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传统服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蒙古族布里亚特部,布里亚特部女性传统服饰,结构特征,服饰结构制图
女性传统服饰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滨[1](2019)在《蒙古族布里亚特部女性传统服饰的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蒙古族布里亚特部女性传统服饰实物结构的逐一绘制,运用田野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实例法,结合前人研究文献,探讨该部女性传统服饰的结构特征,对我们从结构上继承传统服饰文化,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该部女性传统服饰的结构具有以下特征:接近于现代服装结构形式、立体多功能性、自然风貌与节俭的造物思想的承载。(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犇,黄小格[2](2019)在《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纹样特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族群标志和文化表征。白马藏族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出白马藏族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趣味。他们的服饰具有朴素实用的设计之美、纯粹精细的工艺之美和单纯质朴的自然之美等多重特征,是其民族文化心理的外在表现。(本文来源于《创意设计源》期刊2019年03期)
伍金加参[3](2019)在《普兰女性传统服饰》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西南部的普兰县,被称为"雪山环绕的地方",神山冈仁波齐峰和圣湖玛旁雍错坐落在这里。普兰县不仅风光迷人,还有传承千年的普兰妇女传统服饰。误传在孔雀河畔的"孔雀"服饰阿里普兰地区盛行羔皮袍,制作精细、装饰典雅,但羔皮袍的面料以毛料为主,领、袖、襟底镶水獭皮,外套绸缎,这在整个藏区都独具特色。普兰妇女传统(本文来源于《西藏人文地理》期刊2019年03期)
乔萍[4](2019)在《土族传统女性服饰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而服饰文化是民族精神内涵和文化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从服饰文化特色角度探索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能够帮助我们走进一个民族,了解这一民族文化背后的故事。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一个民族,其传统女性服饰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本文将从土族传统女性服饰特点、服饰文化起源等角度探索其文化内涵,希望通过文中的分析,能让广大读者走进土族,了解土族传统女性服饰文化的深层内涵。(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02期)
倪要武,顾晓卉[5](2018)在《贵州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的重要价值研究——评《贵州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民间有"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的俗语,该俗语从侧面反映出人类对外在服饰的看重。"衣装",常理上认为是衣物,最多罗列出裙子、裤子等一二分支。实际上,在学术界的定义中,衣装,术语称之为"服饰",这其中包括鞋、帽、袜、包、伞以至于发饰。由此又延伸出多个领域,比如中国的汉服唐装、日本的和服、热带地区的草裙等富有地区鲜明特色的服饰。在这个基础上,每个国家、地区,比如中国,又有不同的特色。中国作(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赵芬芬,卢剑波[6](2018)在《哈尼女性传统服饰的颜色、装饰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尼族传统服装,主要是以黑色为主,在黑色的衣服上配的彩色的装饰、纹样,在自然界中提取的元素为主,这是哈尼人对自然界的描绘。民间说哈尼人为了能引起天神的注意就用红色作为装饰,这样能得到天神庇佑。总的来说,哈尼女性的服饰装饰是来自生产劳作和对自然的理解以及本民族古老的信仰。(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1期)
赵丽萍[7](2017)在《浅析广西龙胜红瑶的传统女性服饰及图案寓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服装是一种可以表达、记录文化历史的的方式。而服装上的纹样,不单单只是起到装饰作用,亦是作为一种历史记载的工具。本文通过对瑶族女性服装及其纹样的分析,简要的阐述了瑶族女性的穿着习惯,纹样的由来及纹样对瑶族同胞的重要寓意。将瑶族的历史、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期许以纹样的方式记录下来,每个纹样犹如一本本记载瑶族历史的无字书,让后人读阅,且世代相传。(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10期)
包安琪[8](2017)在《蒙古族传统女性服饰的改良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服饰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千百年来,蒙古族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东亚温带大草原上创造了悠远而灿烂的游牧文明。逐水草而居的漫漫征途塑造了蒙古民族如雄鹰般矫健、若烈风般粗犷、而又像敕勒川草原一样豁达开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而这一切,又都凝缩在了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当中。试看,那“昼为风衣,夜为衾褥”的蒙古袍,正昭示着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随物赋形”、“随形赋用”的自然心态与豁达性格;那因携带餐刀而佩饰了各色兽头图海(刀挂)的腰带,正象征着蒙古勇士矫健、粗犷而雄浑的游牧文化气质;那因串列无数珊瑚珠、绿松珠和珍珠而光华夺目的“达罗勒嘎”(头戴)与“细勃格”(练垂),正折射出蒙古女子“我从草原来,心花开不败”的刚毅与温婉品格。所以,蒙古族传统服饰是蒙古儿女所创造的草原文化的独特承载体,是悠远民族精神的象征物,也是草原先民留给当代蒙古人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是一本凝聚了草原数千年人文风采的无字史书,正有待当今的蒙古儿女去品读。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涌入草原大地,青年一代蒙古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象征工业时代审美观的简约线条、紧身立体的造型以及挺拔的棱角感,悄悄转变为他们服饰审美的全新趣尚。而传统服饰,则已被大部分青年人看作过时的“明日黄花”而束之高阁了。这样就导致了传统服饰的传承危机,更确切的说是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危机。实事求是地说,文化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服饰审美观念的变革是服装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无视这一点必然沦于抱残守缺的盲目境地。然而,服饰审美观念的变革也不能一味向着形式统一化、样式新奇化的方向发展,那样只会让服装或者沦为奇装异服或者是难以展现穿戴者精神气质的“单纯遮风避寒用具”。然而,如果要在工业时代绽放出服饰独特的个性风采,却有一条捷径,那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服饰文化的沃壤,汲取民族服饰的艺术营养并将其与现代服饰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有机融合为一体。这样,就能设计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应万变,万变而不离文化根基”的特色化现代服饰了。有鉴于此,笔者选择了“蒙古族传统女性服饰的改良问题研究”为课题,选取经典案例,来探析在当前文化环境下改良、发展蒙古族传统女性服饰的思路、方法和规律。之所以选择女性传统服饰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传统女性服饰样式繁多、色彩鲜艳,相对男性服饰来说,在当代的文化环境中更能彰显出艺术生命力。为了探本求源,本文将首先梳理蒙古族传统女性服饰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历程,从中归纳出“右衽”、“对襟直领”、“长坎肩”、“开衩裙服”、头戴、练垂、镶边、腰带等形制和工艺,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中经受历史洗礼而最具文化生命力的元素,并指出蒙古族传统女性服饰的改良应以继承和变通运用这些形制和工艺元素为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后,将结合各种优秀的蒙古族女性改良设计服饰案例,来归纳、提炼出结合现代“叁维服饰”设计理念来改良、发展蒙古族传统女性服饰的方法和规律,借以展现蒙古族传统女性服饰形制和工艺元素在当前文化环境中的强劲生命力及其可发展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4)
张晓宇[9](2017)在《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女性传统服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乌珠穆沁蒙古人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不断丰富服饰,并以其独具特色的服饰屹立于蒙古族服饰之林,展现出乌珠穆沁蒙古人的审美追求。同时,乌珠穆沁服饰也反映了本民族地域的文化特点,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文化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民俗、审美特征等。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外现代服饰对传统服饰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作为蒙古族服饰的一个分支——乌珠穆沁服饰,也难以"独善其身"。在传统服饰日渐式微的今天,笔者试图通过对乌珠穆沁部落女性传统服饰造型、工艺及与不同部落服饰之间的比较,挖掘其蕴含的审美特征,使更多人了解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女性服饰,也使得蒙古族服饰艺术在今后能够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乌珠穆沁的历史背景,其中包括乌珠穆沁的由来、地理环境以及文化生活环境叁个部分。第二章是文章的主旨部分,针对乌珠穆沁部落女性服饰造型进行了分层研究。第叁章是乌珠穆沁部落传统服饰工艺制作研究,通过对服饰制作过程的实地调查,总结出材料的分类、用途及制作工艺流程。第四章是在前叁章的基础上从服饰的审美特征角度,对乌珠穆沁部落女性服饰造型、色彩、纹饰、材料进行论述。第五章是乌珠穆沁部落女性服饰与其他部落女性服饰的比较研究。第六章是对于乌珠穆沁部落服饰保护与传承的探讨,包括当前乌珠穆沁服饰的现状及保护与传承措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4-01)
曹大威,黄景涛,周子伦[10](2017)在《中国壮族与印度女性传统服饰多模态比较研究:款式、图案、面料及应用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印女性传统服装款式、图案及色彩面料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体现出中印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基于中印女性传统服饰特色,寻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应用于现代家纺设计中。(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7年03期)
女性传统服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族群标志和文化表征。白马藏族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出白马藏族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趣味。他们的服饰具有朴素实用的设计之美、纯粹精细的工艺之美和单纯质朴的自然之美等多重特征,是其民族文化心理的外在表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传统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滨.蒙古族布里亚特部女性传统服饰的结构特征[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
[2].张犇,黄小格.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纹样特征探析[J].创意设计源.2019
[3].伍金加参.普兰女性传统服饰[J].西藏人文地理.2019
[4].乔萍.土族传统女性服饰文化内涵[J].参花(下).2019
[5].倪要武,顾晓卉.贵州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的重要价值研究——评《贵州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传承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
[6].赵芬芬,卢剑波.哈尼女性传统服饰的颜色、装饰特征研究[J].大众文艺.2018
[7].赵丽萍.浅析广西龙胜红瑶的传统女性服饰及图案寓意[J].艺术品鉴.2017
[8].包安琪.蒙古族传统女性服饰的改良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9].张晓宇.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女性传统服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10].曹大威,黄景涛,周子伦.中国壮族与印度女性传统服饰多模态比较研究:款式、图案、面料及应用视角[J].中国民族博览.2017
标签:蒙古族布里亚特部; 布里亚特部女性传统服饰; 结构特征; 服饰结构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