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均结合自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子活度法,悬液Wien效应,土壤粘粒,平均结合自由能
平均结合自由论文文献综述
周俊,周东美,王玉军[1](2011)在《土壤中离子平均结合自由能的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均结合自由能是土粒与离子间结合能的一个绝对指标,反映的是离子在土粒表面和本体溶液中的分配比例。结合能越大,离子被吸附的就越多,留在溶液中的就越少。平均结合自由能能够很好的反映土壤与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Langmuir吸附等温线法、离子活度法、Wien效应和DGT技术四种方法测量土壤粘粒与离子间的平均自由结合能介绍,比较四种方法的优劣性,从而得出最优的测量土壤粘粒与离子间能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1年06期)
周俊[2](2009)在《土壤粘粒与离子间的平均结合自由能及其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基于Wien效应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DGT(簿层梯度扩散技术)研究了阴、阳离子与多种胶体粘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关系。研究内容包括:阳离子(Na+、K+、Ca2+、Cu2+、Cd2+、Pb2+和La3+)与粘土矿物(高岭土、蒙脱土)、四种土壤(黑土、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之间的结合能;阴离子(F-、Cl-和NO3-)与两种氧化物(赤铁矿和氧化铝)之间的结合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用悬液Wien效应法与离子活度法测定了不同粘粒对一价阳离子Na+和K+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测试结果表明,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Na+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的变化顺序为:黄棕壤>红壤>黑土>蒙脱土>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Na+的△Gbi的变化顺序为:红壤>黑土>黄棕壤>蒙脱土>高岭土>砖红壤。两种方法的误差范围为9.96-810.33%。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K+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的变化顺序为:黄棕壤>黑土>红壤>蒙脱土>砖红壤>高岭土;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K+的△Gbi的变化顺序为:黄棕壤>黑土>砖红壤>红壤>蒙脱土>高岭土。对于黑土和黄棕壤而言,两种方法测定的一价离子的△Gbi十分一致,对于红壤和蒙脱土,相对误差也较为一致,但是砖红壤和高岭土的误差较大。用悬液Wien效应法、离子活度法和DGT技术测定了不同粘粒对二价阳离子Ca2+Cu2+、Cd2+和Pb2+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Ca2+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的变化顺序为:黑土>黄棕壤>红壤>蒙脱土>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Ca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黑土>黄棕壤>红壤>蒙脱土>高岭土>砖红壤;用DGT技术测定的Ca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红壤>黄棕壤>黑土>砖红壤。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Cu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黑土>黄棕壤>红壤>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Cu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红壤>高岭土>黄棕壤>黑土>砖红壤;用DGT技术测定的Cu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黑土>黄棕壤>红壤>砖红壤。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Cd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红壤>黑土>黄棕壤>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Cd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红壤>黄棕壤>黑土>砖红壤>高岭土;用DGT技术测定的Cd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砖红壤>红壤>黑土>黄棕壤。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Pb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黑土>红壤>黄棕壤>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Pb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黑土>蒙脱土>黄棕壤>红壤>砖红壤>高岭土;用DGT技术测定的Pb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黑土>砖红壤>红壤>黄棕壤。叁种方法测量△Gbi结果均表现为离子活度法偏高,Wien效应法偏低,DGT技术居中,这可能是测量的EC0偏高,离子活度ai偏低所致。叁种方法结果有差距,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用悬液Wien效应法与离子活度法测定不同粘粒对叁价阳离子La3+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测试结果表明,用Wien效应法测定△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黑土>黄棕壤>红壤>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黄棕壤>高岭土>黑土>红壤>砖红壤。两种方法的误差在10.37~1086%之间。对于砖红壤和高岭土,测量值出现了负值,这可能是因为砖红壤带有表面正电荷,或者pH未在适宜的测量范围内,高岭土的测量结果误差很大,且有时出现负值,这可能是制备胶体时,洗脱不彻底。用悬液Wien效应法与离子活度法测定F-、Cl-和NO3-对赤铁矿和γ-氧化铝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测试结果表明,用两种方法测定F-、Cl-和NO3-的△Gbi的变化顺序均为:氧化铝>赤铁矿。两种方法的误差较小(3.27~41.2%)。(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11-01)
平均结合自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工作基于Wien效应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DGT(簿层梯度扩散技术)研究了阴、阳离子与多种胶体粘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关系。研究内容包括:阳离子(Na+、K+、Ca2+、Cu2+、Cd2+、Pb2+和La3+)与粘土矿物(高岭土、蒙脱土)、四种土壤(黑土、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之间的结合能;阴离子(F-、Cl-和NO3-)与两种氧化物(赤铁矿和氧化铝)之间的结合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用悬液Wien效应法与离子活度法测定了不同粘粒对一价阳离子Na+和K+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测试结果表明,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Na+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的变化顺序为:黄棕壤>红壤>黑土>蒙脱土>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Na+的△Gbi的变化顺序为:红壤>黑土>黄棕壤>蒙脱土>高岭土>砖红壤。两种方法的误差范围为9.96-810.33%。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K+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的变化顺序为:黄棕壤>黑土>红壤>蒙脱土>砖红壤>高岭土;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K+的△Gbi的变化顺序为:黄棕壤>黑土>砖红壤>红壤>蒙脱土>高岭土。对于黑土和黄棕壤而言,两种方法测定的一价离子的△Gbi十分一致,对于红壤和蒙脱土,相对误差也较为一致,但是砖红壤和高岭土的误差较大。用悬液Wien效应法、离子活度法和DGT技术测定了不同粘粒对二价阳离子Ca2+Cu2+、Cd2+和Pb2+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Ca2+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的变化顺序为:黑土>黄棕壤>红壤>蒙脱土>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Ca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黑土>黄棕壤>红壤>蒙脱土>高岭土>砖红壤;用DGT技术测定的Ca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红壤>黄棕壤>黑土>砖红壤。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Cu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黑土>黄棕壤>红壤>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Cu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红壤>高岭土>黄棕壤>黑土>砖红壤;用DGT技术测定的Cu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黑土>黄棕壤>红壤>砖红壤。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Cd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红壤>黑土>黄棕壤>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Cd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红壤>黄棕壤>黑土>砖红壤>高岭土;用DGT技术测定的Cd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砖红壤>红壤>黑土>黄棕壤。用Wien效应法测定的Pb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黑土>红壤>黄棕壤>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的Pb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黑土>蒙脱土>黄棕壤>红壤>砖红壤>高岭土;用DGT技术测定的Pb2+的△Gbi的变化顺序为:黑土>砖红壤>红壤>黄棕壤。叁种方法测量△Gbi结果均表现为离子活度法偏高,Wien效应法偏低,DGT技术居中,这可能是测量的EC0偏高,离子活度ai偏低所致。叁种方法结果有差距,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用悬液Wien效应法与离子活度法测定不同粘粒对叁价阳离子La3+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测试结果表明,用Wien效应法测定△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黑土>黄棕壤>红壤>高岭土>砖红壤;用离子活度法测定△Gbi的变化顺序为:蒙脱土>黄棕壤>高岭土>黑土>红壤>砖红壤。两种方法的误差在10.37~1086%之间。对于砖红壤和高岭土,测量值出现了负值,这可能是因为砖红壤带有表面正电荷,或者pH未在适宜的测量范围内,高岭土的测量结果误差很大,且有时出现负值,这可能是制备胶体时,洗脱不彻底。用悬液Wien效应法与离子活度法测定F-、Cl-和NO3-对赤铁矿和γ-氧化铝的平均结合自由能△Gbi。测试结果表明,用两种方法测定F-、Cl-和NO3-的△Gbi的变化顺序均为:氧化铝>赤铁矿。两种方法的误差较小(3.27~41.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均结合自由论文参考文献
[1].周俊,周东美,王玉军.土壤中离子平均结合自由能的测量方法[J].广东化工.2011
[2].周俊.土壤粘粒与离子间的平均结合自由能及其测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