿液压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海洋环境下拖船升沉运动对拖体定深的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水下拖曳系统的升沉补偿控制机理并设计了其补偿系统.基于对缆绳张力影响分析提出了收放速度与升沉速度沿缆绳方向合力为零的升沉补偿机理,通过控制收放缆绳运动来抵消拖体升沉运动并达到理想拖曳速度,基于PID校正方法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增加频率带宽设计了升沉补偿控制I型系统.根据线性波理论描述波浪力,通过AMESim软件软件中的液压模块、机械模块和控制模块对水下拖曳系统作业过程进行虚拟样机建模.以调整工况和收放工况为例,对控制前后拖曳体在3种不同海况条件下收放速度、缆绳张力等问题进行计算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拖曳系统速度补偿效果明显改善,张力波动得到抑制.(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钟功祥,张言开[2](2019)在《基于流固耦合的水下井口系统拖曳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水下井口系统力学特性时,需要确定水下井口系统的拖曳系数。鉴于此,采用Hydril公司的防喷器组单元尺寸参数为建模标准,并基于Transocean公司防喷器组的选型依据进行建模。在ANSYS流固耦合模块中对适用于不同深度的防喷器组型号及该深度下海水水体环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给出了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水下井口拖曳系数,并表明拖曳系数与传统确定方法相比具有较大的偏差,其与防喷器组结构尺寸相关明显,与雷诺数关系较小,即在静水体环境下,防喷器组拖曳系数可近似于仅与其型号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水下井口力学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2019年03期)
杨家轩,何琳,帅长庚,周思同,张世轲[3](2018)在《水下拖曳系统U型回转运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便捷、高效地开展拖曳系统动力学研究,为水声测量技术提供准确有效的阵型位置,设计了一种小型水下拖曳系统动力学原理样机,并运用基于MapInfo软件的轨迹提取方法,在回转直径为0.50m条件下改变拖曳速度、拖缆长度,开展了拖曳系统U型回转运动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提取分析定义了拖缆回转弯曲参数,结果表明:当弯曲参数较大时,拖缆回转中轨迹弯曲明显,且受到拖曳速度变化影响较大;当弯曲参数较小时,拖缆回转中轨迹弯曲较弱,且受到拖曳速度变化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世振,魏建华,胡波,李盛茂[4](2018)在《主动式水下拖曳升沉补偿系统的非线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主动式水下拖曳升沉补偿系统的非线性时变负载特性,设计一种基于扩展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鲁棒位移控制器。在该控制系统中,将扰动负载分成时变的未知负载与可以建模的负载2部分,并考虑系统动力学的非线性特性,采用滑模控制技术补偿观测器估计误差,通过递推反步法设计主动式升沉补偿器的非线性鲁棒运动控制系统。基于实测的3~4级海况下母船升沉位移对所设计的主动式升沉补偿器开展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在存在负载扰动的情况下实现了精确、迅速且具有强鲁棒性的运动补偿控制,基于本文控制算法的主动升沉补偿器使负载最大升沉位移波动范围由1.40 m衰减至0.01 m,同时缆绳张力最大波动范围由15 k N衰减至1 k N以内,表现出良好的升沉补偿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郭勍,孙现有,朱强[5](2017)在《光纤以太网技术在水下拖曳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新型水下拖曳系统的技术特点设计的光纤通信系统方案,着重解决多节点串行、大数据高速传输等关键技术问题。其中重点阐述了通信系统的架构设计,光纤以太网技术的应用,全面有效的通信协议设计。在实际的水下拖曳系统中检验了通信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7年23期)
张世轲,杨家轩,帅长庚,周思同[6](2016)在《水下拖曳系统动力学实验台架设计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拖曳系统在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勘探、海洋地形测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参考大量前人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对拖曳系统动力学实验装置进行了分类对比,并结合当前拖曳实验的实际需求,提出并设计了定轨式实验台架;然后针对该实验台架在圆弧转弯、径向限位与导向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实验台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实验台架模态频率,为后续实验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2016年度声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9-17)
唐宗勇[7](2016)在《海洋水下拖曳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应急处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海洋水下拖曳系统对海上作业的安全性需求,介绍基于收放系统所进行的安全设计与应急处置方法。为保障收放过程中的安全,给拖曳绞车配置扭矩传感器、接近开关等检测设备,并为控制阀设计了闭环检测功能。在海上拖曳作业期间,针对不同情况设计了相应应急处置程序以保证作业安全。湖、海试验表明:该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应急处置方法达到设计目的,能够保障本系统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6年07期)
田振华,刘启帮[8](2015)在《水下拖曳系统收放绞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某水下拖曳系统收放绞车的设计过程,对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强度校核、电机及减速器选型等进行了说明,为水下拖曳系统收放绞车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5年10期)
王军立[9](2015)在《基于CSEM的水下拖曳系统的设计及水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的石油消费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石油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的石油储备已经被上升到战略储备高度。我国的石油行业现状是陆地开采量提升难度较大,急需寻找新的石油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海洋面积辽阔,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海上石油开采成为我国石油消费的重要补充。作为一种成熟的石油勘探技术,地震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陆上和浅海的石油勘探中。随着海上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海底石油探测技术逐渐从浅海到深海过渡。可控源海洋电磁法(Marine 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CSEM)作为一种新的海洋油气探测非地震技术,具有不受海域限制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下拖曳系统装载有基于CSEM装置的信号接收单元,其水动力学性能直接对CSEM装置的信号质量有影响。本论文主要针对基于CSEM的水下拖曳系统的主体和附体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其水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参考水下拖曳系统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本研究的水下拖曳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法。(2)根据主载体设计的衡量参数,对水下拖曳系统主载体进行设计。通过对不同线型的主载体进行CFD水动力学分析,优化主载体的水动力特性。另外,对水下拖曳系统的附体进行设计及水动力学优化。(3)对水下拖曳系统的整体进行静力分析研究,借助于叁维软件质量评估功能计算水下拖曳系统的重心和浮心的相对位置,并对其平衡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对水下拖曳系统的整体进行水动力学仿真,分析其水动力学特性和姿态自我调节能力。(4)通过进行水下拖曳系统原理模型的水槽试验、工程样机的大水池试验及工程样机的实际复杂海况试验,验证理论计算与CFD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本文从理论研究、CFD水动力学分析、模型试验、工程样机海试等几个方面对基于CSEM的水下拖曳系统进行研究,对其主体和附体进行优化设计和水动力学分析,为基于CSEM的水下拖曳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24)
付薇[10](2015)在《水下航行器拖曳系统运动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拖曳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海洋探测平台,在深海探测开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深海装备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需求为背景,对新兴的水下航行器拖曳系统动力学响应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首先,通过对前人关于拖曳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对比各方法优缺点及使用范围,最终确定采用集中质量法建模拖缆,建立其动态运动数学模型。讨论了尾部多种边界条件的运动模型,其中对于拖体尾端,使用六自由度方程对其建模,充分考虑了与拖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耦合影响,同时给出了系统稳态运动数学模型。使用数值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前人的试验数据和仿真结果对本文数学模型和数值求解进行验证。其次,利用所建模型,对拖曳系统的稳态和铺缆运动进行仿真研究,就主要系统参数和运行环境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应用所得结果为某水下航行器的近海底铺缆设计了海试方案。最后,对拖缆与拖体耦合系统的动态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水下航行器在直航变速、垂向振荡和水平面内回转运动时系统的响应,总结系统运动规律,对实际应用中的操控调节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院》期刊2015-03-01)
水下拖曳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水下井口系统力学特性时,需要确定水下井口系统的拖曳系数。鉴于此,采用Hydril公司的防喷器组单元尺寸参数为建模标准,并基于Transocean公司防喷器组的选型依据进行建模。在ANSYS流固耦合模块中对适用于不同深度的防喷器组型号及该深度下海水水体环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给出了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水下井口拖曳系数,并表明拖曳系数与传统确定方法相比具有较大的偏差,其与防喷器组结构尺寸相关明显,与雷诺数关系较小,即在静水体环境下,防喷器组拖曳系数可近似于仅与其型号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水下井口力学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下拖曳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方子帆,谢哲雨,郑小伟,葛旭甫,何孔德.水下拖曳系统升沉补偿液压控制系统研究[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钟功祥,张言开.基于流固耦合的水下井口系统拖曳系数研究[J].石油机械.2019
[3].杨家轩,何琳,帅长庚,周思同,张世轲.水下拖曳系统U型回转运动实验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8
[4].李世振,魏建华,胡波,李盛茂.主动式水下拖曳升沉补偿系统的非线性控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郭勍,孙现有,朱强.光纤以太网技术在水下拖曳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7
[6].张世轲,杨家轩,帅长庚,周思同.水下拖曳系统动力学实验台架设计及优化[C].2016年度声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7].唐宗勇.海洋水下拖曳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应急处置方法[J].兵工自动化.2016
[8].田振华,刘启帮.水下拖曳系统收放绞车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15
[9].王军立.基于CSEM的水下拖曳系统的设计及水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10].付薇.水下航行器拖曳系统运动仿真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