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倒计时——专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研究员

攻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倒计时——专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研究员

一、攻克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入倒计时——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研究员(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雅,邢清和,贺林[1](2018)在《中国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减少出生缺陷是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导致了超过80%的出生缺陷疾病。与出生缺陷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可为临床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的分子靶标。我国的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以遗传咨询和检测为核心的临床转化工作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将为我国孕育"健康孩"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历史,继而介绍当前国内外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相关的临床应用趋势进行展望和讨论,旨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局性的视角来认知我国的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发展之路。

任林琇[2](2018)在《基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PI制管理模式的构建》文中提出近些年来,科技与经济交融发展特征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基础研究是产出原创性成果、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先导和源泉,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开展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和战略重点。科研管理模式是影响科研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源自西方国家的PI制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积累,已经证明在基础研究领域起到了较好地组织管理作用。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在积极引进PI制,但因我国体制机制与西方国家不同,PI制功能在我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在我国现实国情、现有体制、现行机制下将PI制管理模式应用到我国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并发挥其优势管理功能,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焦点。从现有研究来看,学术界关于PI制的理论研究较少,多从科研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如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研究。努力结合我国科研管理机构体制、机制的特点,紧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规律,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科研管理模式,以期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管理体制的PI制,提高科研产出绩效、增强科技竞争力[1]。研究并构建符合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发展特征的PI制管理模式,对促进我国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发展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以构建新型PI制管理模式,促进我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提高原创性和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产出为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专家深度访谈、专家咨询、问卷调查以及系统分析、理论推演、总结归纳等方法。在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查找并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比较国内外PI制科研管理概况,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影响PI制管理模式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紧扣我国体制、机制的特点,提出PI制管理模式实施的建议,并探索构建适合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PI制管理模式,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及管理参考。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PI制管理模式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主要内容。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并归纳国内外对PI制、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以及科技人力资源等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相关理论、研究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本论文研究提出的问题、应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制定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PI制管理模式相关理论因素研究。对科学研究、科研管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激励与约束理论、PI制等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发达国家的科研管理研究。本章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的科研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为下文PI制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第四部分:国内科研管理历史演进及现状研究。首先阐述了国内的科研管理历史;接着梳理了我国的科研管理模式演进,重点对PI制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我国PI制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选取国内四个实施PI制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机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案例研究,针对案例科研机构,总结、分析、归纳其实施经验及遇到的瓶颈,为本研究构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PI制管理模式准备实践基础。第五部分:为PI制管理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影响PI制管理模式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应用德尔菲法采集因素,建立PI制的影响因素库,并根据每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赋值打分,按得分大小排序确认重要程度。其次,采用Dematel法建立因素的直接影响矩阵,通过对直接影响矩阵进行正规化、逆矩阵、矩阵乘积计算后得出综合影响矩阵,并计算出每个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依据各因素的原因度值和中心度值,最终确定影响PI制管理模式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第六部分: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PI制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本章在前文文献研究、国内外科研管理分析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等工作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面向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PI制管理模式:首先,在宏观层面,国家需要用政策引导、法律保障PI制实施顺畅;其次,在中观层面,基础研究领域的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机制、营造合适的环境促进PI制管理模式功能发挥;再次,在微观层面,研究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要素管理制度,包括有利于PI制管理模式实施的各项制度。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本章主要对本研究的发现进行总结讨论,阐述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以及主要创新点,分析本研究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基本特征出发,立足于创新性成果产出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管理学的系统理论、激励理论、权变理论、公平理论等同时应用在科研管理领域展开对应的分析,进而得出在PI制模式构建时应该重点强调的制度及其建设的核心。通过研究,创新提出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实施PI制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并对PI制模式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心的构建提出建设构想。本研究丰富了我国科研管理方面理论研究,同时针对性建议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选用PI制管理模式作为常态化、最优模式,并在实际工作开展上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参考。

夏炎[3](2016)在《光荣与梦想——“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14年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他们或俯身在风吹日晒的农田,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在常人看来艰苦而枯燥的工作中,享受着别人难以理解的寂寞,最终淬炼出耀眼的科技成果……他们是谁?他们是科学中国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至今已14年。在13届的评选中,推出了一大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科学家,在科教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影响力不断扩大。200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着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教授荣膺为首届首位"科学中国人年度

郭学婧[4](2014)在《基于使命定位、运行模式、治理结构的科研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科研团队已代替个人成为科研创新的主要载体,科研机构是科研团队的有效组织形式。促进自主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促进科研团队研究效率。科研体制对科研机构研究效率有重要影响。科研体制通过对科研机构的科研选题、使命定位、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多个途径影响科研机构与科研团队的绩效。过去的近三十年间,我国科研机构历经多次重大改革,均涉及科研机构体制的改革与转变。历次科研改革后,我国的科研机构发展出了公立科研机构、企业内设科研机构、专业研发服务机构等多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不同组织形态的科研机构在使命定位、运行模式与治理结构上各具特点。本文希望探求的是,科研机构的使命定位、运行模式与治理结构等因素是如何影响机构的绩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使命定位—运行模式—治理结构”分析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生命科学领域三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科研机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开展重点案例调研,对其使命定位、运行模式、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归纳,总结三个机构的发展经验、分析印证假设,最后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分析框架,归纳影响科研机构绩效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科研机构的使命定位与运行模式相匹配的情况下,能更好的促进其绩效。而治理结构是影响科研机构绩效的根本影响因素,其限定了科研机构绩效的波动范围。而运行模式等其他因素的调整影响了绩效在范围内的具体波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安锡培[5](2013)在《中国遗传学会大事记(2003-2012)》文中研究指明2003年10月10日-13日,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2003年10月10日-13日在海口燕泰和平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400多位遗传学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海南省科协副主席黄俊中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孙文在黄金海景大酒店接见并宴请了前来能参加会议的院士和资深专家。本次大会的召开,正值着名的:"DNA双螺旋分子结构"论文发表50周年及中国遗传学

田埂[6](2009)在《杨焕明的基因组情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法想像,没有了生命,这颗行星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生命一代一代地延续,有些个体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造就了生生不息的世界。"蔚蓝色的星球,绿色的生命——国内外知名基因组学家杨焕明正在为在座的学子展示着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陈竺,赵国屏[7](2008)在《基因组学在中国——从计划到实践的1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们集中发表一些与基因组研究相关的综述.抛砖引玉,为的是集思广益,探索基因组学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复旦大学构建以染色体跳步文库(chromosomal jumping library)为基础的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

唐玉红[8](2006)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价值伦理分析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认识自身的世纪工程。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弄清人体内30亿对碱基的具体位置,并逐步阐明其遗传意义,借此人类将揭开蒙在生命黑匣子上的神秘面纱,实现攻克顽症、提高生命质量的美好愿望。但“生物技术世纪很像是浮士德与魔鬼签订的协议”,人类无法回避伴随生命科技而来的价值困惑和抉择痛苦,必须直面其对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的冲击,必须应对来自人类自身的挑战。因此,以道义论为基础,从追寻生命价值和人的尊严出发对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伦理分析,并在伦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价值伦理走向——建立全球伦理,使人类基因组计划真正造福于人类就成了本文探索和研究的目的。 本文的第一部分,对“基因”、“基因技术”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做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又探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经济和社会价值,即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于人类的积极作用。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伦理分析要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本文将以道义论为基础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产生的问题进行价值伦理分析。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就对道义论的概念、发展阶段及具体内容和康德的道义论进行了介绍。 在具备了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对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了价值伦理分析:①基因隐私侵扰人的自主权;②基因歧视违背了人的尊严;③基因优生将导致人性的丧失;④“基因决定论”将导致对人类权利的侵犯;⑤基因专利在道义上是不能辩护的;⑥基因治疗可能违背患者的自主权;⑦基因犯罪和基因武器问题。 本文的最后,也就是第四部分,从基因的研究与开发呼唤着科学家的道义感与责任心;罗尔斯的正义论为全球伦理可能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全球伦理何以可能三个方面论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价值伦理走向:建立全球伦理。 我们相信,人类基因组计划在人类理性光辉的指引下,在伦理的关怀下,不会偏离为人类造福的航向,人类也会在科学的庇佑下驶向期待的光明之境。

沈虹[9](2004)在《生物技术商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经济增长中起核心技术作用,生物技术商业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生物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生物技术商业化运作体系。本项研究工作从国内外生物技术商业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分析研究入手,前瞻性地提出了我国生物技术应用的规则、程序及其商业化原则与进化理论,并对相关热点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在研究生物技术商业化实施方面,一是针对现阶段我国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研究和实践状况,研究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实施程序及其成本分析与有效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以生物医药为例,针对我国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特点及状况,论述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一体化管理流程,三是针对生物技术商业化中急需解决的经营风险与融资渠道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和运作建议;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及对生物技术企业商业运作的纵向与横向整合的实施及其运行管理的探讨,提出中国生物技术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构想;本研究最后对生物技术商业化的研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至此,本研究对我国生物技术商业化发展所涉及的最主要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意义。本文研究内容由下面几项组成:(1)主要研究生物技术的历史作用及其商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分析生物技术概念及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针对我国主要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竞争对手的技术、产业、策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世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的社会评价、产业发展、商业管理策略及其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商业化理论研究概况;分析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态势以及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探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与伦理等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2)主要研究我国生物技术应用的规则、程序以及商业化系统原则及其进化理论。在深入分析生物技术研发及其产业独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第一部分的分析研究结果,本文首先从总体上提出生物技术应用的1+3规则及程序;随着进一步分析生物技术商业化运作的经济特征与市场条件,提出生物技术商业化系统模型及原则;进而给出生物技术经济化的概念,并比较与之相关概念的关系,提出生物技术商业化进化理论,并指出生物技术商业化运作中应注意的问题。(3)主要研究生物技术商业化实施中的问题。由于我国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研究和实践尚比较薄弱,本文将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商业化方法引入我国生物技术成果<WP=4>商业化问题研究,并进行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的成本分析,提出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实施程序及其有效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运行机制;针对我国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特点及状况,以生物医药为重点,论述建立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一体化管理流程;同时,针对我国生物技术商业化中突出的问题——经营风险与融资渠道的构成和特点进行了较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与控制措施,并给出融资渠道与方式的选择途径。(4)主要研究了生物技术企业商业化运作的纵向与横向整合问题。本项研究在充分分析生物技术企业商业运作整合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生物技术企业商业运作的整合主要分为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从生物技术研发直至销售的供应链上的纵向整合和以专业化或称水平优势发展的价值链上的横向整合的概念,较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企业商业运作的整合的实施与管理,提出了中国生物技术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构想,并对生物技术商业化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从而为生物技术企业获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技能,分散国内外经营风险,开拓国际市场,发挥相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经济目标提供了策略思考。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研究展望以及前景预测。

肖昂[10](2004)在《大科学创新的机理、主体及其组织方式》文中研究说明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表现出它的大科学特征。为了解决一些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许多大科学创新项目应运而生。这些大科学项目的规模巨大,超出单个研究团队的能力,需要组织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而且往往涉及到国际科技合作。大科学创新活动具有项目化的特征,它的组织和管理实施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同时大科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组织结构形式宜采用一种复合式的项目型组织结构,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柔性。大科学创新的主体是多元的,有多个创新主体参与,这些主体一般是一些大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较少有产业界的因素。杰出科学家在大科学创新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的作用贯穿在整个大科学创新过程中。对大科学创新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和组织这种大型的科学研究活动,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对于我们组织规模小一些的科学研究具有比较意义。

二、攻克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入倒计时——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研究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攻克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入倒计时——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研究员(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历史回顾
2 当前国内外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现状和热点
    2.1 单基因突变导致的出生缺陷的研究
    2.2 多基因复杂出生缺陷的研究
3 未来我国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和应用展望

(2)基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PI制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基本概念界定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科学研究内涵
    2.2 科研管理相关理论
    2.3 生命科学基础相关研究
    2.4 PI制相关研究
    2.5 相关管理理论
第三章 主要发达国家科研管理模式的分析
    3.1 国外科研机构的组织模式变革
    3.2 主要发达国家科研管理模式研究
    3.3 研究启示
    3.4 小结
第四章 我国科研管理历史演进及现状研究
    4.1 我国科研管理的近代历史溯源
    4.2 科研管理模式演进
    4.3 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机构PI制模式实施案例研究
    4.4 研究启示
    4.5 小结
第五章 影响PI制管理模式功能发挥的因素研究
    5.1 TN法概述
    5.2 因素分析与识别的DEMATEL法及其实施步骤
    5.3 应用德尔菲法进行PI制管理模式影响因素识别
    5.4 应用DEMATEL法进行PI制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分析
    5.5 影响PI制功能因素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PI制管理模式构建
    6.1 构建目标
    6.2 构建原则
    6.3 构建方法
    6.4 “全自由契约式”PI制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
    6.5 PI制管理模式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心建设构想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科研团队PI制组织模式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基于使命定位、运行模式、治理结构的科研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问题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 理论视角一、科研机构使命定位及战略目标
    2.2 理论视角二、科研机构管理模式及运行
        2.2.1 科研机构经费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2.2.2 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2.2.3 科研机构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2.3 理论视角三、科研机构科研绩效相关理论研究
    2.4 理论视角四、科研机构转制与改革
        2.4.1 科研体制改革
        2.4.2 事业单位改革
第3章 理论分析框架
    3.1 使命定位
        3.1.1 定义
        3.1.2 影响因素
        3.1.3 分类及特点
    3.2 运行模式
        3.2.1 定义
        3.2.2 构成
    3.3 治理结构
        3.3.1 定义
        3.3.2 分类及现状
第4章 案例研究与分析
    4.1 案例研究的理论框架
        4.1.1 案例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4.1.2 案例选择依据
    4.2 案例研究——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4.2.1 主要情况概述
        4.2.2 发展历程(体制变化视角)
        4.2.3 使命定位
        4.2.4 运行模式
        4.2.5 治理结构
    4.3 案例研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4.3.1 主要情况概述
        4.3.2 发展历程
        4.3.3 使命定位
        4.3.4 运行模式
        4.3.5 治理结构
    4.4 案例研究——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4.4.1 主要情况概述
        4.4.2 使命定位
        4.4.3 运行模式
        4.4.4 治理结构
第5章 案例比较与结论
    5.1 科研机构绩效的影响因素
        5.1.1 科研绩效比较
        5.1.2 使命定位分析
        5.1.3 运行模式分析
    5.2 治理结构对科研机构绩效的影响机制探讨
    5.3 结论总结
    5.4 政策建议
    5.5 本研究的贡献
    5.6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调研基本信息表
附录B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调研提纲
附录C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调研信息表
附录D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调研提纲
附录E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调研信息表
附录F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调研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价值伦理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1章 人类基因组计划
    1.1 基因和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2 人类基因组计划概述(产生动因、目的和内容)
    1.3 人类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科学、经济和社会价值
第2章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价值伦理分析的基础—道义论
    2.1 道义论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2.2 道义论的具体内容
        2.2.1 理论预设:生命是神圣的
        2.2.2 历史的探索:自然体与精神的统一
        2.2.3 回归预设:生命神圣不可侵犯
    2.3 康德的道义论为“为什么尊重人”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3章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价值伦理分析
    3.1 基因隐私侵扰人的自主权
    3.2 基因歧视违背了人的尊严
    3.3 基因优生将导致人性的丧失
    3.4 “基因决定论”将导致对人类权利的侵犯
        3.4.1 所有生物体都具有不受基因决定的可能
        3.4.2 基因还表现出不确定性
        3.4.3 环境因素也具有遗传性
        3.4.4 克隆生命的缺陷例证了基因操作的技术障碍
    3.5 基因专利在道义上是不能辩护的
    3.6 基因治疗可能违背患者的自主权
        3.6.1 反对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在伦理上的体现
        3.6.2 反对增强细胞基因治疗的伦理分析
    3.7 基因犯罪和基因武器问题
第4章 人类基因组计划价值伦理走向:建立全球伦理
    4.1 基因的研究与开发呼唤着科学家的道义感与责任心
    4.2 罗尔斯的正义论为全球伦理可能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4.3 全球伦理何以可能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9)生物技术商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技术的历史作用
    1.3 国内外生物技术商业化研究概况
    1.4 全文内容构成
2 生物技术从业行为与市场化运作规则
    2.1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的独特性
    2.2 生物技术应用的1+3规则及程序
    2.3 生物技术商业化运作的经济特征与市场条件
    2.4 生物技术商业化系统的模型及原则
    2.5 生物技术商业化进化理论
    2.6 生物技术商业化运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 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的选择与评价
    3.1 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实施
    3.2 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成本分析
    3.3 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有效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3.4 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有效选择的运行机制
4 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管理流程
    4.1 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特点与状况分析
    4.2 生物技术产品开发、注册/认证和商业化进程
    4.3 建立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一体化管理流程
5 生物技术商业化的经营风险与融资渠道
    5.1 生物技术商业化经营风险的构成、规避与控制
    5.2 生物技术企业商业化融资的基本条件
    5.3 生物技术企业商业化融资渠道和方式
6 生物技术企业商业运作的纵向与横向整合
    6.1 概述
    6.2 生物技术企业商业运作的纵向与横向整合的实施
    6.3 生物技术企业整合内部的运行管理
    6.4 中国生物技术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构想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与研究展望
    7.2 生物技术商业化的前景--共同的环境,共同的责任, 共同的未来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关于生物技术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
附录3 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
附录4 中国投资生物技术上市企业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10)大科学创新的机理、主体及其组织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论
    1.1 当前的大科学研究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构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大科学创新的机理
    2.1 当代科学发展的整体特征
    2.2 当代大科学创新的特点
    2.3 大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原因
    2.4 大科学创新的管理新机制--项目管理
    2.5 大科学创新的项目化管理过程
第三章 大科学创新的主体
    3.1 大科学创新主体的多元化
    3.2 创新主体的相对独立性
    3.3 创新主体需要更好的协调
    3.4 不同创新主体在大科学创新中的作用
    3.5 各主体参与大科学创新的动因
    3.6 杰出科学家在大科学创新中的作用
第四章 大科学创新的环境
    4.1 大科学创新的认识基础
    4.2 大科学创新的物质经济基础
    4.3 科技全球化和国际科技合作
第五章 大科学创新的组织--项目管理
    5.1 大科学创新的组织环境
    5.2 大科学创新项目的发起
    5.3 大科学创新项目的系统组织
    5.4 大科学创新项目的资金筹集
    5.5 大科学创新项目成果的共享与分享
第六章 全球化大科学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6.1 我国开展大科学创新研究的现状
    6.2 我国开展大科学创新研究应注意的若干方面
附录
    1 人类基因组计划
    2 阿尔法磁谱仪实验
    3 丁肇中小传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攻克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入倒计时——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研究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孙丽雅,邢清和,贺林. 遗传, 2018(10)
  • [2]基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PI制管理模式的构建[D]. 任林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2)
  • [3]光荣与梦想——“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14年回顾[J]. 夏炎. 科学中国人, 2016(01)
  • [4]基于使命定位、运行模式、治理结构的科研机构研究[D]. 郭学婧. 清华大学, 2014(09)
  • [5]中国遗传学会大事记(2003-2012)[A]. 安锡培.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
  • [6]杨焕明的基因组情结[J]. 田埂. 生命世界, 2009(05)
  • [7]基因组学在中国——从计划到实践的10年[J]. 陈竺,赵国屏.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8(10)
  • [8]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价值伦理分析及对策[D]. 唐玉红.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 [9]生物技术商业化研究[D]. 沈虹.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2)
  • [10]大科学创新的机理、主体及其组织方式[D]. 肖昂. 东南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攻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倒计时——专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研究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